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沦为代餐后,赛力斯如何找回“灵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沦为代餐后,赛力斯如何找回“灵魂”?

赛力斯要走出一条专属自己的路,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文|偲睿洞察  经纬

编辑|孙越

今年下半年,问界可谓风头正盛:新的M7自9月12日上市以来,两个半月累计预定突破10万,同时问界M9在今年11月中旬也已经实现了超过3万辆的盲订销量。

曾几何时,市场曾一度传出智选销量不理想,华为裁撤车BU等消息,现在的问界,可以说是站稳了脚跟。

而赛力斯,作为华为智选模式最早的合作伙伴也迎来了春天。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中起,赛力斯股价一扫去年年中开始的颓势,一路飙升,在11月7日股价最高达99.97,创造了历史新高,是今年最低价格的超400%。

问界爆火,赛力斯在二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然而绑定问界的赛力斯也突出了两个问题:自家产品蓝电依然不温不火,同时随着智选业务的拓展,华为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难免对赛力斯“厚此薄彼”。

从基本面来看,即使有华为加持的赛力斯,实现盈利之路依然漫长。

想要扭亏为盈,赛力斯或许可以成为华为的“富士康”,兼容华为汽车联盟其他家的产能。而如果赛力斯要走出一条专属自己的路,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PART-01、销量未动股价先行,是为哪般?

12月7日,赛力斯股份暴涨8.1%,几近停板。而回看消息面,既不是财报数据十分好看,也不是问界M5、M7销量爆发,只有一条消息称:问界M9将于12月26日正式上市。

不曾想,一条M9准备上市的消息,便能带来大涨。但在股民眼里,这条消息可以翻译成“华为还是很器重赛力斯的,赛力斯前途无量”。12月6日雪球社区一篇名为《赛力斯:给大家充分的时间建仓,请珍惜》小作文的核心观点是,问界的爆火证明了华为新能源汽车业务前景广阔,而赛力斯作为华为的代工厂股价也将一飞冲天。

确实,回望过去一年赛力斯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尽管问界系列没有火爆,但已然对赛力斯的股价影响巨大。

由于销量不济、出现质量问题,华为又透露出撤场的讯号,赛力斯的股价自去年以来,一直都不咋好看:今年6月8号,一路下跌的赛力斯创下了股价低点24.75元/股,对比今年年初几乎腰斩。

(赛力斯股价走势图,来源:TradingView)

而今年6月,赛力斯突然在二级市场“起飞”:6月12日,华为成功获得问界商标;6月14日,赛力斯宣布AITO问界M5智驾版即将开启交付,并于6月16日首批正式交付;同日,余承东在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表示,问界品牌即将推出“1000万元能买到的最好的SUV”问界M9,并于今年四季度上市。

华为一连串对问界的动作,也让赛力斯“销量未动,股价先行”:赛力斯股价下跌趋势被彻底反转,在当月创下三个涨停,开启了新一轮的上涨。

而之后的故事就很清晰:今年11月初,AITO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将迎来新的OTA升级,最吸引眼球的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 2.0。在升级后,HUAWEI ADS 2.0的高速NCA功能将不依赖高精地图,因其技术基于GOD网络和RCR网络2.0,在全国的高速、高架、快速路都能使用NCA。

在各家纷纷卷智驾的今天,华为发布新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无疑成为了行业里的“重磅炸弹”。受此影响,赛力斯股价再次靠着华为一飞冲天:3日股价涨幅近5%,6日直接涨停板,并于7日创下99.97元/股的历史新高。

如此看来,赛力斯现阶段在二级市场上正在沦为不上市的华为汽车业务的股票代餐。在此逻辑下,赛力斯自己基本面如何已不重要,尽管三季度报依然亏损,尽管蓝电销量仍不乐观......

PART-02、还能借势多久?

随着华为智驾的爆火,问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赛力斯股价也因此屡次飙升。但这套“狐假虎威”的逻辑,真的是万年不变的金科玉律吗?

11月9日,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第二个品牌,与奇瑞打造的智界S7在深圳正式发布并开启预售。赛力斯股价随即应声落地,9日、10日赛力斯大跌6.4%与8.43%,10日闭市时收81.68元/股,较最高点跌去近20%。

很显然,小作文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问界只是华为汽车版图的第一颗“棋子”,而不是“唯一一颗”。余承东在今年6月的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说到,华为的目标就是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技术,帮助车厂在极卷的时代能幸存下来、活下来。

同时,华为不造车联盟的扩张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竞争焦点,已经从以续航等硬件指标为代表的硬件性能,进化为以智驾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方面。

而自动驾驶软件的用户数量越多,可以返回给车企用于改进的智驾模型的数据样本就越多。更好的智驾系统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智驾”——“数据”正循环正在建立,自动驾驶的马太效应在未来会越发明显。

所以对华为来说,当今头部车企智驾系统大多“名花有主”,为避免未来被“马太效应”,快速拓圈,全面铺开智驾既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当务之急。

于是,先前还都只是和车厂合作研发车型,现在是合伙设立公司,并拉多个车企投资:

11月26日,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并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 与智能车灯等。

不造车的华为已然决定开宗立派,当“智驾门”的“总舵主”。余承东表示:“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

也正因此,华为注定不会满足汽车业务只有一家赛力斯。除了正在合作的吉利以及刚刚官宣的长安合作外,华为扩圈的动作持续加速。据外媒报道,华为近期已向奥迪和梅赛德斯-奔驰询问是否有兴趣购买其智能汽车软件和零部件公司的少量股权。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经历了吉利智界事件后的赛力斯,在长安华为官宣合作后当天深夜紧急发文,声明华为车BU本次调整,不影响与赛力斯的合作。

两天后,华为余承东表示,与长安新成立的公司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当日长安汽车、北汽蓝谷、江淮汽车、赛力斯等相关标的集体大涨。

华为汽车业务扩圈不可避免,未来也必然会有更强生产力和技术力的企业加入,赛力斯的边缘化似乎难以避免。华为新公司邀请赛力斯入股,双方均未透露具体股份占比,但此举颇有对合作已久的“老伙计”“扶上马,送一程”的意味。

PART-03、做华为的“富士康”?

那么,在华为扩圈后赛力斯又该如何应对被边缘化的局面?

目前来看,问界的大火除了赛力斯的功劳外,华为的品牌效应是主要因素。问界的产品谱系涵盖轿车、SUV等多种车型,售价多为25万元以上产品。虽然在车型设计、产品定位等方面赛力斯话语权较小,但现阶段问界的成功无疑给了赛力斯一颗“定心丸”。

在华为汽车业务拓圈未能影响赛力斯时,问界系列相对于其他华为合作系列都有更老的“资历”、更高的市场熟悉度,以及更多忠诚的车主群体。赛力斯需要做的,除了在销售端与华为合作外,也要积极拓展门店以及销售网络,以建立品牌效应。

在华为拓圈完成之后,赛力斯仍可专精代工,成为如富士康之于苹果般之于华为的角色。

现阶段赛力斯产能如何?问界爆火的M7、M9让赛力斯有些措手不及。11月7日晚,440名问界新M7准车主联名发出维权信,抱怨他们购买的车辆“迟迟无法交付”,要求问界和赛力斯给出解决方案。对此,赛力斯方面的回应是供应商没能及时到位。

虽然问界大火带来了产能压力,但实际上赛力斯的产能是够的。赛力斯在重庆共有三座汽车工厂:主要负责生产M5的两江工厂、生产M7的凤凰工厂,以及生产M9的两江新工厂。前两座工厂建厂较早,计划产能均为每年15万辆。

今年二月,由重庆政府、华为、赛力斯共同创建的第三座工厂,在2023年7月31日工程完工。虽然第三工厂在11月开始了试运营,全面投产尚需时日,但拥有三座工厂的赛力斯,在总产能上已超过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最新的每年95万辆。

新的问题来了——产能要过剩了。在赛力斯不建设新厂的情况下,需要每月超8.3万辆的销量才能使其生产能力不至闲置。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月,赛力斯汽车零售销量为20,144辆,离8.3万辆的规划产能还要多翻三倍。要达到该目标,赛力斯至少要吃掉榜单第五、第六名长安以及理想的份额,并以一个现在的自己的销量领先特斯拉,名列新能源排行榜第二。

(十一月国内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来源:乘联会)

如果问界对标的品牌不是比亚迪或特斯拉的级别,或者华为在规划赛力斯第三厂时还没有想到当盟主,还是对赛力斯有其他的安排,华为似乎都不会提前规划如此之大的产能。

而赛力斯,也除非华为对其有所许诺,否则也不会心甘情愿的拿出200亿真金白银砸向这个短时间内产能大量闲置的工厂。

以上都是猜测,但我们能够肯定的是,至少在产能上,赛力斯已经有了当“富士康”的资格。如果赛力斯未来确实能够承担其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的部分产能,那么其在整个联盟中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但如果赛力斯不能做华为未来汽车联盟的“粮草大元帅”的话,单靠自己发展蓝电品牌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今年赛力斯蓝电品牌共推出了两款产品:3月末上市的插混中大型SUV蓝电E5,与11月末上市的纯电紧凑型SUV蓝电E3。

但是二者的境况可谓“生不逢时”,不仅在2023年才投入内卷严重的新能源市场,二者在性能上也平平无奇。含“华”量低也决定了二者智能化方面的窘境:产品描述仅宣称蓝电搭载有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但并未提及谁家。

由于缺乏自研经验,蓝电的销量一直上不去。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1月蓝电E5销量为1556辆,在SUV销量中排名第132位。

蓝电如果想“逆天改命”,赛力斯还需在与华为的合作中学习经验,积累资源。如果下定决心孤身走暗巷,缺乏自研经验的赛力斯更是需要舍得花钱,追赶技术差距。

或者,赛力斯也可以让蓝电复制问界的模式,找“有智驾无产能”的企业合作,比如意欲将智驾系统变现,智能座舱领域也有文心大模型为卖点的百度。当然,如果话语权方面能更加强势,在问界上丢掉的灵魂可能在蓝电上找补回来。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赛力斯就是赛力斯,股价不需要“头脑清澈”的小作文拯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赛力斯

3.8k
  • 赛力斯:拟发股购买龙盛新能源100%股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 赛力斯:2023年净亏损24.5亿元,同比减亏

华为

7.4k
  • 中国太保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盘前机会前瞻|华为超充联盟正式成立,这几家公司已抢先布局,其中1股在液冷超充领域已与华为达成全方位合作(附概念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沦为代餐后,赛力斯如何找回“灵魂”?

赛力斯要走出一条专属自己的路,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文|偲睿洞察  经纬

编辑|孙越

今年下半年,问界可谓风头正盛:新的M7自9月12日上市以来,两个半月累计预定突破10万,同时问界M9在今年11月中旬也已经实现了超过3万辆的盲订销量。

曾几何时,市场曾一度传出智选销量不理想,华为裁撤车BU等消息,现在的问界,可以说是站稳了脚跟。

而赛力斯,作为华为智选模式最早的合作伙伴也迎来了春天。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中起,赛力斯股价一扫去年年中开始的颓势,一路飙升,在11月7日股价最高达99.97,创造了历史新高,是今年最低价格的超400%。

问界爆火,赛力斯在二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然而绑定问界的赛力斯也突出了两个问题:自家产品蓝电依然不温不火,同时随着智选业务的拓展,华为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难免对赛力斯“厚此薄彼”。

从基本面来看,即使有华为加持的赛力斯,实现盈利之路依然漫长。

想要扭亏为盈,赛力斯或许可以成为华为的“富士康”,兼容华为汽车联盟其他家的产能。而如果赛力斯要走出一条专属自己的路,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PART-01、销量未动股价先行,是为哪般?

12月7日,赛力斯股份暴涨8.1%,几近停板。而回看消息面,既不是财报数据十分好看,也不是问界M5、M7销量爆发,只有一条消息称:问界M9将于12月26日正式上市。

不曾想,一条M9准备上市的消息,便能带来大涨。但在股民眼里,这条消息可以翻译成“华为还是很器重赛力斯的,赛力斯前途无量”。12月6日雪球社区一篇名为《赛力斯:给大家充分的时间建仓,请珍惜》小作文的核心观点是,问界的爆火证明了华为新能源汽车业务前景广阔,而赛力斯作为华为的代工厂股价也将一飞冲天。

确实,回望过去一年赛力斯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尽管问界系列没有火爆,但已然对赛力斯的股价影响巨大。

由于销量不济、出现质量问题,华为又透露出撤场的讯号,赛力斯的股价自去年以来,一直都不咋好看:今年6月8号,一路下跌的赛力斯创下了股价低点24.75元/股,对比今年年初几乎腰斩。

(赛力斯股价走势图,来源:TradingView)

而今年6月,赛力斯突然在二级市场“起飞”:6月12日,华为成功获得问界商标;6月14日,赛力斯宣布AITO问界M5智驾版即将开启交付,并于6月16日首批正式交付;同日,余承东在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表示,问界品牌即将推出“1000万元能买到的最好的SUV”问界M9,并于今年四季度上市。

华为一连串对问界的动作,也让赛力斯“销量未动,股价先行”:赛力斯股价下跌趋势被彻底反转,在当月创下三个涨停,开启了新一轮的上涨。

而之后的故事就很清晰:今年11月初,AITO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将迎来新的OTA升级,最吸引眼球的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 2.0。在升级后,HUAWEI ADS 2.0的高速NCA功能将不依赖高精地图,因其技术基于GOD网络和RCR网络2.0,在全国的高速、高架、快速路都能使用NCA。

在各家纷纷卷智驾的今天,华为发布新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无疑成为了行业里的“重磅炸弹”。受此影响,赛力斯股价再次靠着华为一飞冲天:3日股价涨幅近5%,6日直接涨停板,并于7日创下99.97元/股的历史新高。

如此看来,赛力斯现阶段在二级市场上正在沦为不上市的华为汽车业务的股票代餐。在此逻辑下,赛力斯自己基本面如何已不重要,尽管三季度报依然亏损,尽管蓝电销量仍不乐观......

PART-02、还能借势多久?

随着华为智驾的爆火,问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赛力斯股价也因此屡次飙升。但这套“狐假虎威”的逻辑,真的是万年不变的金科玉律吗?

11月9日,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第二个品牌,与奇瑞打造的智界S7在深圳正式发布并开启预售。赛力斯股价随即应声落地,9日、10日赛力斯大跌6.4%与8.43%,10日闭市时收81.68元/股,较最高点跌去近20%。

很显然,小作文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问界只是华为汽车版图的第一颗“棋子”,而不是“唯一一颗”。余承东在今年6月的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说到,华为的目标就是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技术,帮助车厂在极卷的时代能幸存下来、活下来。

同时,华为不造车联盟的扩张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竞争焦点,已经从以续航等硬件指标为代表的硬件性能,进化为以智驾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方面。

而自动驾驶软件的用户数量越多,可以返回给车企用于改进的智驾模型的数据样本就越多。更好的智驾系统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智驾”——“数据”正循环正在建立,自动驾驶的马太效应在未来会越发明显。

所以对华为来说,当今头部车企智驾系统大多“名花有主”,为避免未来被“马太效应”,快速拓圈,全面铺开智驾既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当务之急。

于是,先前还都只是和车厂合作研发车型,现在是合伙设立公司,并拉多个车企投资:

11月26日,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并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 与智能车灯等。

不造车的华为已然决定开宗立派,当“智驾门”的“总舵主”。余承东表示:“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

也正因此,华为注定不会满足汽车业务只有一家赛力斯。除了正在合作的吉利以及刚刚官宣的长安合作外,华为扩圈的动作持续加速。据外媒报道,华为近期已向奥迪和梅赛德斯-奔驰询问是否有兴趣购买其智能汽车软件和零部件公司的少量股权。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经历了吉利智界事件后的赛力斯,在长安华为官宣合作后当天深夜紧急发文,声明华为车BU本次调整,不影响与赛力斯的合作。

两天后,华为余承东表示,与长安新成立的公司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当日长安汽车、北汽蓝谷、江淮汽车、赛力斯等相关标的集体大涨。

华为汽车业务扩圈不可避免,未来也必然会有更强生产力和技术力的企业加入,赛力斯的边缘化似乎难以避免。华为新公司邀请赛力斯入股,双方均未透露具体股份占比,但此举颇有对合作已久的“老伙计”“扶上马,送一程”的意味。

PART-03、做华为的“富士康”?

那么,在华为扩圈后赛力斯又该如何应对被边缘化的局面?

目前来看,问界的大火除了赛力斯的功劳外,华为的品牌效应是主要因素。问界的产品谱系涵盖轿车、SUV等多种车型,售价多为25万元以上产品。虽然在车型设计、产品定位等方面赛力斯话语权较小,但现阶段问界的成功无疑给了赛力斯一颗“定心丸”。

在华为汽车业务拓圈未能影响赛力斯时,问界系列相对于其他华为合作系列都有更老的“资历”、更高的市场熟悉度,以及更多忠诚的车主群体。赛力斯需要做的,除了在销售端与华为合作外,也要积极拓展门店以及销售网络,以建立品牌效应。

在华为拓圈完成之后,赛力斯仍可专精代工,成为如富士康之于苹果般之于华为的角色。

现阶段赛力斯产能如何?问界爆火的M7、M9让赛力斯有些措手不及。11月7日晚,440名问界新M7准车主联名发出维权信,抱怨他们购买的车辆“迟迟无法交付”,要求问界和赛力斯给出解决方案。对此,赛力斯方面的回应是供应商没能及时到位。

虽然问界大火带来了产能压力,但实际上赛力斯的产能是够的。赛力斯在重庆共有三座汽车工厂:主要负责生产M5的两江工厂、生产M7的凤凰工厂,以及生产M9的两江新工厂。前两座工厂建厂较早,计划产能均为每年15万辆。

今年二月,由重庆政府、华为、赛力斯共同创建的第三座工厂,在2023年7月31日工程完工。虽然第三工厂在11月开始了试运营,全面投产尚需时日,但拥有三座工厂的赛力斯,在总产能上已超过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最新的每年95万辆。

新的问题来了——产能要过剩了。在赛力斯不建设新厂的情况下,需要每月超8.3万辆的销量才能使其生产能力不至闲置。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月,赛力斯汽车零售销量为20,144辆,离8.3万辆的规划产能还要多翻三倍。要达到该目标,赛力斯至少要吃掉榜单第五、第六名长安以及理想的份额,并以一个现在的自己的销量领先特斯拉,名列新能源排行榜第二。

(十一月国内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来源:乘联会)

如果问界对标的品牌不是比亚迪或特斯拉的级别,或者华为在规划赛力斯第三厂时还没有想到当盟主,还是对赛力斯有其他的安排,华为似乎都不会提前规划如此之大的产能。

而赛力斯,也除非华为对其有所许诺,否则也不会心甘情愿的拿出200亿真金白银砸向这个短时间内产能大量闲置的工厂。

以上都是猜测,但我们能够肯定的是,至少在产能上,赛力斯已经有了当“富士康”的资格。如果赛力斯未来确实能够承担其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的部分产能,那么其在整个联盟中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但如果赛力斯不能做华为未来汽车联盟的“粮草大元帅”的话,单靠自己发展蓝电品牌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今年赛力斯蓝电品牌共推出了两款产品:3月末上市的插混中大型SUV蓝电E5,与11月末上市的纯电紧凑型SUV蓝电E3。

但是二者的境况可谓“生不逢时”,不仅在2023年才投入内卷严重的新能源市场,二者在性能上也平平无奇。含“华”量低也决定了二者智能化方面的窘境:产品描述仅宣称蓝电搭载有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但并未提及谁家。

由于缺乏自研经验,蓝电的销量一直上不去。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1月蓝电E5销量为1556辆,在SUV销量中排名第132位。

蓝电如果想“逆天改命”,赛力斯还需在与华为的合作中学习经验,积累资源。如果下定决心孤身走暗巷,缺乏自研经验的赛力斯更是需要舍得花钱,追赶技术差距。

或者,赛力斯也可以让蓝电复制问界的模式,找“有智驾无产能”的企业合作,比如意欲将智驾系统变现,智能座舱领域也有文心大模型为卖点的百度。当然,如果话语权方面能更加强势,在问界上丢掉的灵魂可能在蓝电上找补回来。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赛力斯就是赛力斯,股价不需要“头脑清澈”的小作文拯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