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眼
【专访】唐大杰:加强社会保障,应先从社保改革开始

唐大杰认为,现行的“五险一金”对大部分灵活就业者而言“只有口惠并无实利”,而骑手们需要的交通安全、健康医疗保障仍然不足。

走出价格低迷,工资和房价是关键

CPI转正不意味着摆脱了价格低迷。

【专访】滕泰:摆脱后发式增长模式是解决“内卷式”竞争的关键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以“创新函数”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模式,可能大部分中国企业家还没有学会。他不是不想创新,而是不敢创新,不会创新。

如何看待四季度GDP超预期,今年的增长动力来自何方?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内部政策的确定性。

诺奖得主戈尔丁最新发现:美化父亲角色或是鼓励生育的最佳政策

戈尔丁认为,巨大的经济变革引发代际和性别冲突,然而社会对代际和性别冲突的认识转变相对比较缓慢,从而导致了出生率的迅速下跌。

破解“内卷式竞争”,建立“有为政府”的合理边界是关键 

各级政府竞相实施的以财政资金补贴为主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培育扶持政策等手段,是导致多数行业“内卷式”竞争机制产生的核心原因。

股市回暖,能为四季度GDP贡献多少?

据东吴证券宏观团队测算,2024年第四季度创纪录的股市成交额可拉动当季GDP同比0.2个百分点。

周小川:对外投资的七个优化方向

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当前中国总储蓄率过高,偏多的储蓄必然有一部分需要变为对外投资。

白重恩:用制造业补房地产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一些思维定式对政策制定、政策理解和政策落实产生比较大的约束,其中就包括认为投资是积累,消费是消耗,以及总是担心制造业空心化。

扩大国内需求的三个依托

一是财政政策发力,政府举债;二是货币政策发力,降低政策利率;三是稳住房地产市场,不能再有进一步的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