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行:今年CPI或呈“U”型走势,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回归至往年水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行:今年CPI或呈“U”型走势,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回归至往年水平

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2023年4月20日,北京西城区,中国人民银行总部会议室。摄影:王玉/界面新闻。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周四表示,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U”型走势。

他在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有关通缩的问题时指出,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随经济衰退。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

邹澜的解释和周二国家统计局对通缩担忧的回应一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当时表示,国际上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经济衰退。但从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看,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从货币供应量来看,3月末M2增长12.7%,保持较快增长。从经济增长情况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整体上都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

邹澜还表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他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确保利率水平合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邹澜特别提到,美国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发生以来,利率风险引起了更多关注,去年末我国资管市场出现了波动,也警示我国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没有大起大落,这为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也创造了较好的货币环境。”他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2023年第一季度例会新闻公报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邹澜表示,多数的结构性工具是阶段性工具,设立时都有明确的实施期限,在实施期结束时,如果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或者商业银行服务意愿和能力已经有效提升,结构性工具完成了政策目标,就会按期及时退出。

不过,他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稳有序的。“工具退出指的是中央银行不再新发放资金,但已经发放的存量资金可以继续使用,最长使用期限可以达到3到5年,也就是说工具的机制设计本身就是缓退坡的。”

另据央行披露,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289.6%,比上年末高8个百分点。 对于一季度宏观杠杆率的大幅上升,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指出, 从历史数据看,宏观杠杆率的变化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季度增速往往是全年各季之首,这一季节特征与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的季节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一季度是信贷投放的高峰,2021-2022年一季度的新增贷款占全年贷款的比重是40%左右,同期受春节因素的影响,一季度GDP的规模往往居全年各季度的低位。也就是说,信贷投放的季度高位和GDP增长的季度低位这两个季节性的特征相互叠加,导致一季度的宏观杠杆率会出现上升比较多的情况。”她称。

阮健弘还表示,今年一季度,经济仍处于恢复的过程当中,金融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政府债券发行前置等因素也强化了宏观杠杆率的季节特征。不过,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势头良好,这将有助于全年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在回答界面新闻有关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时,邹澜称,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加息预期波动较大,海外银行风险事件也引发金融市场波动,美元指数出现回调,总体看对我国影响有限。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市场预期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今年一直运行在100左右。

 总的来看,今年人民币汇率仍将双向波动,总体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他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行:今年CPI或呈“U”型走势,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回归至往年水平

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2023年4月20日,北京西城区,中国人民银行总部会议室。摄影:王玉/界面新闻。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周四表示,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U”型走势。

他在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有关通缩的问题时指出,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随经济衰退。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

邹澜的解释和周二国家统计局对通缩担忧的回应一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当时表示,国际上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经济衰退。但从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看,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从货币供应量来看,3月末M2增长12.7%,保持较快增长。从经济增长情况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整体上都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

邹澜还表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他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确保利率水平合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邹澜特别提到,美国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发生以来,利率风险引起了更多关注,去年末我国资管市场出现了波动,也警示我国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没有大起大落,这为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也创造了较好的货币环境。”他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2023年第一季度例会新闻公报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邹澜表示,多数的结构性工具是阶段性工具,设立时都有明确的实施期限,在实施期结束时,如果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或者商业银行服务意愿和能力已经有效提升,结构性工具完成了政策目标,就会按期及时退出。

不过,他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稳有序的。“工具退出指的是中央银行不再新发放资金,但已经发放的存量资金可以继续使用,最长使用期限可以达到3到5年,也就是说工具的机制设计本身就是缓退坡的。”

另据央行披露,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289.6%,比上年末高8个百分点。 对于一季度宏观杠杆率的大幅上升,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指出, 从历史数据看,宏观杠杆率的变化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季度增速往往是全年各季之首,这一季节特征与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的季节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一季度是信贷投放的高峰,2021-2022年一季度的新增贷款占全年贷款的比重是40%左右,同期受春节因素的影响,一季度GDP的规模往往居全年各季度的低位。也就是说,信贷投放的季度高位和GDP增长的季度低位这两个季节性的特征相互叠加,导致一季度的宏观杠杆率会出现上升比较多的情况。”她称。

阮健弘还表示,今年一季度,经济仍处于恢复的过程当中,金融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政府债券发行前置等因素也强化了宏观杠杆率的季节特征。不过,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势头良好,这将有助于全年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在回答界面新闻有关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时,邹澜称,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加息预期波动较大,海外银行风险事件也引发金融市场波动,美元指数出现回调,总体看对我国影响有限。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市场预期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今年一直运行在100左右。

 总的来看,今年人民币汇率仍将双向波动,总体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他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