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宋朝宫廷政治比其他朝代“干净”?这两位宋史学者不这样认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宋朝宫廷政治比其他朝代“干净”?这两位宋史学者不这样认为

热播电视剧《清平乐》中,曹皇后与张贵妃的竞争关系被刻画得非常“有礼有节”,但在学者吴铮强看来,仁宗后妃之间的“宫斗”其实也非常激烈。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来源:豆瓣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所谓宫廷政治,指的是两种政治制度,一种是君主继承制度,另一种是皇帝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就确立的独特宗法制度,虽然在帝位传续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防止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局面。放眼帝制中国史,历朝历代的宫廷政治都不太平,后妃、外戚、宦官和朝臣均是“宫斗”的重要角逐者。

但在历史叙述中,宋朝的宫廷政治似乎是个例外。宋代士大夫就曾自豪地宣称:“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岂不卓然而可尚哉。”宋朝政治史的主轴不是宫廷政治,而是士大夫政治——很大程度上来说,这种史观一直延续到当代史学界,甚至是流行文化之中。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宋史学者吴铮强就注意到,热播电视剧《清平乐》中对曹皇后与张贵妃的竞争关系的刻画显得非常“有礼有节”,但在他阅读宋仁宗时期的相关史料时,发现仁宗的后宫完全不是这样,仁宗后妃之间的“宫斗”其实也非常激烈。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张贵妃(图片来源:豆瓣)

在吴铮强看来,宫廷政治是中国历代政治史中的核心环节,宋朝也不例外,宋朝宫廷政治其实是被士大夫政治所掩盖了。在新书《官家的心事》中,他挑战了以党争为线索的宋朝政治史叙述,在史料残片中抽丝剥茧,还原了宋朝皇帝、皇太后、太上皇与权相们之间权力争斗的样貌。在日前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上,吴铮强与宋史专家虞云国就宋朝宫廷政治的话题展开讨论。

任何一个帝制时代都有激烈的宫廷政治斗争,宋朝也不例外

《官家的心事》上市后,虞云国看到不少读者评论称这是一本“令人大开脑洞的书”,他认为这个评价有道理——把宫廷政治作为宋朝政治史的核心来叙述,无论对大众读者还是对学界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恐怕连我们史学界读了这本书以后,都会对两宋300多年的政治史有耳目一新的认识。”

虞云国指出,不明白宫廷政治,恐怕就读不懂从秦朝到清朝的整个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而且即使是帝制时期结束,上层政治的种种内幕依然构成了中国政治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实。中国进入共和体制后,无论是袁世凯上位成为第一位总统、民国初年的宋教仁被刺杀案件,还是蒋介石的政策,“上层政治对普通人来说帷幕重重的黑影恐怕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许多熟悉中国历史的读者能对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事件如数家珍:秦始皇沙丘之变、西汉吕氏称制、隋炀帝夺嫡、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称帝、马嵬坡之变、明英宗的夺门之变、雍正夺嫡、慈禧垂帘听政……但在看宋朝历史时,虞云国表示他自己刚刚进入宋史研究领域时,也和很多人一样有一种“宋代较干净”的印象。在他看来,宋史研究者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觉,是受到了宋朝理学的影响。北宋中期开始,新宋学,尤其是理学的建立确立了新儒家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统摄地位。宋代士大夫弘扬儒家思想中的正面思想,使之成为整个民族的指导思想。于是,士大夫在史书编纂过程中自觉地掩盖了很多原本政治运作中不符合儒家价值观的内容。

比如宋太祖一度因迷恋一位宫女而懈怠政事,而后他以专心治理国家、杜绝诱惑的名义杀戮了那位宫女。到仁宗时期修《三朝圣政》,有人提出是否要把太祖的这一事迹记录在册,但主持编纂《三朝圣政》的官员认为这是不人道的行为,就断然将之删去,这一事件只在笔记中保留了下来。在剔除掉这些不符合儒家价值观的内容后,宋朝宫廷政治就给后人留下了相对风和日丽、岁月静好的观感。

新书分享会现场,从左至右分别为张明扬、吴铮强、虞云国(出版社供图)

在虞云国看来,以往的宋史研究太过强调宋朝历史中的正面内容,比如士大夫政治、宋代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上升期时相对宽容自由的思想环境等等。但在肯定上述方面的同时,将宋史的其他面向也展现给一般读者,还原历史的真实,也是历史学者应有的责任。“(《官家的心事》)实际上就揭示了一个真相:宫廷政治,宋代没有例外,”虞云国说,“在皇权这个世间最大的权力面前,父子、兄弟、夫妻、君臣都为了权力而争夺,人性的恶在这里面是充分地暴露出来的。”

吴铮强表示,他进入宋史时接触的第一个文本是《水浒传》,这部小说中描绘的文人形象大多负面,这或许是他在从事宋史研究之初就对所谓的士大夫政治没有“滤镜”的原因。对于陈寅恪影响很大的论断“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他曾专门撰文提醒我们注意,陈寅恪这句话的语境是近代中国学术的衰落,为此他追溯了宋朝新宋学的历史经验,提出了“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论断,但他的本意并不是指宋朝整体都是美好的。吴铮强还注意到,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论调,把宋朝政治想象得过于美好,这是一个需要得到纠正的认知,“现在有很多人把宋朝政治的形态当成一种政治理想来寄托,我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通过宫廷政治的视角,可将宋朝政治史分为四个时期

宋朝宫廷政治错综复杂,皇子、后妃、宦官、外戚、宗室、权臣皆有参与,吴铮强通过史料发掘与史实推演,将宋朝政治史分为四个时期:太祖、太宗和真宗的皇帝时期;作为真宗的唯一子嗣继位,仁宗朝开启的皇太后时期,真宗刘皇后、仁宗曹皇后、英宗高皇后、神宗向皇后、哲宗孟皇后均在不同历史情境中以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干预立储,爆发帝后矛盾;太上皇时期包括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孝宗-光宗、光宗-宁宗,这个阶段几乎与宋金战争重合,反映了宋朝对外战争的路线纷争;随着太上皇光宗的失势,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三位权相的崛起开启了权相时期。

在虞云国看来,这一历史分期将宋朝宫廷政治与宋朝政治史勾连起来,整体而言概括是准确且有学术价值的,但他同样也认为这个分析框架有“冒险”的成分。比如读者恐怕会对“太上皇时期”的表述有疑问:高宗时期,曾出现过秦桧这位权相,高宗与秦桧的历史同框恐怕就是著者划定的太上皇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绍熙内禅”(绍熙五年宋光宗禅位于宋宁宗),高宗吴皇后(此时的太皇太后)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到了史弥远拥立宋理宗时,也得到了宁宗杨皇后的支持,这意味着皇太后在太上皇时期仍然有很强的存在感。

《官家的心事: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
吴铮强 著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9

吴铮强回应称,他在书中作出的历史分期旨在揭示宋朝宫廷政治中所有的力量——帝后、宦官、外戚、权臣——都深度参与其中,明确的历史分期强调的是形式。比如皇太后时期的显著现象是垂帘听政。到了南宋,太后的力量其实变得更大,高宗吴太后与宁宗杨太后始终通过后宫掌握重权,但垂帘听政的形式基本已经结束了。

受儒家伦理的规范,女性并不被鼓励参与权力斗争,但吴铮强提醒称,与一般印象相反,宋朝后宫女性的政治力量非常强大,宋朝可以说是一个“大女主”的时代,只不过宋朝的“宫斗”不是通过明面上的争斗进行的,而是通过权谋进行的,可以说“大大提升了文明程度”。

吴铮强表示,他希望在《官家的心事》中揭示的不仅是中国专制政治的面貌,而是人类历史中政治本质的面貌。他认为,任何形式的政治都有可能包括核心权力斗争的一面。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宋朝宫廷政治比其他朝代“干净”?这两位宋史学者不这样认为

热播电视剧《清平乐》中,曹皇后与张贵妃的竞争关系被刻画得非常“有礼有节”,但在学者吴铮强看来,仁宗后妃之间的“宫斗”其实也非常激烈。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来源:豆瓣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所谓宫廷政治,指的是两种政治制度,一种是君主继承制度,另一种是皇帝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就确立的独特宗法制度,虽然在帝位传续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防止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局面。放眼帝制中国史,历朝历代的宫廷政治都不太平,后妃、外戚、宦官和朝臣均是“宫斗”的重要角逐者。

但在历史叙述中,宋朝的宫廷政治似乎是个例外。宋代士大夫就曾自豪地宣称:“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岂不卓然而可尚哉。”宋朝政治史的主轴不是宫廷政治,而是士大夫政治——很大程度上来说,这种史观一直延续到当代史学界,甚至是流行文化之中。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宋史学者吴铮强就注意到,热播电视剧《清平乐》中对曹皇后与张贵妃的竞争关系的刻画显得非常“有礼有节”,但在他阅读宋仁宗时期的相关史料时,发现仁宗的后宫完全不是这样,仁宗后妃之间的“宫斗”其实也非常激烈。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张贵妃(图片来源:豆瓣)

在吴铮强看来,宫廷政治是中国历代政治史中的核心环节,宋朝也不例外,宋朝宫廷政治其实是被士大夫政治所掩盖了。在新书《官家的心事》中,他挑战了以党争为线索的宋朝政治史叙述,在史料残片中抽丝剥茧,还原了宋朝皇帝、皇太后、太上皇与权相们之间权力争斗的样貌。在日前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上,吴铮强与宋史专家虞云国就宋朝宫廷政治的话题展开讨论。

任何一个帝制时代都有激烈的宫廷政治斗争,宋朝也不例外

《官家的心事》上市后,虞云国看到不少读者评论称这是一本“令人大开脑洞的书”,他认为这个评价有道理——把宫廷政治作为宋朝政治史的核心来叙述,无论对大众读者还是对学界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恐怕连我们史学界读了这本书以后,都会对两宋300多年的政治史有耳目一新的认识。”

虞云国指出,不明白宫廷政治,恐怕就读不懂从秦朝到清朝的整个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而且即使是帝制时期结束,上层政治的种种内幕依然构成了中国政治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实。中国进入共和体制后,无论是袁世凯上位成为第一位总统、民国初年的宋教仁被刺杀案件,还是蒋介石的政策,“上层政治对普通人来说帷幕重重的黑影恐怕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许多熟悉中国历史的读者能对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事件如数家珍:秦始皇沙丘之变、西汉吕氏称制、隋炀帝夺嫡、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称帝、马嵬坡之变、明英宗的夺门之变、雍正夺嫡、慈禧垂帘听政……但在看宋朝历史时,虞云国表示他自己刚刚进入宋史研究领域时,也和很多人一样有一种“宋代较干净”的印象。在他看来,宋史研究者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觉,是受到了宋朝理学的影响。北宋中期开始,新宋学,尤其是理学的建立确立了新儒家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统摄地位。宋代士大夫弘扬儒家思想中的正面思想,使之成为整个民族的指导思想。于是,士大夫在史书编纂过程中自觉地掩盖了很多原本政治运作中不符合儒家价值观的内容。

比如宋太祖一度因迷恋一位宫女而懈怠政事,而后他以专心治理国家、杜绝诱惑的名义杀戮了那位宫女。到仁宗时期修《三朝圣政》,有人提出是否要把太祖的这一事迹记录在册,但主持编纂《三朝圣政》的官员认为这是不人道的行为,就断然将之删去,这一事件只在笔记中保留了下来。在剔除掉这些不符合儒家价值观的内容后,宋朝宫廷政治就给后人留下了相对风和日丽、岁月静好的观感。

新书分享会现场,从左至右分别为张明扬、吴铮强、虞云国(出版社供图)

在虞云国看来,以往的宋史研究太过强调宋朝历史中的正面内容,比如士大夫政治、宋代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上升期时相对宽容自由的思想环境等等。但在肯定上述方面的同时,将宋史的其他面向也展现给一般读者,还原历史的真实,也是历史学者应有的责任。“(《官家的心事》)实际上就揭示了一个真相:宫廷政治,宋代没有例外,”虞云国说,“在皇权这个世间最大的权力面前,父子、兄弟、夫妻、君臣都为了权力而争夺,人性的恶在这里面是充分地暴露出来的。”

吴铮强表示,他进入宋史时接触的第一个文本是《水浒传》,这部小说中描绘的文人形象大多负面,这或许是他在从事宋史研究之初就对所谓的士大夫政治没有“滤镜”的原因。对于陈寅恪影响很大的论断“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他曾专门撰文提醒我们注意,陈寅恪这句话的语境是近代中国学术的衰落,为此他追溯了宋朝新宋学的历史经验,提出了“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论断,但他的本意并不是指宋朝整体都是美好的。吴铮强还注意到,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论调,把宋朝政治想象得过于美好,这是一个需要得到纠正的认知,“现在有很多人把宋朝政治的形态当成一种政治理想来寄托,我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通过宫廷政治的视角,可将宋朝政治史分为四个时期

宋朝宫廷政治错综复杂,皇子、后妃、宦官、外戚、宗室、权臣皆有参与,吴铮强通过史料发掘与史实推演,将宋朝政治史分为四个时期:太祖、太宗和真宗的皇帝时期;作为真宗的唯一子嗣继位,仁宗朝开启的皇太后时期,真宗刘皇后、仁宗曹皇后、英宗高皇后、神宗向皇后、哲宗孟皇后均在不同历史情境中以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干预立储,爆发帝后矛盾;太上皇时期包括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孝宗-光宗、光宗-宁宗,这个阶段几乎与宋金战争重合,反映了宋朝对外战争的路线纷争;随着太上皇光宗的失势,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三位权相的崛起开启了权相时期。

在虞云国看来,这一历史分期将宋朝宫廷政治与宋朝政治史勾连起来,整体而言概括是准确且有学术价值的,但他同样也认为这个分析框架有“冒险”的成分。比如读者恐怕会对“太上皇时期”的表述有疑问:高宗时期,曾出现过秦桧这位权相,高宗与秦桧的历史同框恐怕就是著者划定的太上皇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绍熙内禅”(绍熙五年宋光宗禅位于宋宁宗),高宗吴皇后(此时的太皇太后)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到了史弥远拥立宋理宗时,也得到了宁宗杨皇后的支持,这意味着皇太后在太上皇时期仍然有很强的存在感。

《官家的心事: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
吴铮强 著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9

吴铮强回应称,他在书中作出的历史分期旨在揭示宋朝宫廷政治中所有的力量——帝后、宦官、外戚、权臣——都深度参与其中,明确的历史分期强调的是形式。比如皇太后时期的显著现象是垂帘听政。到了南宋,太后的力量其实变得更大,高宗吴太后与宁宗杨太后始终通过后宫掌握重权,但垂帘听政的形式基本已经结束了。

受儒家伦理的规范,女性并不被鼓励参与权力斗争,但吴铮强提醒称,与一般印象相反,宋朝后宫女性的政治力量非常强大,宋朝可以说是一个“大女主”的时代,只不过宋朝的“宫斗”不是通过明面上的争斗进行的,而是通过权谋进行的,可以说“大大提升了文明程度”。

吴铮强表示,他希望在《官家的心事》中揭示的不仅是中国专制政治的面貌,而是人类历史中政治本质的面貌。他认为,任何形式的政治都有可能包括核心权力斗争的一面。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