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能有一幢持续来钱的楼有多重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能有一幢持续来钱的楼有多重要

是啊,能有一幢持续来钱的楼,该有多重要。可惜,现在,我们普通人还无缘分享。

作者:刘德科

李嘉诚又要卖楼了,是将持有多年的一幢摩天大楼给卖掉,而且是在他的老巢香港。

但是,今天我们不关心他卖,而是来看看谁会买。

现在的说法是,可能是中国工行银行,因为四大行中,工行是目前在香港唯一没有自己大楼的;也可能是越秀,广州的一家国有企业。 

那么,越秀会买吗?这几年,一些势头强韧的城市,崛起了一批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地方国企,广州的越秀即是一例,类似的还有北京的首开、厦门的建发、珠海的华发,甚至贵阳的中天城投。 

然而,越秀还是不太一样。很难说它到底是一家房企还是一家金融公司。或者说,它像一个裁缝那样,把地产和金融紧密无隙地缝合在一起。

但是,它和恒大或宝能不一样,没那么凶残,没在资本市场上惹出什么劲爆新闻;也不像央企信达,用各种看起来有点激进的金融手段,在那些让人爱的城市里弄了一些地王。

越秀玩的是REITs,一种很保守的金融工具。说得不太严谨一点,就是他们手上捏着几幢楼,收租金,然后把楼和租金打包放在资本市场里,让有几千块的老百姓都能买,都能当「包租公」或「包租婆」。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种投资跟通常意义上的炒股比起来,相对要安全许多。

能不能玩转REITs,就取决于他们手上的那些楼,是不是优质,能不能收到比较可观而稳定的租金。越秀手上的一件「大杀器」,就是广州国金中心(IFC)——在珠江新城,人们也会把它叫做「西塔」。

2015年,「西塔」创造了近10亿元的租金。如今,这幢摩天大楼的租金还在慢慢上扬,并且源源不断。

在亿翰智库的1-10月全国房企销售额排行榜上,越秀的排名不过是第48位,销售额也就250亿多一点而已,跟恒大的3000多亿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是,现在看起来很风光的那些房企,大多都是流量型房企,销售额都很高,几百亿甚至几千亿,但卖完就空了,没什么优质的资产沉淀下来。又有几家,手上握着「西塔」那样的楼呢?

是啊,能有一幢持续来钱的楼,该有多重要。

差点忘了,中国内地是不能玩真正的「REITs」的。越秀是在香港玩。他们在香港的上市平台公司叫做「越秀房地产信托基金」——它的简称让老百姓看起来甚至有点怪异,叫「越秀房托」。 

没错,是「托」,但应该不是一个惹人讨厌的坏词。说得不那么严谨一点,就是「越秀地产」负责盖楼,然后把有持续租金收益的那些楼,卖给「越秀房托」;然后,「越秀房托」再到香港资本市场把那些楼变成一堆钱,但是楼仍然涅在手上,没卖掉。

比如,早在2012年,「越秀房托」就用134.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越秀地产」的「西塔」。

钱有很多种来法。在「越秀房托」2015年的年报上,你可以看到,他们大概有17亿元的收入,仅广州「西塔」一幢楼创造的租金收入就就高达近10亿元,占了近六成。关键在于,这些租金在香港资本市场又可以很安全地放大,融到更多的钱。

前几天(11月2日),「越秀房托」又用「西塔」跟几个银行借了33亿多元,利率也就4.3%,贷款年限长达12年。 

这些钱,跟恒大动辄3000多亿的销售额比起来,似乎很渺小;但是别忘了,这不过是一幢楼的能量,况且,楼还在越秀手上,他们没卖掉,还能来这么多钱。

广州珠江新城的「西塔」让越秀尝到了金融的许多甜头,那么它会买李嘉诚在香港中环的那幢摩天大厦吗?

除了收购「越秀地产」盖的楼,「越秀房托」还会看别人碗里的菜。2015年8月,他们跑出广州到上海浦东花了26亿多元,买下了上海宏嘉大厦。据说,现在已经把名字改成了「越秀大厦」,改造了一番,租金大涨。

那么,他们会去香港收楼吗?按照规则,REITs产品通常都有区域限制,区域的投资精准度高,理论上对投资者更有保障。「越秀房托」是不能到海外去收楼的,但是它的信托契约里面写了不仅是中国内地,还有中国香港和澳门。

照这么说,越秀是有可能去香港把李嘉诚的那幢摩天大楼给买下来。

但是,这时候我们如果把半年多前的一段媒体采访搬出来重新读一遍,或许又是另一个答案。

今年3月份,有媒体问「越秀房托」总裁林德良:香港的商业环境,租金水平都比较好,所以香港的收益应该比内地高吧?

林德良是这么回答的:光是高,没有成长性也不好,成长性非常重要。

媒体追问:您还是觉得内地物业的成长性好?

林德良没有正面回答,他还是像祥林嫂一样重复:成长性这三个字太重要,看任何东西都得看成长性,如果我们选择的投资没有成长性也没用。

当然,这是大半年前的事情了。任何人的观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在这大半年时间里,李嘉诚在香港中环的那幢摩天大楼,叫价已经从 200 亿港元攀升至 373 亿港元,折算成人民币,现在的房价差不多是 29 万元/平米。

那幢楼,叫「中环中心」,在香港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中,它的高度排行第四,346米。买它,能不能赚钱可能是另一回事,但满足虚荣心,应该没问题。

越秀对于商用物业的热情,正在与日俱增。两个多月前(8月18日),「越秀地产」在杭州鏖战,为了争夺钱江新城一宗商用地块,那块地好极了,夹在华润·万象城和凯德·来福士这两个超级购物中心之间。

越秀差不多拼到最后那个金色时刻,报到了61.4亿的天价,却最终不敌鲁能。鲁能用63.5亿拿下,楼面地价21073元/平米,溢价率113%。 

那将是杭州钱塘江北岸第一高楼。据说,鲁能要盖的是商务公寓,也就是类住宅,想卖破10万元/平米。可是,盖成这样,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倘若在越秀手上,应该是盖成广州「西塔」的模样,至少可以激出一座城市渴望崛起的那种荷尔蒙。然后,再卖给「越秀房托」,做成REITs产品,还让有几千块的老百姓都能买,也能当摩天大楼的「包租公」或「包租婆」。

差点忘了,中国内地的老百姓还不行。因为目前中国内地的法律还不允许玩真正的REITs。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弄了一份提案,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尽快移开那些束缚REITs生根发芽的法律障碍。 

我们应该可以等到那一天吧。对于那么多炒房的人来说,真正的 REITs,至少可以给他们多一条不炒房的理由。

是啊,能有一幢持续来钱的楼,该有多重要。可惜,现在,我们普通人还无缘分享。

在广州珠江新城的「西塔」门前,有一只金蝉的雕塑,据说,是取「饮露而不食」之意。

是啊,在这个叭唧个不停的国度,「饮露而不食」,总归是少见。

©本文版权归“德科地产频道”所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越秀地产

583
  • 越秀地产:订立15.6亿港元融资协议
  • 越秀地产、北京城建、未来科学城置业与贝好家23.95亿元竞得北京昌平两宗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能有一幢持续来钱的楼有多重要

是啊,能有一幢持续来钱的楼,该有多重要。可惜,现在,我们普通人还无缘分享。

作者:刘德科

李嘉诚又要卖楼了,是将持有多年的一幢摩天大楼给卖掉,而且是在他的老巢香港。

但是,今天我们不关心他卖,而是来看看谁会买。

现在的说法是,可能是中国工行银行,因为四大行中,工行是目前在香港唯一没有自己大楼的;也可能是越秀,广州的一家国有企业。 

那么,越秀会买吗?这几年,一些势头强韧的城市,崛起了一批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地方国企,广州的越秀即是一例,类似的还有北京的首开、厦门的建发、珠海的华发,甚至贵阳的中天城投。 

然而,越秀还是不太一样。很难说它到底是一家房企还是一家金融公司。或者说,它像一个裁缝那样,把地产和金融紧密无隙地缝合在一起。

但是,它和恒大或宝能不一样,没那么凶残,没在资本市场上惹出什么劲爆新闻;也不像央企信达,用各种看起来有点激进的金融手段,在那些让人爱的城市里弄了一些地王。

越秀玩的是REITs,一种很保守的金融工具。说得不太严谨一点,就是他们手上捏着几幢楼,收租金,然后把楼和租金打包放在资本市场里,让有几千块的老百姓都能买,都能当「包租公」或「包租婆」。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种投资跟通常意义上的炒股比起来,相对要安全许多。

能不能玩转REITs,就取决于他们手上的那些楼,是不是优质,能不能收到比较可观而稳定的租金。越秀手上的一件「大杀器」,就是广州国金中心(IFC)——在珠江新城,人们也会把它叫做「西塔」。

2015年,「西塔」创造了近10亿元的租金。如今,这幢摩天大楼的租金还在慢慢上扬,并且源源不断。

在亿翰智库的1-10月全国房企销售额排行榜上,越秀的排名不过是第48位,销售额也就250亿多一点而已,跟恒大的3000多亿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是,现在看起来很风光的那些房企,大多都是流量型房企,销售额都很高,几百亿甚至几千亿,但卖完就空了,没什么优质的资产沉淀下来。又有几家,手上握着「西塔」那样的楼呢?

是啊,能有一幢持续来钱的楼,该有多重要。

差点忘了,中国内地是不能玩真正的「REITs」的。越秀是在香港玩。他们在香港的上市平台公司叫做「越秀房地产信托基金」——它的简称让老百姓看起来甚至有点怪异,叫「越秀房托」。 

没错,是「托」,但应该不是一个惹人讨厌的坏词。说得不那么严谨一点,就是「越秀地产」负责盖楼,然后把有持续租金收益的那些楼,卖给「越秀房托」;然后,「越秀房托」再到香港资本市场把那些楼变成一堆钱,但是楼仍然涅在手上,没卖掉。

比如,早在2012年,「越秀房托」就用134.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越秀地产」的「西塔」。

钱有很多种来法。在「越秀房托」2015年的年报上,你可以看到,他们大概有17亿元的收入,仅广州「西塔」一幢楼创造的租金收入就就高达近10亿元,占了近六成。关键在于,这些租金在香港资本市场又可以很安全地放大,融到更多的钱。

前几天(11月2日),「越秀房托」又用「西塔」跟几个银行借了33亿多元,利率也就4.3%,贷款年限长达12年。 

这些钱,跟恒大动辄3000多亿的销售额比起来,似乎很渺小;但是别忘了,这不过是一幢楼的能量,况且,楼还在越秀手上,他们没卖掉,还能来这么多钱。

广州珠江新城的「西塔」让越秀尝到了金融的许多甜头,那么它会买李嘉诚在香港中环的那幢摩天大厦吗?

除了收购「越秀地产」盖的楼,「越秀房托」还会看别人碗里的菜。2015年8月,他们跑出广州到上海浦东花了26亿多元,买下了上海宏嘉大厦。据说,现在已经把名字改成了「越秀大厦」,改造了一番,租金大涨。

那么,他们会去香港收楼吗?按照规则,REITs产品通常都有区域限制,区域的投资精准度高,理论上对投资者更有保障。「越秀房托」是不能到海外去收楼的,但是它的信托契约里面写了不仅是中国内地,还有中国香港和澳门。

照这么说,越秀是有可能去香港把李嘉诚的那幢摩天大楼给买下来。

但是,这时候我们如果把半年多前的一段媒体采访搬出来重新读一遍,或许又是另一个答案。

今年3月份,有媒体问「越秀房托」总裁林德良:香港的商业环境,租金水平都比较好,所以香港的收益应该比内地高吧?

林德良是这么回答的:光是高,没有成长性也不好,成长性非常重要。

媒体追问:您还是觉得内地物业的成长性好?

林德良没有正面回答,他还是像祥林嫂一样重复:成长性这三个字太重要,看任何东西都得看成长性,如果我们选择的投资没有成长性也没用。

当然,这是大半年前的事情了。任何人的观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在这大半年时间里,李嘉诚在香港中环的那幢摩天大楼,叫价已经从 200 亿港元攀升至 373 亿港元,折算成人民币,现在的房价差不多是 29 万元/平米。

那幢楼,叫「中环中心」,在香港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中,它的高度排行第四,346米。买它,能不能赚钱可能是另一回事,但满足虚荣心,应该没问题。

越秀对于商用物业的热情,正在与日俱增。两个多月前(8月18日),「越秀地产」在杭州鏖战,为了争夺钱江新城一宗商用地块,那块地好极了,夹在华润·万象城和凯德·来福士这两个超级购物中心之间。

越秀差不多拼到最后那个金色时刻,报到了61.4亿的天价,却最终不敌鲁能。鲁能用63.5亿拿下,楼面地价21073元/平米,溢价率113%。 

那将是杭州钱塘江北岸第一高楼。据说,鲁能要盖的是商务公寓,也就是类住宅,想卖破10万元/平米。可是,盖成这样,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倘若在越秀手上,应该是盖成广州「西塔」的模样,至少可以激出一座城市渴望崛起的那种荷尔蒙。然后,再卖给「越秀房托」,做成REITs产品,还让有几千块的老百姓都能买,也能当摩天大楼的「包租公」或「包租婆」。

差点忘了,中国内地的老百姓还不行。因为目前中国内地的法律还不允许玩真正的REITs。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弄了一份提案,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尽快移开那些束缚REITs生根发芽的法律障碍。 

我们应该可以等到那一天吧。对于那么多炒房的人来说,真正的 REITs,至少可以给他们多一条不炒房的理由。

是啊,能有一幢持续来钱的楼,该有多重要。可惜,现在,我们普通人还无缘分享。

在广州珠江新城的「西塔」门前,有一只金蝉的雕塑,据说,是取「饮露而不食」之意。

是啊,在这个叭唧个不停的国度,「饮露而不食」,总归是少见。

©本文版权归“德科地产频道”所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