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何中小券商资管未现身公募牌照争夺战?50亿权益规模成“拦路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何中小券商资管未现身公募牌照争夺战?50亿权益规模成“拦路虎”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吴绍志

没有资本雄厚的股东支持,没有行业头部的经营规模,中小券商资管们靠自己冲击公募牌照可谓是难上加难,权益产品规模更是成为一大“拦路虎”。

2022年5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券商资管正式迎来了“一参一控一牌”的时代。在继续坚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参一控”政策前提下,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允许同一集团下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

转眼之间,距离新规出台已过去近10个月,除了今年1月份期间,招商资管、广发资管两家头部公司被证监会接收关于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批》的材料,中小券商资管暂无身影。

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监管对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子公司有明确的权益产品规模要求。

《办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应当具备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管理的证券类产品运作规范稳健,业绩良好,未出现重大违规行为或者风险事件。

所称“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是指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最近3年季均证券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100亿元,其中权益类证券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50亿元。

某券商资管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权益类证券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50亿元”的要求恐将对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特别是中小规模券商资管造成较大障碍。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权益类产品规模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而券商资管的权益类产品规模持续萎缩,发展颇为低迷,新发权益类产品的数量占比不断下降,2022年占比仅5%左右。如从发行规模来看,占比将进一步降低。”上述人士称。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2022年成立的199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股票型集合资管计划有106只,占比5.32%;混合型集合资管计划有232只,占比11.65%;债券型集合资管计划有1417只,占比71.17%;FOF集合资管计划、国际(QDII)集合资管计划和另类投资集合资管计划共有236只,占比11.85%。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券商资管权益类产品的发展不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券商资管权益类产品投资门槛较高,投资者需符合合格投资者要求且投资金额需为1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法规要求权益类产品股票仓位需在80%以上,虽然产品定位为私募产品,但管理人无法像私募基金一样进行灵活的仓位管理,产品净值波动大,造成客户投资体验整体欠佳。

总结来看,该人士认为,对于中小规模券商资管而言,面临存量权益类产品规模不断下降、新发产品规模不足的现状,恐难以达到50亿的规模要求。

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中小规模的玩家们并没有选择“躺平”。一方面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多线路发展,企图弯道超车。

安信资管方面介绍,尽管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固收业务是传统强项;但在公司长期培育与孵化下,安信资管权益投资产品线发展势头良好,FOF、权益、量化各产品线都可圈可点。

不仅如此,安信资管深入投研一体化建设。在考核上,公司看重研究员对投资经理、对公司的实际贡献,对实战要求较高;坚持“深度研究,价值投资,绝对收益,长线考核”,注重回撤控制,淡化短期业绩排名。权益团队“中小盘价值”风格产品线的异军突起,正是得益于此。

德邦资管表示,经过多年筹备,德邦资管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FOF产品,目前已布局多策略资产配置型和单策略工具型等多条产品线。截至今年2月,公司FOF规模较年初已翻倍。2023年,德邦资管将在固收、权益、衍生品、FOF等方向加大投研力度,并重点突破公募REITs业务,积极探索公募REITs业务新机遇。

另一方面,券商们争相成立资管子公司以谋求公募牌照的潮流中,尚有名额的券商开启公募基金股权“买买买”模式。

国联证券(601456.SH)去年4月末宣布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今年2月末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但公司对公募业务已急不可耐,在此之前,2月7日,国联证券宣布拟耗资29.49亿元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不过,由于上海融晟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中融基金剩余24.5%股权一直未能解押,国联证券收购中融基金的股权比例降为75.5%。

2月24日,中泰证券(600918.SH)公告,公司于2022年7月12日召开董事会,同意公司受让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万家基金11%股权,交易定价为2.896亿元。近日,万家基金已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等必要手续。公司持有万家基金股权的比例变更为60%,万家基金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旗下资管子公司中泰证券资管已于2017年获得公募牌照。

更早之前,2022年11月4日,国泰君安(601211.SH)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5月24日、2022年7月8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同意公司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华安基金8%股权,受让价格为10.12亿元。近日,华安基金已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等必要手续。公司持有华安基金股权的比例变更为51%,华安基金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正式成为业内首家控股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且资管子公司也具有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7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25万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何中小券商资管未现身公募牌照争夺战?50亿权益规模成“拦路虎”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吴绍志

没有资本雄厚的股东支持,没有行业头部的经营规模,中小券商资管们靠自己冲击公募牌照可谓是难上加难,权益产品规模更是成为一大“拦路虎”。

2022年5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券商资管正式迎来了“一参一控一牌”的时代。在继续坚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参一控”政策前提下,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允许同一集团下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

转眼之间,距离新规出台已过去近10个月,除了今年1月份期间,招商资管、广发资管两家头部公司被证监会接收关于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批》的材料,中小券商资管暂无身影。

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监管对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子公司有明确的权益产品规模要求。

《办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应当具备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管理的证券类产品运作规范稳健,业绩良好,未出现重大违规行为或者风险事件。

所称“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是指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最近3年季均证券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100亿元,其中权益类证券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50亿元。

某券商资管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权益类证券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50亿元”的要求恐将对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特别是中小规模券商资管造成较大障碍。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权益类产品规模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而券商资管的权益类产品规模持续萎缩,发展颇为低迷,新发权益类产品的数量占比不断下降,2022年占比仅5%左右。如从发行规模来看,占比将进一步降低。”上述人士称。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2022年成立的199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股票型集合资管计划有106只,占比5.32%;混合型集合资管计划有232只,占比11.65%;债券型集合资管计划有1417只,占比71.17%;FOF集合资管计划、国际(QDII)集合资管计划和另类投资集合资管计划共有236只,占比11.85%。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券商资管权益类产品的发展不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券商资管权益类产品投资门槛较高,投资者需符合合格投资者要求且投资金额需为1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法规要求权益类产品股票仓位需在80%以上,虽然产品定位为私募产品,但管理人无法像私募基金一样进行灵活的仓位管理,产品净值波动大,造成客户投资体验整体欠佳。

总结来看,该人士认为,对于中小规模券商资管而言,面临存量权益类产品规模不断下降、新发产品规模不足的现状,恐难以达到50亿的规模要求。

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中小规模的玩家们并没有选择“躺平”。一方面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多线路发展,企图弯道超车。

安信资管方面介绍,尽管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固收业务是传统强项;但在公司长期培育与孵化下,安信资管权益投资产品线发展势头良好,FOF、权益、量化各产品线都可圈可点。

不仅如此,安信资管深入投研一体化建设。在考核上,公司看重研究员对投资经理、对公司的实际贡献,对实战要求较高;坚持“深度研究,价值投资,绝对收益,长线考核”,注重回撤控制,淡化短期业绩排名。权益团队“中小盘价值”风格产品线的异军突起,正是得益于此。

德邦资管表示,经过多年筹备,德邦资管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FOF产品,目前已布局多策略资产配置型和单策略工具型等多条产品线。截至今年2月,公司FOF规模较年初已翻倍。2023年,德邦资管将在固收、权益、衍生品、FOF等方向加大投研力度,并重点突破公募REITs业务,积极探索公募REITs业务新机遇。

另一方面,券商们争相成立资管子公司以谋求公募牌照的潮流中,尚有名额的券商开启公募基金股权“买买买”模式。

国联证券(601456.SH)去年4月末宣布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今年2月末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但公司对公募业务已急不可耐,在此之前,2月7日,国联证券宣布拟耗资29.49亿元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不过,由于上海融晟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中融基金剩余24.5%股权一直未能解押,国联证券收购中融基金的股权比例降为75.5%。

2月24日,中泰证券(600918.SH)公告,公司于2022年7月12日召开董事会,同意公司受让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万家基金11%股权,交易定价为2.896亿元。近日,万家基金已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等必要手续。公司持有万家基金股权的比例变更为60%,万家基金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旗下资管子公司中泰证券资管已于2017年获得公募牌照。

更早之前,2022年11月4日,国泰君安(601211.SH)公告称,公司于2022年5月24日、2022年7月8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同意公司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华安基金8%股权,受让价格为10.12亿元。近日,华安基金已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等必要手续。公司持有华安基金股权的比例变更为51%,华安基金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正式成为业内首家控股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且资管子公司也具有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7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25万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