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颠覆式创新之父”也曾小觑iPhone?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颠覆式创新之父”也曾小觑iPhone?

从一开始iPhone的目标用户就与诺基亚基本重合,这并不符合“颠覆式创新”的传统形式。

“苹果不会凭借iPhone取得成功,历史经验将充分证明这一点。”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曾说过这句话,他是“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机制的创造者。

他在2007年预测iPhone不会对诺基亚等通讯设备企业产生较大冲击,也曾在2012年表示,iPhone和iPad最终将败给三星和谷歌的新产品。克里斯坦森因为这一言论遭到科技博客圈的口诛笔伐。他对此做出的回应是:“苹果通过打造一个将应用开发者与手机用户联系起来的网络,从而改变了游戏规则。”

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是因为克里斯坦森一度认为,iPhone所带来的威胁,仅仅在于它高超、独树一帜的设计功能,和塑造了一种不同以往的顾客体验。然而,这种渐进的技术创新,其它公司完全可以复制。按照这种逻辑,为什么诺基亚无法使用“苹果式”式打法重新夺回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高管教育项目主任大卫·罗杰斯(David L.Rogers)则认为,iPhone的大获成功,关键在于它做到了以下三点:

1.推出之际就和AT&T建立补贴合作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iphone用户提供补贴,消费者以数据流量使用费的形式按月付费。于是,iPhone不再因为其定价成为手机奢侈品,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销量。

AT&T在iPhone推出的前几年,设置了某一固定的支付价格,鼓励用户获得无限量数据的使用机会,这对引导早期用户充分发掘产品功能、固化使用习惯功不可没。

2.iTunes音乐平台的所有权

通过iPod,苹果公司已经拥有在美国消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数字音乐平台,很难有顾客愿意从一个新市场购买诺基亚或其他公司的音乐产品。

3.创新手机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App store的开放,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开发人员为iPhone研发应用程序。而诺基亚不可能再为自己的任何一款手机,重新开发如此之多的定制化应用服务。

iPhone一开始的目标用户就是生活富足且乐于接受高科技的顾客——这与诺基亚基本重合,这种全新的进攻方式不符合“颠覆式创新”的传统形式——开辟一片新市场或给现有产品,提供一个更简单、低价的替代品。

因此,基于原有的“颠覆式创新”理论,克里斯坦森对其并不看好。

然而,iPhone代表着 “颠覆”的新动向——它的成功在于 “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络”上,与传统的行业领先者实现了差异化,从而创造出和诺基亚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 价值主张——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价值;

  • 价值网络——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并获利的人员、合作伙伴、资产及流程。具体包括渠道、定价、成本结构、资产、资源和顾客的细分。

这两项正是商业模式的A面和B面,大卫·罗杰斯强调,只有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络超越了当前的行业领袖,进攻者们才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颠覆,这在接下来的商业竞争中屡见不鲜。

从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络,来看另一段逆袭故事

2014年1月,美国最大的影片租赁连锁公司百视达(Blockbuster),宣布终止美国门市和email租片业务,关闭了最后的300家店面以及物流中心。它的颠覆者,正是因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奈飞(Netflix),它在12年前开创了极具差异化的价值主张。

1.取消滞纳金

在Blockbuster传统的销售模式中,顾客前往实体门店,选取影碟并按租赁天数支付观看费用,一旦超过了归还期限,就会被收取高昂滞纳金——Blockbuster20%左右的收入就是来源于罚金。但是Netflix彻底取消了该设置,取而代之的是按月付费,顾客可以一次性带回家三张影碟,并在任意时间归还。

之后Blockbuster也迅速革新了自己的定价模式(订阅价格和按件计价的调整),这种复制对它来说并不困难。

2.更便利地获取产品

相比Blockbuster需要顾客奔赴遥远的零售店,Netflix通过在线预订、邮寄DVD碟片的方式将产品“送上门”,看完之后,顾客再把DVD还给邮箱或者邮局邮箱即可。

Netflix花费数年时间,迭代并优化了其邮寄系统的方方面面(包括邮寄信封、DVD护套的精确形状与尺寸),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自动化、最小的误差、最快的周转率及最低的成本。

Blockbuster有可能复制这样的递送服务,但受制于时间和精力,它不可能使自身的服务具有同样的价格和利润率。

3.个性化的用户推荐

基于在线网站和用户的大量交互,Netflix通过跟踪客户的观看习惯和观看行为,形成了一套庞大的数据系统,精确地为顾客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影片。 2006年,它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一项竞赛项目,用10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向技术爱好者们征集推荐系统的优化方案。

虽然Blockbuster可以建立电子商务网站,但它缺乏累计的数据资产和技术支持,来实现定制化服务。

4.轻装上阵的竞争角逐

Netflix没有Blockbuster运营上万家零售店的间接成本,即便Blockbuster另设一套机制拷贝Netflix的价值主张,它也很难在同样的顾客价格上实现有利可图。

因此,虽然Blockbuster很快开始尝试模仿开发邮件订阅服务,但是它面临的各种阻碍却在意料之中。经过几年利润的快速下滑,那张曾融入每个美国人生活的蓝色会员卡,一时间沦为了历史的纪念文物。

眼镜市场会产生新颠覆吗?

美国眼镜行业传统巨头是陆逊梯卡(Luxottica)集团,它控制了80%以上的大型眼镜品牌(包括雷朋、欧克利、派索,以及特许的阿玛尼和普拉达等设计师品牌),每副眼镜的售价在300美元以上。顾客前往零售店下订单,待制作完成之后取回眼镜,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购买流程。

但是如今,Luxottica却面临新兴眼镜品牌瓦比帕克(Warby Parker)的威胁,Warby Parker试图变革验光眼镜和太阳镜一贯的价值主张,在五年间迅速成为创投圈的当红炸子鸡。

1.Warby Parker每副眼镜的售价为95美元,价格不到传统公司的1/3。该网站供顾客挑选任意5副眼镜并寄送上门,顾客挑选其中的1副或几副,把不需要的邮寄回公司。邮寄的费用也包含在这95美元当中。

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尝试,Warby Parker公司的业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目前已经在全美16个州布局了24家线下体验店。

这种独特的在线销售渠道和零售成本模式,之所以可以成立,是因为Warby Parker销售体系的纵向一体化——创立自己的品牌、自己生产产品、并且拥有整个销售渠道。而Luxottica选择将其旗下的许多品牌授权出去。即便Luxottica为自己推出一个电子商务门户网站,但它的成本结构使其无法实现低廉的价格。

2.Warby Parker通过一家名为“视觉之春”的非营利性机构,为自身开发了一项公益事业——每卖出一副眼镜,就无偿捐赠一副眼镜,在“低碳公司”品牌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了品牌价值。

而作为一个标准的上市公司,Luxottica也很难达到Warby Parker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程度。

显然,Warby Parker对Luxottica构成颠覆性威胁——它拥有领先企业无法模仿的价值主张,但这个颠覆的范围有多广、程度有多深,目前还不能确定。可能也会有不少顾客,愿意花高价购买普拉达等知名品牌的眼镜产品,或偏爱在附近的实体商店购物,或并不在意碳排放量和公益捐赠。

如今,大多数公司频繁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极端的、可怕的后果——颠覆,而像Warby Parker这样蠢蠢欲动的“颠覆者”们,也面临着一系列左右“颠覆”规模和影响力的关键问题。

在大卫·罗杰斯看来,当前的行业领袖企业需要跳出技术创新的局限,从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对于潜在的”颠覆“进行判断,再据顾客轨迹、颠覆范围选择最符合自身状况的应对战略。在其新书《智慧转型:重新思考商业模式》中,他详细介绍了面对颠覆性挑战,行业领先者的六种应对战略。

(一)减少来自“颠覆”的损失

  • 聚焦可守护的顾客

  • 投资组合多样化

  • 快速退出计划

(二)将自己重塑为“颠覆者”

  • 收购颠覆者

  • 创立独立的颠覆性业务

  • 拆分颠覆者的商业模式

前三种战略试图减少颠覆对领先企业核心业务的影响,后三种是主动出击,在与新的竞争对手抢占同一块领地。这六种战略并不相互冲突,甚至某几项一同使用时效果最优。

克里斯坦森的理论之所以会一度受挫,是因为在真实的商业社会中,颠覆的种类和形式要比主流理论所描述的更为丰富。但是另一方面,颠覆有时又比我们想象的要更狭隘少见——并非每一项创新都必然是现有行业的颠覆者,大多数颠覆不会百分之百地占领市场。

而对于当前的行业领先者而言,如何通过为顾客增加新的价值主张,为自己的价值网络添一笔新的内容,使自身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得到持续性发展,才是真正避免成为诺基亚、Blockbuster的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

书名:《智慧转型:重新思考商业模式》

作者:[美]大卫·罗杰斯(David L.Rogers)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颠覆式创新之父”也曾小觑iPhone?

从一开始iPhone的目标用户就与诺基亚基本重合,这并不符合“颠覆式创新”的传统形式。

“苹果不会凭借iPhone取得成功,历史经验将充分证明这一点。”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曾说过这句话,他是“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机制的创造者。

他在2007年预测iPhone不会对诺基亚等通讯设备企业产生较大冲击,也曾在2012年表示,iPhone和iPad最终将败给三星和谷歌的新产品。克里斯坦森因为这一言论遭到科技博客圈的口诛笔伐。他对此做出的回应是:“苹果通过打造一个将应用开发者与手机用户联系起来的网络,从而改变了游戏规则。”

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是因为克里斯坦森一度认为,iPhone所带来的威胁,仅仅在于它高超、独树一帜的设计功能,和塑造了一种不同以往的顾客体验。然而,这种渐进的技术创新,其它公司完全可以复制。按照这种逻辑,为什么诺基亚无法使用“苹果式”式打法重新夺回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高管教育项目主任大卫·罗杰斯(David L.Rogers)则认为,iPhone的大获成功,关键在于它做到了以下三点:

1.推出之际就和AT&T建立补贴合作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iphone用户提供补贴,消费者以数据流量使用费的形式按月付费。于是,iPhone不再因为其定价成为手机奢侈品,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销量。

AT&T在iPhone推出的前几年,设置了某一固定的支付价格,鼓励用户获得无限量数据的使用机会,这对引导早期用户充分发掘产品功能、固化使用习惯功不可没。

2.iTunes音乐平台的所有权

通过iPod,苹果公司已经拥有在美国消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数字音乐平台,很难有顾客愿意从一个新市场购买诺基亚或其他公司的音乐产品。

3.创新手机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App store的开放,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开发人员为iPhone研发应用程序。而诺基亚不可能再为自己的任何一款手机,重新开发如此之多的定制化应用服务。

iPhone一开始的目标用户就是生活富足且乐于接受高科技的顾客——这与诺基亚基本重合,这种全新的进攻方式不符合“颠覆式创新”的传统形式——开辟一片新市场或给现有产品,提供一个更简单、低价的替代品。

因此,基于原有的“颠覆式创新”理论,克里斯坦森对其并不看好。

然而,iPhone代表着 “颠覆”的新动向——它的成功在于 “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络”上,与传统的行业领先者实现了差异化,从而创造出和诺基亚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 价值主张——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价值;

  • 价值网络——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并获利的人员、合作伙伴、资产及流程。具体包括渠道、定价、成本结构、资产、资源和顾客的细分。

这两项正是商业模式的A面和B面,大卫·罗杰斯强调,只有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络超越了当前的行业领袖,进攻者们才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颠覆,这在接下来的商业竞争中屡见不鲜。

从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络,来看另一段逆袭故事

2014年1月,美国最大的影片租赁连锁公司百视达(Blockbuster),宣布终止美国门市和email租片业务,关闭了最后的300家店面以及物流中心。它的颠覆者,正是因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奈飞(Netflix),它在12年前开创了极具差异化的价值主张。

1.取消滞纳金

在Blockbuster传统的销售模式中,顾客前往实体门店,选取影碟并按租赁天数支付观看费用,一旦超过了归还期限,就会被收取高昂滞纳金——Blockbuster20%左右的收入就是来源于罚金。但是Netflix彻底取消了该设置,取而代之的是按月付费,顾客可以一次性带回家三张影碟,并在任意时间归还。

之后Blockbuster也迅速革新了自己的定价模式(订阅价格和按件计价的调整),这种复制对它来说并不困难。

2.更便利地获取产品

相比Blockbuster需要顾客奔赴遥远的零售店,Netflix通过在线预订、邮寄DVD碟片的方式将产品“送上门”,看完之后,顾客再把DVD还给邮箱或者邮局邮箱即可。

Netflix花费数年时间,迭代并优化了其邮寄系统的方方面面(包括邮寄信封、DVD护套的精确形状与尺寸),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自动化、最小的误差、最快的周转率及最低的成本。

Blockbuster有可能复制这样的递送服务,但受制于时间和精力,它不可能使自身的服务具有同样的价格和利润率。

3.个性化的用户推荐

基于在线网站和用户的大量交互,Netflix通过跟踪客户的观看习惯和观看行为,形成了一套庞大的数据系统,精确地为顾客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影片。 2006年,它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一项竞赛项目,用10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向技术爱好者们征集推荐系统的优化方案。

虽然Blockbuster可以建立电子商务网站,但它缺乏累计的数据资产和技术支持,来实现定制化服务。

4.轻装上阵的竞争角逐

Netflix没有Blockbuster运营上万家零售店的间接成本,即便Blockbuster另设一套机制拷贝Netflix的价值主张,它也很难在同样的顾客价格上实现有利可图。

因此,虽然Blockbuster很快开始尝试模仿开发邮件订阅服务,但是它面临的各种阻碍却在意料之中。经过几年利润的快速下滑,那张曾融入每个美国人生活的蓝色会员卡,一时间沦为了历史的纪念文物。

眼镜市场会产生新颠覆吗?

美国眼镜行业传统巨头是陆逊梯卡(Luxottica)集团,它控制了80%以上的大型眼镜品牌(包括雷朋、欧克利、派索,以及特许的阿玛尼和普拉达等设计师品牌),每副眼镜的售价在300美元以上。顾客前往零售店下订单,待制作完成之后取回眼镜,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购买流程。

但是如今,Luxottica却面临新兴眼镜品牌瓦比帕克(Warby Parker)的威胁,Warby Parker试图变革验光眼镜和太阳镜一贯的价值主张,在五年间迅速成为创投圈的当红炸子鸡。

1.Warby Parker每副眼镜的售价为95美元,价格不到传统公司的1/3。该网站供顾客挑选任意5副眼镜并寄送上门,顾客挑选其中的1副或几副,把不需要的邮寄回公司。邮寄的费用也包含在这95美元当中。

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尝试,Warby Parker公司的业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目前已经在全美16个州布局了24家线下体验店。

这种独特的在线销售渠道和零售成本模式,之所以可以成立,是因为Warby Parker销售体系的纵向一体化——创立自己的品牌、自己生产产品、并且拥有整个销售渠道。而Luxottica选择将其旗下的许多品牌授权出去。即便Luxottica为自己推出一个电子商务门户网站,但它的成本结构使其无法实现低廉的价格。

2.Warby Parker通过一家名为“视觉之春”的非营利性机构,为自身开发了一项公益事业——每卖出一副眼镜,就无偿捐赠一副眼镜,在“低碳公司”品牌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了品牌价值。

而作为一个标准的上市公司,Luxottica也很难达到Warby Parker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程度。

显然,Warby Parker对Luxottica构成颠覆性威胁——它拥有领先企业无法模仿的价值主张,但这个颠覆的范围有多广、程度有多深,目前还不能确定。可能也会有不少顾客,愿意花高价购买普拉达等知名品牌的眼镜产品,或偏爱在附近的实体商店购物,或并不在意碳排放量和公益捐赠。

如今,大多数公司频繁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极端的、可怕的后果——颠覆,而像Warby Parker这样蠢蠢欲动的“颠覆者”们,也面临着一系列左右“颠覆”规模和影响力的关键问题。

在大卫·罗杰斯看来,当前的行业领袖企业需要跳出技术创新的局限,从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对于潜在的”颠覆“进行判断,再据顾客轨迹、颠覆范围选择最符合自身状况的应对战略。在其新书《智慧转型:重新思考商业模式》中,他详细介绍了面对颠覆性挑战,行业领先者的六种应对战略。

(一)减少来自“颠覆”的损失

  • 聚焦可守护的顾客

  • 投资组合多样化

  • 快速退出计划

(二)将自己重塑为“颠覆者”

  • 收购颠覆者

  • 创立独立的颠覆性业务

  • 拆分颠覆者的商业模式

前三种战略试图减少颠覆对领先企业核心业务的影响,后三种是主动出击,在与新的竞争对手抢占同一块领地。这六种战略并不相互冲突,甚至某几项一同使用时效果最优。

克里斯坦森的理论之所以会一度受挫,是因为在真实的商业社会中,颠覆的种类和形式要比主流理论所描述的更为丰富。但是另一方面,颠覆有时又比我们想象的要更狭隘少见——并非每一项创新都必然是现有行业的颠覆者,大多数颠覆不会百分之百地占领市场。

而对于当前的行业领先者而言,如何通过为顾客增加新的价值主张,为自己的价值网络添一笔新的内容,使自身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得到持续性发展,才是真正避免成为诺基亚、Blockbuster的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

书名:《智慧转型:重新思考商业模式》

作者:[美]大卫·罗杰斯(David L.Rogers)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