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转型势在必行,但三种路径都面临执行困难

专家表示,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央地收入分配机制、开征房地产税、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来保障地方财力。

土地财政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未来是转型还是终结?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青认为,今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赖于土地财政的转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陶然则不以为然。

第五轮结束,南京今年卖地总收入1307亿,全国第四

南京今年的土地出让金比去年减少35%,在全国位于上海、杭州和北京之后。

限价最高上调2000元/平,取消配建,南京首轮供地放宽出让条件

南京这次供地期望减少房企进入土地市场的资金压力,提高拿地积极性。

35城土地市场大分化,谁的压力更大? | 透视地方财政②

2021年,近六成城市卖地收入缩水。

刘守英:应重新评估住宅用地集中供应政策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指出,集中供地的意图是好的,但是这种批量供地强化了政府行为,扰乱了市场信号。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热点城市热点地块实际溢价率偏高,大房企平均取地率近50%,政策的初衷并未实现。

房地产税能接续土地财政?专家:不太现实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指出,即便房地产税的开征力度很大,相当于把居民的个税负担加倍,一年的房地产税收入也就1万亿左右,与每年8万多亿的土地出让金和2万亿的涉房税费相比,差距巨大。

七场土拍八次刷新地价,淮安紧急开会约谈开发商

坚持贯彻执行“房住不炒”。

报告|50城土地市场透视:谁的土地财政前景堪忧?

在经历疫情冲击后,50城土地市场改善明显,尽管三季度以来有所放缓,但50城供地动能仍然较强;土地成交增长势头弱于供给,但土地市场韧性犹在;城市间土地市场分化较为明显,各城市土地财政的短期前景不一。

数据 | 前9月土地成交面积4年来首现负增长,房价还会涨?

2019年第三季度,土地市场整体出现量价齐跌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