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竞争对手们虎视眈眈,失去半壁江山的Uber未来路要怎么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竞争对手们虎视眈眈,失去半壁江山的Uber未来路要怎么走?

与最辉煌时期相比,Uber失去了整整“半壁江山”。然而,即使是在现有的业务版图中,Uber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接二连三的失去在全球的业务版图,Uber是否会就此开始走下坡路。

整个7月,Uber又在全球失去了两个市场:

13日,Uber宣布与俄罗斯搜索巨头Yandex成立合资公司,以整合Uber与Yandex在俄罗斯等六个东欧国家的业务。此举和Uber在国内与滴滴合并一样,相当于退出了俄罗斯市场。

21日23时59分,Uber暂停了在澳门的业务。(去年9月9日Uber就曾宣布过离开澳门的消息,但之后一直还在苦苦坚持。)

时至今日,除了非洲和南美洲两个地区之外,Uber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版图仅剩下北美、欧洲、澳洲、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与最辉煌时期相比,Uber失去了整整“半壁江山”。然而,即使是在现有的业务版图中,Uber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诸侯争霸”之对手的虎视眈眈

在Uber现有的业务版图中,也并非只有他们一家提供共享出行服务的公司。

印度Ola

在印度本土市场,Ola的竞争力不容忽视,因为它更加接地气。

如今,Ola已经获得了超过10轮融资,总计约19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软银、DST、老虎基金、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成立于2010年Ola,目前已经在印度100多座城市运营,拥有超过60万辆汽车和65万名司机。

之所以说它更接地气,因为Ola除了可以用来打车之外,还能够叫来一辆三蹦子。我们知道,因为印度的发达程度不高,所以在许多城市还是有三蹦子这样的廉价出行工具。

东南亚Grab

作为东南亚地区活跃度最高的移动平台之一,Grab光是下载总量就超过了5000万,拥有超过110万名司机,在东南亚7个国家65个城市提供专快车、顺风车、摩托车、出租车和拼车等服务,日订单量近300万。

而在市场份额方面,Grab在第三方出租车打车市场占有95%的份额,在私家车打车市场占有71%的份额。

就在今天,Grab还宣布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滴滴和软银集团共计投资了20亿美元,而且该轮融资的规模还可能再扩大5亿美元以上。

有市场、有资金的Grab,对于Uber来说,不容小觑。

欧洲Gett

这家来自于以色列的共享出行服务商Gett,在今年拿到大众集团的3亿美元融资之后,开始逐步进入公众的眼球,而在这之前,Gett还拿到过总计5500万美元的融资。

虽然是来自于以色列,但是Gett的业务已经覆盖到美国、英国、俄罗斯和以色列四个国家,共计超过100做城市。

今年4月,Gett还宣布斥资2亿美元收购了纽约初创公司Juno,来运营在纽约的业务,此举也被认为是在全球范围内对Uber发起挑战的信号。

本土敌人Lyft

Uber发展7年以来,从未实现过对任何地区业务的统一,比方说在国内市场被滴滴合并、俄罗斯市场被Yandex合并。而在其老家北美,Uber的对手Lyft也一直是个后顾之忧。

自2008年成立以来,Lyft获得过总计24.5亿美元的多轮融资,投资方更是包括滴滴、腾讯、阿里、通用、捷豹路虎、以及众多风投机构。

在Uber经历多重危机的时候,Lyft的日订单量也突破了100万单。同样是在最近,Lyft还正式公开宣布将设立自动驾驶研发部门,不仅在出行业务上要与Uber争个高低,就连自动驾驶领域也同样很有想法。

创始人卡兰尼克还能回来吗?

性骚扰案加上自己的出言不逊,让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不得不在投资人的压力下选择辞职,不过这背后的原因恐怕并不像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因为两方的争议焦点在于,Uber应该在何时上市。

资本是逐利的,这句话镁客君说过不止一次,国外的投资人亦是如此。卡兰尼克此前在很多公开场合都说过Uber并不急于上市,“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等到2030年。”然而这并不是投资人希望看到的。

据悉,Uber从成立以来,就没有设立过CFO这个职位,足以见得卡兰尼克不愿IPO的决心。不过,持续烧钱的自动驾驶研发工作,再加上始终无法盈利的出行业务,让这个全球市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不得不面临如何市场化的难题。

作为投资人,当然希望通过最常见的IPO上市方式,简单粗暴的将Uber带入到下一阶段。而卡兰尼克则更多的是考虑,一旦上市,公开透明的市场监督极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压力,也可能让对手获取更多的公司机密。可见,卡兰尼克的离开对于Uber来说,是好是坏还不得而知。

对于他来说,Uber更像是自己孩子,从零开始做起的他对Uber也更有使命感,这是那些追求绩效和KPI的职业CEO所不具备的。但是,过于任性的他,使得Uber始终难以实现盈利,造成投资人的不满,也并不奇怪。

但是,不管卡兰尼克是否能够回归Uber,这家全球出行服务商巨头都需要作出改变,而且是全方位的改变,比方说优化自动驾驶研发部门来缩减开支、提高出行服务质量而非继续盲目扩张等等。

不过,失去创始人的Uber,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一切还很难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Uber

2.4k
  • Uber向澳大利亚出租车司机支付1.78亿美元和解金
  • Uber首席执行官呼吁加快电动汽车推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竞争对手们虎视眈眈,失去半壁江山的Uber未来路要怎么走?

与最辉煌时期相比,Uber失去了整整“半壁江山”。然而,即使是在现有的业务版图中,Uber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接二连三的失去在全球的业务版图,Uber是否会就此开始走下坡路。

整个7月,Uber又在全球失去了两个市场:

13日,Uber宣布与俄罗斯搜索巨头Yandex成立合资公司,以整合Uber与Yandex在俄罗斯等六个东欧国家的业务。此举和Uber在国内与滴滴合并一样,相当于退出了俄罗斯市场。

21日23时59分,Uber暂停了在澳门的业务。(去年9月9日Uber就曾宣布过离开澳门的消息,但之后一直还在苦苦坚持。)

时至今日,除了非洲和南美洲两个地区之外,Uber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版图仅剩下北美、欧洲、澳洲、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与最辉煌时期相比,Uber失去了整整“半壁江山”。然而,即使是在现有的业务版图中,Uber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诸侯争霸”之对手的虎视眈眈

在Uber现有的业务版图中,也并非只有他们一家提供共享出行服务的公司。

印度Ola

在印度本土市场,Ola的竞争力不容忽视,因为它更加接地气。

如今,Ola已经获得了超过10轮融资,总计约19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软银、DST、老虎基金、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成立于2010年Ola,目前已经在印度100多座城市运营,拥有超过60万辆汽车和65万名司机。

之所以说它更接地气,因为Ola除了可以用来打车之外,还能够叫来一辆三蹦子。我们知道,因为印度的发达程度不高,所以在许多城市还是有三蹦子这样的廉价出行工具。

东南亚Grab

作为东南亚地区活跃度最高的移动平台之一,Grab光是下载总量就超过了5000万,拥有超过110万名司机,在东南亚7个国家65个城市提供专快车、顺风车、摩托车、出租车和拼车等服务,日订单量近300万。

而在市场份额方面,Grab在第三方出租车打车市场占有95%的份额,在私家车打车市场占有71%的份额。

就在今天,Grab还宣布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滴滴和软银集团共计投资了20亿美元,而且该轮融资的规模还可能再扩大5亿美元以上。

有市场、有资金的Grab,对于Uber来说,不容小觑。

欧洲Gett

这家来自于以色列的共享出行服务商Gett,在今年拿到大众集团的3亿美元融资之后,开始逐步进入公众的眼球,而在这之前,Gett还拿到过总计5500万美元的融资。

虽然是来自于以色列,但是Gett的业务已经覆盖到美国、英国、俄罗斯和以色列四个国家,共计超过100做城市。

今年4月,Gett还宣布斥资2亿美元收购了纽约初创公司Juno,来运营在纽约的业务,此举也被认为是在全球范围内对Uber发起挑战的信号。

本土敌人Lyft

Uber发展7年以来,从未实现过对任何地区业务的统一,比方说在国内市场被滴滴合并、俄罗斯市场被Yandex合并。而在其老家北美,Uber的对手Lyft也一直是个后顾之忧。

自2008年成立以来,Lyft获得过总计24.5亿美元的多轮融资,投资方更是包括滴滴、腾讯、阿里、通用、捷豹路虎、以及众多风投机构。

在Uber经历多重危机的时候,Lyft的日订单量也突破了100万单。同样是在最近,Lyft还正式公开宣布将设立自动驾驶研发部门,不仅在出行业务上要与Uber争个高低,就连自动驾驶领域也同样很有想法。

创始人卡兰尼克还能回来吗?

性骚扰案加上自己的出言不逊,让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不得不在投资人的压力下选择辞职,不过这背后的原因恐怕并不像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因为两方的争议焦点在于,Uber应该在何时上市。

资本是逐利的,这句话镁客君说过不止一次,国外的投资人亦是如此。卡兰尼克此前在很多公开场合都说过Uber并不急于上市,“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等到2030年。”然而这并不是投资人希望看到的。

据悉,Uber从成立以来,就没有设立过CFO这个职位,足以见得卡兰尼克不愿IPO的决心。不过,持续烧钱的自动驾驶研发工作,再加上始终无法盈利的出行业务,让这个全球市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不得不面临如何市场化的难题。

作为投资人,当然希望通过最常见的IPO上市方式,简单粗暴的将Uber带入到下一阶段。而卡兰尼克则更多的是考虑,一旦上市,公开透明的市场监督极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压力,也可能让对手获取更多的公司机密。可见,卡兰尼克的离开对于Uber来说,是好是坏还不得而知。

对于他来说,Uber更像是自己孩子,从零开始做起的他对Uber也更有使命感,这是那些追求绩效和KPI的职业CEO所不具备的。但是,过于任性的他,使得Uber始终难以实现盈利,造成投资人的不满,也并不奇怪。

但是,不管卡兰尼克是否能够回归Uber,这家全球出行服务商巨头都需要作出改变,而且是全方位的改变,比方说优化自动驾驶研发部门来缩减开支、提高出行服务质量而非继续盲目扩张等等。

不过,失去创始人的Uber,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一切还很难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