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概念车?来看看LYNK&CO的量产实拍谍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概念车?来看看LYNK&CO的量产实拍谍照

而此前的01概念车除了底盘是半成品之外,实际上外壳和内饰都已经非常接近量产版本,不过随着我们今天真正的量产版车型曝光,带来的感觉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

经过多年的不断冲击,自主品牌的天花板虽然升高了一些,但是依然相当牢固。这已经不仅仅是自主品牌车型的品质和设计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消费者对于血统论的格外重视,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资品牌始终要高人一等,而自主品牌如果要想将产品定位提升到与合资品牌同级较量,中间的天然屏障几乎是难以逾越。

为了进一步向上,自主品牌们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奇瑞与并没有造车经历的以色列集团成立了一个看上去是合资品牌的观致;福田唤醒了已经消亡多年的宝沃品牌,而福田选择深藏幕后,只为营造宝沃的德国血统;吉利那个看上去极富艺术气息的LYNK&CO品牌及其概念车已经在日前发布,时至今日都没有公布中文名称;长城也将在哈弗品牌之外,新推一个对标合资品牌级别的全新高端品牌WEY,甚至在日后的推广中,这个品牌都不会用到中文名称。这些安排都体现了汽车厂商们的用心良苦,无非就是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崇洋心态。

此前的发布会上,LYNK&CO带来了01概念车LYNK概念车,其中01概念车就是我们早前曝光的将于明年量产上市,代号CX11的紧凑型SUV,也是LYNK&CO品牌的首款车型。紧接着还有代号CS11的三厢轿车和CH11的两厢轿车,以及代号CC11的跨界车型。

而此前的01概念车除了底盘是半成品之外,实际上外壳和内饰都已经非常接近量产版本,不过随着我们今天真正的量产版车型曝光,带来的感觉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与此同时,我们也拿到了这款全新SUV车型的参数尺寸。

这款SUV轴距2730mm,长宽高尺寸分别是4530*1850*1650mm,三围尺寸与吉利的博越非常相似,不过两款车型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渊源,实际上从这款SUV的轴距也可以看出,2730mm的尺寸比起吉利博越足足多了60mm。接下来LYNK&CO的四款车型,都是出自全新的CMA模块化平台,要说技术关系,他将与沃尔沃走得更近,沃尔沃的下一代紧凑型车型也都将在此平台上开发。

与之匹配的动力系统采用了全新的1.5T三缸和2.0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此外还会有插电混动和纯电动版本。从最新曝光的两张量产版本试装车谍照来看,始终比之前的概念车看起差了点什么,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配置版本差异造成的。

谍照中车型属于普通版式样的低配版本,其进气格栅两侧的大灯只采用了最简单的卤素大灯,因为反射式的结构,必须有大尺寸的银碗,因此大灯就显得非常突兀。而之前展示车型是高配版本,采用的是全LED大灯配置,由六个LED灯头组成,因为是投射式透镜,因此大灯可以采用黑底灯壳设计。这样一来,大灯就具备了更高的隐蔽性,与进气格栅融为一体,而前年的重点都被发动机盖两侧的纵向布局的光导灯带日行灯所吸引,自然视觉效果上就显得前卫、科幻了不少。

另外可以注意到,量产版车型的前杠下护板换成了银色,雾灯周围的边框也增加了镀铬外框装饰。根据之前的概念车信息,除了普通版本外,还会有一款运动版车型,车身外观设计方面,有着诸多细节差异。前脸部分比较明显的就是进气格栅部分,不同于普通版车型的横条式进气格栅,运动版车型采用了网状进气格栅,不过格栅表面用波浪形的褶皱同样展现出类似于横条式格栅的设计。

运动版车型的前杠下部进气格栅同样采用了网状设计,缩小了前杠黑色防擦护板包围的面积,前杠下唇采用了趋于运动化的设计。相似的变化也存在于车身侧面的裙边和后杠下护板,都用车身同色喷涂替代了大部分的黑色防擦护板。

这款SUV并没有跟风悬浮式车型,或者双色车身的设计,转而选择用从A柱下端沿着车顶贯穿到C柱下端的装饰条,勾勒出分层式的设计风格。此外翼子板位置还有一个大大的三角形面板装饰。而车身上的装饰件成了区分普通版车型和运动版车型的重要特点,比如进气格栅,车窗线条,翼子板装饰模块,在普通版车型上都是镀铬装饰为主,运动版车型则采用了更富激情的红色。

此外普通版车型配置了车顶行李架,运动版车型则采用了外露的双出式排气管设计。同样,运动版车型后杠下护板也采用了趋于赛车化的唇边包围设计。这款车型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尾灯组的设计,横向布置的模块化灯带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能量条,电量符号,而靠近外侧又加上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纵向灯体,一直覆盖到车身侧面,即便从侧面也能看到灯组信息。

而量产车型内饰部分的设计颇为让人欣慰,相较于之前的概念车几乎没有任何缩水。极富设计感的电子选档杆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而这些设计细节也能够更好帮助LYNK&CO品牌更好实现提档升级,比肩合资品牌的定位目标。不过相信这类配置,其他自主品牌要不了几年就会逐渐跟上,就如同前些年大面积普及的发动机一键点火,还有最近两年推广的电子手刹,而电子选档杆的配置,哈弗H2S也已经率先搭载上市,很快将在哈弗系列新车上全面推广。

LYNK&CO的这套电子选档杆,前后拨动是切换行进模式,左右摆动是手自一体的加减档功能。在档把后方有单独的P按键是驻车档位。再后方则是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的按键。对比量产版本和概念车可以注意到,概念车在变速箱档杆右侧多了一个旋钮是驾驶模式选择系统,此外概念车还采用了全液晶仪表的配置,我们相信这主要是配置版本的差异造成,最终应该都会出现在高配版的量产车型上。

另一个原滋原味保留下来的是超大尺寸液晶屏的中控面板,虽然屏幕尺寸的确已经相当出众,不过实际显示尺寸并没有这么夸张。主要是LYNK&CO融入了手机类数码产品的设计理念,将多媒体系统的触摸控制面板,以及空调系统控制面板,也都采用了一体化的玻璃面板设计,因此屏幕未点亮状态下的尺寸看上去几乎是全覆盖。

与概念版本有所不同的主要体现在车门内饰板进行了重新设计,扶手区域前端采用了上翘的角度,更好的人机工程特性有利于提升操控车窗开关时的便利度。此外概念车集成在门板上的电动调节座椅分组记忆按键也未出现,这也有可能是谍照车型配置版本不高的原因。另外变速箱档杆后方的储物格和水杯架在量产车型上是裸露式的设计,而概念车上增加了滑动式盖板的遮挡。

概念车一体化的座椅设计也被保留下来,连体式头枕的设计更加趋近于赛车桶型座椅风格,具有更好的包裹性,包括奔驰A级也是类似的设计。但这样的风格往往适用于年轻化,运动化的消费群体,如果LYNK&CO的SUV全系采用这样的配置,也许会限制自己潜在的消费群体。不知后期是否会有所调整,可能把这种风格的座椅只提供于运动版车型上比较合适。

谍照车型上的后排空间看上去非常局促,但实际表现还不至于此。首先测试车的副驾驶座位非常靠后,已经移到了B柱之后,这不是一个常规乘坐的正常位置。另外LYNK&CO这款SUV虽然车身尺寸不算大,但得益于加长的轴距设计,给轿厢布局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看到后排作为的靠背也明显比较后移。因此最终车型的后排空间表现应该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输于同级SUV车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概念车?来看看LYNK&CO的量产实拍谍照

而此前的01概念车除了底盘是半成品之外,实际上外壳和内饰都已经非常接近量产版本,不过随着我们今天真正的量产版车型曝光,带来的感觉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

经过多年的不断冲击,自主品牌的天花板虽然升高了一些,但是依然相当牢固。这已经不仅仅是自主品牌车型的品质和设计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消费者对于血统论的格外重视,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资品牌始终要高人一等,而自主品牌如果要想将产品定位提升到与合资品牌同级较量,中间的天然屏障几乎是难以逾越。

为了进一步向上,自主品牌们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奇瑞与并没有造车经历的以色列集团成立了一个看上去是合资品牌的观致;福田唤醒了已经消亡多年的宝沃品牌,而福田选择深藏幕后,只为营造宝沃的德国血统;吉利那个看上去极富艺术气息的LYNK&CO品牌及其概念车已经在日前发布,时至今日都没有公布中文名称;长城也将在哈弗品牌之外,新推一个对标合资品牌级别的全新高端品牌WEY,甚至在日后的推广中,这个品牌都不会用到中文名称。这些安排都体现了汽车厂商们的用心良苦,无非就是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崇洋心态。

此前的发布会上,LYNK&CO带来了01概念车LYNK概念车,其中01概念车就是我们早前曝光的将于明年量产上市,代号CX11的紧凑型SUV,也是LYNK&CO品牌的首款车型。紧接着还有代号CS11的三厢轿车和CH11的两厢轿车,以及代号CC11的跨界车型。

而此前的01概念车除了底盘是半成品之外,实际上外壳和内饰都已经非常接近量产版本,不过随着我们今天真正的量产版车型曝光,带来的感觉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与此同时,我们也拿到了这款全新SUV车型的参数尺寸。

这款SUV轴距2730mm,长宽高尺寸分别是4530*1850*1650mm,三围尺寸与吉利的博越非常相似,不过两款车型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渊源,实际上从这款SUV的轴距也可以看出,2730mm的尺寸比起吉利博越足足多了60mm。接下来LYNK&CO的四款车型,都是出自全新的CMA模块化平台,要说技术关系,他将与沃尔沃走得更近,沃尔沃的下一代紧凑型车型也都将在此平台上开发。

与之匹配的动力系统采用了全新的1.5T三缸和2.0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此外还会有插电混动和纯电动版本。从最新曝光的两张量产版本试装车谍照来看,始终比之前的概念车看起差了点什么,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配置版本差异造成的。

谍照中车型属于普通版式样的低配版本,其进气格栅两侧的大灯只采用了最简单的卤素大灯,因为反射式的结构,必须有大尺寸的银碗,因此大灯就显得非常突兀。而之前展示车型是高配版本,采用的是全LED大灯配置,由六个LED灯头组成,因为是投射式透镜,因此大灯可以采用黑底灯壳设计。这样一来,大灯就具备了更高的隐蔽性,与进气格栅融为一体,而前年的重点都被发动机盖两侧的纵向布局的光导灯带日行灯所吸引,自然视觉效果上就显得前卫、科幻了不少。

另外可以注意到,量产版车型的前杠下护板换成了银色,雾灯周围的边框也增加了镀铬外框装饰。根据之前的概念车信息,除了普通版本外,还会有一款运动版车型,车身外观设计方面,有着诸多细节差异。前脸部分比较明显的就是进气格栅部分,不同于普通版车型的横条式进气格栅,运动版车型采用了网状进气格栅,不过格栅表面用波浪形的褶皱同样展现出类似于横条式格栅的设计。

运动版车型的前杠下部进气格栅同样采用了网状设计,缩小了前杠黑色防擦护板包围的面积,前杠下唇采用了趋于运动化的设计。相似的变化也存在于车身侧面的裙边和后杠下护板,都用车身同色喷涂替代了大部分的黑色防擦护板。

这款SUV并没有跟风悬浮式车型,或者双色车身的设计,转而选择用从A柱下端沿着车顶贯穿到C柱下端的装饰条,勾勒出分层式的设计风格。此外翼子板位置还有一个大大的三角形面板装饰。而车身上的装饰件成了区分普通版车型和运动版车型的重要特点,比如进气格栅,车窗线条,翼子板装饰模块,在普通版车型上都是镀铬装饰为主,运动版车型则采用了更富激情的红色。

此外普通版车型配置了车顶行李架,运动版车型则采用了外露的双出式排气管设计。同样,运动版车型后杠下护板也采用了趋于赛车化的唇边包围设计。这款车型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尾灯组的设计,横向布置的模块化灯带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能量条,电量符号,而靠近外侧又加上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纵向灯体,一直覆盖到车身侧面,即便从侧面也能看到灯组信息。

而量产车型内饰部分的设计颇为让人欣慰,相较于之前的概念车几乎没有任何缩水。极富设计感的电子选档杆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而这些设计细节也能够更好帮助LYNK&CO品牌更好实现提档升级,比肩合资品牌的定位目标。不过相信这类配置,其他自主品牌要不了几年就会逐渐跟上,就如同前些年大面积普及的发动机一键点火,还有最近两年推广的电子手刹,而电子选档杆的配置,哈弗H2S也已经率先搭载上市,很快将在哈弗系列新车上全面推广。

LYNK&CO的这套电子选档杆,前后拨动是切换行进模式,左右摆动是手自一体的加减档功能。在档把后方有单独的P按键是驻车档位。再后方则是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的按键。对比量产版本和概念车可以注意到,概念车在变速箱档杆右侧多了一个旋钮是驾驶模式选择系统,此外概念车还采用了全液晶仪表的配置,我们相信这主要是配置版本的差异造成,最终应该都会出现在高配版的量产车型上。

另一个原滋原味保留下来的是超大尺寸液晶屏的中控面板,虽然屏幕尺寸的确已经相当出众,不过实际显示尺寸并没有这么夸张。主要是LYNK&CO融入了手机类数码产品的设计理念,将多媒体系统的触摸控制面板,以及空调系统控制面板,也都采用了一体化的玻璃面板设计,因此屏幕未点亮状态下的尺寸看上去几乎是全覆盖。

与概念版本有所不同的主要体现在车门内饰板进行了重新设计,扶手区域前端采用了上翘的角度,更好的人机工程特性有利于提升操控车窗开关时的便利度。此外概念车集成在门板上的电动调节座椅分组记忆按键也未出现,这也有可能是谍照车型配置版本不高的原因。另外变速箱档杆后方的储物格和水杯架在量产车型上是裸露式的设计,而概念车上增加了滑动式盖板的遮挡。

概念车一体化的座椅设计也被保留下来,连体式头枕的设计更加趋近于赛车桶型座椅风格,具有更好的包裹性,包括奔驰A级也是类似的设计。但这样的风格往往适用于年轻化,运动化的消费群体,如果LYNK&CO的SUV全系采用这样的配置,也许会限制自己潜在的消费群体。不知后期是否会有所调整,可能把这种风格的座椅只提供于运动版车型上比较合适。

谍照车型上的后排空间看上去非常局促,但实际表现还不至于此。首先测试车的副驾驶座位非常靠后,已经移到了B柱之后,这不是一个常规乘坐的正常位置。另外LYNK&CO这款SUV虽然车身尺寸不算大,但得益于加长的轴距设计,给轿厢布局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看到后排作为的靠背也明显比较后移。因此最终车型的后排空间表现应该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输于同级SUV车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