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与熟悉诀别,与奇异相拥:如果把《中国奇谭》当作散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与熟悉诀别,与奇异相拥:如果把《中国奇谭》当作散文

在童年的目光里,巴士是乡村改变的初始,也因此被想象为驶向虚无的黄河列车,熟悉的人与物搭乘此车与此地诀别。

《中国奇谭》剧照截图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在日前热播的动画系列片《中国奇谭》里,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与神仙》显得有些特别。这个故事如同一则乡村生活散文,也缺乏真正神奇的角色,没有第一集的山猪精、狼精或第六集的外星人那类设定。

观众可以将乡村巴士看作主角,乡村巴士开辟了乡村与外界的联系,表面上乡村生活照旧进行:小黄狗在家门口等着男孩放学,夜间乡邻晚上端着饭碗乘凉聊天,男孩晚上和母亲一道剥花生,求子的夫妇在村头土庙前磕头还愿,可建设改造带来的变化如水上涟漪逐渐扩大,波及了更多人的生活。在日常生活的重复中,故事完成了飞跃:拴娃娃土庙里的神仙因家被拆而在夜里钻出了土地庙,年老目盲的三爷爷、传言中被后山妖怪吓破胆的王孩儿,还有男孩家患疮病的小黄狗一道在巴士站等待,在结尾处,神仙、妖怪、老人、痴人、小狗都搭乘巴士离开了。建设开发留给家乡的,是平野上一幢现代化的公共厕所,乡村的肌理由此改变。

列车摆渡灵魂

在乡村,普通的日常与不可思议的现象融为一体。男孩看到三爷爷在小鬼的帮忙下做好香椿豆腐,自己的两个影子夜间溜出,带着小黄狗和拴娃娃庙里的娃娃玩耍。在童年的目光里,巴士是乡村改变的初始,也因此被想象为驶向虚无的黄河列车,熟悉的人与物搭乘此车与此地诀别。

乡村巴士似乎也是一种阴阳间的摆渡,转渡需要旅行的灵魂。在西方,以船象征灵魂的传统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童话里沟通人间与地狱的是一条大河,有一位船夫在其上摆渡,船夫托青年去地狱问魔鬼如何摆脱摆渡的命运(《魔鬼的三根金发》)。日本电影《镰仓物语》中也有一辆沟通镰仓与黄泉的列车,它与正常的列车阴阳重叠,死者在阴差的护送下搭乘列车离开,踏进列车门槛的瞬间还会与生前熟人再打个招呼。

《中国奇谭》村里那些不被需要的(王孩儿、老神仙)、已经丧失生机的(老人还有小黄狗)人与物纷纷搭乘巴士离开,虽然令人感伤,也有一种纾解的意味,巴士将他们从不被需要的、衰颓的生命中解脱。此生的境况不是最终判决,伤痛的阴影也终会消失,影片中小狗布满疮口的尸体开出了花朵,登上巴士的他们仿佛得到了搭救。 

《中国奇谭》剧照截图

从巴士的意象里,观众也能读出创作者的留恋。令人留恋的是那些朴素的东西,像是家门口通往山顶的小路、草丛里的蚂蚱,还有土地庙里的老神仙,它们不单为了“生产建设”或“子孙兴旺”而存在,而是与土地和人们生长在一起。小鬼与人之间和谐共生:傍晚乡邻端碗吃饭时,小鬼会悄悄移走掉落的蔬菜,目盲的三爷爷给男孩做香椿芽拌豆腐时,它们又会帮忙打下手。

神仙小鬼不会说话,人与人、人与动物也都言语极少。在剥花生时,母子俩几乎是沉默的,母亲对儿子讲述自己有三个影子的回应淡然而亲切:剥完这些就睡觉吧,明天还得上学嘞。三爷爷和男孩一起揉香椿芽,给男孩做香椿豆腐,惯也是例似的沉默而温柔。母亲给小狗虎子鼻子上药亦是如此,虎子一遍遍舔掉,母亲一次次抹上,药膏被浪费了,情感并没有被虚掷。沉默并非无声,而只是以沉默包容神秘与不透明。影片中三爷爷拄着拐杖进里屋,就与两个不透明的黑影——小鬼接应,陡然踏入了一个奇异世界。

《中国奇谭》剧照截图

乡村里许多熟悉的事物正在消失。在神仙的宅邸被拆毁之前,首先经历拆迁的是人的心灵。如今人们不再相信妖怪神仙,他们想要更多东西,象征着稳定生活与神秘美感的事物纷纷离去。如果引用哲学家韩炳哲的话来说,就是人们需要经验大地的不可用性,才能呵护大地——“可用”要求的是完全的透明,排除了被遮蔽与神秘性质。这一集的“奇”是从男孩发现自己竟然有三个不透明的影子开始的,影子有自己的情感与行动,它们会在夜间悄然出户,自在地游走于神仙小鬼之间,见识到童年中不可解的愉快奇迹。 

奇谭的名词宇宙 

《中国奇谭》整个系列都萦绕着怀旧气息,有些剧集是对过往经典的重新演绎,比如第一集以打工底层小妖的角度重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险些被一棍打死的小妖怪也有自己的家庭,还有对职级攀升的向往),第二集再现了志怪小品《阳羡书生》,还有几集和《乡村巴士》一样以回忆的口吻讲述过去的事,但明显缺少细节。在第三集《林林》里,狼牙可算是最为重要的物件,甄别狼牙真假的能力区分了人类与狼人的世界,但这种区分更偏向认识而非情感层面,狼精林林将自己换掉的狼牙交给朋友,而对人类想要猎取掠夺狼的器官这点毫无觉察,林林甚至兴高采烈地披起猎户猎取的动物皮毛,高喊“我们是一样的”。或许林林天真善良对人类没有戒心,但即便如此,她对人类情感的认同超出了对自己物种伤痛的想象,也令人感到疑惑。

《中国奇谭》截图

第六集《飞鸟与鱼》将想象延展至整个宇宙,外星女孩(实际上是外星信号)与孤独的少年相遇,她穿着大衬衫,在房间里晃来晃去,通过电脑学习爱情,也很快就学会了烹饪美食。外星女孩自称是“田螺姑娘”,这让此集有了中国古典的根基,但这个故事也令人感到迷惑。问题出在哪呢?

如果说《乡村巴士》以丰富的名词——诸如香椿叶、花生、土地庙展现了北方平原村落的生活,那么《飞鸟与鱼》就是缺少词语和连贯叙述的,好像发生在哪里都可以,又发生在哪里都有点奇怪。外星女孩除了特异功能与终将像小石子一样沉下去的宿命,似乎没有携带任何与她自己生命相关的经验,来到此处只是为了接受爱的教化。在没有展现出异世界的异质性时,故事就急忙奔向了“我们想要变得一样”的温情幻想,这会削弱异世界与我们世界碰撞时的奇特感。 

名词在构建奇谭宇宙时有着重要的作用,《乡村巴士》结尾处的公共厕所远没有孤独的鲸鱼(《飞鸟与鱼》)、白山黑水(《林林》)那么引人入胜,但却提示着一种“异质性”的存在。公厕是建设开发的遗留物,是完全的新名词。公厕并不符合村民们的如厕习惯,它的出现仿佛对乡村沉默生活的突然打断,而片尾的惆怅情绪也昭示着,今后这样的打断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将怀有一种隐忧走向明天,这接近于沈从文所写的沅水流域的人民:

“——即这么一种平凡卑微生活,也不容易维持下去,终将受一种来自外部另一方面的巨大势能所摧毁。生命似异实同,结束于无可奈何情形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与熟悉诀别,与奇异相拥:如果把《中国奇谭》当作散文

在童年的目光里,巴士是乡村改变的初始,也因此被想象为驶向虚无的黄河列车,熟悉的人与物搭乘此车与此地诀别。

《中国奇谭》剧照截图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在日前热播的动画系列片《中国奇谭》里,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与神仙》显得有些特别。这个故事如同一则乡村生活散文,也缺乏真正神奇的角色,没有第一集的山猪精、狼精或第六集的外星人那类设定。

观众可以将乡村巴士看作主角,乡村巴士开辟了乡村与外界的联系,表面上乡村生活照旧进行:小黄狗在家门口等着男孩放学,夜间乡邻晚上端着饭碗乘凉聊天,男孩晚上和母亲一道剥花生,求子的夫妇在村头土庙前磕头还愿,可建设改造带来的变化如水上涟漪逐渐扩大,波及了更多人的生活。在日常生活的重复中,故事完成了飞跃:拴娃娃土庙里的神仙因家被拆而在夜里钻出了土地庙,年老目盲的三爷爷、传言中被后山妖怪吓破胆的王孩儿,还有男孩家患疮病的小黄狗一道在巴士站等待,在结尾处,神仙、妖怪、老人、痴人、小狗都搭乘巴士离开了。建设开发留给家乡的,是平野上一幢现代化的公共厕所,乡村的肌理由此改变。

列车摆渡灵魂

在乡村,普通的日常与不可思议的现象融为一体。男孩看到三爷爷在小鬼的帮忙下做好香椿豆腐,自己的两个影子夜间溜出,带着小黄狗和拴娃娃庙里的娃娃玩耍。在童年的目光里,巴士是乡村改变的初始,也因此被想象为驶向虚无的黄河列车,熟悉的人与物搭乘此车与此地诀别。

乡村巴士似乎也是一种阴阳间的摆渡,转渡需要旅行的灵魂。在西方,以船象征灵魂的传统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童话里沟通人间与地狱的是一条大河,有一位船夫在其上摆渡,船夫托青年去地狱问魔鬼如何摆脱摆渡的命运(《魔鬼的三根金发》)。日本电影《镰仓物语》中也有一辆沟通镰仓与黄泉的列车,它与正常的列车阴阳重叠,死者在阴差的护送下搭乘列车离开,踏进列车门槛的瞬间还会与生前熟人再打个招呼。

《中国奇谭》村里那些不被需要的(王孩儿、老神仙)、已经丧失生机的(老人还有小黄狗)人与物纷纷搭乘巴士离开,虽然令人感伤,也有一种纾解的意味,巴士将他们从不被需要的、衰颓的生命中解脱。此生的境况不是最终判决,伤痛的阴影也终会消失,影片中小狗布满疮口的尸体开出了花朵,登上巴士的他们仿佛得到了搭救。 

《中国奇谭》剧照截图

从巴士的意象里,观众也能读出创作者的留恋。令人留恋的是那些朴素的东西,像是家门口通往山顶的小路、草丛里的蚂蚱,还有土地庙里的老神仙,它们不单为了“生产建设”或“子孙兴旺”而存在,而是与土地和人们生长在一起。小鬼与人之间和谐共生:傍晚乡邻端碗吃饭时,小鬼会悄悄移走掉落的蔬菜,目盲的三爷爷给男孩做香椿芽拌豆腐时,它们又会帮忙打下手。

神仙小鬼不会说话,人与人、人与动物也都言语极少。在剥花生时,母子俩几乎是沉默的,母亲对儿子讲述自己有三个影子的回应淡然而亲切:剥完这些就睡觉吧,明天还得上学嘞。三爷爷和男孩一起揉香椿芽,给男孩做香椿豆腐,惯也是例似的沉默而温柔。母亲给小狗虎子鼻子上药亦是如此,虎子一遍遍舔掉,母亲一次次抹上,药膏被浪费了,情感并没有被虚掷。沉默并非无声,而只是以沉默包容神秘与不透明。影片中三爷爷拄着拐杖进里屋,就与两个不透明的黑影——小鬼接应,陡然踏入了一个奇异世界。

《中国奇谭》剧照截图

乡村里许多熟悉的事物正在消失。在神仙的宅邸被拆毁之前,首先经历拆迁的是人的心灵。如今人们不再相信妖怪神仙,他们想要更多东西,象征着稳定生活与神秘美感的事物纷纷离去。如果引用哲学家韩炳哲的话来说,就是人们需要经验大地的不可用性,才能呵护大地——“可用”要求的是完全的透明,排除了被遮蔽与神秘性质。这一集的“奇”是从男孩发现自己竟然有三个不透明的影子开始的,影子有自己的情感与行动,它们会在夜间悄然出户,自在地游走于神仙小鬼之间,见识到童年中不可解的愉快奇迹。 

奇谭的名词宇宙 

《中国奇谭》整个系列都萦绕着怀旧气息,有些剧集是对过往经典的重新演绎,比如第一集以打工底层小妖的角度重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险些被一棍打死的小妖怪也有自己的家庭,还有对职级攀升的向往),第二集再现了志怪小品《阳羡书生》,还有几集和《乡村巴士》一样以回忆的口吻讲述过去的事,但明显缺少细节。在第三集《林林》里,狼牙可算是最为重要的物件,甄别狼牙真假的能力区分了人类与狼人的世界,但这种区分更偏向认识而非情感层面,狼精林林将自己换掉的狼牙交给朋友,而对人类想要猎取掠夺狼的器官这点毫无觉察,林林甚至兴高采烈地披起猎户猎取的动物皮毛,高喊“我们是一样的”。或许林林天真善良对人类没有戒心,但即便如此,她对人类情感的认同超出了对自己物种伤痛的想象,也令人感到疑惑。

《中国奇谭》截图

第六集《飞鸟与鱼》将想象延展至整个宇宙,外星女孩(实际上是外星信号)与孤独的少年相遇,她穿着大衬衫,在房间里晃来晃去,通过电脑学习爱情,也很快就学会了烹饪美食。外星女孩自称是“田螺姑娘”,这让此集有了中国古典的根基,但这个故事也令人感到迷惑。问题出在哪呢?

如果说《乡村巴士》以丰富的名词——诸如香椿叶、花生、土地庙展现了北方平原村落的生活,那么《飞鸟与鱼》就是缺少词语和连贯叙述的,好像发生在哪里都可以,又发生在哪里都有点奇怪。外星女孩除了特异功能与终将像小石子一样沉下去的宿命,似乎没有携带任何与她自己生命相关的经验,来到此处只是为了接受爱的教化。在没有展现出异世界的异质性时,故事就急忙奔向了“我们想要变得一样”的温情幻想,这会削弱异世界与我们世界碰撞时的奇特感。 

名词在构建奇谭宇宙时有着重要的作用,《乡村巴士》结尾处的公共厕所远没有孤独的鲸鱼(《飞鸟与鱼》)、白山黑水(《林林》)那么引人入胜,但却提示着一种“异质性”的存在。公厕是建设开发的遗留物,是完全的新名词。公厕并不符合村民们的如厕习惯,它的出现仿佛对乡村沉默生活的突然打断,而片尾的惆怅情绪也昭示着,今后这样的打断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将怀有一种隐忧走向明天,这接近于沈从文所写的沅水流域的人民:

“——即这么一种平凡卑微生活,也不容易维持下去,终将受一种来自外部另一方面的巨大势能所摧毁。生命似异实同,结束于无可奈何情形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