正在阅读:

老舍逝世50周年:投水前一天发生了什么,一些当事人是怎么看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舍逝世50周年:投水前一天发生了什么,一些当事人是怎么看的

当天在北京市文联,作家草明的一句“老舍收了美国的版权费”,使得老舍遭到更猛烈的殴打。“自杀的好多,不过是他有名气”,多年后草明说。

1966年8月24日晚,老舍穿着白衬衫和蓝裤子,手拿着一本《毛泽东诗词》投入了太平湖中。那本诗词,一直浮在水上,但老舍,这位曾受很多人爱戴的文学家,却沉了下去。

据老舍夫人胡挈青回忆,养鱼场一老头告诉她,白天有个老人,坐在椅子上不动,拿着《毛主席诗词》念了一天。到了晚上之后,没人了,这老人便两只腿站在岸上,头浸下去,投了河。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老舍。

转眼间,50年过去了,关于老舍的死,仍然是众说纷纭。从“自绝于人民”到“有某种使命”,持这些观点的人都各有各的说辞。可能唯一能达成的共识是,这位自称为“普通的北京市民”的文学家的离开,与他在8月23日经历的种种有着直接关系。

8月23号,老舍不听夫人胡挈青的劝说,执意要去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北京市文联”)学习“大道理”,却遇上了红卫兵。据当天和老舍待在一起的杨沫说,老舍本来打算中午时分就走,却没想到汽车司机罢工,不肯送他回家,于是便没回去。到了下午3点,一群头上扎着小刷子,腰里系着宽皮带的女红卫兵们气势汹汹地走进了北京市文联,揪出了萧军等人,并用皮带抽打他。后来,女红卫兵们也喊到了老舍的名字,这不禁让杨沫心里一惊:这个老人受得住皮带的抽打吗?到了下午四点,老舍他们被赶上了一辆大卡车,运到了孔庙去,直到大约七点才回来。这时的老舍,头上盖着一块白帕,血迹斑斑。

在孔庙时,据当时在场的文化局筹委会副主任葛献挺说,老舍的脑袋被打破了,血一直流。他觉得老舍不能死在这,便对红卫兵说:“老舍的罪恶很大,你们不能把他打死,打死就没口供了。”说完便问老舍知不知罪,老舍答了声“我知罪”。葛献挺叫人把老舍押回去,这也是他唯一能采取的救老舍的方法。

据在场的北京市文联的浩然说,老舍坐车回到文联后,又赶上全国各地来的红卫兵“串联”,聚在文联大院,又接着被批斗了。这时,作家草明的一句“老舍收了美国的版权费”,再加上老舍因摘牌子时被弄疼,将牌子砸向红卫兵的举动,让老舍被打得更凶了。紧张的浩然为了保护他,只能借“他打了红卫兵,是反革命”的理由,让派出所的人把老舍带过去。后来,便是老舍夫人胡挈青,把他接回去了。

“我很清楚,老舍之死,已不单是一个著名文人在‘文化大革命’中非正常死亡的自杀事件,”傅光明说:“尽管老舍自杀的太平湖早已填平,它的遗址上建成了北京地铁修理厂,但我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小块太平湖的旧迹。”从1993起,傅光明便开始为研究“老舍之死”这沉重的命题做资料准备,随后著有《太平湖的回忆——老舍之死》《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老舍之死口述实录》等著作。在《老舍之死口述实录》中,傅光明和郑实通过与老舍夫人胡挈青、儿子舒乙、“揭发者”草明、“8·23事件”目击者端木蕻良、林斤澜、曹菲亚以及作家冰心、学者钱理群等人的交谈,记录下了这段历史,以及他们对“老舍之死”的看法。

以下内容摘选自傅光明、郑实《老舍之死采访实录》2009年版

舒乙:我可怜我父亲

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主要是可怜我父亲。他这么一个人,最后的下场是这样,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我觉得他非常非常可怜。我有种压抑不住的悲伤。

抗战时,在那样一个民族存亡的关头,他曾写过一篇叫《诗人》的文章。他说,作为诗人,作为文人,如果蒙受了巨大的灾难,会以身殓,就是以自己的身体来进殓投水殉职。后来我找到了这篇(《诗人》)。

当时坐在这儿(八宝山),我就想,他的死是自觉的,是一种自己的选择,他的死肯定有某种使命。后来我找到了这样的话(指《诗人》),这个使命是什么就很清楚了,身殓,殉职这就变成很积极的东西了。现在有很多思考老舍之死的东西,我觉得核心部分好像应该是这个,证明他是经过深刻思考的。

“揭发者”草明:自杀的好多,只不过是他有名气

傅光明:您对他自杀怎么看?

草明:我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会怀疑我,因为当时斗他的又不止他一个人,我就说了那么一句,那是事实。

傅光明:有人说你当时那句话导致红卫兵对老舍的批斗,毒打更厉害,以致他投湖自杀,明年就文革30年了,您今天想起来,对当时说过的那句话有没有愧疚的心情?

草明:那是在文革初期,谁知道后来扩大成那样,谁知道他后来受不了。自杀的好多,不过是他有名气,大家就很重视。当个作家、艺术家的,好事坏事都有名。

端木蕻良:老舍之死是“文革”中一个悲哀的插曲

一个作家对人民的主要贡献是通过作品。他当时还在写《正红旗下》,他没能完成。在这之前他也写了很多配合任务的东西。他的生命不至于那么短,他有好多事可以做,好多东西可以写,他的死是我们中国的一大损失吧。别人无法代替他写东西。这是“文革”中一个不愉快的插曲。当然,“文革”唯一的就是不愉快的东西。我特别悲痛。后来恢复我可以写东西时,我还写了他。人家找我写回忆老舍的文章,我那时还病着,只能我说一段,别人记一段,然后我给连起来,文气也还通。

林斤澜:我估计老舍只要拖拖拉拉地熬过十来天就没事了

在那个时期作家挨打太多了,有些更贵族化一些的,比如冰心先生。我亲眼看见冰心先生在院子里砸煤块,罚作苦役,冰心是贵族出身,解放前是驻日大使夫人。但选择自杀道路的为什么是老舍呢?别人都没选择。当时一网打尽不只老舍一个呀,多了。

我估计老舍只要拖拖拉拉地熬过十来天就没事了,别人就不理他了。为什么他要死呢?是他个性刚烈吗?不是,他绝对不是。他是北京那种挺能对付事的人,所以他自杀有一些介入的因素。“士可杀不可辱”是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信念,并不是个别的。老舍先生在平时这方面并没有显得比别人更突出。

曹菲亚:他这个人很刚强,宁可玉碎,不可瓦全

从我来说,很难过,当时就有点傻,掉眼泪。一个好人,遭到这种厄运。而且这个运动搞成这样,把老舍都整死了,那还有什么好说,觉得这个国家没有法治了,乱了套了。我想我这个心情,许多人都有。谁也不敢表现,因为是犯右倾了,是吧。这是同情,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么做就是同情了。因为文联大多数同志都是好同志,都是和老舍先生很有感情的,没有感情的也是认为老舍这种举止、行为呀是被逼死的,逼他非死不行。他这个人很刚强,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这种性格。他为人很和蔼,很谦虚,但是性格倔强,这么一个人,很不容易低头的。在这样乱无秩序的狂暴面前,让他低下高贵的头,他大概是宁死不屈。

冰心:我觉得他一定会跳水死

我觉得(老舍自杀)很可能,因为他这个人脾气很硬。我总觉得他一定会跳水死,他的小说死的人差不多都是跳水。我想,他这个人受不了多少委屈,他受欢迎时,听的全是称赞的话,他也惯了,他被人打是受不了的。所以我听说他死,我一点都不奇怪。他的脾气跟人不一样,他受不了一点委屈。还有,那时候夸他的人也多,从来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他这人又很乐观,平常什么玩猫呀,什么种花啦,他很随便的。忽然有人对他那样的批斗,他是受不了的。他觉得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地方。

钱理群:“焚书坑儒”把老舍逼到绝路上去了

有很多知识分子,包括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到1948年,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老舍已经放弃了,但老舍有个最后的底线,就是安身立命的东西得守住。我觉得孔庙那场大火,烧书的情景可能对他刺激最大,这使他感到文化的毁灭。从他心里来分析,他会感到这是明显的“焚书坑儒”。而焚书坑儒对中国知识分子是个无法抹去的记忆。我觉得,他至少感到“焚书坑儒”的时代来了。

他的死不能解释为抗争,因为他不可能成为异端。他这种行为不是异端的行为,他的死也没有到抗争这个份儿,而是说他已经无处可退了。他要保持自己的清白,保持住最后的一个点,不能再让了,我的妥协、迁就、让步已经到终点了。这一步他无论如何跨不过去了。这个因素再加上其他因素,他投湖。我是比较相信合力的作用,有时一个人稍微错过一点儿就不会死。就好比一个人被汽车撞死了,实际上有多种因素,如果之前有人跟他多说一句话,他也就躲过去了。这就是合力到一个点上了,缺一个因素都不行。如果说以死抗争,那就不管什么因素都死。如果是以死抗争的话,其他因素都不重要了,他已经下定决心去死了。我觉得从个性来说,老舍也不是这样。他不是那种刚烈的、宁折不弯的,他还是外圆的、外圆内方型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舍逝世50周年:投水前一天发生了什么,一些当事人是怎么看的

当天在北京市文联,作家草明的一句“老舍收了美国的版权费”,使得老舍遭到更猛烈的殴打。“自杀的好多,不过是他有名气”,多年后草明说。

1966年8月24日晚,老舍穿着白衬衫和蓝裤子,手拿着一本《毛泽东诗词》投入了太平湖中。那本诗词,一直浮在水上,但老舍,这位曾受很多人爱戴的文学家,却沉了下去。

据老舍夫人胡挈青回忆,养鱼场一老头告诉她,白天有个老人,坐在椅子上不动,拿着《毛主席诗词》念了一天。到了晚上之后,没人了,这老人便两只腿站在岸上,头浸下去,投了河。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老舍。

转眼间,50年过去了,关于老舍的死,仍然是众说纷纭。从“自绝于人民”到“有某种使命”,持这些观点的人都各有各的说辞。可能唯一能达成的共识是,这位自称为“普通的北京市民”的文学家的离开,与他在8月23日经历的种种有着直接关系。

8月23号,老舍不听夫人胡挈青的劝说,执意要去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北京市文联”)学习“大道理”,却遇上了红卫兵。据当天和老舍待在一起的杨沫说,老舍本来打算中午时分就走,却没想到汽车司机罢工,不肯送他回家,于是便没回去。到了下午3点,一群头上扎着小刷子,腰里系着宽皮带的女红卫兵们气势汹汹地走进了北京市文联,揪出了萧军等人,并用皮带抽打他。后来,女红卫兵们也喊到了老舍的名字,这不禁让杨沫心里一惊:这个老人受得住皮带的抽打吗?到了下午四点,老舍他们被赶上了一辆大卡车,运到了孔庙去,直到大约七点才回来。这时的老舍,头上盖着一块白帕,血迹斑斑。

在孔庙时,据当时在场的文化局筹委会副主任葛献挺说,老舍的脑袋被打破了,血一直流。他觉得老舍不能死在这,便对红卫兵说:“老舍的罪恶很大,你们不能把他打死,打死就没口供了。”说完便问老舍知不知罪,老舍答了声“我知罪”。葛献挺叫人把老舍押回去,这也是他唯一能采取的救老舍的方法。

据在场的北京市文联的浩然说,老舍坐车回到文联后,又赶上全国各地来的红卫兵“串联”,聚在文联大院,又接着被批斗了。这时,作家草明的一句“老舍收了美国的版权费”,再加上老舍因摘牌子时被弄疼,将牌子砸向红卫兵的举动,让老舍被打得更凶了。紧张的浩然为了保护他,只能借“他打了红卫兵,是反革命”的理由,让派出所的人把老舍带过去。后来,便是老舍夫人胡挈青,把他接回去了。

“我很清楚,老舍之死,已不单是一个著名文人在‘文化大革命’中非正常死亡的自杀事件,”傅光明说:“尽管老舍自杀的太平湖早已填平,它的遗址上建成了北京地铁修理厂,但我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小块太平湖的旧迹。”从1993起,傅光明便开始为研究“老舍之死”这沉重的命题做资料准备,随后著有《太平湖的回忆——老舍之死》《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老舍之死口述实录》等著作。在《老舍之死口述实录》中,傅光明和郑实通过与老舍夫人胡挈青、儿子舒乙、“揭发者”草明、“8·23事件”目击者端木蕻良、林斤澜、曹菲亚以及作家冰心、学者钱理群等人的交谈,记录下了这段历史,以及他们对“老舍之死”的看法。

以下内容摘选自傅光明、郑实《老舍之死采访实录》2009年版

舒乙:我可怜我父亲

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主要是可怜我父亲。他这么一个人,最后的下场是这样,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我觉得他非常非常可怜。我有种压抑不住的悲伤。

抗战时,在那样一个民族存亡的关头,他曾写过一篇叫《诗人》的文章。他说,作为诗人,作为文人,如果蒙受了巨大的灾难,会以身殓,就是以自己的身体来进殓投水殉职。后来我找到了这篇(《诗人》)。

当时坐在这儿(八宝山),我就想,他的死是自觉的,是一种自己的选择,他的死肯定有某种使命。后来我找到了这样的话(指《诗人》),这个使命是什么就很清楚了,身殓,殉职这就变成很积极的东西了。现在有很多思考老舍之死的东西,我觉得核心部分好像应该是这个,证明他是经过深刻思考的。

“揭发者”草明:自杀的好多,只不过是他有名气

傅光明:您对他自杀怎么看?

草明:我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会怀疑我,因为当时斗他的又不止他一个人,我就说了那么一句,那是事实。

傅光明:有人说你当时那句话导致红卫兵对老舍的批斗,毒打更厉害,以致他投湖自杀,明年就文革30年了,您今天想起来,对当时说过的那句话有没有愧疚的心情?

草明:那是在文革初期,谁知道后来扩大成那样,谁知道他后来受不了。自杀的好多,不过是他有名气,大家就很重视。当个作家、艺术家的,好事坏事都有名。

端木蕻良:老舍之死是“文革”中一个悲哀的插曲

一个作家对人民的主要贡献是通过作品。他当时还在写《正红旗下》,他没能完成。在这之前他也写了很多配合任务的东西。他的生命不至于那么短,他有好多事可以做,好多东西可以写,他的死是我们中国的一大损失吧。别人无法代替他写东西。这是“文革”中一个不愉快的插曲。当然,“文革”唯一的就是不愉快的东西。我特别悲痛。后来恢复我可以写东西时,我还写了他。人家找我写回忆老舍的文章,我那时还病着,只能我说一段,别人记一段,然后我给连起来,文气也还通。

林斤澜:我估计老舍只要拖拖拉拉地熬过十来天就没事了

在那个时期作家挨打太多了,有些更贵族化一些的,比如冰心先生。我亲眼看见冰心先生在院子里砸煤块,罚作苦役,冰心是贵族出身,解放前是驻日大使夫人。但选择自杀道路的为什么是老舍呢?别人都没选择。当时一网打尽不只老舍一个呀,多了。

我估计老舍只要拖拖拉拉地熬过十来天就没事了,别人就不理他了。为什么他要死呢?是他个性刚烈吗?不是,他绝对不是。他是北京那种挺能对付事的人,所以他自杀有一些介入的因素。“士可杀不可辱”是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信念,并不是个别的。老舍先生在平时这方面并没有显得比别人更突出。

曹菲亚:他这个人很刚强,宁可玉碎,不可瓦全

从我来说,很难过,当时就有点傻,掉眼泪。一个好人,遭到这种厄运。而且这个运动搞成这样,把老舍都整死了,那还有什么好说,觉得这个国家没有法治了,乱了套了。我想我这个心情,许多人都有。谁也不敢表现,因为是犯右倾了,是吧。这是同情,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么做就是同情了。因为文联大多数同志都是好同志,都是和老舍先生很有感情的,没有感情的也是认为老舍这种举止、行为呀是被逼死的,逼他非死不行。他这个人很刚强,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这种性格。他为人很和蔼,很谦虚,但是性格倔强,这么一个人,很不容易低头的。在这样乱无秩序的狂暴面前,让他低下高贵的头,他大概是宁死不屈。

冰心:我觉得他一定会跳水死

我觉得(老舍自杀)很可能,因为他这个人脾气很硬。我总觉得他一定会跳水死,他的小说死的人差不多都是跳水。我想,他这个人受不了多少委屈,他受欢迎时,听的全是称赞的话,他也惯了,他被人打是受不了的。所以我听说他死,我一点都不奇怪。他的脾气跟人不一样,他受不了一点委屈。还有,那时候夸他的人也多,从来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他这人又很乐观,平常什么玩猫呀,什么种花啦,他很随便的。忽然有人对他那样的批斗,他是受不了的。他觉得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地方。

钱理群:“焚书坑儒”把老舍逼到绝路上去了

有很多知识分子,包括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到1948年,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老舍已经放弃了,但老舍有个最后的底线,就是安身立命的东西得守住。我觉得孔庙那场大火,烧书的情景可能对他刺激最大,这使他感到文化的毁灭。从他心里来分析,他会感到这是明显的“焚书坑儒”。而焚书坑儒对中国知识分子是个无法抹去的记忆。我觉得,他至少感到“焚书坑儒”的时代来了。

他的死不能解释为抗争,因为他不可能成为异端。他这种行为不是异端的行为,他的死也没有到抗争这个份儿,而是说他已经无处可退了。他要保持自己的清白,保持住最后的一个点,不能再让了,我的妥协、迁就、让步已经到终点了。这一步他无论如何跨不过去了。这个因素再加上其他因素,他投湖。我是比较相信合力的作用,有时一个人稍微错过一点儿就不会死。就好比一个人被汽车撞死了,实际上有多种因素,如果之前有人跟他多说一句话,他也就躲过去了。这就是合力到一个点上了,缺一个因素都不行。如果说以死抗争,那就不管什么因素都死。如果是以死抗争的话,其他因素都不重要了,他已经下定决心去死了。我觉得从个性来说,老舍也不是这样。他不是那种刚烈的、宁折不弯的,他还是外圆的、外圆内方型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