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卡尔·拉格斐和大卫·鲍伊挚爱的孟菲斯风格是什么来头? | 乐游上海艺术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卡尔·拉格斐和大卫·鲍伊挚爱的孟菲斯风格是什么来头? | 乐游上海艺术季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以时间为线索,展出1981年至1985年间意大利设计潮流孟菲斯(Memphis)推出的近200件最具代表性的家具和物件。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上海艺仓美术馆,2023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代科卉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在第四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一批艺术展览活动也会相继推出,成为优质的文旅资源。界面文化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展览进行推荐,组成“乐游上海艺术季”专题稿件,今天介绍的“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展是该系列的第三篇。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日前于上海艺仓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展出1981年至1985年间意大利设计潮流孟菲斯(Memphis)推出的近200件最具代表性的家具和物件,其中包括埃托雷·索特萨斯的卡尔顿置物架,梅田正德的拳击台榻榻米等经典展品,展品陈列于美术馆二、三层。

展厅二层以小型物件为主,并附上设计师的创作手稿与相关影像资料,通过这层的观展,观众将对孟菲斯的创作背景有一定的理解。沿着被孟菲斯标志性图案包裹的螺旋楼梯进入三层,这一层则以大型家具为主,包含众多经典展品,在明快、鲜活的色彩与极具标识性的几何形态中展现孟菲斯对功能主义的打破与对人类本质的探索。

与大众印象中“安静且晦涩的展览不同,本次展览以1980年代的时装秀和夜店风格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展陈设计。对这一突破常规的设计,馆长余光照表示,希望让观展人回到80年代,获得以往从未在美术馆收获的体验一方面,展览将微弱的灯光与Disco音乐融汇交织,让观展人穿过近80米的时尚走廊,置身于孟菲斯的迷幻俱乐部;另一方面,展览还邀请米兰插画家马西默·吉亚康多Massimo Giacon以孟菲斯发展历程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带领观展人跨越时空,探索这一文化运动是如何对后现代主义艺术进行回应的。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1981—1985”开幕式嘉宾合影(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策展人克里斯托弗·拉德尔(Christoph Radl)曾是孟菲斯浪潮的亲历者,他表示,这并不是一场历史化的展览,也不是一场致敬展,而是希望观展人能够沉浸在充满强烈色彩的世界中,专注于经常饱含挑衅意味的表达中。

何为孟菲斯?

1980年12月的一个晚上,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埃托雷·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邀请他的年轻朋友们到米兰的家中聚会,他们喝着酒聊着设计。这些被装饰艺术、波普艺术等创作形式所吸引的新一代设计师厌烦了过去设计中“Less is more”等功能主义创作观念,探讨着形式的革新表达。耳旁萦绕着鲍勃· 迪伦《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这首歌曲,他们决定,将音乐中的“Memphis”取作名字,并约定一起做出新的尝试。

接下来几天,他们探讨和规划了一套极具颠覆性的设计,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将其转化落地。1981年29日,这群创作者们为此重聚一堂,桌上铺满了上百张家具设计草图,孟菲斯正式诞生。

1981年9月,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家居展中,孟菲斯首次正式亮相。他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语言,将高雅和媚俗、不对称和出乎意料的造型融合一体,把装饰与游戏的愉悦注入或多或少带点严肃的、工业化生产的设计语言中。正像意大利艺术评论家芭芭拉·拉迪斯(Barbara Radice)所述的那样,孟菲斯称得上是一场政变

孟菲斯的反叛体现在其人类学的转向,他们将设计发展为一种交流语言,重新回到手工艺,以便与用户建立另一种沟通方式;他们调研非西方文化将手工艺品纳入其精神仪式的方式,从而赋予使用者权力;他们也引用流行文化,以便在对象和用户群之间提供隐喻连续体。

孟菲斯的设计以鲜活的色彩、标识性的几何形态、图案和材质纹理作为全新的表达形式,在流行文化、高雅文化和极具讽刺意味的古典主义之间保持平衡。

Tawaraya Ring Tatami 拳击台榻榻米
Masanori Umeda 梅田正德,1981
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孟菲斯的反叛还表现在其“对功能主义和工业设计的僵化教条提出挑战,他们突破形式服从于功能而转向发现功能。正如创办人索特萨斯所说的那样,他们相信,当你试图定义任何物体的功能时,功能就从你的手指缝中漏掉了。因为功能有它自己的生命。功能并不是比量出来的,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的一种关系。

索特萨斯设计的 “Carlton”正是这样一件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书架的功能性让位于审美价值,书一旦被置于其上,不仅有了容身之所,更有了可以跳舞的舞台。

Carlton Shelf 卡尔顿置物架
Ettore Sottsass 埃托雷·索特萨斯,1981
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灯也可以不只是完美地照亮空间,还可以是玛蒂娜·贝丁(Martine Bedin)设计的 “Super”,它就像一只小型发光的宠物那样陪伴着使用者。

Super Lamp
Martine Bedin,1981
图片来源:V&A

孟菲斯很快便流行开来,它的图案出现在提包和衣服上,这足以证明索特萨斯成功搅动了社会。但是,在意识到计划已经实现的时候,孟菲斯最终必须结束,按照索特萨斯的说法,过于强大的想法只能短暂存在,之后就难再进一步发展了。

1985年前后,核心人物索特萨斯离开了孟菲斯,回到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88年,随着国际设计潮流的不断涌现,以优良设计为代表的新现代主义设计回归主流设计,重新站上国际设计的至高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流派开始式微,孟菲斯也宣布解散。

不只是“文化冒险”,也代表着永存的自由精神

设计理论家约翰·萨卡拉曾说过:设计是以物质方式来表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说,设计本身也是时代的一部分,因此要理解孟菲斯,就要回到那个属于它的年代。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社会进入丹尼尔·贝尔所描述的后工业社会,人们逐渐对工业社会中过于理性化、机械化的生产状态感到厌倦,开始对其加以抨击。哲学、文化艺术、美学等领域纷纷掀起反主流的浪潮,社会进入多元化发展方向,设计领域也因此受到影响,转向了反设计激进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新浪潮平面设计里特罗欧洲怀旧风格设计孟菲斯等设计运动为代表,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反思,将装饰性、历史性的内容融入设计中,怀疑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并提出少即是乏味的观点。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上海艺仓美术馆,2023

孟菲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双向互构的过程。孟菲斯从东方艺术、波普艺术等不同设计思潮中汲取灵感,以其极具情感表达的作品、激进主义的立场对现代主义设计发起挑衅,意欲打破其所宣扬的功能主义、包豪斯思想、未来主义等。

虽然孟菲斯也遭受到过一些批判,认为它们的设计是一种“文化冒险,不具备市场效应,但在今天看来,孟菲斯的作品却仍不落窠臼,并且至今受到追捧和拥护,时尚大师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和摇滚巨星大卫·鲍伊(David Bowie都是其忠实的受众,草莓音乐节与《奇葩说》的创意设计也从中汲取灵感。

如同四十年前孟菲斯对不确定的时代予以回应一般,如今的孟菲斯也依旧具有力量,它让我们不断对标准化和智性的沉闷无趣产生质疑,就可能性提出命题,就新愿景发起提议,而不依赖于绝对确定性。设计师乔治·索登认为,孟菲斯可以被后人讨论、评判和重新解读,设计的模样会不停变化,但它所代表的自由精神会永存。

2023年514 — 2023730日,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展出。

参考资料:

世界平面史[M]. 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彭妮·斯帕克,汪芸.孟菲斯,1981-1987年:一些文字与反思[J].装饰,2021.

章伟. “孟菲斯设计的产生背景及设计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卡尔·拉格斐和大卫·鲍伊挚爱的孟菲斯风格是什么来头? | 乐游上海艺术季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以时间为线索,展出1981年至1985年间意大利设计潮流孟菲斯(Memphis)推出的近200件最具代表性的家具和物件。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上海艺仓美术馆,2023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代科卉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在第四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一批艺术展览活动也会相继推出,成为优质的文旅资源。界面文化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展览进行推荐,组成“乐游上海艺术季”专题稿件,今天介绍的“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展是该系列的第三篇。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日前于上海艺仓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展出1981年至1985年间意大利设计潮流孟菲斯(Memphis)推出的近200件最具代表性的家具和物件,其中包括埃托雷·索特萨斯的卡尔顿置物架,梅田正德的拳击台榻榻米等经典展品,展品陈列于美术馆二、三层。

展厅二层以小型物件为主,并附上设计师的创作手稿与相关影像资料,通过这层的观展,观众将对孟菲斯的创作背景有一定的理解。沿着被孟菲斯标志性图案包裹的螺旋楼梯进入三层,这一层则以大型家具为主,包含众多经典展品,在明快、鲜活的色彩与极具标识性的几何形态中展现孟菲斯对功能主义的打破与对人类本质的探索。

与大众印象中“安静且晦涩的展览不同,本次展览以1980年代的时装秀和夜店风格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展陈设计。对这一突破常规的设计,馆长余光照表示,希望让观展人回到80年代,获得以往从未在美术馆收获的体验一方面,展览将微弱的灯光与Disco音乐融汇交织,让观展人穿过近80米的时尚走廊,置身于孟菲斯的迷幻俱乐部;另一方面,展览还邀请米兰插画家马西默·吉亚康多Massimo Giacon以孟菲斯发展历程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带领观展人跨越时空,探索这一文化运动是如何对后现代主义艺术进行回应的。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1981—1985”开幕式嘉宾合影(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策展人克里斯托弗·拉德尔(Christoph Radl)曾是孟菲斯浪潮的亲历者,他表示,这并不是一场历史化的展览,也不是一场致敬展,而是希望观展人能够沉浸在充满强烈色彩的世界中,专注于经常饱含挑衅意味的表达中。

何为孟菲斯?

1980年12月的一个晚上,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埃托雷·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邀请他的年轻朋友们到米兰的家中聚会,他们喝着酒聊着设计。这些被装饰艺术、波普艺术等创作形式所吸引的新一代设计师厌烦了过去设计中“Less is more”等功能主义创作观念,探讨着形式的革新表达。耳旁萦绕着鲍勃· 迪伦《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这首歌曲,他们决定,将音乐中的“Memphis”取作名字,并约定一起做出新的尝试。

接下来几天,他们探讨和规划了一套极具颠覆性的设计,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将其转化落地。1981年29日,这群创作者们为此重聚一堂,桌上铺满了上百张家具设计草图,孟菲斯正式诞生。

1981年9月,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家居展中,孟菲斯首次正式亮相。他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语言,将高雅和媚俗、不对称和出乎意料的造型融合一体,把装饰与游戏的愉悦注入或多或少带点严肃的、工业化生产的设计语言中。正像意大利艺术评论家芭芭拉·拉迪斯(Barbara Radice)所述的那样,孟菲斯称得上是一场政变

孟菲斯的反叛体现在其人类学的转向,他们将设计发展为一种交流语言,重新回到手工艺,以便与用户建立另一种沟通方式;他们调研非西方文化将手工艺品纳入其精神仪式的方式,从而赋予使用者权力;他们也引用流行文化,以便在对象和用户群之间提供隐喻连续体。

孟菲斯的设计以鲜活的色彩、标识性的几何形态、图案和材质纹理作为全新的表达形式,在流行文化、高雅文化和极具讽刺意味的古典主义之间保持平衡。

Tawaraya Ring Tatami 拳击台榻榻米
Masanori Umeda 梅田正德,1981
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孟菲斯的反叛还表现在其“对功能主义和工业设计的僵化教条提出挑战,他们突破形式服从于功能而转向发现功能。正如创办人索特萨斯所说的那样,他们相信,当你试图定义任何物体的功能时,功能就从你的手指缝中漏掉了。因为功能有它自己的生命。功能并不是比量出来的,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的一种关系。

索特萨斯设计的 “Carlton”正是这样一件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书架的功能性让位于审美价值,书一旦被置于其上,不仅有了容身之所,更有了可以跳舞的舞台。

Carlton Shelf 卡尔顿置物架
Ettore Sottsass 埃托雷·索特萨斯,1981
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灯也可以不只是完美地照亮空间,还可以是玛蒂娜·贝丁(Martine Bedin)设计的 “Super”,它就像一只小型发光的宠物那样陪伴着使用者。

Super Lamp
Martine Bedin,1981
图片来源:V&A

孟菲斯很快便流行开来,它的图案出现在提包和衣服上,这足以证明索特萨斯成功搅动了社会。但是,在意识到计划已经实现的时候,孟菲斯最终必须结束,按照索特萨斯的说法,过于强大的想法只能短暂存在,之后就难再进一步发展了。

1985年前后,核心人物索特萨斯离开了孟菲斯,回到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88年,随着国际设计潮流的不断涌现,以优良设计为代表的新现代主义设计回归主流设计,重新站上国际设计的至高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流派开始式微,孟菲斯也宣布解散。

不只是“文化冒险”,也代表着永存的自由精神

设计理论家约翰·萨卡拉曾说过:设计是以物质方式来表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说,设计本身也是时代的一部分,因此要理解孟菲斯,就要回到那个属于它的年代。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社会进入丹尼尔·贝尔所描述的后工业社会,人们逐渐对工业社会中过于理性化、机械化的生产状态感到厌倦,开始对其加以抨击。哲学、文化艺术、美学等领域纷纷掀起反主流的浪潮,社会进入多元化发展方向,设计领域也因此受到影响,转向了反设计激进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新浪潮平面设计里特罗欧洲怀旧风格设计孟菲斯等设计运动为代表,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反思,将装饰性、历史性的内容融入设计中,怀疑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并提出少即是乏味的观点。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上海艺仓美术馆,2023

孟菲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双向互构的过程。孟菲斯从东方艺术、波普艺术等不同设计思潮中汲取灵感,以其极具情感表达的作品、激进主义的立场对现代主义设计发起挑衅,意欲打破其所宣扬的功能主义、包豪斯思想、未来主义等。

虽然孟菲斯也遭受到过一些批判,认为它们的设计是一种“文化冒险,不具备市场效应,但在今天看来,孟菲斯的作品却仍不落窠臼,并且至今受到追捧和拥护,时尚大师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和摇滚巨星大卫·鲍伊(David Bowie都是其忠实的受众,草莓音乐节与《奇葩说》的创意设计也从中汲取灵感。

如同四十年前孟菲斯对不确定的时代予以回应一般,如今的孟菲斯也依旧具有力量,它让我们不断对标准化和智性的沉闷无趣产生质疑,就可能性提出命题,就新愿景发起提议,而不依赖于绝对确定性。设计师乔治·索登认为,孟菲斯可以被后人讨论、评判和重新解读,设计的模样会不停变化,但它所代表的自由精神会永存。

2023年514 — 2023730日,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展出。

参考资料:

世界平面史[M]. 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彭妮·斯帕克,汪芸.孟菲斯,1981-1987年:一些文字与反思[J].装饰,2021.

章伟. “孟菲斯设计的产生背景及设计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