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些你没玩过的美军「游戏」,正在把战争变成儿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些你没玩过的美军「游戏」,正在把战争变成儿戏

从招募士兵到评估他们的能力,从武器训练到基本的战术演练,从战斗部署到 VR 中的「实弹」演习,再到以「玩游戏」的方式完成攻击并撤离……战争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存在游戏的影子。

看过传记电影《斯诺登》,极客君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是美军用无人机杀人的场景:

▲《斯诺登》中美军利用无人机杀人

这已经跟电子游戏毫无差别。

更毛骨悚然的,是纪录片《第四公民》最后所揭露的,全球有 120 万人正被美国当局用这样的无人机时刻监视着。

他们的生命随时都可以被数千公里外的一条指令所终结。

对经过训练的美军士兵来说,在战场上「杀人」,就跟游戏里「打怪」一样简单。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国军方所希望的效果,无论有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有没有血腥的场景,只要士兵们能够高效地执行命令就好。

诚然,战争离不开军方和军火商的参与,但如今的「战争」后面却深藏着一批「嗜血」的游戏项目。

▲电影《安德的游戏》讲述了类似的故事

美军坦克模拟器

1980 年 11 月,雅达利的街机游戏《终极战区》(Battlezone)发布后迅速火爆全美。虽然画面很简陋,但在电子游戏初期已经足够吸引人。

▲《终极战区》游戏画面

这是一个让玩家来扮演坦克射手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屏幕以矢量图形来显示敌方目标的线框视图,从而模拟出它们在战场上的位置变化。玩家只需要开动「坦克」来击落敌方的坦克、导弹、不明飞行物。

就当时来说,这还是一个相当新奇的游戏,一时间非常流行。这一庞大的街机设备总共卖出了 15000 台。

很快,这款游戏就吸引起了美国陆军的注意。他们觉得用这游戏模拟刚生产出来的 M2 步兵战车,让士兵们通过仿真训练快速掌握新设备,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但是,这需要把游戏修改到能模拟出真实的战场情况。于是,12 月份,一群退役的陆军军官便以中间人的身份来接触雅达利,请求《终极战区》的开发团队帮忙修改游戏。

▲陆军版《终极战区》

不过主要的开发者是个和平主义者,打心眼里不肯接这活(考虑到 70 年代美国的反战情绪),可又担心雅达利会落得二战中被军方接管来生产坦克的汽车工厂一样的命运,他最终还是同意了,但要求不参与任何进一步的开发工作。

开发团队需要把真实的军用设备转换成游戏中的矢量图形,还要把街机上的控制器重制成 M2 步兵战车真正在用的那种控制系统。

▲陆军版《终极战区》的控制器

仅仅感觉起来像战车是不够的,修改后的游戏玩起来也要跟 M2 步兵战车的操作一模一样。

战车射手不用开车,游戏原有的「驾驶」功能便直接被抛弃。

玩家的武器也被修改成战车那样,首先是备弹 900 发的 25mm M242 链炮,可发射穿甲弹和燃烧弹。但使用该武器的时候,玩家需要像真实战斗那样,根据目标的大小和距离来估算弹道补偿值,而后才能命中目标。

▲M2步兵战车发射陶式反坦克导弹

另外要增加 7 枚陶式反坦克导弹。由于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后需要引导才能命中目标, 所以该游戏中使用它时,玩家发射后需要将屏幕上的准星一直对准目标才能命中。

▲在游戏中发射陶式导弹

就这样,《终极战区》从一部兼具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大作,变成了一个忠实反映严酷战场的军用模拟器:你必须要一击毙命,否则敌人就会逃跑或反击;你不能击中友方目标,否则游戏直接结束。

改装完成后,雅达利为军方生产出来两台样机……

▲布拉德利训练器

但再往后却没有了下文,雅达利方面也无人能知晓,很有可能是 M2 步兵战车的军火商自己来挣这份钱了。

一本 1983 年出版的书倒是有提及此事,说是陆军的专家认为,修改出来的游戏是一个有用的战术训练工具。因而,某种更为精良的专用设备已被军方正式采用。

公众所能知道的是一些结果:1991 年,M2 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参加了海湾战争,M2 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击毁的伊拉克坦克与装甲车的数量比 M1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要多得多。

另一条线索来自 DARPA(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1980 年代早期,他们就有了一个利用电子游戏机来研究和模拟战争的计划,直到 1996 年才结束。

「毁灭战士」海军陆战队

90 年代,当红的电脑游戏《毁灭战士》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盯上,他们想用该游戏来强化士兵的军事思维及战场决策。

▲《毁灭战士 II》

于是,海军陆战队的计算机模拟专家便将商业游戏《毁灭战士 II》修改成他们专用的《海军陆战队毁灭战士》(Marine Doom)来作为战术训练工具。

远在你玩上《反恐精英》之前,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就已经在用这样的游戏来练习攻打地堡、营救人质了。

该游戏需要 4 个人组成一个火力组(一个领队、两个步枪手、一个机枪手)在合作模式共同来完成,目的是演练相互配合、火力支援、保护队友,并以合适的方式来实施任务步骤、最终完成攻击。

▲《海军陆战队毁灭战士》游戏画面

与陆军的《终极战区》一样,《海军陆战队毁灭战士》也是直接修改已有的游戏来实现战斗模拟。

达到预期目的后,海军陆战队就拉来 MAK 公司一起开发《海军陆战队远征队两千》。

这是第一个由美国军方和民间游戏公司共同开发的电脑游戏,它不仅用在海军陆战队内部的训练,同时还公开对外发行。

「美国陆军」的世界

1999 年,美国陆军征募新兵的人数打破三十年来的最低记录,并且连续两年未达募兵的目标人数,国会为军方增加 22 亿美元预算来改善形象、改进宣传效果。

▲《彩虹六号》

于是,西点军校说服军方高层来实施陆军游戏计划,军方从育碧拿到《彩虹六号》的使用许可,开始系统地通过电子游戏来征募和测试士兵的战斗技能。

2002 年 7 月 4 日,初版的《美国陆军:侦察行动》正式发行,三年的研发制作成本大约六百万至八百万美元,游戏内容类似于《反恐精英》,使用特制版的虚幻游戏引擎,同时还提供一套相当完善的免费服务器。

▲《美国陆军》游戏

2003 年 11 月 6 日,2.0版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发布,其游戏手册这样解释:

美国国防部要用更多的特种部队士兵,来驻守阿富汗与伊拉克北部;在目前发行的《美国陆军》研究现有的指挥系统漏洞和找出其他方面的应用是有必要性的。

游戏做成后,因为贡献和理念上的争执,陆军和海军开始撕逼,该游戏计划甚至一度中止。最终陆军占了上风,全盘接管游戏,海军默默退出。

其后一个月,陆军宣布与育碧签署长期合约,用来吸引广大的年轻人群,美国陆军还负责掌管所有相关的广告信息。

美国陆军的确承认《美国陆军》是个替他们代言的传播型式的电玩游戏。

考虑到《美国陆军》是个「低成本高效益的募兵工具」,美国陆军将目标集中在年轻人群,并设法成为青年文化中受到年轻人重视的一部分。

▲《美国陆军:演习场》

在 2003 年的西点军校新生班当中,有百分之十九的新生有玩过这个游戏。在游戏发行后两年,募兵人数持续达到所需目标人数。

后来,军方开始推进「未来战斗系统计划」,陆军在 2006 年推出了另一款 RTS 类型的游戏《未来武力部队指挥官》,用以跟进军方的进展,并准备取代《美国陆军》。

▲「未来战斗系统计划」宣传画面

但 2009 年,「未来战斗系统计划」取消,《美国陆军3》和《美国陆军:演习场》相继发布。

不过,近年来海军陆战队开始实地测试类似于「未来战斗系统计划」的战斗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载具。根据美军附属军备研究、发展暨工程中心的习惯,新型武器的测试会率先在游戏中进行。

▲海军陆战队在测试战斗机器人

Geek君有话说

谁也不曾想到,基于当前技术的战争中,游戏竟扮演着如此关键的角色。

从招募士兵到评估他们的能力,从武器训练到基本的战术演练,从战斗部署到 VR 中的「实弹」演习,再到以「玩游戏」的方式完成攻击并撤离……战争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存在游戏的影子。

不知如今的游戏行业对此作何感想,不知正在玩游戏的你又会作何感想?

也许到最后,战争的形态就是像《安德的游戏》中那样:在游戏中把士兵从小训练大,在「战斗模拟室」内实施针对另一个星球的攻击。

然而战争终非儿戏: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些你没玩过的美军「游戏」,正在把战争变成儿戏

从招募士兵到评估他们的能力,从武器训练到基本的战术演练,从战斗部署到 VR 中的「实弹」演习,再到以「玩游戏」的方式完成攻击并撤离……战争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存在游戏的影子。

看过传记电影《斯诺登》,极客君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是美军用无人机杀人的场景:

▲《斯诺登》中美军利用无人机杀人

这已经跟电子游戏毫无差别。

更毛骨悚然的,是纪录片《第四公民》最后所揭露的,全球有 120 万人正被美国当局用这样的无人机时刻监视着。

他们的生命随时都可以被数千公里外的一条指令所终结。

对经过训练的美军士兵来说,在战场上「杀人」,就跟游戏里「打怪」一样简单。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国军方所希望的效果,无论有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有没有血腥的场景,只要士兵们能够高效地执行命令就好。

诚然,战争离不开军方和军火商的参与,但如今的「战争」后面却深藏着一批「嗜血」的游戏项目。

▲电影《安德的游戏》讲述了类似的故事

美军坦克模拟器

1980 年 11 月,雅达利的街机游戏《终极战区》(Battlezone)发布后迅速火爆全美。虽然画面很简陋,但在电子游戏初期已经足够吸引人。

▲《终极战区》游戏画面

这是一个让玩家来扮演坦克射手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屏幕以矢量图形来显示敌方目标的线框视图,从而模拟出它们在战场上的位置变化。玩家只需要开动「坦克」来击落敌方的坦克、导弹、不明飞行物。

就当时来说,这还是一个相当新奇的游戏,一时间非常流行。这一庞大的街机设备总共卖出了 15000 台。

很快,这款游戏就吸引起了美国陆军的注意。他们觉得用这游戏模拟刚生产出来的 M2 步兵战车,让士兵们通过仿真训练快速掌握新设备,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但是,这需要把游戏修改到能模拟出真实的战场情况。于是,12 月份,一群退役的陆军军官便以中间人的身份来接触雅达利,请求《终极战区》的开发团队帮忙修改游戏。

▲陆军版《终极战区》

不过主要的开发者是个和平主义者,打心眼里不肯接这活(考虑到 70 年代美国的反战情绪),可又担心雅达利会落得二战中被军方接管来生产坦克的汽车工厂一样的命运,他最终还是同意了,但要求不参与任何进一步的开发工作。

开发团队需要把真实的军用设备转换成游戏中的矢量图形,还要把街机上的控制器重制成 M2 步兵战车真正在用的那种控制系统。

▲陆军版《终极战区》的控制器

仅仅感觉起来像战车是不够的,修改后的游戏玩起来也要跟 M2 步兵战车的操作一模一样。

战车射手不用开车,游戏原有的「驾驶」功能便直接被抛弃。

玩家的武器也被修改成战车那样,首先是备弹 900 发的 25mm M242 链炮,可发射穿甲弹和燃烧弹。但使用该武器的时候,玩家需要像真实战斗那样,根据目标的大小和距离来估算弹道补偿值,而后才能命中目标。

▲M2步兵战车发射陶式反坦克导弹

另外要增加 7 枚陶式反坦克导弹。由于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后需要引导才能命中目标, 所以该游戏中使用它时,玩家发射后需要将屏幕上的准星一直对准目标才能命中。

▲在游戏中发射陶式导弹

就这样,《终极战区》从一部兼具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大作,变成了一个忠实反映严酷战场的军用模拟器:你必须要一击毙命,否则敌人就会逃跑或反击;你不能击中友方目标,否则游戏直接结束。

改装完成后,雅达利为军方生产出来两台样机……

▲布拉德利训练器

但再往后却没有了下文,雅达利方面也无人能知晓,很有可能是 M2 步兵战车的军火商自己来挣这份钱了。

一本 1983 年出版的书倒是有提及此事,说是陆军的专家认为,修改出来的游戏是一个有用的战术训练工具。因而,某种更为精良的专用设备已被军方正式采用。

公众所能知道的是一些结果:1991 年,M2 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参加了海湾战争,M2 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击毁的伊拉克坦克与装甲车的数量比 M1 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要多得多。

另一条线索来自 DARPA(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1980 年代早期,他们就有了一个利用电子游戏机来研究和模拟战争的计划,直到 1996 年才结束。

「毁灭战士」海军陆战队

90 年代,当红的电脑游戏《毁灭战士》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盯上,他们想用该游戏来强化士兵的军事思维及战场决策。

▲《毁灭战士 II》

于是,海军陆战队的计算机模拟专家便将商业游戏《毁灭战士 II》修改成他们专用的《海军陆战队毁灭战士》(Marine Doom)来作为战术训练工具。

远在你玩上《反恐精英》之前,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就已经在用这样的游戏来练习攻打地堡、营救人质了。

该游戏需要 4 个人组成一个火力组(一个领队、两个步枪手、一个机枪手)在合作模式共同来完成,目的是演练相互配合、火力支援、保护队友,并以合适的方式来实施任务步骤、最终完成攻击。

▲《海军陆战队毁灭战士》游戏画面

与陆军的《终极战区》一样,《海军陆战队毁灭战士》也是直接修改已有的游戏来实现战斗模拟。

达到预期目的后,海军陆战队就拉来 MAK 公司一起开发《海军陆战队远征队两千》。

这是第一个由美国军方和民间游戏公司共同开发的电脑游戏,它不仅用在海军陆战队内部的训练,同时还公开对外发行。

「美国陆军」的世界

1999 年,美国陆军征募新兵的人数打破三十年来的最低记录,并且连续两年未达募兵的目标人数,国会为军方增加 22 亿美元预算来改善形象、改进宣传效果。

▲《彩虹六号》

于是,西点军校说服军方高层来实施陆军游戏计划,军方从育碧拿到《彩虹六号》的使用许可,开始系统地通过电子游戏来征募和测试士兵的战斗技能。

2002 年 7 月 4 日,初版的《美国陆军:侦察行动》正式发行,三年的研发制作成本大约六百万至八百万美元,游戏内容类似于《反恐精英》,使用特制版的虚幻游戏引擎,同时还提供一套相当完善的免费服务器。

▲《美国陆军》游戏

2003 年 11 月 6 日,2.0版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发布,其游戏手册这样解释:

美国国防部要用更多的特种部队士兵,来驻守阿富汗与伊拉克北部;在目前发行的《美国陆军》研究现有的指挥系统漏洞和找出其他方面的应用是有必要性的。

游戏做成后,因为贡献和理念上的争执,陆军和海军开始撕逼,该游戏计划甚至一度中止。最终陆军占了上风,全盘接管游戏,海军默默退出。

其后一个月,陆军宣布与育碧签署长期合约,用来吸引广大的年轻人群,美国陆军还负责掌管所有相关的广告信息。

美国陆军的确承认《美国陆军》是个替他们代言的传播型式的电玩游戏。

考虑到《美国陆军》是个「低成本高效益的募兵工具」,美国陆军将目标集中在年轻人群,并设法成为青年文化中受到年轻人重视的一部分。

▲《美国陆军:演习场》

在 2003 年的西点军校新生班当中,有百分之十九的新生有玩过这个游戏。在游戏发行后两年,募兵人数持续达到所需目标人数。

后来,军方开始推进「未来战斗系统计划」,陆军在 2006 年推出了另一款 RTS 类型的游戏《未来武力部队指挥官》,用以跟进军方的进展,并准备取代《美国陆军》。

▲「未来战斗系统计划」宣传画面

但 2009 年,「未来战斗系统计划」取消,《美国陆军3》和《美国陆军:演习场》相继发布。

不过,近年来海军陆战队开始实地测试类似于「未来战斗系统计划」的战斗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载具。根据美军附属军备研究、发展暨工程中心的习惯,新型武器的测试会率先在游戏中进行。

▲海军陆战队在测试战斗机器人

Geek君有话说

谁也不曾想到,基于当前技术的战争中,游戏竟扮演着如此关键的角色。

从招募士兵到评估他们的能力,从武器训练到基本的战术演练,从战斗部署到 VR 中的「实弹」演习,再到以「玩游戏」的方式完成攻击并撤离……战争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存在游戏的影子。

不知如今的游戏行业对此作何感想,不知正在玩游戏的你又会作何感想?

也许到最后,战争的形态就是像《安德的游戏》中那样:在游戏中把士兵从小训练大,在「战斗模拟室」内实施针对另一个星球的攻击。

然而战争终非儿戏: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