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可以拯救世界,世界上的人们可能语言不通,但是通过音乐我们可以相互了解。”84岁的老牌指挥家弗拉基米尔·费多谢耶夫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从昨晚开始,他将一连三晚在保利剧院带领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至第六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成立于1930年,其前身是原苏联著名的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也是前苏联第一个交响乐团。在历史上,包括高克、穆拉文斯基在内的诸多俄罗斯指挥家、音乐家都曾与乐团合作。穆索尔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在内的许多著名作曲家的首演,也是由这支乐团完成的。
1993年,乐团更名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已经领导乐团42年的费多谢耶夫很骄傲地说,“演奏柴可夫斯基,我们是最好的。”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带领乐团到底在全世界演奏过多少遍老柴的全套交响曲了。
在昨晚的音乐会上,乐团带来的是“柴一”和“柴六”,“柴一”也被称为“冬之梦”,构建了一幅完美的俄罗斯画卷。而“柴六”的里带有炙热又悲壮的强烈情感,有暮年挽歌的色彩。“柴可夫斯基在第六交响曲首演后六天离世,在这部交响曲里他甚至预见了自己的死亡,说了很多他对人生的思考。”费多谢耶夫说道。
费多谢耶夫是俄罗斯指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获得穆拉文斯基的赏识,获邀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他曾经在维也纳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也曾经在德国进行学习,所以他的指挥风格也有了不同学派间的融合。
今晚,乐团将继续上演柴可夫斯基的《C小调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和《E小调第五交响曲》。明晚压轴的作品则是《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和《F小调第四交响曲》。随着在北京音乐节期间的亮相,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也就正式开启了本次的访华巡演。不过由于费多谢耶夫年事已高,他只会担任北京三场音乐会的指挥,这也很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访华之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