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眼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本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已经接近底部

CF40同时指出,现实中仍有多重因素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产生着抑制作用,可能最终导致市场难以实现止跌企稳。

张军扩: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对经济回升向好至关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指出,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持续保持较强的力度,巩固市场回暖的态势,防范化解风险。

【专访】聂辉华:“低价”且“优质”的理想状态在现实中为何很难实现?

从长远来看,每个企业和产业都需要获得合理的利润,以实现良性循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等于生产者福利与消费者福利之和。

屠新泉:特朗普贸易政策及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与应对

中美之间的博弈将是一场中长期的发展竞赛,最终的胜利者将取决于谁的发展更为持久和稳健。

【专访】鞠建东:我们需要的是三足鼎立的世界秩序

中国能不能构建一个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20亿到25亿人口规模的亚洲市场,也就是构建亚洲共同体,这是破解美欧打压中国的一个关键点。

“较大规模”化债方案下周或揭晓,市场料在3万亿-6万亿元之间

多数分析师认为,本次“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的潜在规模在3万亿-6万亿元之间。

刘尚希:我国财政文化的四个关键词——经邦、富民、共生、有度

如果不分情况和时代变化,总是认为赤字率不得超过3%,就是僵化、教条的观念。

刘元春:一揽子增量政策不是简单的刺激,是政策逻辑的重大调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这次的确是想从行为模式、激励体系上有根本性的改变,一定要看到这轮政策调整所体现的决心,及其暗含的结构性和制度性调整的深刻内涵。

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超预期,规模或在5万亿元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保守估计,本次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规模或在5万亿元以上,重点是化债和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特别的会议——926政治局会议释放的积极信号

会议有诸多新提法、新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等新表述首次出现,强调从供给端控制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增加“白名单”贷款保交房,从需求端调整限购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