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传统中收获启迪,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思辨 | 11月沪京展览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传统中收获启迪,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思辨 | 11月沪京展览推荐

人与动物、手艺再兴、被看见的女性、耿建翌、女性抽象艺术家、空山基与《异形》、利塔·卡贝鲁特、未来主义、朱利安·奥培、申玲……

记者 | 尹清露 林子人

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黎明破晓前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15日-2022年12月31日

展览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门票:40元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英国摄影师尼克·勃兰特的最新系列作品《黎明破晓前》。2018年,勃兰特生活的南加州地区遭遇了一场森林大火,这让他深切感受到对环境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生命在气候变化中的处境已岌岌可危。《黎明破晓前》的拍摄始于2020年,是这位摄影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对环境问题最清晰的关注与表达:在每一张黑白照片中,人与动物的静谧共处带来一种充满戏剧性的张力。勃兰特的拍摄对象皆为生计被环境恶化、栖息地被破坏所威胁的人与动物——因干旱而作物歉收且不得不向周边地区乞求水源的夫妇,与濒临灭绝的猎豹、因水井干涸家畜死亡而穷困潦倒的女人,与因屠杀患上创伤后遗症无法抚养幼崽的长颈鹿……通过这种并置,勃兰特暗示了人类与动物之命运的唇齿相依。

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分于2020年在东非肯尼亚和津巴布韦拍摄完成,第二部分于2022年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拍摄完成。尽管这两个地区是公认的野生动物天堂,但当地最重要的物种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雾”作为主视觉元素贯穿《黎明破晓前》,象征着人与动物的茫然无措。在该系列的几幅作品中还出现了一只发光的吊灯,又仿佛为不可知的未来点亮了微弱的希望。

“新文化制作人”第一季:手艺再兴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5日-2023年2月5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展厅

门票:免费

“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第一季“手艺再兴”以双展形式展出。本季两组获选方案分别是冯立星、吴有策划的《狂人之丘》,以及左靖、王彦之策划的《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它们以不同的切入点,邀请观众共同讨论中国手艺在当下的境遇与再兴的可能。

《狂人之丘》呈现了11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创作皆以某种方式强调了手艺与劳作在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倪有鱼将收集多年的,来自全球各地的数万张老照片分类、剪切、重组、拼贴出虚构的《逍遥游》,在回应文人卧游传统的同时对全球化的当代经验又有所指涉;付小桐用无数次的针穿宣纸,用密密麻麻的孔洞在纸上勾勒出山峦和海浪;李钢用来自家乡的泥土制作出褐色颜料;刘建华用高超的制陶工艺模仿出松枝上的雾凇……展厅的动线设计巧妙地将展览分为三组,分别为手艺作为一种知识和记忆的载体、手艺作为历史和时空的记忆,和手艺作为自然和身体的临摹。展墙和展台中隐藏着一些观众可以进入或打开探索的空间,邀请观众参与对话,思考手艺、造物和认识世界之间的关系。

《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以文献方式系统性回顾了左靖团队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的乡村民艺复兴实践。展览中展示了民艺复兴的若干具体案例,比如宁化玉扣纸和木活字、浏阳夏布、藏区合作社的毛毡和羊毛制品,探讨“手艺再兴”种种在地实践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委托建筑师罗宇杰担任展陈设计,展墙和展台均使用可回收的瓦楞纸以榫卯方式进行拼装搭建,展示自然建造在展览以及当代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方法。在展览前言中左靖和王彦之表示:“手艺时代无法再现,我们也无意返回。然而从传统中收获启迪,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思辨,也是‘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的题中之义。”

卡罗琳·沃克——被看见的女性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8日-2023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chi K11美术馆3、4号展厅

门票:58元起

在《看不见的女性》一书中,英国作家、记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提出,在几乎整个人类历史中,“男性的生活被用来代表全体人类的生活,而在谈及另一半人类的生活时,通常只剩下沉默。”而在英国艺术家卡罗琳·沃克的画笔下,当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种种庸常乃至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瞬间被观察记录、并浓墨重彩地推至观众面前。

《Women Observed 被看见的女性》是国内首次系统性、大规模地展出卡罗琳·沃克以女性视角创作的艺术作品,她通过细致观察对象的生活,拍摄其中独特的时刻,以这些照片作为蓝本进行创作,画作最终给人留下某种超写实的强烈印象。沃克以旁观者的视角描摹女性——画面中的女性都沉浸在自己手头的事上,沃克甚至会在一些作品中刻意保留门窗,强调这是某个偷窥捕捉到的瞬间——然而画中女性的心无旁骛又放大了她此刻的生活经历,突出了其当事者的身份。

展览分为“家庭”“休闲”“工作中的女性”三个部分。“家庭”系列是沃克最广为人知且个人色彩最浓郁的作品。她描绘了母亲珍妮特、嫂子丽莎和女儿达芙妮,展现家庭中女性之间的私密关系,以及占据她们诸多时间但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家务琐事。“休闲”系列描绘了女性从日常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的放松瞬间,这一系列是对男性艺术家在描绘女性人物时通常展现出的“男性凝视”的反转与讽刺。在“工作中的女性”系列中,沃克将目光投向美容技师、清洁工、裁缝、店主、医护人员等职业女性,意图打破我们对这些由女性主导的典型职业的刻板印象。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0日-2023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大厅、五楼展厅

门票:免费

耿建翌(1962-2017)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本次展览展示了耿建翌从1980年代中期至2016年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其中部分作品为首次面向公众展示,如在一楼大厅呈现的特别项目《自来水厂》(1987/2022),以及艺术家在2016年赴日本,以纸浆为材料创作的从未公开的作品实验。展览标题“他是谁?”来自耿建翌创作于1994年的同名观念作品。当时,艺术家听说自己外出时曾有陌生人到家拜访,就下意识地问道:“他是谁?”为了弄清“他”的身份,耿建翌邀请邻居提供书面描述和画像,以此为内容创作了这件作品。策展人亦是借用“他是谁”这一问题引导观众近距离观察耿建翌的艺术实践,并得出自己的答案。

观看耿建翌的作品,观众或许会发现那些中国最早的当代艺术家对所处时代的回应是如此有时代特征,但又如此具有跨越时代的力量。空白的、被颜料浸染的、印刷重叠以至于无法阅读的,或者是会动的书籍,在“看得懂”和“看不懂”、“重要”和“不重要”的边界上近乎戏谑,有意思的是,书籍这个主题在艺术家徐冰的创作中也很重要;用表格、证件、肖像照、熟人的证词证实一个人的身份,揭示了个体的存在在绵密的社交网络中无所遁形;废弃的个人物品被艺术家细心收集,如文物般展示出来,物品旁还附有原主人写下的废弃理由,在向商品社会进发的途中老物件不再让人留恋,这与艺术家宋冬整理母亲赵湘源经年累月收集的各种日用品,在展览《物尽其用》中的形成的叙事形成某种对照……这一切既记录下了社会转型期的时代氛围,又呼应当下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她们与抽象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1日-2023年3月8日

展览地点:西岸美术馆3号展厅

门票:60元(早鸟票)/120元(原价)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日前推出特展“她们与抽象”。该展于2021-2022年期间在法国蓬皮杜中心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双城巡展时深受公众欢迎,得到海外各大主流媒体的高度评价。作为国内首个聚焦女性抽象艺术家群体的专题展,展览追溯了由女性艺术家视角书写的西方20世纪抽象艺术史,将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于世人眼前,重估女性对抽象艺术的重要贡献。策展人克里斯蒂娜·马塞尔(Christine Macel)基于蓬皮杜中心馆藏,甄选了包括索尼娅·德劳内-特克(Sonia Delaunay-Terk)、海伦·弗兰肯塔勒(Helen Frankenthaler)、琼·米切尔(Joan Mitchell)等在内的约35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展览以19世纪末抽象源头的洛伊·富勒(Loïe Fuller)的蛇舞表演为开篇,展开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先锋派、抽象表现主义、光学与动能艺术、织物艺术中的女性贡献。

展览中还融入了两条值得注意的时间轴。其中一条是1960-197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艺术与女权主义的发展。随着美国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的开始和法国妇女解放运动联盟的成立,女性主义思想开始进入艺术界,并留下了深远影响,而女性艺术从业者亦以自己的方式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添砖加瓦。如1971年,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在《艺术新闻》发表了题为《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一文,对妇女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和面临的制度性障碍提出质问。1983年,美国科幻小说家乔安娜·拉斯在《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中援引了这篇文章,并在这部尖锐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指出了女性在文学界被边缘化的结构性暴力。

另一条是中国抽象艺术运动的发展。策展人指出,当纤维艺术自1960年代初期起由东欧和美国艺术家发扬光大后,中国艺术家也看到了纤维艺术的潜力。1986年,谷文达、梁绍基和施慧参加了洛桑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然而直至今日,施慧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相较于谷文达和梁绍基,她在中国当代艺术经典中的地位仍然是被低估的。

(同期展出的还有“胡晓媛:沙径”、“万物的声音: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哇!地下!”互动装置展。)

【北京】

凝视之光——利塔·卡贝鲁特中国大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05日-2023年01月15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来福士购物中心B2层乙十六艺术展厅

门票:97元

西班牙艺术家利塔·卡贝鲁特曾说:“我的童年和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流浪儿一样。”卡贝鲁特从小流落在巴塞罗那街头,12岁的时候被一对夫妇收养,他们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由此开启了艺术家的高光人生。她的作品多为巨幅人物肖像,在风格方面深受伦勃朗和戈雅的影响,注重表达人物的精神世界;在当代艺术的技法方面,她擅长运用混合材料,创造出介乎古代壁画和当代色彩的作品。

“凝视之光——利塔·卡贝鲁特作品展”展出艺术家部分代表作和近年来的新作品。除了绘画作品以外,展览还设置了多项互动活动,撕纸装置“破而后立,撕裂而重生”诠释了艺术家独创的裂纹技法;VR作品“零距离观赏卡贝鲁特创作”则将艺术家的工作室从西班牙“搬到”了北京,让观众得以更直观地看到其创作过程和创作特点。

朱利安·奥培个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19日-2023年3月26日

展览地点:里森画廊 北京空间

门票:免费

英国艺术家朱利安·奥培擅长探索传统和先进的图像,比如古典肖像画、埃及象形文字、交通标志,并以此来表达当代人的侧面:对外在世界漠然、肤浅的情感反应,或者出于无知的惊讶之情。即使不熟悉奥培的名字,你也可能早就见过他的作品,像是那些在LED装置上跑跑跳跳的线条小人,或是乐队Blur专辑封面上的那四张青年男子的脸。

继奥培2020年的上海个展之后,里森画廊的此次个展将会展出艺术家全新的绘画作品、不锈钢人体雕塑系列、风景灯箱,以及由LED动画、乙烯基和马赛克瓷砖呈现的舞蹈人像。奥培邀请了四名舞者表演舞蹈,并在四个LED屏幕和立柱上连续呈现,舞步的灵感来自于Tik-Tok、音乐灵感则来自千禧年电子舞曲。现代生活中纯粹的视觉语言要如何与艺术史的元素联系起来?此次展览会为你带来诸多启发。

(与本次展览同期,奥培的另一个展「OP.VR/HEM@shenzhen」现正于深圳万象天地展出,主要带来了奥培最新的 VR 作品以及过往精选作品。)

吉格尔与空山基:明日迫近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19日-2023年2月19日

展览地点:UCCA Lab北京艺术空间

门票:58元起

在“异形之父”汉斯·鲁埃迪·吉格尔 (Hans Ruedi Giger )诞辰80周年之际,吉格尔和艺术家空山基的双人作品巡回展来到北京。

两位艺术家的视野有着很大的重叠——对人工智能和机械融合的共同兴趣,以及对商业的高敏感度。但是两者也有着潜在的紧张关系,吉格尔笔下地狱般的幽暗与空山基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对技术的热情展望也被前者噩梦般的反乌托邦所挑战。展览将展出两人从1960年代至今的40余件作品,共分为“超现实探索,恐惧与奇幻”、“明日之前,生物与机械之间”和“流行文化的种子”三个章节。在这个灰暗的世界,我们将共享怎样的未来?在或左或右的选择中,在光明与黑暗的前景中,观众得以重新思考这一疑问。

未来派的宇宙——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收藏

展览时间: 2022年9月6日-2022年12月4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门票:60元

站在今天,我们怎样回看未来主义艺术对科技的乐观向往?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曾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宣言》,表达出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倡导过一种由技术驱动的现代化生活,在这一派别的艺术家眼中,汽车、飞机和工业都充满魅力,象征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

展览“未来派的宇宙”由12个单元构成,以不同维度探索了未来主义创作的丰富本质。“征服天空”以飞行主题,呈现出20世纪30年代以航空为主题的绘画、雕塑和诗集,“能源”单元则是关于石油、煤炭和电源的热情想象。除了工业对生活的全面革新,未来主义还致力于发起感官革命,其中就包括颠覆性的烹饪法和美食观,而这一部分将出现在“意大利鸡尾酒与食品”单元。

申玲个展“空花·岁像”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05日-2022年12月08日

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798第二空间 

门票:免费

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申玲自1980年代以来的早期珍贵作品和近年的代表创作,作品包括油画、册页、纸本综合作品等50余件,这是申玲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个展。

利用宣纸这种媒介,申玲画下了她眼中的四季、自然晨光和秋风秋雨,这些是艺术家的自我经历,也隐含着她的内心世界。就如策展人冯博一认为的那样:“这可谓是一种在内心折射的抽象现实。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其实是用力了,只是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看似无序中,却衬托了人与鸟、兽、花、草、树等不同形象的容量。如同朝花夕拾,隔夜清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传统中收获启迪,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思辨 | 11月沪京展览推荐

人与动物、手艺再兴、被看见的女性、耿建翌、女性抽象艺术家、空山基与《异形》、利塔·卡贝鲁特、未来主义、朱利安·奥培、申玲……

记者 | 尹清露 林子人

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黎明破晓前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15日-2022年12月31日

展览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门票:40元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英国摄影师尼克·勃兰特的最新系列作品《黎明破晓前》。2018年,勃兰特生活的南加州地区遭遇了一场森林大火,这让他深切感受到对环境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生命在气候变化中的处境已岌岌可危。《黎明破晓前》的拍摄始于2020年,是这位摄影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对环境问题最清晰的关注与表达:在每一张黑白照片中,人与动物的静谧共处带来一种充满戏剧性的张力。勃兰特的拍摄对象皆为生计被环境恶化、栖息地被破坏所威胁的人与动物——因干旱而作物歉收且不得不向周边地区乞求水源的夫妇,与濒临灭绝的猎豹、因水井干涸家畜死亡而穷困潦倒的女人,与因屠杀患上创伤后遗症无法抚养幼崽的长颈鹿……通过这种并置,勃兰特暗示了人类与动物之命运的唇齿相依。

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分于2020年在东非肯尼亚和津巴布韦拍摄完成,第二部分于2022年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拍摄完成。尽管这两个地区是公认的野生动物天堂,但当地最重要的物种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雾”作为主视觉元素贯穿《黎明破晓前》,象征着人与动物的茫然无措。在该系列的几幅作品中还出现了一只发光的吊灯,又仿佛为不可知的未来点亮了微弱的希望。

“新文化制作人”第一季:手艺再兴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5日-2023年2月5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展厅

门票:免费

“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第一季“手艺再兴”以双展形式展出。本季两组获选方案分别是冯立星、吴有策划的《狂人之丘》,以及左靖、王彦之策划的《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它们以不同的切入点,邀请观众共同讨论中国手艺在当下的境遇与再兴的可能。

《狂人之丘》呈现了11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创作皆以某种方式强调了手艺与劳作在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倪有鱼将收集多年的,来自全球各地的数万张老照片分类、剪切、重组、拼贴出虚构的《逍遥游》,在回应文人卧游传统的同时对全球化的当代经验又有所指涉;付小桐用无数次的针穿宣纸,用密密麻麻的孔洞在纸上勾勒出山峦和海浪;李钢用来自家乡的泥土制作出褐色颜料;刘建华用高超的制陶工艺模仿出松枝上的雾凇……展厅的动线设计巧妙地将展览分为三组,分别为手艺作为一种知识和记忆的载体、手艺作为历史和时空的记忆,和手艺作为自然和身体的临摹。展墙和展台中隐藏着一些观众可以进入或打开探索的空间,邀请观众参与对话,思考手艺、造物和认识世界之间的关系。

《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以文献方式系统性回顾了左靖团队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的乡村民艺复兴实践。展览中展示了民艺复兴的若干具体案例,比如宁化玉扣纸和木活字、浏阳夏布、藏区合作社的毛毡和羊毛制品,探讨“手艺再兴”种种在地实践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委托建筑师罗宇杰担任展陈设计,展墙和展台均使用可回收的瓦楞纸以榫卯方式进行拼装搭建,展示自然建造在展览以及当代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方法。在展览前言中左靖和王彦之表示:“手艺时代无法再现,我们也无意返回。然而从传统中收获启迪,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思辨,也是‘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的题中之义。”

卡罗琳·沃克——被看见的女性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8日-2023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chi K11美术馆3、4号展厅

门票:58元起

在《看不见的女性》一书中,英国作家、记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提出,在几乎整个人类历史中,“男性的生活被用来代表全体人类的生活,而在谈及另一半人类的生活时,通常只剩下沉默。”而在英国艺术家卡罗琳·沃克的画笔下,当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种种庸常乃至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瞬间被观察记录、并浓墨重彩地推至观众面前。

《Women Observed 被看见的女性》是国内首次系统性、大规模地展出卡罗琳·沃克以女性视角创作的艺术作品,她通过细致观察对象的生活,拍摄其中独特的时刻,以这些照片作为蓝本进行创作,画作最终给人留下某种超写实的强烈印象。沃克以旁观者的视角描摹女性——画面中的女性都沉浸在自己手头的事上,沃克甚至会在一些作品中刻意保留门窗,强调这是某个偷窥捕捉到的瞬间——然而画中女性的心无旁骛又放大了她此刻的生活经历,突出了其当事者的身份。

展览分为“家庭”“休闲”“工作中的女性”三个部分。“家庭”系列是沃克最广为人知且个人色彩最浓郁的作品。她描绘了母亲珍妮特、嫂子丽莎和女儿达芙妮,展现家庭中女性之间的私密关系,以及占据她们诸多时间但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家务琐事。“休闲”系列描绘了女性从日常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的放松瞬间,这一系列是对男性艺术家在描绘女性人物时通常展现出的“男性凝视”的反转与讽刺。在“工作中的女性”系列中,沃克将目光投向美容技师、清洁工、裁缝、店主、医护人员等职业女性,意图打破我们对这些由女性主导的典型职业的刻板印象。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0日-2023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大厅、五楼展厅

门票:免费

耿建翌(1962-2017)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本次展览展示了耿建翌从1980年代中期至2016年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其中部分作品为首次面向公众展示,如在一楼大厅呈现的特别项目《自来水厂》(1987/2022),以及艺术家在2016年赴日本,以纸浆为材料创作的从未公开的作品实验。展览标题“他是谁?”来自耿建翌创作于1994年的同名观念作品。当时,艺术家听说自己外出时曾有陌生人到家拜访,就下意识地问道:“他是谁?”为了弄清“他”的身份,耿建翌邀请邻居提供书面描述和画像,以此为内容创作了这件作品。策展人亦是借用“他是谁”这一问题引导观众近距离观察耿建翌的艺术实践,并得出自己的答案。

观看耿建翌的作品,观众或许会发现那些中国最早的当代艺术家对所处时代的回应是如此有时代特征,但又如此具有跨越时代的力量。空白的、被颜料浸染的、印刷重叠以至于无法阅读的,或者是会动的书籍,在“看得懂”和“看不懂”、“重要”和“不重要”的边界上近乎戏谑,有意思的是,书籍这个主题在艺术家徐冰的创作中也很重要;用表格、证件、肖像照、熟人的证词证实一个人的身份,揭示了个体的存在在绵密的社交网络中无所遁形;废弃的个人物品被艺术家细心收集,如文物般展示出来,物品旁还附有原主人写下的废弃理由,在向商品社会进发的途中老物件不再让人留恋,这与艺术家宋冬整理母亲赵湘源经年累月收集的各种日用品,在展览《物尽其用》中的形成的叙事形成某种对照……这一切既记录下了社会转型期的时代氛围,又呼应当下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她们与抽象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1日-2023年3月8日

展览地点:西岸美术馆3号展厅

门票:60元(早鸟票)/120元(原价)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日前推出特展“她们与抽象”。该展于2021-2022年期间在法国蓬皮杜中心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双城巡展时深受公众欢迎,得到海外各大主流媒体的高度评价。作为国内首个聚焦女性抽象艺术家群体的专题展,展览追溯了由女性艺术家视角书写的西方20世纪抽象艺术史,将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于世人眼前,重估女性对抽象艺术的重要贡献。策展人克里斯蒂娜·马塞尔(Christine Macel)基于蓬皮杜中心馆藏,甄选了包括索尼娅·德劳内-特克(Sonia Delaunay-Terk)、海伦·弗兰肯塔勒(Helen Frankenthaler)、琼·米切尔(Joan Mitchell)等在内的约35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展览以19世纪末抽象源头的洛伊·富勒(Loïe Fuller)的蛇舞表演为开篇,展开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先锋派、抽象表现主义、光学与动能艺术、织物艺术中的女性贡献。

展览中还融入了两条值得注意的时间轴。其中一条是1960-197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艺术与女权主义的发展。随着美国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的开始和法国妇女解放运动联盟的成立,女性主义思想开始进入艺术界,并留下了深远影响,而女性艺术从业者亦以自己的方式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添砖加瓦。如1971年,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在《艺术新闻》发表了题为《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一文,对妇女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和面临的制度性障碍提出质问。1983年,美国科幻小说家乔安娜·拉斯在《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中援引了这篇文章,并在这部尖锐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指出了女性在文学界被边缘化的结构性暴力。

另一条是中国抽象艺术运动的发展。策展人指出,当纤维艺术自1960年代初期起由东欧和美国艺术家发扬光大后,中国艺术家也看到了纤维艺术的潜力。1986年,谷文达、梁绍基和施慧参加了洛桑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然而直至今日,施慧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相较于谷文达和梁绍基,她在中国当代艺术经典中的地位仍然是被低估的。

(同期展出的还有“胡晓媛:沙径”、“万物的声音: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哇!地下!”互动装置展。)

【北京】

凝视之光——利塔·卡贝鲁特中国大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05日-2023年01月15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来福士购物中心B2层乙十六艺术展厅

门票:97元

西班牙艺术家利塔·卡贝鲁特曾说:“我的童年和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流浪儿一样。”卡贝鲁特从小流落在巴塞罗那街头,12岁的时候被一对夫妇收养,他们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由此开启了艺术家的高光人生。她的作品多为巨幅人物肖像,在风格方面深受伦勃朗和戈雅的影响,注重表达人物的精神世界;在当代艺术的技法方面,她擅长运用混合材料,创造出介乎古代壁画和当代色彩的作品。

“凝视之光——利塔·卡贝鲁特作品展”展出艺术家部分代表作和近年来的新作品。除了绘画作品以外,展览还设置了多项互动活动,撕纸装置“破而后立,撕裂而重生”诠释了艺术家独创的裂纹技法;VR作品“零距离观赏卡贝鲁特创作”则将艺术家的工作室从西班牙“搬到”了北京,让观众得以更直观地看到其创作过程和创作特点。

朱利安·奥培个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19日-2023年3月26日

展览地点:里森画廊 北京空间

门票:免费

英国艺术家朱利安·奥培擅长探索传统和先进的图像,比如古典肖像画、埃及象形文字、交通标志,并以此来表达当代人的侧面:对外在世界漠然、肤浅的情感反应,或者出于无知的惊讶之情。即使不熟悉奥培的名字,你也可能早就见过他的作品,像是那些在LED装置上跑跑跳跳的线条小人,或是乐队Blur专辑封面上的那四张青年男子的脸。

继奥培2020年的上海个展之后,里森画廊的此次个展将会展出艺术家全新的绘画作品、不锈钢人体雕塑系列、风景灯箱,以及由LED动画、乙烯基和马赛克瓷砖呈现的舞蹈人像。奥培邀请了四名舞者表演舞蹈,并在四个LED屏幕和立柱上连续呈现,舞步的灵感来自于Tik-Tok、音乐灵感则来自千禧年电子舞曲。现代生活中纯粹的视觉语言要如何与艺术史的元素联系起来?此次展览会为你带来诸多启发。

(与本次展览同期,奥培的另一个展「OP.VR/HEM@shenzhen」现正于深圳万象天地展出,主要带来了奥培最新的 VR 作品以及过往精选作品。)

吉格尔与空山基:明日迫近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19日-2023年2月19日

展览地点:UCCA Lab北京艺术空间

门票:58元起

在“异形之父”汉斯·鲁埃迪·吉格尔 (Hans Ruedi Giger )诞辰80周年之际,吉格尔和艺术家空山基的双人作品巡回展来到北京。

两位艺术家的视野有着很大的重叠——对人工智能和机械融合的共同兴趣,以及对商业的高敏感度。但是两者也有着潜在的紧张关系,吉格尔笔下地狱般的幽暗与空山基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对技术的热情展望也被前者噩梦般的反乌托邦所挑战。展览将展出两人从1960年代至今的40余件作品,共分为“超现实探索,恐惧与奇幻”、“明日之前,生物与机械之间”和“流行文化的种子”三个章节。在这个灰暗的世界,我们将共享怎样的未来?在或左或右的选择中,在光明与黑暗的前景中,观众得以重新思考这一疑问。

未来派的宇宙——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收藏

展览时间: 2022年9月6日-2022年12月4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门票:60元

站在今天,我们怎样回看未来主义艺术对科技的乐观向往?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曾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宣言》,表达出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倡导过一种由技术驱动的现代化生活,在这一派别的艺术家眼中,汽车、飞机和工业都充满魅力,象征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

展览“未来派的宇宙”由12个单元构成,以不同维度探索了未来主义创作的丰富本质。“征服天空”以飞行主题,呈现出20世纪30年代以航空为主题的绘画、雕塑和诗集,“能源”单元则是关于石油、煤炭和电源的热情想象。除了工业对生活的全面革新,未来主义还致力于发起感官革命,其中就包括颠覆性的烹饪法和美食观,而这一部分将出现在“意大利鸡尾酒与食品”单元。

申玲个展“空花·岁像”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05日-2022年12月08日

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798第二空间 

门票:免费

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申玲自1980年代以来的早期珍贵作品和近年的代表创作,作品包括油画、册页、纸本综合作品等50余件,这是申玲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个展。

利用宣纸这种媒介,申玲画下了她眼中的四季、自然晨光和秋风秋雨,这些是艺术家的自我经历,也隐含着她的内心世界。就如策展人冯博一认为的那样:“这可谓是一种在内心折射的抽象现实。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其实是用力了,只是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看似无序中,却衬托了人与鸟、兽、花、草、树等不同形象的容量。如同朝花夕拾,隔夜清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