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话黄澜:女性剧集十年,爆款的变与不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黄澜:女性剧集十年,爆款的变与不变

黄澜过去十年做了形象不同的多部女性剧集,但她希望反映的,都是作为个体本身,如何战胜困境,找到自我。

文|新声Pro  方舟

拍完《如懿传》后,制片人黄澜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之后接近四年,一直没有新作品上映。直到今年4月,她作为制片人的《请叫我总监》在优酷播出,再次收获用户的好评和喜爱。

黄澜是业内知名的制片人,代表作品有《如懿传》《我的前半生》《虎妈猫爸》《辣妈正传》等。适逢优酷内容开放平台推出「开放麦」栏目,访谈影视行业一线操盘手,探讨内容创作、制片、商业化、海外市场等各个方向的创新方法论和未来趋势。为此,新声Pro联合「开放麦」,邀请黄澜分享她十年制片生涯沉淀的底层逻辑和对当下市场的判断。

与《如懿传》《我的前半生》等剧集不同,《请叫我总监》带有更多轻喜剧成分。黄澜说,她希望做更多帮助观众和解的题材,除了抒发情绪,也让人们看到在困难的环境下,仍然有出路。

「严肃中透着活泼,用现实轻松的表达方式,演绎职场打工人的成长和职场百态,不拖泥带水,反转快但不刻意,看剧名还以为是个无脑甜剧,实际上还是有东西的。」一位观众在看完《请叫我总监》后这样评价。

从2013年播出的《辣妈正传》算起,过去十年,黄澜做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剧集。在不同题材背后,贯穿始终的是她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追问和探索,灵感往往来自她真实经历的生活。

这是黄澜总能做出爆款内容的核心秘诀,尊重自己的感受,把生活中的体验拿出来,通过剧集跟观众分享。无论婚姻中的苦恼,养育孩子的焦虑和纠结,人生前路漫漫,社会变化无从适应,每个项目都包含她发自内心的感受。

「选择题材时,我都会问自己,如果需要你未来三年四年,或者更多时间跟这个题材在一起,你有没有这个兴趣?有没有我的自我投射?」

选择合适的选题和主创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剧集想成为爆款,前提条件就是精准的选题,以及最合适的主创团队。

最合适不是指最大牌,而是要最精准的和选题适配。如果只冲着咖位、流量或者大牌码盘子,在启动时选题和团队就是「还行」「差不多」的水平,基本与爆款无缘,只能成为名不副实的「S级剧」。

选题的核心是击中一部分或者广泛人群的情绪共鸣。当下传媒极度发达,社交媒体每一秒都在发出各种用户情绪和关切点,各式各样,纷繁复杂。其中既有转瞬即逝的「伪需求」,也有用户持续关心的「真信号」。

内容创作者如何分辨?甚至由于剧集从立项到最终上映,本身存在1-2年甚至更久的周期,如何提早捕捉到微弱但会持续增大的用户情绪信号?

不同创作者有不同的方法。有些通过用户调研,有些分析社交媒体舆情数据,黄澜的方式是先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再与大众情绪做对照和调整,再看能否找到或者遇到与之对应的故事。

在一部剧集的生产过程中,制片人相当于邀请者,除了找到合适的故事,还需要邀请编剧、导演和演员共同创作。

什么是合适的主创?除了基础的专业技能之外,《新声Pro》过往交流的剧集制片人们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例如希望导演在美学上能带来增益,主演的经历最好与剧中人物贴合等等。

黄澜特别强调的则是,主创们对待做的剧集内容有共同感受。在她看来,无论编剧、导演、主创、宣发,找到对剧集题材和内容有情绪共鸣的伙伴最重要。

所谓我手写我心,创作者首先总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尊重自己的感受,通过作品回答自己的疑惑,寻找自己好奇的答案。

在做《请叫我总监》的时候,黄澜第一时间想到谭松韵适合出演女主宁檬。在她看来,谭松韵成长的经历,人生阶段和宁檬的状态是一致的。谭松韵并不是人们通常想象当中,「星路」特别顺畅的女星。从艺一路走来,她付出了许多努力。「影视行业也是职场,作为演员她每天要遇到多少人和事啊,所以她能够在剧中找到对应自己的东西。」

她和谭松韵聊天,了解她是什么样的人,希望能更好地抓住她的特质,在剧中给予恰当的展现。「我问她,小时候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剧。」出生于1990年的谭松韵,少年时期适逢琼瑶剧火遍大江南北,故事中形色各异的明朗少女」是她最喜欢的角色。所以对谭松韵来说,在演宁檬时能很自然地带出那种积极明朗,带有喜感的感觉。

这种对演员成长经历和内心信念的细腻把握,有助于在拍摄时撬动演员自带的特殊气质。尽管在剧集中演员们看起来总是光芒四射,但每一个演员内心都有很多面,要找到更合适角色的演员,需要更好地了解演员的内心。

所以对于成熟的剧集创作者而言,如果剧里有特别贴合演员气质的部分,甚至会更多展现和强化。「这样剧作和人物会变得非常合理,她也会越演越自信。」

除了演员、编剧和导演,甚至平台的联合制作人黄澜都希望找到对内容有共鸣的。在她看来,平台联合制作人对内容有真情实感,他/她会尽力调动平台最大化的资源,帮助内容让更多用户看到。反之例行公事的宣发,一切按部就班,很难真正有好的效果。

底层逻辑和方法论

每个成熟的导演或制片人,他/她所做的影视剧集,背后常常有一条或两条一以贯之的主线。没有主线的内容创作者,即便有一两部好的作品,也很难持续走远,因为没有统一和自洽的底层逻辑。例如,即将携《阿凡达2》归来的詹姆斯·卡梅隆,几乎所有拍的电影,都在展现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或乐观或悲观的回答。

对黄澜来说,过去十年做了形象不同的多部女性剧集,但她希望反映的,都是作为个体本身,如何战胜困境,找到自我。

这是所有人共同面对和关心的主题。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自己的困惑,为人母的女性在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年人同样希望和世界保持连接。年龄会带来一些不一样,但是用户有更多共同的东西,区别只是题材、包装方式或者叙事形式。

不同阶段对自我的观察、追问和反思,成为黄澜做剧的主线。她说,剧集创作者就像社会的温度计,敏感地感知环境发生的变化,通过创作给观众提供一种路径:我们遇到了困难,但是这个困难有可能得到解决。

「我的所有作品,其实都是反映某种困境,」女性在事业中没有机会时怎么办?当了妈妈怎么办?孩子上学了怎么办?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剧集创作者要学会敏感地面对,把感受到的提炼出作品,与大众形成共鸣。

她知道一个女性初入职场的过程中会遇到的迷茫,会坚持的梦想,所以通过《请叫我总监》,她是拿这段生命体验跟大家分享。正是出于这种出发点,在这部剧中,他们把其中一个角色、宁檬的闺蜜尤琪的结局做了完全不同的改编。

在原著中,尤琪是因为遭遇渣男劈腿,最后得抑郁症自杀。但黄澜希望给观众看到,不应该因此对自己这么大的否定,「你可以恋爱脑,你可能会遇到渣男,但你也可以选择谅解,走出自己的人生。」

当然,这种困境和战胜挑战,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内容上,否则很容易变得悬浮。就像总有许多从名字上看来让人期待的职场剧,实际都是裹着职场外皮的无脑恋爱剧,让观众看得索然无味,更谈不上启发或者激励价值。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提炼,选择贴近观众的案例,成为把剧集要展现和表达的问题落地的关键。

在《请叫我总监》的剧本阶段,编剧团队曾经至少两次完全推翻重新创作。原著的案例基本集中在影视行业,在熟稔影视圈的人看来,许多案例不符合实际情况。为此,团队第一轮经过反复调研和采风,全部换成了当时处在前沿话题的电商案例。

随着时间推移,实际操作前,团队又根据对社会热点的判断,在多个城市调研,把电商案例换成了离观众日常生活更近的消费案例。这些建立在真实案例基础上的故事,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带给观众真实感。

当然,某种程度上,一部剧集所有的内容设置,都是创作团队对用户的猜测。所以在剧集复盘时,团队更关注的是观众对哪些点不喜欢,以及不喜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是因为整个系统剧情中的必然铺排,团队会接受。「但如果有些地方观众说剧情没意思不想看了,我们就必须想想当时是怎么回事。」

这让团队能持续进步。因为每次拍剧和复盘,都相当于在持续进行的人性实验,验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是否和大众理解一致。如果不一致,究竟是表达方式带来的传递不准确,还是对问题的最初理解不同,以及在下一部剧中如何改进和调频。

如何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几乎每个普通人,遇到巨大压力时,动作都容易变形。相比其它领域,内容行业过去两年,压力更甚。这种压力体现在产业链条各环节合作的过程中,也反映在各个公司在做业务决策的过程。

尤其当下大环境不好,许多创作者和公司选择放弃或者「躺平」,因为所有的折腾看起来都带不来好的结果,也没什么其它意义。但「躺平」不是出路,更多是一种暂时的逃避和自我麻醉。

黄澜则仍然相信未来会更好。「我看到在不同的环境中,我最后还是克服了困难活到今天,我也看到周围也有人活下来了。」她说,无论环境怎样,只要还有点机会,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

2018年的《如懿传》播出后,她重新思考起自己的职业规划,于是有了「新有灵犀」——成立于新丽传媒旗下的一间工作室。基本上做两个风格的剧集,一是现实主义,《虎妈猫爸》《辣妈正传》《我的前半生》《大丈夫》,包括《请叫我总监》等等都是一脉相承。

其次是轻喜剧方向。其实,《请叫我总监》已经带有轻喜剧的色彩,一是小说本来就奠定了喜感的风格,提供了两个个性迥异、一直有矛盾冲突的主要人物。团队在创作中也碰撞出很多喜剧化场景,比如开头宁檬要辞职,在家里向陆既明展示为了工作牺牲全部个人生活的状态,拳击包上面有一张陆既明的照片。

在黄澜看来,轻喜剧能成的关键在于,剧本本身有喜剧关系的人物、情境,以及一个能够欣赏喜剧创作的临场发挥的团队。喜剧讲究节奏感,能不能到那个点上,让观众笑起来,特别需要调动所有演员的创造力集体创作。

至于具体话题,黄澜仍然坚持十几年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做没有感受的东西」,后面的创作也会深深围绕自己的生活感受,包括教育、老年、家庭、婚姻等题材。

所有的底线是不亏钱。只要不亏钱,就轻装上阵把项目做好。如果观众喜欢,自然会有对应的回报。「我们需要看在当下的社会中,通过我们的专业还能做些什么,观众需要我们给他们什么」,黄澜说,「我相信未来会更好,而且无论成功或失败,本身的经验都是有价值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黄澜:女性剧集十年,爆款的变与不变

黄澜过去十年做了形象不同的多部女性剧集,但她希望反映的,都是作为个体本身,如何战胜困境,找到自我。

文|新声Pro  方舟

拍完《如懿传》后,制片人黄澜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之后接近四年,一直没有新作品上映。直到今年4月,她作为制片人的《请叫我总监》在优酷播出,再次收获用户的好评和喜爱。

黄澜是业内知名的制片人,代表作品有《如懿传》《我的前半生》《虎妈猫爸》《辣妈正传》等。适逢优酷内容开放平台推出「开放麦」栏目,访谈影视行业一线操盘手,探讨内容创作、制片、商业化、海外市场等各个方向的创新方法论和未来趋势。为此,新声Pro联合「开放麦」,邀请黄澜分享她十年制片生涯沉淀的底层逻辑和对当下市场的判断。

与《如懿传》《我的前半生》等剧集不同,《请叫我总监》带有更多轻喜剧成分。黄澜说,她希望做更多帮助观众和解的题材,除了抒发情绪,也让人们看到在困难的环境下,仍然有出路。

「严肃中透着活泼,用现实轻松的表达方式,演绎职场打工人的成长和职场百态,不拖泥带水,反转快但不刻意,看剧名还以为是个无脑甜剧,实际上还是有东西的。」一位观众在看完《请叫我总监》后这样评价。

从2013年播出的《辣妈正传》算起,过去十年,黄澜做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剧集。在不同题材背后,贯穿始终的是她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追问和探索,灵感往往来自她真实经历的生活。

这是黄澜总能做出爆款内容的核心秘诀,尊重自己的感受,把生活中的体验拿出来,通过剧集跟观众分享。无论婚姻中的苦恼,养育孩子的焦虑和纠结,人生前路漫漫,社会变化无从适应,每个项目都包含她发自内心的感受。

「选择题材时,我都会问自己,如果需要你未来三年四年,或者更多时间跟这个题材在一起,你有没有这个兴趣?有没有我的自我投射?」

选择合适的选题和主创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剧集想成为爆款,前提条件就是精准的选题,以及最合适的主创团队。

最合适不是指最大牌,而是要最精准的和选题适配。如果只冲着咖位、流量或者大牌码盘子,在启动时选题和团队就是「还行」「差不多」的水平,基本与爆款无缘,只能成为名不副实的「S级剧」。

选题的核心是击中一部分或者广泛人群的情绪共鸣。当下传媒极度发达,社交媒体每一秒都在发出各种用户情绪和关切点,各式各样,纷繁复杂。其中既有转瞬即逝的「伪需求」,也有用户持续关心的「真信号」。

内容创作者如何分辨?甚至由于剧集从立项到最终上映,本身存在1-2年甚至更久的周期,如何提早捕捉到微弱但会持续增大的用户情绪信号?

不同创作者有不同的方法。有些通过用户调研,有些分析社交媒体舆情数据,黄澜的方式是先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再与大众情绪做对照和调整,再看能否找到或者遇到与之对应的故事。

在一部剧集的生产过程中,制片人相当于邀请者,除了找到合适的故事,还需要邀请编剧、导演和演员共同创作。

什么是合适的主创?除了基础的专业技能之外,《新声Pro》过往交流的剧集制片人们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例如希望导演在美学上能带来增益,主演的经历最好与剧中人物贴合等等。

黄澜特别强调的则是,主创们对待做的剧集内容有共同感受。在她看来,无论编剧、导演、主创、宣发,找到对剧集题材和内容有情绪共鸣的伙伴最重要。

所谓我手写我心,创作者首先总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尊重自己的感受,通过作品回答自己的疑惑,寻找自己好奇的答案。

在做《请叫我总监》的时候,黄澜第一时间想到谭松韵适合出演女主宁檬。在她看来,谭松韵成长的经历,人生阶段和宁檬的状态是一致的。谭松韵并不是人们通常想象当中,「星路」特别顺畅的女星。从艺一路走来,她付出了许多努力。「影视行业也是职场,作为演员她每天要遇到多少人和事啊,所以她能够在剧中找到对应自己的东西。」

她和谭松韵聊天,了解她是什么样的人,希望能更好地抓住她的特质,在剧中给予恰当的展现。「我问她,小时候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剧。」出生于1990年的谭松韵,少年时期适逢琼瑶剧火遍大江南北,故事中形色各异的明朗少女」是她最喜欢的角色。所以对谭松韵来说,在演宁檬时能很自然地带出那种积极明朗,带有喜感的感觉。

这种对演员成长经历和内心信念的细腻把握,有助于在拍摄时撬动演员自带的特殊气质。尽管在剧集中演员们看起来总是光芒四射,但每一个演员内心都有很多面,要找到更合适角色的演员,需要更好地了解演员的内心。

所以对于成熟的剧集创作者而言,如果剧里有特别贴合演员气质的部分,甚至会更多展现和强化。「这样剧作和人物会变得非常合理,她也会越演越自信。」

除了演员、编剧和导演,甚至平台的联合制作人黄澜都希望找到对内容有共鸣的。在她看来,平台联合制作人对内容有真情实感,他/她会尽力调动平台最大化的资源,帮助内容让更多用户看到。反之例行公事的宣发,一切按部就班,很难真正有好的效果。

底层逻辑和方法论

每个成熟的导演或制片人,他/她所做的影视剧集,背后常常有一条或两条一以贯之的主线。没有主线的内容创作者,即便有一两部好的作品,也很难持续走远,因为没有统一和自洽的底层逻辑。例如,即将携《阿凡达2》归来的詹姆斯·卡梅隆,几乎所有拍的电影,都在展现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或乐观或悲观的回答。

对黄澜来说,过去十年做了形象不同的多部女性剧集,但她希望反映的,都是作为个体本身,如何战胜困境,找到自我。

这是所有人共同面对和关心的主题。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自己的困惑,为人母的女性在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年人同样希望和世界保持连接。年龄会带来一些不一样,但是用户有更多共同的东西,区别只是题材、包装方式或者叙事形式。

不同阶段对自我的观察、追问和反思,成为黄澜做剧的主线。她说,剧集创作者就像社会的温度计,敏感地感知环境发生的变化,通过创作给观众提供一种路径:我们遇到了困难,但是这个困难有可能得到解决。

「我的所有作品,其实都是反映某种困境,」女性在事业中没有机会时怎么办?当了妈妈怎么办?孩子上学了怎么办?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剧集创作者要学会敏感地面对,把感受到的提炼出作品,与大众形成共鸣。

她知道一个女性初入职场的过程中会遇到的迷茫,会坚持的梦想,所以通过《请叫我总监》,她是拿这段生命体验跟大家分享。正是出于这种出发点,在这部剧中,他们把其中一个角色、宁檬的闺蜜尤琪的结局做了完全不同的改编。

在原著中,尤琪是因为遭遇渣男劈腿,最后得抑郁症自杀。但黄澜希望给观众看到,不应该因此对自己这么大的否定,「你可以恋爱脑,你可能会遇到渣男,但你也可以选择谅解,走出自己的人生。」

当然,这种困境和战胜挑战,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内容上,否则很容易变得悬浮。就像总有许多从名字上看来让人期待的职场剧,实际都是裹着职场外皮的无脑恋爱剧,让观众看得索然无味,更谈不上启发或者激励价值。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提炼,选择贴近观众的案例,成为把剧集要展现和表达的问题落地的关键。

在《请叫我总监》的剧本阶段,编剧团队曾经至少两次完全推翻重新创作。原著的案例基本集中在影视行业,在熟稔影视圈的人看来,许多案例不符合实际情况。为此,团队第一轮经过反复调研和采风,全部换成了当时处在前沿话题的电商案例。

随着时间推移,实际操作前,团队又根据对社会热点的判断,在多个城市调研,把电商案例换成了离观众日常生活更近的消费案例。这些建立在真实案例基础上的故事,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带给观众真实感。

当然,某种程度上,一部剧集所有的内容设置,都是创作团队对用户的猜测。所以在剧集复盘时,团队更关注的是观众对哪些点不喜欢,以及不喜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是因为整个系统剧情中的必然铺排,团队会接受。「但如果有些地方观众说剧情没意思不想看了,我们就必须想想当时是怎么回事。」

这让团队能持续进步。因为每次拍剧和复盘,都相当于在持续进行的人性实验,验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是否和大众理解一致。如果不一致,究竟是表达方式带来的传递不准确,还是对问题的最初理解不同,以及在下一部剧中如何改进和调频。

如何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几乎每个普通人,遇到巨大压力时,动作都容易变形。相比其它领域,内容行业过去两年,压力更甚。这种压力体现在产业链条各环节合作的过程中,也反映在各个公司在做业务决策的过程。

尤其当下大环境不好,许多创作者和公司选择放弃或者「躺平」,因为所有的折腾看起来都带不来好的结果,也没什么其它意义。但「躺平」不是出路,更多是一种暂时的逃避和自我麻醉。

黄澜则仍然相信未来会更好。「我看到在不同的环境中,我最后还是克服了困难活到今天,我也看到周围也有人活下来了。」她说,无论环境怎样,只要还有点机会,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

2018年的《如懿传》播出后,她重新思考起自己的职业规划,于是有了「新有灵犀」——成立于新丽传媒旗下的一间工作室。基本上做两个风格的剧集,一是现实主义,《虎妈猫爸》《辣妈正传》《我的前半生》《大丈夫》,包括《请叫我总监》等等都是一脉相承。

其次是轻喜剧方向。其实,《请叫我总监》已经带有轻喜剧的色彩,一是小说本来就奠定了喜感的风格,提供了两个个性迥异、一直有矛盾冲突的主要人物。团队在创作中也碰撞出很多喜剧化场景,比如开头宁檬要辞职,在家里向陆既明展示为了工作牺牲全部个人生活的状态,拳击包上面有一张陆既明的照片。

在黄澜看来,轻喜剧能成的关键在于,剧本本身有喜剧关系的人物、情境,以及一个能够欣赏喜剧创作的临场发挥的团队。喜剧讲究节奏感,能不能到那个点上,让观众笑起来,特别需要调动所有演员的创造力集体创作。

至于具体话题,黄澜仍然坚持十几年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做没有感受的东西」,后面的创作也会深深围绕自己的生活感受,包括教育、老年、家庭、婚姻等题材。

所有的底线是不亏钱。只要不亏钱,就轻装上阵把项目做好。如果观众喜欢,自然会有对应的回报。「我们需要看在当下的社会中,通过我们的专业还能做些什么,观众需要我们给他们什么」,黄澜说,「我相信未来会更好,而且无论成功或失败,本身的经验都是有价值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