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贝式测试一下:你看的电影够不够性别平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贝式测试一下:你看的电影够不够性别平等?

“即使是对于那些在电影产业中已经混了很久的人来说,它也会让你大开眼界,开始用新的方式来审视电影。”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女性影展(China Women Film Festival)上,策展人李丹多次表达着他的“野心”:让中国也 “贝氏测试”起来吧。

这样的呼吁,源于贝氏测试在他国的成功应用,更基于李丹想要改变国内电影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那么,贝氏测试是何方神圣?

1985年的漫画家埃里森·贝克戴尔的一幅漫画里绘就了这样一个场景:女主A对女主B提议看电影,但表示只有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的电影才能看:

- 电影中必须出现至少2名有署名的女演员;

- 她们之间必须有对话。

- 对话主题不能涉及男性。

我只看至少两个女人跟彼此对话、而且谈的内容跟男人无关的电影。

I'll only see a movie if it has at least two women in it who talk to each other about something besides a man

这个被画在漫画里的“玩笑话”就是贝氏测试的原型及真身。而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电影院的女老板Ellen Tejle眼里,这个玩笑却很严肃。

ellen tejle本人,32岁的瑞典女权主义者、女性企业家,A名单运动发起者

始于一个简单的玩笑

“当我自己试着拿着这三个标准检验看过的电影时发现,能通过的,竟是寥寥。”从此,Ellen便开始严肃地对待这个“玩笑”。

2013年,她开始推出“A名单计划”,这是一个基于贝氏测试的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关注。从四家瑞典本地电影院对通过贝氏测试的电影加以标示,并将其加入“A名单”中。

ellen和她的A计划

这一举动“惊动”了全球媒体,一时间报道铺天盖地。Ellen自己也想不到怎么一下就成了网红,“连中国的媒体也远道而来找我采访。”

纳尼?作为一个要看上去很厉害测试,这是不是有点太简单了?

Ellen却认为,正是因为简单,它才有了被广泛接纳和推广的前提。“连12岁的女孩也看得懂并能应用自如。”

然而,最开始,这个简单也让她犹豫过。在瑞典这个号称最女权、最性别平等的国家之一,这样简单的标准看上去并不激进,门槛太低,缺失那种可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特质。

所以一开始,这个标准并不讨喜。但推出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它并运用起来,因为公众与Ellen最初的体会如出一辙:先是一笑,然后一惊,再就是不再小觑。

提供审视电影的新视角

是不是说,通过这个测试的电影就是好过奥斯卡的电影呢?

当然不是!

必须强调的是,这个标准并不是用来评价电影内容好坏的标尺,而是评价电影的一个维度,是关照女性在电影中的呈现的视角。使用这一标准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更多元(diversity)的电影出现,有不同类型的故事被讲述。

“即使是对于那些在电影产业中已经混了很久的人来说,它也会让你大开眼界,开始用新的方式来审视电影。”

改变,悄然发生

这个标准有啥见真章的效果?

据Ellen介绍,有学者进行了统计,在瑞典,凡是通过贝氏测试的影片比没有通过的片子更有市场,简言之就是更有票房号召力。

除去瑞典更为开化的性别平等教育深入人心,化为自觉。更重要的是,女性更愿意看与自己相关的角色,而她们是票房的最重要贡献者。

ellen在瑞典驻华大使馆做分享

同时,越来越多的导演,剧作家等电影从业人员也开始把贝氏测试中三个标准内化到创作中。

Jens Jonsson,瑞典家喻户晓的电影导演,就是其中一个。在Ellen的推广中知晓了贝氏测试,于是他统计了一下自己的作品,结果发现没有一部作品达标。此后便公开表态,以后作品必须是通过测验的作品。像Jens公开表态,甚至直接修改剧本,或是请Ellen审剧本的导演、剧作家大有人在。

这些经验可以在中国复制吗?

我们不得而知,但学习找同盟总是很好的开始。据悉,包括人民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在内的无所大学已表示会让学生开始启用该测验,并做出中国影片的“A名单”。

电影中的性别暴力状况很糟糕,但我们可以从促成男人间对话开始改变

推广贝氏测试只是Ellen意图改变电影中女性呈现的一部分,她对电影中女性受暴力对待和常常化身受害者的形象也很不满。

“越多女性是受害者的影像被看见,人们就会越来越坚信她们在现实中也该如此,所以这是很大的问题。常常,在电影里不论一个男性角色是多么可怕的怪物,女主最终都原谅他。”

再比如,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女性往往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想要发生性关系,然后就被男性理解为这是默许进而“霸王硬上弓”,这间接酿成了很多现实中的强奸案。

Ellen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转变思想,不要一味的谴责男性,而应该试图开启对话的通道。“因为很多时候,男性也很困惑,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盲从于影视作品的‘指导’”。

鼓励男性参与该活动的海报

怎样让男性加入对话?瑞典有一个好例子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今年7月,瑞典卡尔斯塔德“公园盛典”露天音乐节发生群体性侵事件,让媒体惊呼“科隆性侵案再现”。一时间公众群起谴责强奸犯,当然最开始大家更多的把矛头指向难民。

然而,当当地警方公布犯罪嫌疑人多为瑞典本国公民时,舆论并未截然而止。公众,尤其是男性开始讨论性侵。

瑞典公益组织Make equal伺机发起了#dinner with guy#活动,鼓励男性与男性一起坐下来,边吃饭边聊聊讨论性、暴力及爱相关的话题。

社交媒体上支持该活动的男性,T恤上写着“从你开始”

很多艺人、名流都纷纷站出来参与了该活动,公开讨论男性气质、男性哪些。行为是否越界,好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等,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出来。这个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男性)明白,没有获得女性允许的触碰都是不合适的,好男人是需要学会沟通的。

鼓励男性参与该活动的海报

搭建现实中的对话桥梁,厘清那些错误认知,是改变现实状况的路径之一,而现实变好了,电影中的不平等要改变起来,就容易得多,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观熙

多年女性媒体从业者,业余混迹关注性别的公益组织及Tedx Women中国社群,长期关注及思考传媒在女性生活中的功与过。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图片由ellen本人提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贝式测试一下:你看的电影够不够性别平等?

“即使是对于那些在电影产业中已经混了很久的人来说,它也会让你大开眼界,开始用新的方式来审视电影。”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女性影展(China Women Film Festival)上,策展人李丹多次表达着他的“野心”:让中国也 “贝氏测试”起来吧。

这样的呼吁,源于贝氏测试在他国的成功应用,更基于李丹想要改变国内电影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那么,贝氏测试是何方神圣?

1985年的漫画家埃里森·贝克戴尔的一幅漫画里绘就了这样一个场景:女主A对女主B提议看电影,但表示只有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的电影才能看:

- 电影中必须出现至少2名有署名的女演员;

- 她们之间必须有对话。

- 对话主题不能涉及男性。

我只看至少两个女人跟彼此对话、而且谈的内容跟男人无关的电影。

I'll only see a movie if it has at least two women in it who talk to each other about something besides a man

这个被画在漫画里的“玩笑话”就是贝氏测试的原型及真身。而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电影院的女老板Ellen Tejle眼里,这个玩笑却很严肃。

ellen tejle本人,32岁的瑞典女权主义者、女性企业家,A名单运动发起者

始于一个简单的玩笑

“当我自己试着拿着这三个标准检验看过的电影时发现,能通过的,竟是寥寥。”从此,Ellen便开始严肃地对待这个“玩笑”。

2013年,她开始推出“A名单计划”,这是一个基于贝氏测试的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关注。从四家瑞典本地电影院对通过贝氏测试的电影加以标示,并将其加入“A名单”中。

ellen和她的A计划

这一举动“惊动”了全球媒体,一时间报道铺天盖地。Ellen自己也想不到怎么一下就成了网红,“连中国的媒体也远道而来找我采访。”

纳尼?作为一个要看上去很厉害测试,这是不是有点太简单了?

Ellen却认为,正是因为简单,它才有了被广泛接纳和推广的前提。“连12岁的女孩也看得懂并能应用自如。”

然而,最开始,这个简单也让她犹豫过。在瑞典这个号称最女权、最性别平等的国家之一,这样简单的标准看上去并不激进,门槛太低,缺失那种可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特质。

所以一开始,这个标准并不讨喜。但推出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它并运用起来,因为公众与Ellen最初的体会如出一辙:先是一笑,然后一惊,再就是不再小觑。

提供审视电影的新视角

是不是说,通过这个测试的电影就是好过奥斯卡的电影呢?

当然不是!

必须强调的是,这个标准并不是用来评价电影内容好坏的标尺,而是评价电影的一个维度,是关照女性在电影中的呈现的视角。使用这一标准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更多元(diversity)的电影出现,有不同类型的故事被讲述。

“即使是对于那些在电影产业中已经混了很久的人来说,它也会让你大开眼界,开始用新的方式来审视电影。”

改变,悄然发生

这个标准有啥见真章的效果?

据Ellen介绍,有学者进行了统计,在瑞典,凡是通过贝氏测试的影片比没有通过的片子更有市场,简言之就是更有票房号召力。

除去瑞典更为开化的性别平等教育深入人心,化为自觉。更重要的是,女性更愿意看与自己相关的角色,而她们是票房的最重要贡献者。

ellen在瑞典驻华大使馆做分享

同时,越来越多的导演,剧作家等电影从业人员也开始把贝氏测试中三个标准内化到创作中。

Jens Jonsson,瑞典家喻户晓的电影导演,就是其中一个。在Ellen的推广中知晓了贝氏测试,于是他统计了一下自己的作品,结果发现没有一部作品达标。此后便公开表态,以后作品必须是通过测验的作品。像Jens公开表态,甚至直接修改剧本,或是请Ellen审剧本的导演、剧作家大有人在。

这些经验可以在中国复制吗?

我们不得而知,但学习找同盟总是很好的开始。据悉,包括人民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在内的无所大学已表示会让学生开始启用该测验,并做出中国影片的“A名单”。

电影中的性别暴力状况很糟糕,但我们可以从促成男人间对话开始改变

推广贝氏测试只是Ellen意图改变电影中女性呈现的一部分,她对电影中女性受暴力对待和常常化身受害者的形象也很不满。

“越多女性是受害者的影像被看见,人们就会越来越坚信她们在现实中也该如此,所以这是很大的问题。常常,在电影里不论一个男性角色是多么可怕的怪物,女主最终都原谅他。”

再比如,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女性往往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想要发生性关系,然后就被男性理解为这是默许进而“霸王硬上弓”,这间接酿成了很多现实中的强奸案。

Ellen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转变思想,不要一味的谴责男性,而应该试图开启对话的通道。“因为很多时候,男性也很困惑,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盲从于影视作品的‘指导’”。

鼓励男性参与该活动的海报

怎样让男性加入对话?瑞典有一个好例子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今年7月,瑞典卡尔斯塔德“公园盛典”露天音乐节发生群体性侵事件,让媒体惊呼“科隆性侵案再现”。一时间公众群起谴责强奸犯,当然最开始大家更多的把矛头指向难民。

然而,当当地警方公布犯罪嫌疑人多为瑞典本国公民时,舆论并未截然而止。公众,尤其是男性开始讨论性侵。

瑞典公益组织Make equal伺机发起了#dinner with guy#活动,鼓励男性与男性一起坐下来,边吃饭边聊聊讨论性、暴力及爱相关的话题。

社交媒体上支持该活动的男性,T恤上写着“从你开始”

很多艺人、名流都纷纷站出来参与了该活动,公开讨论男性气质、男性哪些。行为是否越界,好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等,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出来。这个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男性)明白,没有获得女性允许的触碰都是不合适的,好男人是需要学会沟通的。

鼓励男性参与该活动的海报

搭建现实中的对话桥梁,厘清那些错误认知,是改变现实状况的路径之一,而现实变好了,电影中的不平等要改变起来,就容易得多,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观熙

多年女性媒体从业者,业余混迹关注性别的公益组织及Tedx Women中国社群,长期关注及思考传媒在女性生活中的功与过。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图片由ellen本人提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