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眼
美联储观察:政策侧重转向“通胀与失业曲线”的双斜率

我们对美联储降息周期预期的基准情景是,12月开启降息周期,但考虑到近期就业市场的变化,降息周期提前至9月份的概率确实是在上升。

政策性降息面临两大制约因素,“降准+LPR下调”或是优选

一季度银行净息差降至1.54%,明显低于1.80%的“警戒水平”,政策性降息会带动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此外,降息有可能扩大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对稳汇市有一定影响。

魏尚进: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如何影响全球市场?

如果世界主要国家能够就电动汽车的生产,从管理气候变化角度出发,进行协同的补贴与碳排放税进行谈判,世界将会变得更好。

狭义货币M1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分析师呼吁亟需将个人活期存款纳入统计

分析师指出,除了打击资金空转、房地产行业下行、企业预期偏弱等因素外,缺少居民活期存款统计是近期我国M1大幅波动的一大重要因素。

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进行中,如何在加强公共服务和减轻财政负担之间寻找平衡?

本轮人口小县机构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大部制”改革来降低行政成本和财政负担。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日韩能够推动达成一个更高层次的自贸协定,不仅将进一步推动关税下调,也对未来的国际经贸规则、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黄益平建议设立中国版的“绿色发展”马歇尔计划,提升金融国际影响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建议政府考虑设立一个“全球南方绿色发展计划”,通过商业化、政策性的工具,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报告: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包括理解信贷供需规律和特点、有效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效能、统筹好利率和汇率政策。

王一鸣:全球经济走向更低的增长、较高的通胀、更高的债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现在全球化在倒退、在碎片化,这种变化使得通胀难以回到过去的水平,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的一个挑战是更高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