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企业落入陷阱 中兴只是冰山一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企业落入陷阱 中兴只是冰山一角

结构性陷阱,是指传统产业下滑,新兴产业虽然劲头十足但无法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大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中兴事件的刺激下,中国企业开始酝酿一场战略调整。马云、马化腾、刘强东发出了重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呼声,格力电器宣布要做自己的空调芯片。

“中国企业正在陷入‘结构性’陷阱。”4月25日,“全球竞争背景下的产业创新”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他认为,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的背后,实际上是产业的角力,而中国企业此刻的尴尬境地,正是因为落入了陷阱。

甜蜜期已过 短兵相接的日子正式开启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排名全球第二,不断攀升的增长率让我们和头把交椅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由复旦管院教授芮明杰、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王小沙带领的研究团队编写的《2017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创新驱动的视角》揭示,中国的产业体系和发达国家依然有较大距离,这也是中兴事件给国人带来巨大震动的原因。

比如,通讯设备已经是中国的优势行业,2017年全球手机的出货量前五名中,中国就占了三席,而美国只有一家——由苹果公司占据了亚军位置。这种分布情况看似鼓舞人心,实际上,苹果公司斩获的614亿美元利润,已经收割了前五名中八成的利润。

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的位置“非常低”——一是需求不够,二是产能过剩严重,三是过去擅长的角色已由其它国家代替,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地越南。

除通讯外,能源、家电、钢铁、房地产,甚至是电信和游戏,都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但仔细审查其核心技术和利润率,我们会发现它们也称不上是“全面发展”,而软件、半导体、医疗器械、农机、快消品等制造业产业,更是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后者恰恰是近期中美贸易战中美国打击中国的领域。2017年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传统产业虽然体量虽大,但是在创新发展方面相对滞后,研发投入的水平只有0.65%,远远低于新兴产业。

芮明杰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处在一个产业体系的结构性陷阱当中。所谓结构性陷阱,是指传统产业下滑,新兴产业虽然劲头十足但是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比较小,且受到发达国家的阻击,因此无法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大梁。

二战以后,全球先后有几十个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但是大部分都在中等收入阶段停滞不前,只有日本和韩国突出了重围进入了发达国家的阵营。芮明杰说:“我们要走出这样的陷阱,才有可能成为高速发展的国家,真正的实现中国梦。”

但是,全球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均衡,发达国家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中国聚焦中低端。如今,中国企业想要打破平衡,就会侵犯到发达国家的利益。用芮明杰话来说,“全球化甜蜜的合作期已经过去,现在要开始真正的短兵相接”。

如何走出结构性陷阱?

芮明杰认为,如今,中国市场的切肤之痛是企业的破坏式创新比较少,基础研究投入也不够,无法形成市场上商业化的成功。因此,他提出了“产业创新”的概念,认为这是破除结构性陷阱的有效途径。

所有全球的现有产业,都是从新技术与产品创新开始孕育的,汽车、互联网、计算机都是如此,由商业化的成功从而形成了消费者的购买和追逐,它们的发源地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如苹果公司领导了智能手机行业。因此,企业仅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是不够的,关键是思考怎样把创新转化为产业创新的成果。

中兴事件让国内上下都看到了芯片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光有芯片远远不够,如果没有优秀的光刻机设备,企业依然制造不出纳米级的芯片。

产业化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需要整条产业链的参与——新产品、新工艺、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对企业来说,则大致分成研发创新、生产创新和市场创新这三大部分。其中,研发创新阶段聚焦原创技术,后两个阶段被称为“影子式创新”——依赖原来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再次创新。每一阶段缺一不可,且需要业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中国产业创新缺什么?

上海市产业发展和评估中心主任王小沙,用“非常好”三个字评价了对中国近年来创新的成长性。2017年1-10月,我国专利申请达到287万件,同比增速在4%左右。

但是,在美国《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杂志公布的在美国专利持有量排行榜100强中,只有华为、联想两家中国公司上榜。而排名前三甲依次是韩国的三星、美国的IBM和日本的佳能,中国依然缺乏可以引领产业创新的世界级创新企业。

王小沙表示,从制度环境上看,无论是把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还是各类激励文件的相继推出,中国在推行产业创新方面的力度可谓是“很大”,但在产权制度方面,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国管理的刚性相对较弱。在“双创”的号召下,全国众创空间已经达到了四千多家,在宏观上有利于社会就业,如2017年带动就业180万人,但从微观上来说,这意味着中国的创业和创新的道路上将要倒下无数的英雄,因为创新创业成功率基本是3%-5%。

王小沙说:“创新驱动力在中国已经形成,但是产业发展的后劲还需要逐步加强,制约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因素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好的资源无法配置到优质企业中来。”

宏观环境之外,芮明杰还认为,从历史规律来看,世界级创新企业不能由政府培育或者强行推动成长,它们基本都是从市场竞争中自由发展起来的。现代创新理论之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曾提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组,其核心是企业家精神。首先,想成为世界级创新企业,企业家需要明白创新企业和传统的资源驱动、成本驱动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创新型企业基本都要以“科学至上”为口号,并频繁跨界与其它公司进行产业融合。

另一方面,企业的领头羊——企业家的角色十分关键。他们不仅要用异常敏锐的眼光看到创新,而且要用大手笔来驱动创新。比如,任正非看准了跨国公司在非洲等落后地区的市场空白。为了鼓励华为员工拎着行李箱走到“无人区”,他采用了全员持股、绩效文化、永不上市的措施,最终将排斥在全球化潮流之外的消费者再次带入了全球化的潮流中,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盈利机会。

企业一旦开始产业创新,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既定的游戏规则,重新界定行业之间的界限,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业。芮明杰认为,这将大幅提高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收益潜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兴通讯

942
  • 土耳其系统集成商Netas与中兴通讯磋商在土耳其出售努比亚手机
  • 港股中兴通讯早盘再涨超4%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企业落入陷阱 中兴只是冰山一角

结构性陷阱,是指传统产业下滑,新兴产业虽然劲头十足但无法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大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中兴事件的刺激下,中国企业开始酝酿一场战略调整。马云、马化腾、刘强东发出了重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呼声,格力电器宣布要做自己的空调芯片。

“中国企业正在陷入‘结构性’陷阱。”4月25日,“全球竞争背景下的产业创新”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他认为,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的背后,实际上是产业的角力,而中国企业此刻的尴尬境地,正是因为落入了陷阱。

甜蜜期已过 短兵相接的日子正式开启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排名全球第二,不断攀升的增长率让我们和头把交椅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由复旦管院教授芮明杰、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王小沙带领的研究团队编写的《2017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创新驱动的视角》揭示,中国的产业体系和发达国家依然有较大距离,这也是中兴事件给国人带来巨大震动的原因。

比如,通讯设备已经是中国的优势行业,2017年全球手机的出货量前五名中,中国就占了三席,而美国只有一家——由苹果公司占据了亚军位置。这种分布情况看似鼓舞人心,实际上,苹果公司斩获的614亿美元利润,已经收割了前五名中八成的利润。

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的位置“非常低”——一是需求不够,二是产能过剩严重,三是过去擅长的角色已由其它国家代替,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地越南。

除通讯外,能源、家电、钢铁、房地产,甚至是电信和游戏,都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但仔细审查其核心技术和利润率,我们会发现它们也称不上是“全面发展”,而软件、半导体、医疗器械、农机、快消品等制造业产业,更是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后者恰恰是近期中美贸易战中美国打击中国的领域。2017年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传统产业虽然体量虽大,但是在创新发展方面相对滞后,研发投入的水平只有0.65%,远远低于新兴产业。

芮明杰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处在一个产业体系的结构性陷阱当中。所谓结构性陷阱,是指传统产业下滑,新兴产业虽然劲头十足但是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比较小,且受到发达国家的阻击,因此无法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大梁。

二战以后,全球先后有几十个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但是大部分都在中等收入阶段停滞不前,只有日本和韩国突出了重围进入了发达国家的阵营。芮明杰说:“我们要走出这样的陷阱,才有可能成为高速发展的国家,真正的实现中国梦。”

但是,全球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均衡,发达国家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中国聚焦中低端。如今,中国企业想要打破平衡,就会侵犯到发达国家的利益。用芮明杰话来说,“全球化甜蜜的合作期已经过去,现在要开始真正的短兵相接”。

如何走出结构性陷阱?

芮明杰认为,如今,中国市场的切肤之痛是企业的破坏式创新比较少,基础研究投入也不够,无法形成市场上商业化的成功。因此,他提出了“产业创新”的概念,认为这是破除结构性陷阱的有效途径。

所有全球的现有产业,都是从新技术与产品创新开始孕育的,汽车、互联网、计算机都是如此,由商业化的成功从而形成了消费者的购买和追逐,它们的发源地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如苹果公司领导了智能手机行业。因此,企业仅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是不够的,关键是思考怎样把创新转化为产业创新的成果。

中兴事件让国内上下都看到了芯片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光有芯片远远不够,如果没有优秀的光刻机设备,企业依然制造不出纳米级的芯片。

产业化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需要整条产业链的参与——新产品、新工艺、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对企业来说,则大致分成研发创新、生产创新和市场创新这三大部分。其中,研发创新阶段聚焦原创技术,后两个阶段被称为“影子式创新”——依赖原来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再次创新。每一阶段缺一不可,且需要业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中国产业创新缺什么?

上海市产业发展和评估中心主任王小沙,用“非常好”三个字评价了对中国近年来创新的成长性。2017年1-10月,我国专利申请达到287万件,同比增速在4%左右。

但是,在美国《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杂志公布的在美国专利持有量排行榜100强中,只有华为、联想两家中国公司上榜。而排名前三甲依次是韩国的三星、美国的IBM和日本的佳能,中国依然缺乏可以引领产业创新的世界级创新企业。

王小沙表示,从制度环境上看,无论是把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还是各类激励文件的相继推出,中国在推行产业创新方面的力度可谓是“很大”,但在产权制度方面,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国管理的刚性相对较弱。在“双创”的号召下,全国众创空间已经达到了四千多家,在宏观上有利于社会就业,如2017年带动就业180万人,但从微观上来说,这意味着中国的创业和创新的道路上将要倒下无数的英雄,因为创新创业成功率基本是3%-5%。

王小沙说:“创新驱动力在中国已经形成,但是产业发展的后劲还需要逐步加强,制约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因素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好的资源无法配置到优质企业中来。”

宏观环境之外,芮明杰还认为,从历史规律来看,世界级创新企业不能由政府培育或者强行推动成长,它们基本都是从市场竞争中自由发展起来的。现代创新理论之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曾提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组,其核心是企业家精神。首先,想成为世界级创新企业,企业家需要明白创新企业和传统的资源驱动、成本驱动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创新型企业基本都要以“科学至上”为口号,并频繁跨界与其它公司进行产业融合。

另一方面,企业的领头羊——企业家的角色十分关键。他们不仅要用异常敏锐的眼光看到创新,而且要用大手笔来驱动创新。比如,任正非看准了跨国公司在非洲等落后地区的市场空白。为了鼓励华为员工拎着行李箱走到“无人区”,他采用了全员持股、绩效文化、永不上市的措施,最终将排斥在全球化潮流之外的消费者再次带入了全球化的潮流中,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盈利机会。

企业一旦开始产业创新,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既定的游戏规则,重新界定行业之间的界限,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业。芮明杰认为,这将大幅提高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收益潜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