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5年过去,《泰坦尼克号》对中国依旧重要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5年过去,《泰坦尼克号》对中国依旧重要吗?

除了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深远影响,《泰坦尼克号》也成为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考察二十余年来社会观念的变迁。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代科卉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林子人

在日剧《First Love》中,女主角野口也英与爱人并木晴道手里撰着门票在排在人群中等待入场,为的是已经看过五遍的《泰坦尼克号》,影院座无虚座,后排挤满了站着的人;在另一部日剧《重启人生》中,作为初中生的麻美在个人档案薄中“最喜爱的影视一栏写下的也是《泰坦尼克号》。

《重启人生》剧照,麻美的个人档案簿

借助这些碎片,我们得以一窥《泰坦尼克号》在上映之初引发的热潮。这一热潮也蔓延到了中国,掀起了一场盛大的观影奇迹,连导演卡梅隆都感到惊喜,他曾说,“虽然这部影片在世界各地的表现都不错,但在中国是出奇的好。”

25年前,巨轮《泰坦尼克号》驶过太平洋,停岸中国电影院,电影票涌入影院的观众、横飞的盗版碟片、媒体争先恐后的报道,响彻大街小巷的主题曲《我心依旧》,这一幕幕构成了中国影史上热闹又罕见的画面。

图片来源:《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2020)罗飞

《泰坦尼克号》于1998327日正式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到54日全国票房已达2.4亿,这一数字是1997年全年票房总额的1/4,整个5月继续在全国八大城市高居票房首位。即便是到了2012年,《泰坦尼克号》仍旧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仅重映6天就在中国收获了5800万美元票房。

然而,《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价值与意义,远不止票房而已。

在1998年,泰坦尼克号如何驶入中国

《泰坦尼克号》上映的那一年,被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称为中国电影必须记忆的一年”。在她的描述中,那一年的中国影院毫不寂寞:中国第一部国产贺岁片《甲方乙方》与成龙新作《我是谁》揭开了1998影院序幕,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于人民大会堂首映,好莱坞《小鬼当家3》《蝙蝠侠与罗宾》等大片也纷至沓来。

即便是电影院如此热闹的一年,《泰坦尼克号》还是以3.6亿的票房登顶当时的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在那时,中国还是一个文化娱乐消费(包括教育费用)仅占国民收入8%的国家,但人们依旧愿意为购买《泰坦尼克号》电影票掏出自己月收入的1/10-1/4。

图片来源:《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2020)罗飞

《泰坦尼克号》掀起热潮,与彼时中国的文化产业、电影行业情况、盗版影像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引入中国之前,《泰坦尼克号》就已经在全球创下12亿美元票房收入的记录,成为威廉·德雷谢维奇在《艺术家之死》中所述的第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的电影”。中国媒体争相报道,不断为《泰坦尼克号》的引进造势。199839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与广东代表团讨论时称赞《泰坦尼克号》“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地淋漓尽致”。

20世纪末期是中国电影重要的市场化时期,电影市场的层次愈加丰富和清晰,影片类型由不见不散》《甲方乙方等这类节日大片进一步扩展到狮子王》《阿甘正传国际影片。中国电影史研究学者李少白称,在这一阶段有序的中国电影市场态势正在形成

1998年3月10日《羊城晚报》报道江泽民谈《泰坦尼克号》

具体来说,1994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召开了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会议,提出在电影发行、放映领域要大力解决发行不畅的问题,各电影企业进行优化联合和组合。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以刺激电影市场以及与世界接轨为由,提出每年要引进10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

也是在同一个时期,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亦接受了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大片模式,他们生产昂贵的电影,在全世界发行,在影院做首映,在世界各地培育新的电影文化。国际与国内电影市场的开放与调和,让《泰坦尼克号》的引进顺理成章。

除此之外,也不可忽视那一时期盗版影像行业的业态。上世纪八九年代之交,VCD技术成熟并进入中国,盗版制作和传播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地下系统人们寻找片源的动力和路径也不断丰富。这些盗版碟片不仅传播了大量好莱坞电影,也培养了相当一部分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品位与热情。

《泰坦尼克号》冲击电影工业

《泰坦尼克号》引进中国意味着一场科技工业推动电影发展的浪潮汹涌而来,这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与导演郭帆在此前一次讨论中达成的共识。他们认为,《泰坦尼克号》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电影的观念,开始意识到科技或许是电影的一个重要元素,对电影美学的理解也逐渐发生变化。

在《泰坦尼克号》之前,中国导演和观众更强调电影本体的艺术性,往往忽视了电影背后巨大的工业与科技支撑。这部片子的巨大成功让中国电影人意识到,这个故事建立在2.5亿美金的拍摄成本、几千人的团队、长达5年的拍摄时间、规范的制作流程的基础之上,电影开始重新思考技术手段如何与电影艺术水乳交融地为表现艺术构思服务”。正如彼时负责电影宣传工作的李文斌所反思的那般:虽然并非所有的文化价值都得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实现,但影视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这一趋势更进一步要求电影过程的工业化。”

另一方面,这部影片的视觉与音乐呈现也深入影响了中国电影行业。冰山擦肩而过、船体断裂、旅客坠海、落日下的拥抱等画面诉诸视觉,学者高晓虹认为视觉性在当时的国内影视创作中常被忽视。对声音的重视也让部分电影人意识到声音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非画面的影子。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说:“《泰坦尼克号》对声音作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它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让观众以一种幻想方式超脱地感受现实,这种感知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获得的,观众好像在梦境当中,体验着另一时空的存在,可见声音的魅力是画面不可替代的。”

《泰坦尼克号》电影场景

《全媒派的报道进一步指出了《泰坦尼克号》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的革新,包括《泰坦尼克号》扩大了中国电影的受众群体,把中国电影单片票房的量级从七、八千万元提升到了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借助它的东风,中国建立起了国家级的数据平台;最后,它推动了中国影院从单厅模式向多厅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后续20余年引进片的繁荣”。

《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留下的烙印远不止于此,华盛顿大学电影研究教授Gaylyn Studlar曾在其《Titanic: Anatomy of a Blockbuster一书中具体讨论了《泰坦尼克号》电影存在与其不朽的历史,包括其对流行文化、时尚、旅游业甚至电影业本身的影响。她强调这部电影对这场灾难的历史记忆产生了影响,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与灾难的情感连接,这使得人们在灾难发生一个多世纪后仍能继续展望、研究和反思

Gaylyn Studlar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9-08

作为观念变迁之镜的《泰坦尼克号》

除了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泰坦尼克号》也成为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考察二十余年来社会观念的变迁。

《泰坦尼克号》近年屡屡引发热议,都与所谓爱情观相关。在部分讨论中,杰克与罗丝的爱情不再被视作旷世绝恋,反而被当成一个小三偷情的故事,或是讨论放在当下罗丝是否会毫不犹豫选择卡尔为什么罗丝深爱着杰克却依旧会嫁人等等。这些声音与彼时对于超越生死与阶级的爱恋“罗丝提供了新的女性范式的探索背道而驰。

界面文化在此前的《今天的爱情观成为保守回潮的标志了吗?》一文中讨论过经典文艺作品遭到意义解构,被人以令人大跌眼镜的方式重新评判这一现象,如今,长久以来被奉为圭臬的现代爱情观——平等个体之间的真挚感情能够超越金钱、家庭、权力等一切外在桎梏,似乎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与嘲讽。

作者林子人认为,面对私人领域的观念保守化的现状,不能简单以指责的姿态去批判,更应该看到这一思潮背后的种种因素,在社会分层结构固化、两性财富和经济资源分配不均、传统性别意识复苏的当下,再加上婚姻不稳定性的上升和偏向保护有产者利益的现行婚姻法制度,女性在婚恋中越发处于弱势,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异性恋道德为何日益严苛。

社会观念保守化的倾向显然不止指向文学和影视作品的讨论,也让每一个生存其中的个体面对着更严苛的审视和束缚。在这一重意义上,《泰坦尼克号》向我们发出了一次微弱的警示。

参考文献:

戴锦华.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M]. 2.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李少白. 《中国电影史》[M]. 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道格拉斯·戈梅里. 《世界电影史》[M]. 1.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6.

丁俊杰,丁海宴,李兴国,闵惠泉,苗棣,胡正荣,胡智锋,高晓虹,徐舫州,曾田力,路盛章.当代传播的一个奇迹──十一位中青年学者纵论《泰坦尼克号》[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

李文斌.对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思考──兼论《泰坦尼克号》和紫禁城影业公司的商业成功[J].当代电影,1998.

旷新年.“泰坦尼克的胜利[J].现象解读,1998.

罗飞.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2020.

Titanic Explore the disastrous sinking of the R.M.S Titanic[EB/OL]. [2023.4.6]. https://courses.bowdoin.edu/history-2203-fall-2020-kmoyniha/your-choosing-ii/.

全媒派.《阿凡达2》即将上映:卡梅隆三次入华,中国电影市场的三次十字路口[EB/OL].  https://mp.weixin.qq.com/s/PFTSZicP6qnIHDRNopSTuw.

Roger Ebert . `Titanic's' enduring power lies in how it touches our feelings about life, death[EB/OL].

https://www.rogerebert.com/roger-ebert/titanics-enduring-power-lies-in-how-it-touches-our-feelings-about-life-death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5年过去,《泰坦尼克号》对中国依旧重要吗?

除了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深远影响,《泰坦尼克号》也成为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考察二十余年来社会观念的变迁。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代科卉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林子人

在日剧《First Love》中,女主角野口也英与爱人并木晴道手里撰着门票在排在人群中等待入场,为的是已经看过五遍的《泰坦尼克号》,影院座无虚座,后排挤满了站着的人;在另一部日剧《重启人生》中,作为初中生的麻美在个人档案薄中“最喜爱的影视一栏写下的也是《泰坦尼克号》。

《重启人生》剧照,麻美的个人档案簿

借助这些碎片,我们得以一窥《泰坦尼克号》在上映之初引发的热潮。这一热潮也蔓延到了中国,掀起了一场盛大的观影奇迹,连导演卡梅隆都感到惊喜,他曾说,“虽然这部影片在世界各地的表现都不错,但在中国是出奇的好。”

25年前,巨轮《泰坦尼克号》驶过太平洋,停岸中国电影院,电影票涌入影院的观众、横飞的盗版碟片、媒体争先恐后的报道,响彻大街小巷的主题曲《我心依旧》,这一幕幕构成了中国影史上热闹又罕见的画面。

图片来源:《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2020)罗飞

《泰坦尼克号》于1998327日正式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到54日全国票房已达2.4亿,这一数字是1997年全年票房总额的1/4,整个5月继续在全国八大城市高居票房首位。即便是到了2012年,《泰坦尼克号》仍旧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仅重映6天就在中国收获了5800万美元票房。

然而,《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价值与意义,远不止票房而已。

在1998年,泰坦尼克号如何驶入中国

《泰坦尼克号》上映的那一年,被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称为中国电影必须记忆的一年”。在她的描述中,那一年的中国影院毫不寂寞:中国第一部国产贺岁片《甲方乙方》与成龙新作《我是谁》揭开了1998影院序幕,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于人民大会堂首映,好莱坞《小鬼当家3》《蝙蝠侠与罗宾》等大片也纷至沓来。

即便是电影院如此热闹的一年,《泰坦尼克号》还是以3.6亿的票房登顶当时的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在那时,中国还是一个文化娱乐消费(包括教育费用)仅占国民收入8%的国家,但人们依旧愿意为购买《泰坦尼克号》电影票掏出自己月收入的1/10-1/4。

图片来源:《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2020)罗飞

《泰坦尼克号》掀起热潮,与彼时中国的文化产业、电影行业情况、盗版影像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引入中国之前,《泰坦尼克号》就已经在全球创下12亿美元票房收入的记录,成为威廉·德雷谢维奇在《艺术家之死》中所述的第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的电影”。中国媒体争相报道,不断为《泰坦尼克号》的引进造势。199839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与广东代表团讨论时称赞《泰坦尼克号》“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地淋漓尽致”。

20世纪末期是中国电影重要的市场化时期,电影市场的层次愈加丰富和清晰,影片类型由不见不散》《甲方乙方等这类节日大片进一步扩展到狮子王》《阿甘正传国际影片。中国电影史研究学者李少白称,在这一阶段有序的中国电影市场态势正在形成

1998年3月10日《羊城晚报》报道江泽民谈《泰坦尼克号》

具体来说,1994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召开了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会议,提出在电影发行、放映领域要大力解决发行不畅的问题,各电影企业进行优化联合和组合。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以刺激电影市场以及与世界接轨为由,提出每年要引进10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

也是在同一个时期,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亦接受了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大片模式,他们生产昂贵的电影,在全世界发行,在影院做首映,在世界各地培育新的电影文化。国际与国内电影市场的开放与调和,让《泰坦尼克号》的引进顺理成章。

除此之外,也不可忽视那一时期盗版影像行业的业态。上世纪八九年代之交,VCD技术成熟并进入中国,盗版制作和传播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地下系统人们寻找片源的动力和路径也不断丰富。这些盗版碟片不仅传播了大量好莱坞电影,也培养了相当一部分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品位与热情。

《泰坦尼克号》冲击电影工业

《泰坦尼克号》引进中国意味着一场科技工业推动电影发展的浪潮汹涌而来,这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与导演郭帆在此前一次讨论中达成的共识。他们认为,《泰坦尼克号》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电影的观念,开始意识到科技或许是电影的一个重要元素,对电影美学的理解也逐渐发生变化。

在《泰坦尼克号》之前,中国导演和观众更强调电影本体的艺术性,往往忽视了电影背后巨大的工业与科技支撑。这部片子的巨大成功让中国电影人意识到,这个故事建立在2.5亿美金的拍摄成本、几千人的团队、长达5年的拍摄时间、规范的制作流程的基础之上,电影开始重新思考技术手段如何与电影艺术水乳交融地为表现艺术构思服务”。正如彼时负责电影宣传工作的李文斌所反思的那般:虽然并非所有的文化价值都得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实现,但影视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这一趋势更进一步要求电影过程的工业化。”

另一方面,这部影片的视觉与音乐呈现也深入影响了中国电影行业。冰山擦肩而过、船体断裂、旅客坠海、落日下的拥抱等画面诉诸视觉,学者高晓虹认为视觉性在当时的国内影视创作中常被忽视。对声音的重视也让部分电影人意识到声音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非画面的影子。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说:“《泰坦尼克号》对声音作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它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让观众以一种幻想方式超脱地感受现实,这种感知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获得的,观众好像在梦境当中,体验着另一时空的存在,可见声音的魅力是画面不可替代的。”

《泰坦尼克号》电影场景

《全媒派的报道进一步指出了《泰坦尼克号》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的革新,包括《泰坦尼克号》扩大了中国电影的受众群体,把中国电影单片票房的量级从七、八千万元提升到了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借助它的东风,中国建立起了国家级的数据平台;最后,它推动了中国影院从单厅模式向多厅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后续20余年引进片的繁荣”。

《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留下的烙印远不止于此,华盛顿大学电影研究教授Gaylyn Studlar曾在其《Titanic: Anatomy of a Blockbuster一书中具体讨论了《泰坦尼克号》电影存在与其不朽的历史,包括其对流行文化、时尚、旅游业甚至电影业本身的影响。她强调这部电影对这场灾难的历史记忆产生了影响,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与灾难的情感连接,这使得人们在灾难发生一个多世纪后仍能继续展望、研究和反思

Gaylyn Studlar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9-08

作为观念变迁之镜的《泰坦尼克号》

除了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泰坦尼克号》也成为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考察二十余年来社会观念的变迁。

《泰坦尼克号》近年屡屡引发热议,都与所谓爱情观相关。在部分讨论中,杰克与罗丝的爱情不再被视作旷世绝恋,反而被当成一个小三偷情的故事,或是讨论放在当下罗丝是否会毫不犹豫选择卡尔为什么罗丝深爱着杰克却依旧会嫁人等等。这些声音与彼时对于超越生死与阶级的爱恋“罗丝提供了新的女性范式的探索背道而驰。

界面文化在此前的《今天的爱情观成为保守回潮的标志了吗?》一文中讨论过经典文艺作品遭到意义解构,被人以令人大跌眼镜的方式重新评判这一现象,如今,长久以来被奉为圭臬的现代爱情观——平等个体之间的真挚感情能够超越金钱、家庭、权力等一切外在桎梏,似乎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与嘲讽。

作者林子人认为,面对私人领域的观念保守化的现状,不能简单以指责的姿态去批判,更应该看到这一思潮背后的种种因素,在社会分层结构固化、两性财富和经济资源分配不均、传统性别意识复苏的当下,再加上婚姻不稳定性的上升和偏向保护有产者利益的现行婚姻法制度,女性在婚恋中越发处于弱势,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异性恋道德为何日益严苛。

社会观念保守化的倾向显然不止指向文学和影视作品的讨论,也让每一个生存其中的个体面对着更严苛的审视和束缚。在这一重意义上,《泰坦尼克号》向我们发出了一次微弱的警示。

参考文献:

戴锦华.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M]. 2.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李少白. 《中国电影史》[M]. 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道格拉斯·戈梅里. 《世界电影史》[M]. 1.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6.

丁俊杰,丁海宴,李兴国,闵惠泉,苗棣,胡正荣,胡智锋,高晓虹,徐舫州,曾田力,路盛章.当代传播的一个奇迹──十一位中青年学者纵论《泰坦尼克号》[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

李文斌.对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思考──兼论《泰坦尼克号》和紫禁城影业公司的商业成功[J].当代电影,1998.

旷新年.“泰坦尼克的胜利[J].现象解读,1998.

罗飞.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2020.

Titanic Explore the disastrous sinking of the R.M.S Titanic[EB/OL]. [2023.4.6]. https://courses.bowdoin.edu/history-2203-fall-2020-kmoyniha/your-choosing-ii/.

全媒派.《阿凡达2》即将上映:卡梅隆三次入华,中国电影市场的三次十字路口[EB/OL].  https://mp.weixin.qq.com/s/PFTSZicP6qnIHDRNopSTuw.

Roger Ebert . `Titanic's' enduring power lies in how it touches our feelings about life, death[EB/OL].

https://www.rogerebert.com/roger-ebert/titanics-enduring-power-lies-in-how-it-touches-our-feelings-about-life-death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