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波兰最伟大的导演安杰伊·瓦依达去世,曾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波兰最伟大的导演安杰伊·瓦依达去世,曾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他被认为是“波兰电影的骑士”和“波兰电影之王”,他的影片堪称波兰20世纪历史的最好见证。

波兰电影导演安杰伊·瓦依达。

据美联社消息,波兰电影导演安杰伊·瓦依达(Andrzej Wajda)在华沙去世,享年90岁。瓦伊达的同事、波兰导演雅采克·博朗姆斯基(Jacek Bromski)说,瓦伊达最近因病入院,并于周日晚间去世。

安杰伊·瓦依达1926年3月6日出生于波兰,1954年毕业于乌西国立电影大学导演科,一生导演了49部电影。21次在3大电影节获得提名,7次获奖。1996年、2006年两度获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998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的影片堪称波兰20世纪历史的最好见证。

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伊·瓦依达是波兰电影学派中最早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社会主义时期,受列宁的“电影是最重要的艺术之一”的思想影响,波兰电影的政治倾向性曾非常明显,电影要扮演政治角色来实现其艺术的表达形式。波兰也曾出现过先进的电影思潮,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波兰电影学派”、七十年代的“道德焦虑电影”开始,以安杰伊·瓦伊达等电影人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强烈批评当时的独裁专制制度,呼吁更广阔更自由的创作空间。波兰电影人不断尝试的社会主义现实风格电影和纪录片,如1956年的《下水道》,1958年的《灰烬与钻石》等,都力图真实地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这对波兰电影跳出政治管辖圈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代人》、《下水道》和《灰烬与钻石》构成了瓦伊达导演艺术生涯的早期“战争三部曲”,其影片中的现实主义技法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为当时广大波兰电影观众所注目,并引起了西方电影界的极大关注。

《大理石人》(1977)、《灰烬与钻石》(1958)、《卡廷惨案》(2007)海报

1989年后,波兰的“政治电影”基本开始消失,人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任何事情的直接表现。但历史苦难的空白处,一直没有被提及。1990年,在安杰伊·瓦伊达的帮助下,马塞尔·洛津斯基创作了纪录片《卡廷森林》,让之前被掩盖的事实显现原貌,同时还展示出了更多的细节信息。但是,由于当时年轻人占据着影迷的绝大多数,他们对严肃的民族历史电影反应平平,除了少量优秀的纪录片出现外,波兰电影仍然难见起色。

这一情况持续多年,直到2004年华沙起义博物馆建成,这座涉及民族创伤、历史屠杀主题的纪念博物馆在年轻人中反响强烈,他们开始全方位正视历史、牺牲、集中营、大屠杀等严肃的民族话题。而安杰伊·瓦伊达(其父死于卡廷惨案)在艰难等待了十多年之后,也盼来了这个时机,终于在2007年完成了他的《卡廷惨案》。《卡廷惨案》也是1989年之后,波兰电影在国际上取得的最大成功。

瓦伊达被认为是“波兰电影的骑士”和“波兰电影之王”。其作品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合结晶,但又带有超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西方评论界把他的作品归入“新浪潮”的范畴,认为它们是“波兰学派”创作路线的发展。2000年,安杰伊·瓦依达获得第72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瓦依达的新作《残留映像》(Afterimage)日前刚刚被提交为波兰参选奥斯卡外语片的代表作品,电影讲述了一名画家兼教授在苏联统治时期受尽压迫,最后只剩下左脚和右手,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坚持自己的艺术良心的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波兰最伟大的导演安杰伊·瓦依达去世,曾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他被认为是“波兰电影的骑士”和“波兰电影之王”,他的影片堪称波兰20世纪历史的最好见证。

波兰电影导演安杰伊·瓦依达。

据美联社消息,波兰电影导演安杰伊·瓦依达(Andrzej Wajda)在华沙去世,享年90岁。瓦伊达的同事、波兰导演雅采克·博朗姆斯基(Jacek Bromski)说,瓦伊达最近因病入院,并于周日晚间去世。

安杰伊·瓦依达1926年3月6日出生于波兰,1954年毕业于乌西国立电影大学导演科,一生导演了49部电影。21次在3大电影节获得提名,7次获奖。1996年、2006年两度获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998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的影片堪称波兰20世纪历史的最好见证。

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伊·瓦依达是波兰电影学派中最早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社会主义时期,受列宁的“电影是最重要的艺术之一”的思想影响,波兰电影的政治倾向性曾非常明显,电影要扮演政治角色来实现其艺术的表达形式。波兰也曾出现过先进的电影思潮,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波兰电影学派”、七十年代的“道德焦虑电影”开始,以安杰伊·瓦伊达等电影人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强烈批评当时的独裁专制制度,呼吁更广阔更自由的创作空间。波兰电影人不断尝试的社会主义现实风格电影和纪录片,如1956年的《下水道》,1958年的《灰烬与钻石》等,都力图真实地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这对波兰电影跳出政治管辖圈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代人》、《下水道》和《灰烬与钻石》构成了瓦伊达导演艺术生涯的早期“战争三部曲”,其影片中的现实主义技法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为当时广大波兰电影观众所注目,并引起了西方电影界的极大关注。

《大理石人》(1977)、《灰烬与钻石》(1958)、《卡廷惨案》(2007)海报

1989年后,波兰的“政治电影”基本开始消失,人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任何事情的直接表现。但历史苦难的空白处,一直没有被提及。1990年,在安杰伊·瓦伊达的帮助下,马塞尔·洛津斯基创作了纪录片《卡廷森林》,让之前被掩盖的事实显现原貌,同时还展示出了更多的细节信息。但是,由于当时年轻人占据着影迷的绝大多数,他们对严肃的民族历史电影反应平平,除了少量优秀的纪录片出现外,波兰电影仍然难见起色。

这一情况持续多年,直到2004年华沙起义博物馆建成,这座涉及民族创伤、历史屠杀主题的纪念博物馆在年轻人中反响强烈,他们开始全方位正视历史、牺牲、集中营、大屠杀等严肃的民族话题。而安杰伊·瓦伊达(其父死于卡廷惨案)在艰难等待了十多年之后,也盼来了这个时机,终于在2007年完成了他的《卡廷惨案》。《卡廷惨案》也是1989年之后,波兰电影在国际上取得的最大成功。

瓦伊达被认为是“波兰电影的骑士”和“波兰电影之王”。其作品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合结晶,但又带有超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西方评论界把他的作品归入“新浪潮”的范畴,认为它们是“波兰学派”创作路线的发展。2000年,安杰伊·瓦依达获得第72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瓦依达的新作《残留映像》(Afterimage)日前刚刚被提交为波兰参选奥斯卡外语片的代表作品,电影讲述了一名画家兼教授在苏联统治时期受尽压迫,最后只剩下左脚和右手,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坚持自己的艺术良心的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