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板道桑
这几天,汽车圈“宝马和奔驰因全铝车身撕X事件”终于逐渐平息。笔者虽然看得一脸懵逼,但还是对消费者们的认知水平有所欣慰——大家终于不单单看车皮厚度了,而是知道有车架结构的存在。
不过继续往下深究,还是能发觉有哪里不对劲:某国内媒体拿欧洲规格奔驰E级与中国规格奔驰E级对比,发现中规简配了铝合金部件,车身重量还重了300多kg,以此做文章大大批判一番。笔者面对这样的这场面哭笑不得:指责车身重了300kg很好理解,毕竟加长车架与高配置都是大块头。但省去了铝合金的车架重了300kg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么?要知道与国产奔驰E级L尺寸相近的宝马7系标轴版的白车身重量(也即是车架重量)才379kg,要是国产E级的白车身重了300kg……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之所以拿这些技术层面的简单问题来分析一番,是因为这与下面要谈的问题息息相关。对汽车常识以及购车理念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消费者,要求主机厂把一切美好的东西给配上去同时自己“花小钱办大事”,这合理么?
在国产奔驰E级上市之前,笔者对各路人马的花样夸奖依然记忆犹新,号称“秒杀”同级别的内饰以及工艺自不用说,加长的车身并非简单拉皮,而是参考了迈巴赫的在C柱单独设计一个三角窗。逼格直接飞起。而配置更是大书特书:车载互联功能、自动泊车、可主动刹车的行人和车辆检测等安全配置都是标配,一时间各路看客纷纷赞北京奔驰的厚道与高性价比,好似这些配置不需要成本一般。
结果国产奔驰E级被曝出用钢材替换铝材之后,被各位意见领袖带一波节奏,底下的各位看客纷纷表示北京奔驰你不把铝合金部件给还原上去,这钢制的奔驰E级就是坑害消费者的产品!笔者特好奇,这要真把铝合金部件给加上去,实际价格真如预售价格那样45万起步,大家又会如何看待呢?跟笔者友人谈及起这件事,他只是不屑地撇一下嘴,扮作一脸无辜相:“北京奔驰可以薄利多销啊!”
笔者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想要好内饰,想要大空间,想要加长车身+迈巴赫小窗,想要眼花缭乱的主动安全配置,但就是不想要合理的价格,这确实是目前各位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说难听点,把好东西全部加上,然后卖35万起步,薄利是薄利了,谁负责多销?
有取有舍,才是成熟的消费观念。
北京奔驰在发布新E级之前,德国就已经将新E级发布并上市了,所以国产新E级上市之前,应该是什么样大家都已经摸得七七八八了,但德国版本的奔驰E级应该是什么样,大家只是通过各种高配置的官图略知一二而已。举个例子:德国奔驰E级的低配长什么样的大家知道么?看下图:
就长这样,你没看错,这个看起来比国产C级还要寒酸的家伙就是欧洲规格奔驰E-Class的样子。无透镜的LED大灯,没有迈巴赫小窗,没有眼花缭乱的主动安全配置,甚至连铝合金轮圈都没有,是钢圈!再说一遍,是钢圈!还没完呢,标配的是手动挡,没有倒车影像+导航以及液晶仪表…………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要选装。
如果把中规E级的标配全部套上去,选装下来的价格是:68,948欧元,约合人民币51万。值得一提的是,不单单是德国汽车市场,欧洲汽车市场乃至美国汽车市场都是如此运作的。
国内目前由于国情以及消费者的局限性,无法像欧美市场那样各种选装。但人家的模式多少能给大家一些参考:欧美的消费者清楚自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我们经常羡慕人家的车多好多好,但我们作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参与者,又能像欧美的消费者那样理性成熟么?这就好比自身素质不行,却想高攀京沪拆迁妹,被人家拒绝却说人家势利眼,是不合理也不合实际的。
结 语
国产奔驰E级有加长车身,有主动安全配置,有43万的起步价格。欧规奔驰E级有轻量化车架,低廉的起步价。这一切都是取舍。车企是一个企业,追逐利润是他们的天性。而消费者口中经常说的“厚道”与“黑心”,在资本家的眼里看来都不过是在研发、生产、销售的各方成本进行各类妥协而已,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如何掌握这个平衡则显得难度极高,由于中国消费者早年间对“扭力梁速腾断轴门”、“翼虎断轴门”等丑闻心有余悸,因此对车企这类偷工减料的行为深恶痛绝是可以理解的。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车型的用料十分敏感没什么不对,但如果汽车知识水平的欠缺,很多时候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举个例子,不用铝合金会被人喷不厚道(新奔驰E级),用铝合金会被人喷维修成本高(新奇瑞捷豹XF-L),就算克服万难,用了大量铝合金也实现了合理的价格,也有可能并不热卖(凯迪拉克CT6)。因此在推出一款车型之前,车企必须做足调研,奔驰E级的客户群体可能连什么是钢铝混合车架都不知道,但他们觉得主动安全配置很实用,加了迈巴赫小窗的车身很有逼格,同时自己背着三套内环线房贷所以想车子能便宜点,那么新E级没有铝合金部件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如果这样还觉得国产奔驰E级的存在不合理,要么你穷,要么税高,要么车企黑心大萝卜,这三者必占一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