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棉花糖实验之后的50年:一颗棉花糖是否可以预测孩子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棉花糖实验之后的50年:一颗棉花糖是否可以预测孩子未来?

自控力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选择。

棉花糖实验。

"汤姆,我要给你一颗棉花糖,给你二十分钟时间,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

50年前,在斯坦福大学的必应幼儿园里,一群孩子被带到一个“惊喜屋”,他们将面临一个惊喜,也是一个难题:怎么才能忍住不吃桌上的棉花糖。这就是人格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和他的学生们设计的一项著名研究:“棉花糖实验”,也被称作延迟满足实验。

实验中,一些孩子马上就把棉花糖吃掉了,另一些则试图用各种方法摆脱棉花糖的诱惑。研究结果也出乎意料地证明了对这些孩子们未来生活的诸多预测。4~5岁的孩子等待的时间越长,他们后来的SAT成绩就越高,他们在青春期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也越强。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一经公开,立刻引发了人们对自控力与意志力的热论,很多人将棉花糖实验的结果看作是基因决定命运的明证:用一颗棉花糖就能预测孩子的未来!然而这就是事实真相吗?为什么实验整整进行了50年?

自控力与意志力的热论源于50年前开始的棉花糖实验,然而这场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却遭到了极大的误读。实验设计者沃尔特·米歇尔在《棉花糖实验》一书中,对实验来龙去脉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众对棉花糖实验的普遍误解的同时,还给出了对从孩子的养育、雇佣新职员,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个人决定的明智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米歇尔是如何在《棉花糖实验》中对实验进行揭秘的。

你所不知道的棉花糖实验

揭秘1  一颗棉花糖引发的巧合

棉花糖实验最初并不是被设计成一个“测试”。事实上,米歇尔自身一直对大多数试图预测真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未来行为的心理测试充满质疑。米歇尔在书中透露,设计这个实验并不是为了去测试孩子们的表现有多优秀,而是为了弄清楚,如果他们想要延迟满足,或者当他们想要延迟满足时,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到的。

然而,在棉花糖实验开始多年后,米歇尔开始思考孩子们在实验中的表现是否与他们日后的表现有所关联。

“我的女儿们也在必应幼儿园就读,多年后我时常会问起她们那些从幼儿园里出来的孩子们都表现如何。与系统性的后续追踪不同的是,这只是一次晚餐时段的闲聊:‘黛比怎么样了?’‘山姆最近在做什么?’当这些孩子成长为青年时,我开始要求她们根据这些人在社交和学业上的表现,从0~5分进行打分。由此我才发现,这些孩子在棉花糖实验中的表现和我的女儿们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的简单打分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通过把这些评分与棉花糖实验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我发现了其中很明显的相关性,并且我意识到我和我的学生们必须认真地研究这种相关性。”

就这样米歇尔对第一批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每10年一次的评估,到2010年,他们大约都到了40 岁。结果就像一开始那样令人惊讶,孩子幼时忍耐棉花糖的能力越强,他们会更有竞争力和更好的学习成绩,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社交能力,中年后对他们的大脑的扫描发现,他们的前额叶皮层更加活跃。

揭秘2  吃了棉花糖的孩子注定就是Loser?

如果棉花糖实验的决定了孩子的一生,那么大多数家长需要应该报以悲观的态度,因为实验中有2/3的孩子在主试回到惊喜屋前吃掉了棉花糖。根据遗传学最新的研究发现,自我控制的迹象在婴儿的行为中就可以见到,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自控力像DNA一样根深蒂固?米歇尔认为,虽然自控力这种能力来自基因,但它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增强。自控力是构建成功人生的必要特质,但它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成功的“引擎”需要另外一些资源为“燃料”。

- 执行功能:成功人生的必备技能

执行功能让人能够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它促进了人的心理功能的灵活性,对语言推理和高效学习也十分必要。执行功能发展得好的孩子在追求目标时能够有效抑制冲动性行为,记住指令,并且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数学、语言和文化素养测试中的表现比那些执行功能弱的同龄孩子更好就不足为怪了。

- 掌控感:“我就是能”

“掌控”是一种你能够自主决定自己行为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你能够去改变、成长、学习以及征服新的挑战,孩子们越把自己看作积极结果的原因,他就越有可能在棉花糖实验中选择延迟满足、控制冲动倾向,将自己有助于达到预期结果的行为在各种情况下一直坚持下去。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真的做到了。

- 乐观:对成功的期待

保持乐观与对成功的期待意义非凡,要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运用努力和能坚持的人,同时把自己看作是积极结果的原因。

棉花糖实验启动后的50年

延伸研究1:转变时间观,对未来充满期许的人自控力更强

米歇尔邀请了一些儿童以及6~18岁的青少年一起完成这一研究。他们的大脑在实验中将会被扫描,绘制成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图,这些图像可以告诉我们被试在认知层面是怎样控制他们的欲望的。他们做了多个不同实验,主要是通过让诱人的食物图片快速地在被试面前闪过同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成像。

在“热的、近距离的”实验轮次中,实验者要求被试想象食物就在眼前,要求他们关注食物能引起食欲方面的特征,比如味道和气味等。在“冷的、远距离的”实验轮次中,要求被试想象食物离他们很远,关注食物所具有的冷的、抽象的和视觉方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从而尝试激起他们的冷系统。被试的自我报告显示,他们的欲望在“冷的、远距离的”实验环境中要比在“热的、近距离的”实验环境中弱,并且他们大脑活动的画面也显示:减少对食物的渴望会削减与感官欲望相关的脑区的激活。

结果表明,心理距离越大,人们就越会在更加抽象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加工,并且逐渐通过冷静的认知体系得到控制。人们可以利用简单的认知策略——转变自己的时间观,从关注“现在”到转向关注“未来”来控制自己的欲望。你可以把这种策略应用到改掉一个坏习惯上,让无意识的吸烟欲望刺激一个人关注未来的消极影响——让这些未来的消极影响足够生动、清晰,从而压制住当下的欲望。

延伸研究2:做一只墙上的苍蝇

人的大脑包括冷热两种系统:热情绪系统专门致力于对能够唤起强烈情绪的刺激物做出快速反应,它会自动触发愉悦、痛苦与恐慌等情绪。冷认知系统位于大脑前额叶皮层的中心位置,该系统是可控制的,对一些关于未来的决策和自控都起着重要作用。

棉花糖实验里的这群孩子会尽可能让自己远离奖励物和按铃,特意拉长自己和奖励物之间的距离,以此来关闭他们的热系统,从而使冷系统发挥作用。那么,这种方法是否也能运用到成年人克服愤怒和沮丧的情绪的治疗过程中呢?

米歇尔和同事邀请了哥伦比亚大学里曾在重要且亲密的人际关系中遭遇严重的抛弃或背叛的学生,要求他们在两种方式中选一种方式回忆这些经历。其中“自我沉浸组”被要求从自己的角度讲清楚整个经历,然后描述自己的感受;“自我疏离组”要求另外一半的学生以一只黏在墙上的苍蝇的视角来描述自己的整个经历,并试图以这种角度来理解自身的情绪感受。

当被试站在自我沉浸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感受时,他们会重新想起那些痛苦记忆里的具体细节,就如同再一次经历了一样,如此一来,便重新激活了他们的消极情绪。另一组的学生会重新审视整件事情而并非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把事情复述一遍,再体会一遍当时的压力。他们会用一种更加理性而不是感性的方式来看待整件事,并对痛苦的往事有一种全新的解释。以墙上一只苍蝇的视角来描述整件事情,并以这种角度来理解自身的情感,从而冷却热系统,启动冷系统,更理智地想清楚一切。

从棉花糖实验第一次进行到今天的50年间,大量学者对实验进行了模仿和验证,米歇尔也一直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不断进行着更加深入丰富的研究。他不断告诉我们,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我们做出努力,并在书写命运的过程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都可以通过教导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自控力。自控力不仅是种能力,而是来自你的选择。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棉花糖实验之后的50年:一颗棉花糖是否可以预测孩子未来?

自控力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选择。

棉花糖实验。

"汤姆,我要给你一颗棉花糖,给你二十分钟时间,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

50年前,在斯坦福大学的必应幼儿园里,一群孩子被带到一个“惊喜屋”,他们将面临一个惊喜,也是一个难题:怎么才能忍住不吃桌上的棉花糖。这就是人格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和他的学生们设计的一项著名研究:“棉花糖实验”,也被称作延迟满足实验。

实验中,一些孩子马上就把棉花糖吃掉了,另一些则试图用各种方法摆脱棉花糖的诱惑。研究结果也出乎意料地证明了对这些孩子们未来生活的诸多预测。4~5岁的孩子等待的时间越长,他们后来的SAT成绩就越高,他们在青春期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也越强。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一经公开,立刻引发了人们对自控力与意志力的热论,很多人将棉花糖实验的结果看作是基因决定命运的明证:用一颗棉花糖就能预测孩子的未来!然而这就是事实真相吗?为什么实验整整进行了50年?

自控力与意志力的热论源于50年前开始的棉花糖实验,然而这场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却遭到了极大的误读。实验设计者沃尔特·米歇尔在《棉花糖实验》一书中,对实验来龙去脉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众对棉花糖实验的普遍误解的同时,还给出了对从孩子的养育、雇佣新职员,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个人决定的明智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米歇尔是如何在《棉花糖实验》中对实验进行揭秘的。

你所不知道的棉花糖实验

揭秘1  一颗棉花糖引发的巧合

棉花糖实验最初并不是被设计成一个“测试”。事实上,米歇尔自身一直对大多数试图预测真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未来行为的心理测试充满质疑。米歇尔在书中透露,设计这个实验并不是为了去测试孩子们的表现有多优秀,而是为了弄清楚,如果他们想要延迟满足,或者当他们想要延迟满足时,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到的。

然而,在棉花糖实验开始多年后,米歇尔开始思考孩子们在实验中的表现是否与他们日后的表现有所关联。

“我的女儿们也在必应幼儿园就读,多年后我时常会问起她们那些从幼儿园里出来的孩子们都表现如何。与系统性的后续追踪不同的是,这只是一次晚餐时段的闲聊:‘黛比怎么样了?’‘山姆最近在做什么?’当这些孩子成长为青年时,我开始要求她们根据这些人在社交和学业上的表现,从0~5分进行打分。由此我才发现,这些孩子在棉花糖实验中的表现和我的女儿们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的简单打分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通过把这些评分与棉花糖实验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我发现了其中很明显的相关性,并且我意识到我和我的学生们必须认真地研究这种相关性。”

就这样米歇尔对第一批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每10年一次的评估,到2010年,他们大约都到了40 岁。结果就像一开始那样令人惊讶,孩子幼时忍耐棉花糖的能力越强,他们会更有竞争力和更好的学习成绩,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社交能力,中年后对他们的大脑的扫描发现,他们的前额叶皮层更加活跃。

揭秘2  吃了棉花糖的孩子注定就是Loser?

如果棉花糖实验的决定了孩子的一生,那么大多数家长需要应该报以悲观的态度,因为实验中有2/3的孩子在主试回到惊喜屋前吃掉了棉花糖。根据遗传学最新的研究发现,自我控制的迹象在婴儿的行为中就可以见到,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自控力像DNA一样根深蒂固?米歇尔认为,虽然自控力这种能力来自基因,但它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增强。自控力是构建成功人生的必要特质,但它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成功的“引擎”需要另外一些资源为“燃料”。

- 执行功能:成功人生的必备技能

执行功能让人能够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它促进了人的心理功能的灵活性,对语言推理和高效学习也十分必要。执行功能发展得好的孩子在追求目标时能够有效抑制冲动性行为,记住指令,并且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数学、语言和文化素养测试中的表现比那些执行功能弱的同龄孩子更好就不足为怪了。

- 掌控感:“我就是能”

“掌控”是一种你能够自主决定自己行为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你能够去改变、成长、学习以及征服新的挑战,孩子们越把自己看作积极结果的原因,他就越有可能在棉花糖实验中选择延迟满足、控制冲动倾向,将自己有助于达到预期结果的行为在各种情况下一直坚持下去。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真的做到了。

- 乐观:对成功的期待

保持乐观与对成功的期待意义非凡,要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运用努力和能坚持的人,同时把自己看作是积极结果的原因。

棉花糖实验启动后的50年

延伸研究1:转变时间观,对未来充满期许的人自控力更强

米歇尔邀请了一些儿童以及6~18岁的青少年一起完成这一研究。他们的大脑在实验中将会被扫描,绘制成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图,这些图像可以告诉我们被试在认知层面是怎样控制他们的欲望的。他们做了多个不同实验,主要是通过让诱人的食物图片快速地在被试面前闪过同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成像。

在“热的、近距离的”实验轮次中,实验者要求被试想象食物就在眼前,要求他们关注食物能引起食欲方面的特征,比如味道和气味等。在“冷的、远距离的”实验轮次中,要求被试想象食物离他们很远,关注食物所具有的冷的、抽象的和视觉方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从而尝试激起他们的冷系统。被试的自我报告显示,他们的欲望在“冷的、远距离的”实验环境中要比在“热的、近距离的”实验环境中弱,并且他们大脑活动的画面也显示:减少对食物的渴望会削减与感官欲望相关的脑区的激活。

结果表明,心理距离越大,人们就越会在更加抽象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加工,并且逐渐通过冷静的认知体系得到控制。人们可以利用简单的认知策略——转变自己的时间观,从关注“现在”到转向关注“未来”来控制自己的欲望。你可以把这种策略应用到改掉一个坏习惯上,让无意识的吸烟欲望刺激一个人关注未来的消极影响——让这些未来的消极影响足够生动、清晰,从而压制住当下的欲望。

延伸研究2:做一只墙上的苍蝇

人的大脑包括冷热两种系统:热情绪系统专门致力于对能够唤起强烈情绪的刺激物做出快速反应,它会自动触发愉悦、痛苦与恐慌等情绪。冷认知系统位于大脑前额叶皮层的中心位置,该系统是可控制的,对一些关于未来的决策和自控都起着重要作用。

棉花糖实验里的这群孩子会尽可能让自己远离奖励物和按铃,特意拉长自己和奖励物之间的距离,以此来关闭他们的热系统,从而使冷系统发挥作用。那么,这种方法是否也能运用到成年人克服愤怒和沮丧的情绪的治疗过程中呢?

米歇尔和同事邀请了哥伦比亚大学里曾在重要且亲密的人际关系中遭遇严重的抛弃或背叛的学生,要求他们在两种方式中选一种方式回忆这些经历。其中“自我沉浸组”被要求从自己的角度讲清楚整个经历,然后描述自己的感受;“自我疏离组”要求另外一半的学生以一只黏在墙上的苍蝇的视角来描述自己的整个经历,并试图以这种角度来理解自身的情绪感受。

当被试站在自我沉浸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感受时,他们会重新想起那些痛苦记忆里的具体细节,就如同再一次经历了一样,如此一来,便重新激活了他们的消极情绪。另一组的学生会重新审视整件事情而并非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把事情复述一遍,再体会一遍当时的压力。他们会用一种更加理性而不是感性的方式来看待整件事,并对痛苦的往事有一种全新的解释。以墙上一只苍蝇的视角来描述整件事情,并以这种角度来理解自身的情感,从而冷却热系统,启动冷系统,更理智地想清楚一切。

从棉花糖实验第一次进行到今天的50年间,大量学者对实验进行了模仿和验证,米歇尔也一直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不断进行着更加深入丰富的研究。他不断告诉我们,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我们做出努力,并在书写命运的过程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都可以通过教导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自控力。自控力不仅是种能力,而是来自你的选择。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