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些作家写了71封情书 寄给他们最爱的书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些作家写了71封情书 寄给他们最爱的书店

“在这世上,除了祖母的厨房之外,大概没有别的地方能比一家气氛融洽的书店更让人舒心了。看着摆满各式书籍的书架,闻着油墨味和咖啡味,听着故事里的人物在书页间发出沙沙的动静,你的心便渐渐暖起来。”

按:如果说我们去书店,是为了参加作家们的对谈或签售活动,或者单纯找几本自己喜爱的作家的作品。那么作家都去书店会干什么?他们喜欢哪一类书店?他们也会喝喝咖啡翻翻书吗?哪些书店曾赋予他们怎样的灵感?看到自己的书摆在架上或被人买走,他们是什么感受?他们如何看待独立书店在连锁书店和亚马逊联合挤压之下日益艰难的境况?

《我的书店》一书收录了71位当代作家写给实体书店的情书。他们各自选取一家自己钟爱的书店,将他们与书店之间甚至长达数十年的情谊凝结为文字。这些书店支持了作家的写作之路,让其作品为更多读者所接受;同时,书店也作为社区中心融入作家的个人生活,变成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东北的佛蒙特,到西南的加利福尼亚;从大都会纽约,到爱达荷州小城凯彻姆,遍布全美的一家家书店联结起一个个社区,默默支撑着文学世界的繁盛。智利前总统阿连德的侄女、有“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之称的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在她的“书店情书”中写到:“在这世上,除了祖母的厨房之外,大概没有别的地方能比一家气氛融洽的书店更让人舒心了。看着摆满各式书籍的书架,闻着油墨味和咖啡味,听着故事里的人物在书页间发出沙沙的动静,你的心便渐渐暖起来。”

经出版社授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书中选取了美国小说家安·帕切特和畅销书作家西蒙·温切斯特的书店故事,以期与读者一同解答前文提出的一系列疑问。

安·帕切特(Ann Patchett)

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Mclean and Eakin Bookstore)

(地点:密歇根州,佩托斯基)

安·帕切特,著有七部小说和四部非虚构作品,包括《美声》、《真理和美》以及《失落的秘境》,其中《美声》曾获笔会/福克纳奖和奥兰治奖。现居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和他人共同创办有帕纳塞斯山书店。

可以想象,有很多人会在全国到处旅行,目的是去看棒球赛,他们会逢人便讲在不同的体育馆附近,那些汽车旅馆如何如何,辣味的热狗味道如何如何。他们对美国城市的认知迄今为止大都集中在与比赛本身有关的事情上,哪里停车方便,哪里的爆米花味道纯正,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旅行得多了,在为之而旅行的那些事情方面我们渐渐成了行家里手。也许是娱乐公园,也许是美国内战古迹,或者是码头及博物馆之类。

对我而言,是独立书店。

我的大部分旅行都与书店有关。我是写小说的,不窝在家里写书的话我会去书店里面在后边找个小桌坐下来卖书。我可以告诉你哪家书店有最棒的生日贺卡,哪家书店还在认真对待诗歌,哪家书店有非同寻常的摆在咖啡桌上的书(这类书通常是大开本、精装画册等,用于摆在桌上供客人翻看,以引起话题)。我经常泡书店,可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我会花上好几个小时查看存货。到了午夜时分,我会到现在记不起名字的一家旅馆,独自一人吃点东西,然后第二天一大早我会飞到另一座城市,去逛另一家书店。我会记得小说专柜、新品专柜,就是记不住在哪座城市的哪家书店。像棒球迷们一样,停车场外任何东西的细节都混杂在一起。但这里的故事却例外。

安·帕切特

我第一次去密歇根州的佩托斯基出差是在 2001年。那趟差感觉不怎么样,被夹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和洛杉矶的行程里面。为了去这家店,我得先飞底特律,再飞特拉弗斯城,租辆车,开上一个半小时,搞个朗读会,签名售书,然后返程再反着来一遍。这次出差行程太紧,连晚上吃点东西的时间也没有。“应该是家真正伟大的书店。”我的宣传员告诉我。我回答我不在乎。真正伟大的书店我已经见到了,多得很呢。她劝我还是去一下吧。

普遍的真理是这样的:真正伟大的地方通常是那些需要费力前往的地方,而它们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得以保持自己的伟大。想想怀俄明州大角山附近的“长矛和茅屋”牧场(笔直的泥巴路上尽是车辙)或者缅因州海滩外的高岛(你得坐信差的邮船才能上去)。佩托斯基没那么具有挑战性,但前去的路途也并不平坦。我驾着租来的车在两车道公路上行驶,路边尽是些水果摊、蔬菜摊、馅饼摊,掩映在广袤的果园之中。我想着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自驾游景致,一路开到了佩托斯基。那里的房子有宽敞的门廊和高陡的尖顶,外墙上满是色彩缤纷的儿童画。牵牛花从窗台的花盆上垂下来,随风摇荡。金色阳光洒在小镇下面的密歇根湖水面,湖里轻舟穿梭,泳者戏水,荡起粼粼波光。小小的闹市区着实为休闲游度假者的天堂,那儿有几家冰激凌小店,可买到塔夫饼干和乳脂软糖,有家玻璃橱窗上写着“湖滨”字样的纪念品小店出售礼品和T恤衫。整个小镇树木枝繁叶茂,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留下斑斑阴影,安静凉爽。片刻之间,我已开始思忖该如何在佩托斯基度过我的余生了。

你不经意地、好不容易地爱上了一个人,又发现对方竟然是位巴黎蓝带(世界最大的烹饪教育机构)毕业生,可以闭着眼睛弹奏肖邦夜曲全集,而且拥有规模跟哈佛大学所获捐助一样大的信托基金。想到这点,你如何不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我踏入这间如梦似幻的小镇书店,那一刻我平生所知的其他书店全都归零。

1992年,朱丽·诺克罗斯创办了这家名叫“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的书店,店名来自她两个孙女的名字。如同她出生的这个小镇,我想对她一见钟情的人不计其数。她属于那种个人能力出类拔萃、成功创业的人物。她可以建个陋室,也可以讲个笑话,饮口小酒,更可以管家企业。她的儿子马特·诺克罗斯也在书店上班,和母亲一样富有魅力,又痴迷读书。以家族成员命名的家族企业,有谁会不喜欢?书店的秉性可以用温暖、舒适和智慧来形容,这些特质仿佛书店最合身的外衣。这间书店的图书布置到位,吸引着顾客前来;店里有的是宽大的椅子,你一旦留意到,便会坐下去。这种书店,我愿意快乐地呆上整个夏天。

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

但在那特别的一天,我只待了一小会儿就得驱车返回。回到特拉弗斯城机场,候机时我买了一纸杯的樱桃犒劳自己(在机场!)。我暗骂将我和刚爱上的小镇书店生生分离开的这个世界,我用杯中的樱桃发誓,抽空一定要再回去。我是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人。后来我写完每一本书,都会告诉我的宣传员,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书店是推广的首选之地。(致那些认为应该由作者决定在何处举行作品巡回宣传的人,好好考虑一下。作家更像战士,接到命令,马上行动。)下一次回到我最喜爱的书店时,我碰到了一位在那儿工作的很棒的新店员,名叫杰西琳。我为她痴狂,不只我一个人如此。下一部小说发行时,马特和杰西琳开始约会了。上一次又回去时,他们喜结连理了。朱丽退休了,现在他们是店主。

还要说的是,生活仍在继续,而我总禁不住思念佩托斯基,那种美丽,那种优雅,一直未变。朱丽·诺克罗斯创造出一家精彩的书店,马特和杰西琳·诺克罗斯设法让它更加熠熠生辉。顾客来到这里,或各取所需,或预订店中暂时缺货的图书,用他们不同的兴趣塑造了这个地方。整个夏天,书店里游客不断,找来自己喜欢的书,临湖阅读;整个冬日,常客也来到此地,取来书,围坐在火炉旁静静欣赏,窗外是漫天飞舞的晶莹雪花。诺克罗斯一家随时奉陪。

我所想到的最好的书店无一不是读者所在社区的心脏。佩托斯基就是这样的小镇,它成就了今天的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书店。或者是反过来,这间书店成就了这个小镇。这很有可能。坦率地讲,一个书店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即使没有怡人的湖景,没有可口的煎饼或带山墙的民居,我也会专程到此地购书(我现在以一个也拥有一家书店的人士的身份讲话)。和读书的人呆在一起,感觉兴奋异常,人们会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然后对你说:“这就是你想要的。”人们会想知道你在读什么书,也会告诉你他们在读什么书,然后大家开始心灵的交流,彼此的阅读量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而且,在如今这个电子化交流的时代,人们面对面的交往越发罕见。就像佩托斯基这样的读书小镇本身,一家美好的书店会让你怀旧思古,忘记时间的存在。看看那些看书的人!书店立即成为既稀有又普通的美丽场所。一想到这一点我就有些哽咽。不过,这是我的工作,这就是为何我会周游全美。谈论书籍和书店是我唯一的权威所在。因此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对你讲,密歇根州,佩托斯基,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书店,赶紧去吧。

西蒙·温切斯特(Simon Winchester)

书阁(The Bookloft)

(地点:马萨诸塞州,大巴灵顿)

西蒙·温切斯特,畅销书作家,著有《教授与疯子》《大西洋》《改变世界的地图》《喀拉喀托火山》《世界边缘的裂隙》《爱上中国的人》《头骨:阿兰·杜德利令人好奇的收藏》,以及其他十几部作品。他的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纽约书评》《国家地理》《拉帕姆季刊》上。温切斯特先生于2006年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他现居纽约和马萨诸塞州。

沿公路而设的带状商业区可没谁喜欢。这玩意儿是那群没意思的所谓“开发商”们没意思的发明。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和开发商一样丑陋无比,建得匆匆忙忙,华而不实,处处透出一股俗不可耐。它们像寄生虫似的建在城乡接合部,不仅改变而且也破坏了城市的景观。这些商业区只对那些经停的车辆有吸引力,我们大部分人可都宁愿它们别存在。

但它们确实存在;在我居住的地方附近,马萨诸塞州西部一个叫大巴灵顿的古雅的铁路小镇,四周全被这些东西围着。小镇地处伯克夏山南面一道不深的河谷中,古色古香,最近被史密森尼学会会刊评为全美最佳小镇。我们本地人深知这个奖项乃实至名归。大巴灵顿不仅环境适宜,令人神往,而且建筑独特,美食遍地,商业一直兴旺发达。

西蒙·温切斯特

因此当人们知道这里有家奶酪店,有家一对来自诺曼底的夫妇开的咖啡馆,还有家卖古董铜器的五金店时,都不会感到惊奇。此外,镇上还有一家玩具店、一家糖果店和一家文印店。文印店的两位店主总是穿着短裤上班,放大黑白胶卷拍的老照片。这里还有两家很棒的餐厅,一家杂货店,里面可以买到库珀牌牛津橘子酱和法棍面包。这里也有纽约下东区之外最好的百吉饼店之一。

不过在大巴灵顿镇中心缺少一家合适的书店。我得从镇中心走上足有半英里的路,才能在一处带状商业区里找到那家我钟爱的书店。

说起这家名叫“书阁”的独立实体书店,首先要交代的是,它可不是你平时想象的小镇书店。它是伯克夏县仅存的三家独立书店之一,走过了三十五年,现在依然生机勃勃。没有优雅的弓形大窗,没有地毯,没有壁炉,没有猫卧在柜台上,也没有昏昏欲睡的店员趴在一本打开的《董贝父子》前打盹。这间书店低调地藏身于一家理发店和一间电话店之间,附近有一家健安喜(美国知名保健品零售品牌)专卖店,不远处还有一家美甲店、一家一美元店、一家凯马特店(美国知名零售商)和一间大超市。它的建筑风格,往好的地方说,跟它周围的店铺颇为一致。

书阁(The Bookloft)

不过一进门,却像有一盏阿拉丁神灯照过,别有洞天!这是一间圣所,一个专属个人的从不拥挤的讲坛。里面书卷盈室,满架的好书仿佛都在向我招手致意,全是我所要的书,我想读的书,好评如潮的书啊。

店里有十来个店员,有的全职,有的是在店里忙不过来时临时拉进来帮忙的;只要有人进店,不管是谁,他们都会像日式餐馆里的厨师那样热情地跟你打招呼。你一进来,看到一堆自制的枫糖浆,可能就会产生购买的冲动。如若你问“你们有卖……吗?”,所有的店员二话不说,更不用看柜台另外一端的显示器(在传记区旁边,经典小说区对面),几乎马上会用肯定的口气告诉你:“在那边,拐角处,第二个书架上边——找着没?”

就如同在所有最优秀的独立书店里那样,书阁书店的店员们懂书,而大部分连锁店的员工从来不需要去懂。这里的员工阅读,了解,预先判断。他们浏览各行各业的信息,各种博客,还有推特的评论。“本店推荐”由他们亲手写就,店里五分之一的售书都源于这种建议。亲手售书乃家常便饭。他们了解自己的顾客,懂得顾客的爱好,懂得那些自己之前从未想象到的个人偏好。索马里美食?氩的用途?安格尔西岛的针织?阿尔巴尼亚的侵权行为改革?再偏僻的东西也逃不出这里的店员的脑瓜,他们每个人都是店主埃里克·维尔斯卡1974年开店时就雇来的,那时公路商业区也才刚开张。

那个年代埃里克还是个思想自由、活泼好动的热血青年。他若有所思地回忆道,当时他计划要么创办一所免费学校,要么开一家书店,很快他就拿定主意要开书店。当然,没有一家银行会贷一个子儿给他,还是他的爷爷借给他三千美元,然后他想方设法在离现在经营的地方不远处租借了一小块场地。第一次进货进了四千多册书,小小的空间里就剩中间一张小桌子(回收再利用的线缆轴盘)供大家坐下来阅读。

第一笔买卖是卖给他的奶奶的一本书,弗朗西斯·摩尔·拉佩的《为小小行星吃吃素》。正如你所想,拉佩女士这本书现在还在印刷,但是这笔买卖确实具有某种先兆,预告了这家聪明的小店从此将一直献身的事业——将合适的书与合适的读者连在一起。头几年《五角大楼档案》卖得很火,然后是有关水门事件的报告,还有《杀人王曼森》。“全是轰动一时的作品。”现在已有皱纹爬上面颊的埃里克·维尔斯卡低声说道。他的经理马克·维耶特,那个满脸大胡子、永远面带笑容的家伙,深表同意:“它们绝对帮了大忙。”

书阁(The Bookloft)

这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形影不离,同舟共济。还有埃里克的太太伊芙,既是小说家又是个眼光敏锐的读者,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他们的努力下,这间小巧的独立书店历经风雨却顽强地发展壮大。如今巴先生和诺先生(指美国连锁书店巨头巴诺书店)已日渐式微,但贝索斯先生(亚马逊公司创始人及现任首席执行官)仍然无处不在,攻势猛烈。书阁书店是怎样从接踵而来的挑战中生存下来的,至今仍有些神秘。这两位拍档还有些谦虚。“也不是我们有什么管理技巧。我们要是来这儿找工作,都不会被雇用。”今年头几个月,尽管其他行业市场不景气,但书阁书店却生意火爆,创历史新高。他们只说这样的成功取决于几个因素的配合:多达三万种的庞大藏书,极有才华的店员,还有对顾客以及从顾客那里收获的牢固的、持久的忠诚。

除了这些,他们还有独特的枫糖浆和地图,他们在几英里外的西斯托克布里奇有一家只售二手书的分店,他们主动拥抱所有新科技,他们乐于相信自己是全美最有文化也最具文学气质的一角。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住所离此不远。 W. E. B. 杜波依斯也住在同一条街上。小罗伊·布朗特家就在附近。伊迪丝·华顿家也只有几英里远。还有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宝琳·凯尔和露丝·雷克尔等大名鼎鼎的作家。那些目前居住在并全然融入这一地区的作家,他们经常光顾书阁书店,过来演讲或是聊天——他们都承认,到店里买书时享受到了欢愉,便以此种方式作为报答。

在这里,作家和他们的书店密不可分,爱书的顾客和他们深谙读书之道的卖书人水乳交融,这正是埃里克·维尔斯卡想营造的气氛——打造一家“社区”书店,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他的信念和我们的祈祷一致,大家都希望共同守护这个国家最后几家真正伟大的独立书店之一。

假如这个难得珍贵的地方碰巧没有精致的弓形大窗,摆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的书架上也没有猫咪在优雅地打盹,它只是地处马路边上的商铺之间,与一美元店和越南美甲店为伍,谁会真的在乎呢?只要它存在于此,与我们同在,在我们百年之后它仍健在。它让俗不可耐的街边商铺变得可以接受。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商业上的赐福,更有文学上的恩泽。

本文书摘部分节选自《我的书店:作家畅谈自己钟爱的实体书店》([美]罗纳德·赖斯 编 ,赵军峰 等译,译林出版社2017年7月版),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我的书店:作家畅谈自己钟爱的实体书店》
[美]罗纳德·赖斯 编  赵军峰 等译
译林出版社 2017-07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些作家写了71封情书 寄给他们最爱的书店

“在这世上,除了祖母的厨房之外,大概没有别的地方能比一家气氛融洽的书店更让人舒心了。看着摆满各式书籍的书架,闻着油墨味和咖啡味,听着故事里的人物在书页间发出沙沙的动静,你的心便渐渐暖起来。”

按:如果说我们去书店,是为了参加作家们的对谈或签售活动,或者单纯找几本自己喜爱的作家的作品。那么作家都去书店会干什么?他们喜欢哪一类书店?他们也会喝喝咖啡翻翻书吗?哪些书店曾赋予他们怎样的灵感?看到自己的书摆在架上或被人买走,他们是什么感受?他们如何看待独立书店在连锁书店和亚马逊联合挤压之下日益艰难的境况?

《我的书店》一书收录了71位当代作家写给实体书店的情书。他们各自选取一家自己钟爱的书店,将他们与书店之间甚至长达数十年的情谊凝结为文字。这些书店支持了作家的写作之路,让其作品为更多读者所接受;同时,书店也作为社区中心融入作家的个人生活,变成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东北的佛蒙特,到西南的加利福尼亚;从大都会纽约,到爱达荷州小城凯彻姆,遍布全美的一家家书店联结起一个个社区,默默支撑着文学世界的繁盛。智利前总统阿连德的侄女、有“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之称的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在她的“书店情书”中写到:“在这世上,除了祖母的厨房之外,大概没有别的地方能比一家气氛融洽的书店更让人舒心了。看着摆满各式书籍的书架,闻着油墨味和咖啡味,听着故事里的人物在书页间发出沙沙的动静,你的心便渐渐暖起来。”

经出版社授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书中选取了美国小说家安·帕切特和畅销书作家西蒙·温切斯特的书店故事,以期与读者一同解答前文提出的一系列疑问。

安·帕切特(Ann Patchett)

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Mclean and Eakin Bookstore)

(地点:密歇根州,佩托斯基)

安·帕切特,著有七部小说和四部非虚构作品,包括《美声》、《真理和美》以及《失落的秘境》,其中《美声》曾获笔会/福克纳奖和奥兰治奖。现居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和他人共同创办有帕纳塞斯山书店。

可以想象,有很多人会在全国到处旅行,目的是去看棒球赛,他们会逢人便讲在不同的体育馆附近,那些汽车旅馆如何如何,辣味的热狗味道如何如何。他们对美国城市的认知迄今为止大都集中在与比赛本身有关的事情上,哪里停车方便,哪里的爆米花味道纯正,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旅行得多了,在为之而旅行的那些事情方面我们渐渐成了行家里手。也许是娱乐公园,也许是美国内战古迹,或者是码头及博物馆之类。

对我而言,是独立书店。

我的大部分旅行都与书店有关。我是写小说的,不窝在家里写书的话我会去书店里面在后边找个小桌坐下来卖书。我可以告诉你哪家书店有最棒的生日贺卡,哪家书店还在认真对待诗歌,哪家书店有非同寻常的摆在咖啡桌上的书(这类书通常是大开本、精装画册等,用于摆在桌上供客人翻看,以引起话题)。我经常泡书店,可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我会花上好几个小时查看存货。到了午夜时分,我会到现在记不起名字的一家旅馆,独自一人吃点东西,然后第二天一大早我会飞到另一座城市,去逛另一家书店。我会记得小说专柜、新品专柜,就是记不住在哪座城市的哪家书店。像棒球迷们一样,停车场外任何东西的细节都混杂在一起。但这里的故事却例外。

安·帕切特

我第一次去密歇根州的佩托斯基出差是在 2001年。那趟差感觉不怎么样,被夹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和洛杉矶的行程里面。为了去这家店,我得先飞底特律,再飞特拉弗斯城,租辆车,开上一个半小时,搞个朗读会,签名售书,然后返程再反着来一遍。这次出差行程太紧,连晚上吃点东西的时间也没有。“应该是家真正伟大的书店。”我的宣传员告诉我。我回答我不在乎。真正伟大的书店我已经见到了,多得很呢。她劝我还是去一下吧。

普遍的真理是这样的:真正伟大的地方通常是那些需要费力前往的地方,而它们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得以保持自己的伟大。想想怀俄明州大角山附近的“长矛和茅屋”牧场(笔直的泥巴路上尽是车辙)或者缅因州海滩外的高岛(你得坐信差的邮船才能上去)。佩托斯基没那么具有挑战性,但前去的路途也并不平坦。我驾着租来的车在两车道公路上行驶,路边尽是些水果摊、蔬菜摊、馅饼摊,掩映在广袤的果园之中。我想着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自驾游景致,一路开到了佩托斯基。那里的房子有宽敞的门廊和高陡的尖顶,外墙上满是色彩缤纷的儿童画。牵牛花从窗台的花盆上垂下来,随风摇荡。金色阳光洒在小镇下面的密歇根湖水面,湖里轻舟穿梭,泳者戏水,荡起粼粼波光。小小的闹市区着实为休闲游度假者的天堂,那儿有几家冰激凌小店,可买到塔夫饼干和乳脂软糖,有家玻璃橱窗上写着“湖滨”字样的纪念品小店出售礼品和T恤衫。整个小镇树木枝繁叶茂,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留下斑斑阴影,安静凉爽。片刻之间,我已开始思忖该如何在佩托斯基度过我的余生了。

你不经意地、好不容易地爱上了一个人,又发现对方竟然是位巴黎蓝带(世界最大的烹饪教育机构)毕业生,可以闭着眼睛弹奏肖邦夜曲全集,而且拥有规模跟哈佛大学所获捐助一样大的信托基金。想到这点,你如何不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我踏入这间如梦似幻的小镇书店,那一刻我平生所知的其他书店全都归零。

1992年,朱丽·诺克罗斯创办了这家名叫“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的书店,店名来自她两个孙女的名字。如同她出生的这个小镇,我想对她一见钟情的人不计其数。她属于那种个人能力出类拔萃、成功创业的人物。她可以建个陋室,也可以讲个笑话,饮口小酒,更可以管家企业。她的儿子马特·诺克罗斯也在书店上班,和母亲一样富有魅力,又痴迷读书。以家族成员命名的家族企业,有谁会不喜欢?书店的秉性可以用温暖、舒适和智慧来形容,这些特质仿佛书店最合身的外衣。这间书店的图书布置到位,吸引着顾客前来;店里有的是宽大的椅子,你一旦留意到,便会坐下去。这种书店,我愿意快乐地呆上整个夏天。

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

但在那特别的一天,我只待了一小会儿就得驱车返回。回到特拉弗斯城机场,候机时我买了一纸杯的樱桃犒劳自己(在机场!)。我暗骂将我和刚爱上的小镇书店生生分离开的这个世界,我用杯中的樱桃发誓,抽空一定要再回去。我是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人。后来我写完每一本书,都会告诉我的宣传员,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书店是推广的首选之地。(致那些认为应该由作者决定在何处举行作品巡回宣传的人,好好考虑一下。作家更像战士,接到命令,马上行动。)下一次回到我最喜爱的书店时,我碰到了一位在那儿工作的很棒的新店员,名叫杰西琳。我为她痴狂,不只我一个人如此。下一部小说发行时,马特和杰西琳开始约会了。上一次又回去时,他们喜结连理了。朱丽退休了,现在他们是店主。

还要说的是,生活仍在继续,而我总禁不住思念佩托斯基,那种美丽,那种优雅,一直未变。朱丽·诺克罗斯创造出一家精彩的书店,马特和杰西琳·诺克罗斯设法让它更加熠熠生辉。顾客来到这里,或各取所需,或预订店中暂时缺货的图书,用他们不同的兴趣塑造了这个地方。整个夏天,书店里游客不断,找来自己喜欢的书,临湖阅读;整个冬日,常客也来到此地,取来书,围坐在火炉旁静静欣赏,窗外是漫天飞舞的晶莹雪花。诺克罗斯一家随时奉陪。

我所想到的最好的书店无一不是读者所在社区的心脏。佩托斯基就是这样的小镇,它成就了今天的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书店。或者是反过来,这间书店成就了这个小镇。这很有可能。坦率地讲,一个书店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即使没有怡人的湖景,没有可口的煎饼或带山墙的民居,我也会专程到此地购书(我现在以一个也拥有一家书店的人士的身份讲话)。和读书的人呆在一起,感觉兴奋异常,人们会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然后对你说:“这就是你想要的。”人们会想知道你在读什么书,也会告诉你他们在读什么书,然后大家开始心灵的交流,彼此的阅读量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而且,在如今这个电子化交流的时代,人们面对面的交往越发罕见。就像佩托斯基这样的读书小镇本身,一家美好的书店会让你怀旧思古,忘记时间的存在。看看那些看书的人!书店立即成为既稀有又普通的美丽场所。一想到这一点我就有些哽咽。不过,这是我的工作,这就是为何我会周游全美。谈论书籍和书店是我唯一的权威所在。因此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对你讲,密歇根州,佩托斯基,麦克莱恩与艾金书商书店,赶紧去吧。

西蒙·温切斯特(Simon Winchester)

书阁(The Bookloft)

(地点:马萨诸塞州,大巴灵顿)

西蒙·温切斯特,畅销书作家,著有《教授与疯子》《大西洋》《改变世界的地图》《喀拉喀托火山》《世界边缘的裂隙》《爱上中国的人》《头骨:阿兰·杜德利令人好奇的收藏》,以及其他十几部作品。他的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纽约书评》《国家地理》《拉帕姆季刊》上。温切斯特先生于2006年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他现居纽约和马萨诸塞州。

沿公路而设的带状商业区可没谁喜欢。这玩意儿是那群没意思的所谓“开发商”们没意思的发明。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和开发商一样丑陋无比,建得匆匆忙忙,华而不实,处处透出一股俗不可耐。它们像寄生虫似的建在城乡接合部,不仅改变而且也破坏了城市的景观。这些商业区只对那些经停的车辆有吸引力,我们大部分人可都宁愿它们别存在。

但它们确实存在;在我居住的地方附近,马萨诸塞州西部一个叫大巴灵顿的古雅的铁路小镇,四周全被这些东西围着。小镇地处伯克夏山南面一道不深的河谷中,古色古香,最近被史密森尼学会会刊评为全美最佳小镇。我们本地人深知这个奖项乃实至名归。大巴灵顿不仅环境适宜,令人神往,而且建筑独特,美食遍地,商业一直兴旺发达。

西蒙·温切斯特

因此当人们知道这里有家奶酪店,有家一对来自诺曼底的夫妇开的咖啡馆,还有家卖古董铜器的五金店时,都不会感到惊奇。此外,镇上还有一家玩具店、一家糖果店和一家文印店。文印店的两位店主总是穿着短裤上班,放大黑白胶卷拍的老照片。这里还有两家很棒的餐厅,一家杂货店,里面可以买到库珀牌牛津橘子酱和法棍面包。这里也有纽约下东区之外最好的百吉饼店之一。

不过在大巴灵顿镇中心缺少一家合适的书店。我得从镇中心走上足有半英里的路,才能在一处带状商业区里找到那家我钟爱的书店。

说起这家名叫“书阁”的独立实体书店,首先要交代的是,它可不是你平时想象的小镇书店。它是伯克夏县仅存的三家独立书店之一,走过了三十五年,现在依然生机勃勃。没有优雅的弓形大窗,没有地毯,没有壁炉,没有猫卧在柜台上,也没有昏昏欲睡的店员趴在一本打开的《董贝父子》前打盹。这间书店低调地藏身于一家理发店和一间电话店之间,附近有一家健安喜(美国知名保健品零售品牌)专卖店,不远处还有一家美甲店、一家一美元店、一家凯马特店(美国知名零售商)和一间大超市。它的建筑风格,往好的地方说,跟它周围的店铺颇为一致。

书阁(The Bookloft)

不过一进门,却像有一盏阿拉丁神灯照过,别有洞天!这是一间圣所,一个专属个人的从不拥挤的讲坛。里面书卷盈室,满架的好书仿佛都在向我招手致意,全是我所要的书,我想读的书,好评如潮的书啊。

店里有十来个店员,有的全职,有的是在店里忙不过来时临时拉进来帮忙的;只要有人进店,不管是谁,他们都会像日式餐馆里的厨师那样热情地跟你打招呼。你一进来,看到一堆自制的枫糖浆,可能就会产生购买的冲动。如若你问“你们有卖……吗?”,所有的店员二话不说,更不用看柜台另外一端的显示器(在传记区旁边,经典小说区对面),几乎马上会用肯定的口气告诉你:“在那边,拐角处,第二个书架上边——找着没?”

就如同在所有最优秀的独立书店里那样,书阁书店的店员们懂书,而大部分连锁店的员工从来不需要去懂。这里的员工阅读,了解,预先判断。他们浏览各行各业的信息,各种博客,还有推特的评论。“本店推荐”由他们亲手写就,店里五分之一的售书都源于这种建议。亲手售书乃家常便饭。他们了解自己的顾客,懂得顾客的爱好,懂得那些自己之前从未想象到的个人偏好。索马里美食?氩的用途?安格尔西岛的针织?阿尔巴尼亚的侵权行为改革?再偏僻的东西也逃不出这里的店员的脑瓜,他们每个人都是店主埃里克·维尔斯卡1974年开店时就雇来的,那时公路商业区也才刚开张。

那个年代埃里克还是个思想自由、活泼好动的热血青年。他若有所思地回忆道,当时他计划要么创办一所免费学校,要么开一家书店,很快他就拿定主意要开书店。当然,没有一家银行会贷一个子儿给他,还是他的爷爷借给他三千美元,然后他想方设法在离现在经营的地方不远处租借了一小块场地。第一次进货进了四千多册书,小小的空间里就剩中间一张小桌子(回收再利用的线缆轴盘)供大家坐下来阅读。

第一笔买卖是卖给他的奶奶的一本书,弗朗西斯·摩尔·拉佩的《为小小行星吃吃素》。正如你所想,拉佩女士这本书现在还在印刷,但是这笔买卖确实具有某种先兆,预告了这家聪明的小店从此将一直献身的事业——将合适的书与合适的读者连在一起。头几年《五角大楼档案》卖得很火,然后是有关水门事件的报告,还有《杀人王曼森》。“全是轰动一时的作品。”现在已有皱纹爬上面颊的埃里克·维尔斯卡低声说道。他的经理马克·维耶特,那个满脸大胡子、永远面带笑容的家伙,深表同意:“它们绝对帮了大忙。”

书阁(The Bookloft)

这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形影不离,同舟共济。还有埃里克的太太伊芙,既是小说家又是个眼光敏锐的读者,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他们的努力下,这间小巧的独立书店历经风雨却顽强地发展壮大。如今巴先生和诺先生(指美国连锁书店巨头巴诺书店)已日渐式微,但贝索斯先生(亚马逊公司创始人及现任首席执行官)仍然无处不在,攻势猛烈。书阁书店是怎样从接踵而来的挑战中生存下来的,至今仍有些神秘。这两位拍档还有些谦虚。“也不是我们有什么管理技巧。我们要是来这儿找工作,都不会被雇用。”今年头几个月,尽管其他行业市场不景气,但书阁书店却生意火爆,创历史新高。他们只说这样的成功取决于几个因素的配合:多达三万种的庞大藏书,极有才华的店员,还有对顾客以及从顾客那里收获的牢固的、持久的忠诚。

除了这些,他们还有独特的枫糖浆和地图,他们在几英里外的西斯托克布里奇有一家只售二手书的分店,他们主动拥抱所有新科技,他们乐于相信自己是全美最有文化也最具文学气质的一角。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住所离此不远。 W. E. B. 杜波依斯也住在同一条街上。小罗伊·布朗特家就在附近。伊迪丝·华顿家也只有几英里远。还有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宝琳·凯尔和露丝·雷克尔等大名鼎鼎的作家。那些目前居住在并全然融入这一地区的作家,他们经常光顾书阁书店,过来演讲或是聊天——他们都承认,到店里买书时享受到了欢愉,便以此种方式作为报答。

在这里,作家和他们的书店密不可分,爱书的顾客和他们深谙读书之道的卖书人水乳交融,这正是埃里克·维尔斯卡想营造的气氛——打造一家“社区”书店,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他的信念和我们的祈祷一致,大家都希望共同守护这个国家最后几家真正伟大的独立书店之一。

假如这个难得珍贵的地方碰巧没有精致的弓形大窗,摆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的书架上也没有猫咪在优雅地打盹,它只是地处马路边上的商铺之间,与一美元店和越南美甲店为伍,谁会真的在乎呢?只要它存在于此,与我们同在,在我们百年之后它仍健在。它让俗不可耐的街边商铺变得可以接受。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商业上的赐福,更有文学上的恩泽。

本文书摘部分节选自《我的书店:作家畅谈自己钟爱的实体书店》([美]罗纳德·赖斯 编 ,赵军峰 等译,译林出版社2017年7月版),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我的书店:作家畅谈自己钟爱的实体书店》
[美]罗纳德·赖斯 编  赵军峰 等译
译林出版社 2017-07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