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舒丹品牌计划未来五年在中国每年开设10到15家门店。
韩束品牌创始人吕义雄在微信朋友圈喊话招募100个代理商,计划明年1月份上市专供CS(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产品。
这个意外亏损对于接盘手欧力士集团而言是一个“烂摊子“。
2023年第三季度,有125年历史的上海家化总营收正式被“后生”珀莱雅反超,从本土美妆企业营收规模常年第一的宝座跌落。
甚至3CE仿冒者的开店数量和范围仍然比正版要更多更广。
短期内没有好转迹象。
比香奈儿还贵。
雅诗兰黛集团国际总裁诸葛濮(Peter Jueptner)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是雅诗兰黛集团的“第二主场”,参与进博会是雅诗兰黛集团进一步深化中国市场承诺的重要行动。
赔本赚吆喝的营销方式不再被看好,美妆品牌开始注重现金流和利润率的健康状态。
主播是产品销售渠道,也是映射品牌价值的窗口,双11过后才是YSL要重拾口碑真正困难的起点。
高丝和资生堂正在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来吸引访日旅客进行消费。
国货美妆卷土重来,国际品牌开始洗牌。
打击代购是维护品牌形象和价格体系的必由之路,但同时欧莱雅集团也要面对这带来的短期业绩下滑的压力。
被欧莱雅收购近20年、年过30的羽西品牌还是需要告诉中国消费者自己到底是谁。
大而广的市场需求、规模化供应链、发达的内容分发及销售体系,巨国效应的优势让中国具备极大潜力走出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妆集团。
珠玉在前的菁纯系列既是塑颜系列的目标又是桎梏,毕竟一山往往不容二虎。
“79元”标签的盛行只会让中国品牌永远陷在廉价的困境中。
香水对于本土消费者的必要性和普及度仍有待提高,可能还赶不上品牌们扩张的速度。
资生堂旗下彩妆品牌NARS意外获得一次反向营销的机会。
在消费者信任度脆弱的当下,才冒出头的国货品牌还不能飘,需谨慎更谨慎,小心更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