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7中国企业体检报告出来了 76分背后有六大发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7中国企业体检报告出来了 76分背后有六大发现

本次报告共调查了全国1353名企业高级管理者,主要考察了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健康状况。

“中国企业的健康总体得分为76分,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为77分......”

昨日,浙大管院发布的《2017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将中国企业的“健康体检结果”展现在大众眼前。

作为浙大管院自2012年起发起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以来的第6份报告,本次报告共调查了全国1353名企业高级管理者,主要考察了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健康状况。

--------

核心发现1:企业健康趋稳向好

尽管在过去一年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但2016年我国还是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在企业健康指数上折射出“趋稳向好”的总体特征。

对比2015年至2017年的企业“健康九力”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企业“健康九力”的分布形态相似、变化稳定,健康得分的区域差异和企业性质间差异逐年缩小,总体逐年向好发展。企业环境健康每年平均增幅最大,特别是市场力和服务力;其次是企业行为健康,特别是竞争力提升较快;企业家精神健康的创业力、创新力和领导力每年的改变都相近。因此,企业“健康九力”变化稳定,创新力、创业力、竞争力、市场力、服务力表现出色。

在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健康总分相对排序中,东部地区排序位次逐年增加,2017年首居第一,回归到它在中国经济地位中应有的位置;中西部地区相对位次逐渐趋同;东北部相对位次稳定。以社会发展为差距基础的四大经济区域,在健康指标上已经分化为三个区域,即东部、中西部和东北部。这是区域协调发展向好的一种表现。

在不同性质的企业比较中,国企和民企的企业行为健康逐渐趋同,环境健康差距正在缩小,共生共长的公开、公平、公正格局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通过远近结合、趋利避害、有效应对,取得了非凡成就。中国企业健康状态正在逐渐适应经济新常态,向趋稳向好方向发展。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稳定了经济增速,企业行为健康得到恢复;持续推动结构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活了市场活力,大幅度改善了企业环境健康;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增强了经济发展动能,增进了企业家精神健康;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开拓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使中西部企业呈现出更为自信与健康的姿态。

在过去的一年里,创新力、竞争力和市场力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创新驱动更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中国企业健康指数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际呈现出趋稳向好的态势,展示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度自信。

核心发现2:营商环境获得感提升

企业期盼的是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政府在营商环境塑造方面的改革起着关键的风向标作用。近年来,政府塑造商业环境健康的基本思路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权力和领域,激发市场活力。

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在“服务力”。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企业对“服务力”的感知在近两年来明显提升,这说明企业家敏感地察觉到了政府在产业政策制定、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改革成效,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全国来看,各地普遍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和明显的进步。

东部地区在“政策制定”、“政府公共服务”、“平等待遇”三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东部区域一直是我国民营经济重地,政府历来有亲商、重商的传统,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通常能够考虑工商界的诉求,注重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土壤培育。

相比之下,东北部区域在这方面就明显落后于其他区域。在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的既定现实背景下,政府如何更加具有包容性地提供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让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公平竞争、百花齐放,对于经济发展本已处于困境的东北部经济来说,是能否找到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所在。

来自“服务力”改善的获得感提升,与近年来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特别是推行标志性的“三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致力于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和干预以及减少政府对资源要素价格的干预。从数据结果来看,改革已经初显成效,各地政府的努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家对营商环境优化的“获得感”。

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是艰难的自我变革,也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基础。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系列探索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会持续倒逼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改革永无止境。而改革的进程模式和效率,体现的是地方政府在现代化治理体系,特别是营商环境打造过程中的勇气和智慧。

核心发现3 :东部率先浴火重生

自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一度放缓,告别了传统上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诸多趋势性变化为我国企业带来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机遇。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地区企业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动将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使“十三五”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东部率先发展。在2015年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企业健康总分比较中,东部地区处于第四位,2016年上升到第三位,2017年全面超越,冲到了第一位。东部地区各个指标均跃居第一,恢复到了东部经济传统上应有的地位。

这说明,东部地区企业已率先度过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从新常态中重获新的发展动力,并逐渐表现出一种引领的态势。在“健康九力”中,东部地区展现出良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这说明,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企业发展,是企业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出路。

东北部缓慢转型。在2017年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健康九力”的比较中,东北部地区企业健康指数的得分较低,处于第四位。在经济新常态的转型发展中,东北地区企业的应对速度不如中部和西部。在四大经济区域里,东北部地区的企业环境(市场力、服务力、包容力)和企业行为(竞争力、责任力、合规力)的得分均落后于其他经济区域,但与2016年相比均有所提升。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东北部地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新的发展机会和增长动力正在加速孕育。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活力,需要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企业内生动力的不断提升。

综合四大经济区域的企业健康分析结果,我国东部地区已率先适应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健康路径。中部、西部,尤其是东北部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我们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以及创新发展动能的不断增强,我国各区域企业必将在“十三五”期间获得更健康有效的发展。

核心发现4:创新创业焕发新生活力

创新创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创新创业正焕发新生机,释放出新活力,创新创业成效增长明显。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的三年对比研究表明,反映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力、创新力和领导力保持稳定向好状态,2017年,企业家敢于尝鲜、新领域探索和激情奉献的得分比较突出,技术创新的得分也比较突出,我国企业在创新创业中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创业在孵化企业、带动就业、提升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6年我国自主创新实现重大突破。“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潜龙二号”水下机器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崭新地定义了中国创新的高度。创新创业促进了新产业的创造和产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2016年世界上首个能覆盖脊柱全节段手术的机器人系统——第三代骨科智能化微创手术机器人,能覆盖45%以上的手术适应证。2016年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0.8%和10.5%,比整个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率6%高出4个多百分点。据《中国企业报》报道,截至2016年年底,众创空间已实现全国所有省份的全覆盖,众创空间帮助1.5万个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总额约539.6亿元。

创新创业是一个充满困难而又意义深远的持续过程,需要一个生命力旺盛、根植力强劲的生态系统。最关键的是,需要有效的顶层设计和配套的系统性体制机制,需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共生互助、聚合裂变的生态环境,包括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充分调动创新创业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等。

我们坚信,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更好落实和从多个方面推动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我国的创新创业必将进一步焕发新的生机,释放新的活力,并且必将在实现我国到2020年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核心发现5 :混合所有制改革基础显现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容纳多类资本共舞互融的理想局面绝非企业一厢情愿便可成功实现的,它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更需要不同资本间的“门当户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机融合。换句话讲,混合所有制的关键不在于混,而在于合。

一来,不同的资本之间要有相当的实力和互补的优势,唯此,各方的合作与融合才有可能平衡;二来,不同的资本之间要对外部宏观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和事业未来愿景等有共同的认识,唯此,各方才能彼此包容,在并肩前行途中方能取得协调性;三来,不同的资本都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唯此,合作与融合才有可能持续。

中国企业健康指数三年对比研究表明,三年前外资企业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行为两个维度上的健康得分均排名第一,但在环境维度上得分相对偏低。在企业家精神维度上,每年都是民营企业得分高于国有企业。在企业行为健康得分上,前两年是国有企业高于民营企业,第三年趋同。在企业环境维度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2017年差距明显缩小。

总体上,三年来国有企业在企业家精神方面的提升非常明显,而在企业行为和企业环境感知方面,民营企业的提升幅度则是一马当先,外资企业在三个维度上得分表现相对比较稳定。

可以说,三类企业在健康三维度的得分上已经逐步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这表明三类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越来越趋同,各自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也越来越接近,这为接下来三方共享彼此优势、更好地推动交叉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核心发现6 :愿景领导力激发内生动能

领导力是企业员工对组织领导特征的知觉,是企业家精神在绩效导向、员工引领和健康理念上的具体表现。调查表明,中国企业领导力更是一种愿景领导力,着眼于企业可靠的、真实的、具有吸引力的未来,激发员工向长期目标努力,这是一种企业内生动能。

2017年的调查报告表明,领导力、创新力和创业力得分十分接近。相比于2015年和2016年,领导力更有突出表现。企业在绩效导向上重视推行企业愿景,在员工引领上强调正面价值观,在健康管理上关注健康理念,领导力更加具有未来导向性,更具有愿景性领导力的基本特征。对领导力与企业行为关系数据的深入分析表明,相比于其余八力,领导力对企业竞争力,特别是人才开发的影响最为深远。

连续多年的企业健康指数研究表明,人才开发是企业竞争力的最薄弱环节。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面临人才结构、人才投资和人才使用等诸多挑战,区域人才开发存在巨大差距,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内生动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领导力的本质是对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领导力开发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除规范管理、物质激励以外,强调以人为本,激发人才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管理方法。

愿景领导力更是一种新型的组织领导力,它着力于谋划组织愿景,以此激发人才的内在动能。我国企业面对的人力资源瓶颈将长期存在,企业更需要有耐心和信心提高人才的内生动能,把领导力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举措。

来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原标题:独家揭秘:《2017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6大“核心发现”(详细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7中国企业体检报告出来了 76分背后有六大发现

本次报告共调查了全国1353名企业高级管理者,主要考察了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健康状况。

“中国企业的健康总体得分为76分,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为77分......”

昨日,浙大管院发布的《2017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将中国企业的“健康体检结果”展现在大众眼前。

作为浙大管院自2012年起发起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以来的第6份报告,本次报告共调查了全国1353名企业高级管理者,主要考察了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健康状况。

--------

核心发现1:企业健康趋稳向好

尽管在过去一年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但2016年我国还是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在企业健康指数上折射出“趋稳向好”的总体特征。

对比2015年至2017年的企业“健康九力”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企业“健康九力”的分布形态相似、变化稳定,健康得分的区域差异和企业性质间差异逐年缩小,总体逐年向好发展。企业环境健康每年平均增幅最大,特别是市场力和服务力;其次是企业行为健康,特别是竞争力提升较快;企业家精神健康的创业力、创新力和领导力每年的改变都相近。因此,企业“健康九力”变化稳定,创新力、创业力、竞争力、市场力、服务力表现出色。

在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健康总分相对排序中,东部地区排序位次逐年增加,2017年首居第一,回归到它在中国经济地位中应有的位置;中西部地区相对位次逐渐趋同;东北部相对位次稳定。以社会发展为差距基础的四大经济区域,在健康指标上已经分化为三个区域,即东部、中西部和东北部。这是区域协调发展向好的一种表现。

在不同性质的企业比较中,国企和民企的企业行为健康逐渐趋同,环境健康差距正在缩小,共生共长的公开、公平、公正格局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通过远近结合、趋利避害、有效应对,取得了非凡成就。中国企业健康状态正在逐渐适应经济新常态,向趋稳向好方向发展。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稳定了经济增速,企业行为健康得到恢复;持续推动结构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活了市场活力,大幅度改善了企业环境健康;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增强了经济发展动能,增进了企业家精神健康;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开拓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使中西部企业呈现出更为自信与健康的姿态。

在过去的一年里,创新力、竞争力和市场力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创新驱动更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中国企业健康指数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际呈现出趋稳向好的态势,展示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度自信。

核心发现2:营商环境获得感提升

企业期盼的是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政府在营商环境塑造方面的改革起着关键的风向标作用。近年来,政府塑造商业环境健康的基本思路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权力和领域,激发市场活力。

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在“服务力”。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企业对“服务力”的感知在近两年来明显提升,这说明企业家敏感地察觉到了政府在产业政策制定、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改革成效,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全国来看,各地普遍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和明显的进步。

东部地区在“政策制定”、“政府公共服务”、“平等待遇”三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东部区域一直是我国民营经济重地,政府历来有亲商、重商的传统,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通常能够考虑工商界的诉求,注重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土壤培育。

相比之下,东北部区域在这方面就明显落后于其他区域。在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的既定现实背景下,政府如何更加具有包容性地提供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让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公平竞争、百花齐放,对于经济发展本已处于困境的东北部经济来说,是能否找到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所在。

来自“服务力”改善的获得感提升,与近年来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特别是推行标志性的“三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致力于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和干预以及减少政府对资源要素价格的干预。从数据结果来看,改革已经初显成效,各地政府的努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家对营商环境优化的“获得感”。

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是艰难的自我变革,也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基础。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系列探索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会持续倒逼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改革永无止境。而改革的进程模式和效率,体现的是地方政府在现代化治理体系,特别是营商环境打造过程中的勇气和智慧。

核心发现3 :东部率先浴火重生

自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一度放缓,告别了传统上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诸多趋势性变化为我国企业带来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机遇。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地区企业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动将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使“十三五”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东部率先发展。在2015年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企业健康总分比较中,东部地区处于第四位,2016年上升到第三位,2017年全面超越,冲到了第一位。东部地区各个指标均跃居第一,恢复到了东部经济传统上应有的地位。

这说明,东部地区企业已率先度过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从新常态中重获新的发展动力,并逐渐表现出一种引领的态势。在“健康九力”中,东部地区展现出良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这说明,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企业发展,是企业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出路。

东北部缓慢转型。在2017年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健康九力”的比较中,东北部地区企业健康指数的得分较低,处于第四位。在经济新常态的转型发展中,东北地区企业的应对速度不如中部和西部。在四大经济区域里,东北部地区的企业环境(市场力、服务力、包容力)和企业行为(竞争力、责任力、合规力)的得分均落后于其他经济区域,但与2016年相比均有所提升。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东北部地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新的发展机会和增长动力正在加速孕育。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活力,需要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企业内生动力的不断提升。

综合四大经济区域的企业健康分析结果,我国东部地区已率先适应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健康路径。中部、西部,尤其是东北部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我们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以及创新发展动能的不断增强,我国各区域企业必将在“十三五”期间获得更健康有效的发展。

核心发现4:创新创业焕发新生活力

创新创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创新创业正焕发新生机,释放出新活力,创新创业成效增长明显。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的三年对比研究表明,反映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力、创新力和领导力保持稳定向好状态,2017年,企业家敢于尝鲜、新领域探索和激情奉献的得分比较突出,技术创新的得分也比较突出,我国企业在创新创业中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创业在孵化企业、带动就业、提升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6年我国自主创新实现重大突破。“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潜龙二号”水下机器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崭新地定义了中国创新的高度。创新创业促进了新产业的创造和产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2016年世界上首个能覆盖脊柱全节段手术的机器人系统——第三代骨科智能化微创手术机器人,能覆盖45%以上的手术适应证。2016年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0.8%和10.5%,比整个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率6%高出4个多百分点。据《中国企业报》报道,截至2016年年底,众创空间已实现全国所有省份的全覆盖,众创空间帮助1.5万个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总额约539.6亿元。

创新创业是一个充满困难而又意义深远的持续过程,需要一个生命力旺盛、根植力强劲的生态系统。最关键的是,需要有效的顶层设计和配套的系统性体制机制,需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共生互助、聚合裂变的生态环境,包括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充分调动创新创业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等。

我们坚信,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更好落实和从多个方面推动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我国的创新创业必将进一步焕发新的生机,释放新的活力,并且必将在实现我国到2020年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核心发现5 :混合所有制改革基础显现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容纳多类资本共舞互融的理想局面绝非企业一厢情愿便可成功实现的,它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更需要不同资本间的“门当户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机融合。换句话讲,混合所有制的关键不在于混,而在于合。

一来,不同的资本之间要有相当的实力和互补的优势,唯此,各方的合作与融合才有可能平衡;二来,不同的资本之间要对外部宏观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和事业未来愿景等有共同的认识,唯此,各方才能彼此包容,在并肩前行途中方能取得协调性;三来,不同的资本都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唯此,合作与融合才有可能持续。

中国企业健康指数三年对比研究表明,三年前外资企业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行为两个维度上的健康得分均排名第一,但在环境维度上得分相对偏低。在企业家精神维度上,每年都是民营企业得分高于国有企业。在企业行为健康得分上,前两年是国有企业高于民营企业,第三年趋同。在企业环境维度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2017年差距明显缩小。

总体上,三年来国有企业在企业家精神方面的提升非常明显,而在企业行为和企业环境感知方面,民营企业的提升幅度则是一马当先,外资企业在三个维度上得分表现相对比较稳定。

可以说,三类企业在健康三维度的得分上已经逐步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这表明三类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越来越趋同,各自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也越来越接近,这为接下来三方共享彼此优势、更好地推动交叉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核心发现6 :愿景领导力激发内生动能

领导力是企业员工对组织领导特征的知觉,是企业家精神在绩效导向、员工引领和健康理念上的具体表现。调查表明,中国企业领导力更是一种愿景领导力,着眼于企业可靠的、真实的、具有吸引力的未来,激发员工向长期目标努力,这是一种企业内生动能。

2017年的调查报告表明,领导力、创新力和创业力得分十分接近。相比于2015年和2016年,领导力更有突出表现。企业在绩效导向上重视推行企业愿景,在员工引领上强调正面价值观,在健康管理上关注健康理念,领导力更加具有未来导向性,更具有愿景性领导力的基本特征。对领导力与企业行为关系数据的深入分析表明,相比于其余八力,领导力对企业竞争力,特别是人才开发的影响最为深远。

连续多年的企业健康指数研究表明,人才开发是企业竞争力的最薄弱环节。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面临人才结构、人才投资和人才使用等诸多挑战,区域人才开发存在巨大差距,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内生动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领导力的本质是对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领导力开发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除规范管理、物质激励以外,强调以人为本,激发人才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管理方法。

愿景领导力更是一种新型的组织领导力,它着力于谋划组织愿景,以此激发人才的内在动能。我国企业面对的人力资源瓶颈将长期存在,企业更需要有耐心和信心提高人才的内生动能,把领导力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举措。

来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原标题:独家揭秘:《2017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6大“核心发现”(详细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