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中国电池产业的血战二十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中国电池产业的血战二十年

在新能源的牌桌上,中国人这次不仅要当玩家,还要做庄家。

文|了不起的特色产业

1995年,深圳的破旧厂房里,29岁的王传福攥着借来的250万元,用自研的半自动生产线开始捣鼓镍镉电池。

当时日本三洋的电池产线价值数千万美元,这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工程师愣是用"夹具+人工"的土办法,把成本砍到对手的40%。

这个后来被索尼告侵权的"山寨作坊",竟在2000年拿下摩托罗拉全球订单,把日本人吓出一身冷汗。

同一时期,福建宁德人曾毓群正在东莞新科磁电厂当技术总监。

这个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毕业的高材生,1999年带着团队自立门户成立ATL时,没人料到他们会在苹果iPod电池危机中一战封神——2003年攻克聚合物锂电池鼓包难题,从此成为苹果御用供应商。

此时的全球电池产业主要由日本和韩国主导,如索尼、松下、三洋、三星、LG等企业。而中国电池军团还蜷缩在产业链末端,主要集中在铅酸电池,在新能源电池(锂电池)领域几乎没有核心技术。

1政策东风起:万亿赛道上的生死时速

2009年北京车展,工信部领导站在比亚迪展台前眉头紧锁。当时中国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仅90Wh/kg,不到日本水平的三分之二。

但"十城千辆"工程已然启动,政府决心用真金白银砸出个未来—每辆新能源车补贴最高6万元,相当于车价的40%。

这场豪赌催生了疯狂赛跑。

宁德时代2011年从ATL动力电池部独立时,账上趴着宝马给的800页全德文技术标准。

曾毓群带着团队连熬45天,硬是造出符合严苛要求的三元锂电池,从此绑上德国豪车的大腿。

而王传福在2013年推出"秦"系列时,已把每度电成本压到1500元,比日韩对手低30%。

2015年国家补贴政策调整,直接把行业推进生死时速。能量密度120Wh/kg的生死线,让磷酸铁锂阵营哀鸿遍野。

比亚迪痛砍2000名电池研发人员,宁德时代却借势狂揽46%的乘用车市场份额。这场洗牌背后,是曾毓群提前三年布局三元锂的毒辣眼光。

2技术大爆炸:从跟跑到领跑的致命弯道

2020年春天的"刀片电池"发布会,王传福当众播放了一段针刺对比视频:三元锂电池爆燃的火光中,刀片电池平静得令人窒息。

这个把电芯做成1200mm长刀片状的黑科技,不仅把体积利用率提升到60%,更让比亚迪的每瓦时成本降至0.6元,比宁德时代还低15%。

曾毓群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

2023年推出的麒麟电池,用第三代CTP技术实现255Wh/kg的能量密度,比特斯拉4680电池高出13%。更绝的是"水冷板替代横纵梁"设计,让电池包抗冲击能力提升200%。

这记重拳让宁德时代守住了35%的全球份额,把LG新能源逼得在北美疯狂降价。

此时的中国军团已掌控战场规则。从青海盐湖提锂技术突破,到四川锂辉石矿的全球定价权;从贝特瑞的硅碳负极量产,到天赐材料的六氟磷酸锂成本屠刀。

当德国车企发现80%的电池关键材料来自中国时,大众26亿欧元注资国轩高科的操作,更像是迟到的投降。

3未来战争:固态电池与能源帝国的野望

2024年开春,广汽埃安实验室传出的消息震动业界:全固态电池量产中试线跑通,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

2024年3月18日的深圳春夜,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现场放出猛料:搭载兆瓦闪充技术的量产车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

而在合肥,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包已实现1000公里续航。

4月21日下午,宁德时代发布全新钠离子电池品牌——宁德时代钠新,涵盖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重卡蓄电池。

据介绍,其中钠新动力电池能够在-40℃的环境下电芯能量保持率仍达90%;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75 Wh/kg,具备超50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在混动车上的纯电续航超200km。

当西方惊醒时,中国已控制全球70%的锂加工产能,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有6家来自中国,在产能、成本、技术创新等方面全面领先,新能源时代的"石油美元"正在重构。

4从电池到星辰大海

回望1995年王传福在深圳租厂房时的窘迫,再看如今比亚迪每2.8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车的盛景,这场逆袭藏着中国制造的终极密码——用市场换技术,用规模降成本,用迭代破垄断。当兆瓦闪充桩开始覆盖318国道,当麒麟电池驱动着慕尼黑街头的电动巴士,或许我们正在见证:内燃机时代被强行折叠,新的能源帝国已然崛起。

 

这场战争远未结束。曾毓群在宁德基地挂着的"赌性坚强"书法,王传福办公室里的"技术为王"牌匾,李斌在换电站里调试的机器人手臂,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在新能源的牌桌上,中国人这次不仅要当玩家,还要做庄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宁德时代

8.7k
  • 锂电产业链周记 | 宁德时代联手五大车企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吉利成立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
  • 4月8日投资早报|宁德时代拟40亿元-80亿元回购股份,利民股份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85.99%—1199.85%,今日一只新股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中国电池产业的血战二十年

在新能源的牌桌上,中国人这次不仅要当玩家,还要做庄家。

文|了不起的特色产业

1995年,深圳的破旧厂房里,29岁的王传福攥着借来的250万元,用自研的半自动生产线开始捣鼓镍镉电池。

当时日本三洋的电池产线价值数千万美元,这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工程师愣是用"夹具+人工"的土办法,把成本砍到对手的40%。

这个后来被索尼告侵权的"山寨作坊",竟在2000年拿下摩托罗拉全球订单,把日本人吓出一身冷汗。

同一时期,福建宁德人曾毓群正在东莞新科磁电厂当技术总监。

这个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毕业的高材生,1999年带着团队自立门户成立ATL时,没人料到他们会在苹果iPod电池危机中一战封神——2003年攻克聚合物锂电池鼓包难题,从此成为苹果御用供应商。

此时的全球电池产业主要由日本和韩国主导,如索尼、松下、三洋、三星、LG等企业。而中国电池军团还蜷缩在产业链末端,主要集中在铅酸电池,在新能源电池(锂电池)领域几乎没有核心技术。

1政策东风起:万亿赛道上的生死时速

2009年北京车展,工信部领导站在比亚迪展台前眉头紧锁。当时中国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仅90Wh/kg,不到日本水平的三分之二。

但"十城千辆"工程已然启动,政府决心用真金白银砸出个未来—每辆新能源车补贴最高6万元,相当于车价的40%。

这场豪赌催生了疯狂赛跑。

宁德时代2011年从ATL动力电池部独立时,账上趴着宝马给的800页全德文技术标准。

曾毓群带着团队连熬45天,硬是造出符合严苛要求的三元锂电池,从此绑上德国豪车的大腿。

而王传福在2013年推出"秦"系列时,已把每度电成本压到1500元,比日韩对手低30%。

2015年国家补贴政策调整,直接把行业推进生死时速。能量密度120Wh/kg的生死线,让磷酸铁锂阵营哀鸿遍野。

比亚迪痛砍2000名电池研发人员,宁德时代却借势狂揽46%的乘用车市场份额。这场洗牌背后,是曾毓群提前三年布局三元锂的毒辣眼光。

2技术大爆炸:从跟跑到领跑的致命弯道

2020年春天的"刀片电池"发布会,王传福当众播放了一段针刺对比视频:三元锂电池爆燃的火光中,刀片电池平静得令人窒息。

这个把电芯做成1200mm长刀片状的黑科技,不仅把体积利用率提升到60%,更让比亚迪的每瓦时成本降至0.6元,比宁德时代还低15%。

曾毓群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

2023年推出的麒麟电池,用第三代CTP技术实现255Wh/kg的能量密度,比特斯拉4680电池高出13%。更绝的是"水冷板替代横纵梁"设计,让电池包抗冲击能力提升200%。

这记重拳让宁德时代守住了35%的全球份额,把LG新能源逼得在北美疯狂降价。

此时的中国军团已掌控战场规则。从青海盐湖提锂技术突破,到四川锂辉石矿的全球定价权;从贝特瑞的硅碳负极量产,到天赐材料的六氟磷酸锂成本屠刀。

当德国车企发现80%的电池关键材料来自中国时,大众26亿欧元注资国轩高科的操作,更像是迟到的投降。

3未来战争:固态电池与能源帝国的野望

2024年开春,广汽埃安实验室传出的消息震动业界:全固态电池量产中试线跑通,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

2024年3月18日的深圳春夜,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现场放出猛料:搭载兆瓦闪充技术的量产车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

而在合肥,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包已实现1000公里续航。

4月21日下午,宁德时代发布全新钠离子电池品牌——宁德时代钠新,涵盖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重卡蓄电池。

据介绍,其中钠新动力电池能够在-40℃的环境下电芯能量保持率仍达90%;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75 Wh/kg,具备超50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在混动车上的纯电续航超200km。

当西方惊醒时,中国已控制全球70%的锂加工产能,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有6家来自中国,在产能、成本、技术创新等方面全面领先,新能源时代的"石油美元"正在重构。

4从电池到星辰大海

回望1995年王传福在深圳租厂房时的窘迫,再看如今比亚迪每2.8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车的盛景,这场逆袭藏着中国制造的终极密码——用市场换技术,用规模降成本,用迭代破垄断。当兆瓦闪充桩开始覆盖318国道,当麒麟电池驱动着慕尼黑街头的电动巴士,或许我们正在见证:内燃机时代被强行折叠,新的能源帝国已然崛起。

 

这场战争远未结束。曾毓群在宁德基地挂着的"赌性坚强"书法,王传福办公室里的"技术为王"牌匾,李斌在换电站里调试的机器人手臂,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在新能源的牌桌上,中国人这次不仅要当玩家,还要做庄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