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哲学学者余明锋:ChatGPT的回答追求正确,真正的人文教育并非如此 | 专访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一个注定不安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发展一样,都是人类反思自身的契机。

【专访】由兔年邮票谈动物画:一个社会如果只有一个兔子大家认为好,那就麻烦了

中国美术史学者黄小峰认为,兔年邮票引发的争议与动物在中国古代很早就被赋予了吉祥含义有关,也受中国艺术传统中占据主流的动物写实主义风格影响。

在2023年,俄乌冲突仍是全球头号政治风险;技术问题不会造成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冷战或更广泛的脱钩。

被甩出全球供应链的基隆码头工人的境遇,如何预示了我们的未来? | 专访

魏明毅说,她期待《静寂工人》能够对全球化和地方社会摩擦产生的结果和地方社会的回应做出解释,但与此同时,她希望这本书能启发读者思考更多。

【专访】西川:我们要提防盛大的平庸景观,这样的文化现实蔑视可能性

借着《西川的诗歌课》上线的契机,界面文化采访了诗人西川。他说,中国人浸淫在唐诗宋词的传统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诗的国度,但实际又对正在进行的诗歌不屑一顾。

从叛逆者到琴人:把传统文化当作一种“异域风情”,古琴也是摇滚乐 | 专访

“那些声音,在过去被一些人创作出来、演奏过,然后现在又被弹起,经由琴声,我们跟古人产生了一些联系。它并不是原来的声音,它是属于当代的,但依然有一些精神能在其中被感受到。”

有些环保活动指向名画,有些艺术家用作品说话:以《太湖》为例 | 专访

虽然作品中总是有强烈的环保主张,但Michael Wang认为自己还称不上是一位行动主义艺术家。在他看来,行动主义艺术总是含有某一个明确的目的,但他更想做的是“阐释世界”而非“改变世界”。

【专访】生物安全专家万方浩: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应“一种一策”

我国启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将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摸清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及协调指挥体系做好铺垫。

【专访】正泰安能总裁卢凯:未来中国会出现5000万户新能源产消者

正泰安能即将独立上市,其户用光伏开发规模居全球第一。

在一个“男性等于人类”的世界,女性太容易认为自己有问题 | 专访

《看不见的女性》作者卡罗琳·佩雷斯认为,“消除‘男性至上’意识形态的最佳策略,就是指出来它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