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威马“借壳”上市能救命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威马“借壳”上市能救命吗?

上市对于威马来说是一剂“起死回生”的良药,还是饮鸩止渴的毒药呢?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大摩财经

近期威马上市传闻再起,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对于此时的威马来说,上市已经成为能否活下来的关键选项。但是上市对于威马来说是一剂“起死回生”的良药,还是饮鸩止渴的毒药呢?

12月5日晚,Apollo出行披露了一项潜在的收购交易。公告称,Apollo出行计划收购一家从事智能电动汽车的公司。Apollo出行并未透露具体公司名称,只表示这项收购仍在磋商中。

Apollo出行成立于2002年,目前主要从事出行业务、车载平台授权以及工程服务外包等业务。

市场把Apollo出行的收购标的指向了招股书刚刚失效的威马汽车。2021年四季度,威马汽车通过换股等操作控制了Apollo出行28.51%股权,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目前,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沈晖在Apollo出行担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及非执行董事。

借着这把威马“借壳”的东风,Apollo出行12月6日早盘大涨超过17%。但资本市场的热情很快消退,12月6日Apollo出行最终收涨1.79%,12月7日更是大跌8.77%。

威马的上市可谓是一波三折。早在2020年,威马就宣布将全力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但是上市的过程并不顺利。2020年9月,威马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2021年初,威马通过上市辅导验收,且拿到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资格。但威马并未如愿闯关科创板,而是2022年6月选择在港交所递表。12月1日,威马在港交所递表6个月期限已到,因并未在期内完成上市,招股书失效。

与此同时,威马的资金链问题开始发酵。2022年11月下旬,一封威马CEO沈晖写给内部员工的公开信在网上流传开来,揭开了威马财务状况的遮羞布。

公开信表示,新冠疫情、原材料成本上涨、供货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威马的生产经营。为应对资金压力,威马将通过降薪、缓发薪水等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具体来看,威马管理层降薪50%,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发薪日从次月8日调整为次月25日,本年度不再发放奖金和年终奖,购车补贴也暂停发放。

随后,有媒体曝出,威马上海总部已经启动裁员,多家门店已经关闭的消息。而且,被威马寄予厚望的新车M7也迟迟没有新消息,有市场传闻称,因威马拖欠供应商账款导致核心零部件断供,M7项目已经停滞。

降薪、裁员、关店,威马的资金问题已经显而易见。尽管沈晖将之称为“收着点过日子”,但外界依然担心威马烧钱造车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

截至目前,威马累计融资金额超350亿元,超过蔚来、理想上市前的融资。2022年6月,威马在港交所递表时,沈晖、王蕾夫妇共计持股30.82%,雅居乐集团持股6.46%,百度持股5.96%,威马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3.57%,其他战略投资者持股43.01%。

不过,数百亿的融资款,威马几乎已经燃烧殆尽。截至2022年3月末,威马在手的非受限现金36.78亿元,同期威马有息负债达到89.55亿元,其中短债22.8亿元。威马手中的现金又要维持运营又要还债,很可能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威马的亏损业绩看不到一丝缓和的意思。2019年至2021年,威马营收从17.61亿元增长至47.4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74.35亿元,且亏损在三年里不断扩大。

无法实现自身造血,是目前造车新势力普遍面临的问题,多家新势力车企都在经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但问题是,即使“贴钱”卖车,威马也卖不动了。

威马是典型的“出道即巅峰”。作为最早宣布造车的新势力之一,威马首款量产车EX5在2018年9月面世,曾连续数月卫冕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冠军。但由于威马EX5多次发生自燃事故,2020年10月,威马召回了1200多辆已经售出的汽车。此后,威马的好日子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2021年,威马总销量达到4.42万辆,还不到第一梯队的“蔚小理”的一半。刚刚过去的11月,威马销售了3018辆,这一数字还不如理想和蔚来的零头。今年前11个月,威马累计销量也不过3.23万辆,相比去年下滑10.26%,已经从新势力销量排行榜的前十强中消失。

随着“蔚小理”纷纷在境外上市,迟迟未能登陆资本市场的威马与之差距越来越大,上市也逐渐成为了威马的当务之急。不过,对于威马来说,上市可能只是将资金链危机滞后的一次“缓刑”。

2021年9月,威马进行了对股权架构重组,参与者包括衡阳国资、合肥国资、长江产业基金等行业投资者和上汽集团、盈科资本、昆山创威新能源等财务投资者。其中,行业投资者共出资58亿元,获得16.8%股权,财务投资者出资27亿元,获得7.8%股权。后续威马注册资本金增加,行业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的股权分别被稀释至13.01%和6.06%。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与这一轮的投资者们签署了对赌协议。威马上市满一年后的四年内,行业投资者每年有权要求威马回购其持有的25%股份,回购时需要在原价基础上加上每年12%的利息。而且,在威马上市满一周年后,财务投资者有权要求威马赎回其持有的全部股份,回购时需要在原价基础上加上每年8.5%的利息。

威马上市后,如果投资人触发赎回,威马需要支付85亿元的回购款和相应利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威马汽车

2.8k
  • 正威能源威马汽车合资公司经营异常
  • 威马汽车旗下星晖新能源经营异常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威马“借壳”上市能救命吗?

上市对于威马来说是一剂“起死回生”的良药,还是饮鸩止渴的毒药呢?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大摩财经

近期威马上市传闻再起,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对于此时的威马来说,上市已经成为能否活下来的关键选项。但是上市对于威马来说是一剂“起死回生”的良药,还是饮鸩止渴的毒药呢?

12月5日晚,Apollo出行披露了一项潜在的收购交易。公告称,Apollo出行计划收购一家从事智能电动汽车的公司。Apollo出行并未透露具体公司名称,只表示这项收购仍在磋商中。

Apollo出行成立于2002年,目前主要从事出行业务、车载平台授权以及工程服务外包等业务。

市场把Apollo出行的收购标的指向了招股书刚刚失效的威马汽车。2021年四季度,威马汽车通过换股等操作控制了Apollo出行28.51%股权,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目前,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沈晖在Apollo出行担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及非执行董事。

借着这把威马“借壳”的东风,Apollo出行12月6日早盘大涨超过17%。但资本市场的热情很快消退,12月6日Apollo出行最终收涨1.79%,12月7日更是大跌8.77%。

威马的上市可谓是一波三折。早在2020年,威马就宣布将全力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但是上市的过程并不顺利。2020年9月,威马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2021年初,威马通过上市辅导验收,且拿到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资格。但威马并未如愿闯关科创板,而是2022年6月选择在港交所递表。12月1日,威马在港交所递表6个月期限已到,因并未在期内完成上市,招股书失效。

与此同时,威马的资金链问题开始发酵。2022年11月下旬,一封威马CEO沈晖写给内部员工的公开信在网上流传开来,揭开了威马财务状况的遮羞布。

公开信表示,新冠疫情、原材料成本上涨、供货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威马的生产经营。为应对资金压力,威马将通过降薪、缓发薪水等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具体来看,威马管理层降薪50%,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发薪日从次月8日调整为次月25日,本年度不再发放奖金和年终奖,购车补贴也暂停发放。

随后,有媒体曝出,威马上海总部已经启动裁员,多家门店已经关闭的消息。而且,被威马寄予厚望的新车M7也迟迟没有新消息,有市场传闻称,因威马拖欠供应商账款导致核心零部件断供,M7项目已经停滞。

降薪、裁员、关店,威马的资金问题已经显而易见。尽管沈晖将之称为“收着点过日子”,但外界依然担心威马烧钱造车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

截至目前,威马累计融资金额超350亿元,超过蔚来、理想上市前的融资。2022年6月,威马在港交所递表时,沈晖、王蕾夫妇共计持股30.82%,雅居乐集团持股6.46%,百度持股5.96%,威马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3.57%,其他战略投资者持股43.01%。

不过,数百亿的融资款,威马几乎已经燃烧殆尽。截至2022年3月末,威马在手的非受限现金36.78亿元,同期威马有息负债达到89.55亿元,其中短债22.8亿元。威马手中的现金又要维持运营又要还债,很可能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威马的亏损业绩看不到一丝缓和的意思。2019年至2021年,威马营收从17.61亿元增长至47.4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74.35亿元,且亏损在三年里不断扩大。

无法实现自身造血,是目前造车新势力普遍面临的问题,多家新势力车企都在经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但问题是,即使“贴钱”卖车,威马也卖不动了。

威马是典型的“出道即巅峰”。作为最早宣布造车的新势力之一,威马首款量产车EX5在2018年9月面世,曾连续数月卫冕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冠军。但由于威马EX5多次发生自燃事故,2020年10月,威马召回了1200多辆已经售出的汽车。此后,威马的好日子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2021年,威马总销量达到4.42万辆,还不到第一梯队的“蔚小理”的一半。刚刚过去的11月,威马销售了3018辆,这一数字还不如理想和蔚来的零头。今年前11个月,威马累计销量也不过3.23万辆,相比去年下滑10.26%,已经从新势力销量排行榜的前十强中消失。

随着“蔚小理”纷纷在境外上市,迟迟未能登陆资本市场的威马与之差距越来越大,上市也逐渐成为了威马的当务之急。不过,对于威马来说,上市可能只是将资金链危机滞后的一次“缓刑”。

2021年9月,威马进行了对股权架构重组,参与者包括衡阳国资、合肥国资、长江产业基金等行业投资者和上汽集团、盈科资本、昆山创威新能源等财务投资者。其中,行业投资者共出资58亿元,获得16.8%股权,财务投资者出资27亿元,获得7.8%股权。后续威马注册资本金增加,行业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的股权分别被稀释至13.01%和6.06%。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与这一轮的投资者们签署了对赌协议。威马上市满一年后的四年内,行业投资者每年有权要求威马回购其持有的25%股份,回购时需要在原价基础上加上每年12%的利息。而且,在威马上市满一周年后,财务投资者有权要求威马赎回其持有的全部股份,回购时需要在原价基础上加上每年8.5%的利息。

威马上市后,如果投资人触发赎回,威马需要支付85亿元的回购款和相应利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