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言论|WEY VV7值得认可的只有它的定位而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言论|WEY VV7值得认可的只有它的定位而已?

长城WEY更多还只是为了高端而高端,其底子之薄弱实在难以被真正认可为高端。事实上,它和H7的关系也显而易见,在换名换外观后,VV7很“知趣”地定价在H7原有的价位上。

就在WEY VV7上市一个多月后,长城便对外宣称这款高端产品已收获逾两万台的订单,一时间令外界惊讶不已。订单数毕竟无从考证,但就在数日前,长城终于公布了VV7在6月的3166台销售成绩,同时公布其产量仅有3465台,可见目前VV7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款车能够有这么好的成绩其实不足为奇,但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不少令人嗤之以鼻的地方。

广告做得漂亮,但底子还是一样

在去年底的广州车展上,长城正式发布了旗下高端品牌“WEY”,并展示了VV7车型。VV7系列分为“VV7c”和”VV7s”两款,主要区别在于外观上的一些小细节,其余配置和整车结构上完全一致。

这样分隔车型的做法类似于哈弗系列的蓝标和红标版,可见长城在产品规划上的一贯套路。

WEY logo

林肯logo

VV7主打的套路就是豪华感,新车分别设置了 “豪华型”、“超豪型”、“旗舰型”等6款产品,这样贴切定位的取名手段果然足够 “踏实”。

另一方面,WEY的品牌logo同样十分具有“踏实感”,其设计与林肯汽车异曲同工。不禁让人感叹,自主车企在早期通过模仿逐渐积累起品牌后,如今进军高端市场却依旧“踏实”地学习外企的榜样,可见长城在VV7上确实很刻苦地做了功课。

作为中型SUV产品,VV7在空间表现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车身尺寸分别为4749/1931/1655mm,其中轴距比汉兰达、冠道等同级别榜样有着不小的优势,达到了2950mm的长度。但由于受到顶部溜背设计的影响,后排头部空间其实并不富余。

VV7

奥体TT

在豪华感的营造上,长城确实百分百地交足了功课。VV7在内饰上采用了大量的真皮材料,中控台的设计与奥迪TT相仿,在“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地方都充分呈现出了豪华感的设计。配置上的采用也不含糊,陡坡缓降、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盲区检测、座椅通风/加热等一应俱全,这样的表现确实是越级的水准。

整车在隔音上同样做得不错,加入了大量的隔音棉和隔音板来保证出色的乘坐体验,但同时也暴露了长城在NVH上并没有什么改进。一方面,VV7靠堆物料做出了豪华车该有的模样,另一方面则是长城省下了不少的研发费用。

但羊毛总长在羊身上,车企在车上“看得见”的地方大力投入,自然会在“看不见”的地方压缩成本。

VV7上唯一的技术亮点,就在于它是首款搭载了由长城自主研发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的车型。但据不少的用户反映,此变速箱的运行逻辑还是存在着不少小毛病,换挡延迟、刹车迟滞等问题成为了其主要的槽点。

同时由于该车采用的是哈弗H7平台,所以两者的重合度非常高。例如两款产品都只有两驱版本,采用了相同的底盘结构和发动机等等。

有鉴于此,VV7的动力表现自然与H7相差无几,而车重则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该车型同样延续下来的,还有长城一直以来所有的高油耗问题。据某车评人的实际测试,VV7在高速公路路况下取得的测试油耗为10.7L,城市路况下则高达15L。

不能不说,这样的油耗表现确实很“长城”。

该车上市不久以后,便爆出“油耗门”事件,某车评人指长城对VV7行车电脑上的油耗显示进行了作弊的设置。长城的公关反应迅速,马上采取了删帖、删视频的做法来应对,一时间惹来了不少争议。

这样的公关手段可以看出,由于长城在早年间利用H8/H9试探高端市场无功而返,加上H6的销量开始难以保持增长的势头,所以长城才急需要推出这款VV7去冲击市场,因而不惜采取这样强硬的手段去为其正名。而另一方面,则是长城内部的确对其寄予了高度的期待。

回归到命名上来看,魏派"WEY"无疑是象征着长城董事长魏建军,而且"VV"组合起来也是“魏”的英文首字母,在此可以看出魏建军对其的高度重视。

而“7”的设置除了是与“VV”形成线条上的连续性以外,车的定位更加是紧跟哈弗H6的排序,VV7项目在内部的地位可见一斑。

但无论如何,产品硬伤是始终存在的。

从目前各大主要汽车平台上可以看到,该车的宣传卖点主要是豪华感和创新设计,当中并没有过多提及到科研的卖点,可见这款产品在新技术的运用上并没有太多突破,而VV7采用了H7的平台正是最有力的证据。

定位确实是成功的

新车急于上市除了是自身产品销量的瓶颈,还有就是长城看到了国内”消费升级“所释放的消费需求。因而对自家高端品牌进行改头换面、改名换姓、堆砌材料去拼凑出一台豪华车来迎合市场,其营销手段之高超,确实是国内企业的领先水平。

有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关注VV7的主要群体都是来自哈弗H6、H7、H8的车主,所以长城在此时大张旗鼓地推出高端品牌WEY,无疑对于这批人来说是一道福音。

再者,从定价区间就看得出长城对VV7定位之精准。该车型在16—18万区间主打豪华感,这对于其他国产品牌车型来讲,VV7对其有着越级的乘坐体验。而对于合资品牌竞品而言,它们的乞丐版车型更加无法媲美VV7的配置和豪华感。

归根到底,VV7在这个价位上能够给予消费者更高的性价比,所以无论从自主品牌车主的换车需要,还是从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于豪华感的追求来讲,VV7都正正把握住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在VV7上市的时候,长城对外宣布今年会在全国建造200家WEY的独立4S店,以及放出了年销量达10万台的豪言。不过从实际来看,首家WEY的4S店到6月10日才正式开业,其销量和订单数距离10万台还有很长的距离,所以长城要完成今年的销量目标依旧有很大的难度。

雅斯顿小结

长城WEY更多还只是为了高端而高端,其底子之薄弱实在难以被真正认可为高端。但反过来说,VV7的定位确实成功在市场上找到了缺口。而事实上,它和H7的关系也显而易见,在换名换外观后,VV7很“知趣”地定价在H7原有的价位上。

这说明了这种“高端”的标签是符合国情的定价,还是仅仅在于产品形象上的一种噱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言论|WEY VV7值得认可的只有它的定位而已?

长城WEY更多还只是为了高端而高端,其底子之薄弱实在难以被真正认可为高端。事实上,它和H7的关系也显而易见,在换名换外观后,VV7很“知趣”地定价在H7原有的价位上。

就在WEY VV7上市一个多月后,长城便对外宣称这款高端产品已收获逾两万台的订单,一时间令外界惊讶不已。订单数毕竟无从考证,但就在数日前,长城终于公布了VV7在6月的3166台销售成绩,同时公布其产量仅有3465台,可见目前VV7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款车能够有这么好的成绩其实不足为奇,但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不少令人嗤之以鼻的地方。

广告做得漂亮,但底子还是一样

在去年底的广州车展上,长城正式发布了旗下高端品牌“WEY”,并展示了VV7车型。VV7系列分为“VV7c”和”VV7s”两款,主要区别在于外观上的一些小细节,其余配置和整车结构上完全一致。

这样分隔车型的做法类似于哈弗系列的蓝标和红标版,可见长城在产品规划上的一贯套路。

WEY logo

林肯logo

VV7主打的套路就是豪华感,新车分别设置了 “豪华型”、“超豪型”、“旗舰型”等6款产品,这样贴切定位的取名手段果然足够 “踏实”。

另一方面,WEY的品牌logo同样十分具有“踏实感”,其设计与林肯汽车异曲同工。不禁让人感叹,自主车企在早期通过模仿逐渐积累起品牌后,如今进军高端市场却依旧“踏实”地学习外企的榜样,可见长城在VV7上确实很刻苦地做了功课。

作为中型SUV产品,VV7在空间表现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车身尺寸分别为4749/1931/1655mm,其中轴距比汉兰达、冠道等同级别榜样有着不小的优势,达到了2950mm的长度。但由于受到顶部溜背设计的影响,后排头部空间其实并不富余。

VV7

奥体TT

在豪华感的营造上,长城确实百分百地交足了功课。VV7在内饰上采用了大量的真皮材料,中控台的设计与奥迪TT相仿,在“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地方都充分呈现出了豪华感的设计。配置上的采用也不含糊,陡坡缓降、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盲区检测、座椅通风/加热等一应俱全,这样的表现确实是越级的水准。

整车在隔音上同样做得不错,加入了大量的隔音棉和隔音板来保证出色的乘坐体验,但同时也暴露了长城在NVH上并没有什么改进。一方面,VV7靠堆物料做出了豪华车该有的模样,另一方面则是长城省下了不少的研发费用。

但羊毛总长在羊身上,车企在车上“看得见”的地方大力投入,自然会在“看不见”的地方压缩成本。

VV7上唯一的技术亮点,就在于它是首款搭载了由长城自主研发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的车型。但据不少的用户反映,此变速箱的运行逻辑还是存在着不少小毛病,换挡延迟、刹车迟滞等问题成为了其主要的槽点。

同时由于该车采用的是哈弗H7平台,所以两者的重合度非常高。例如两款产品都只有两驱版本,采用了相同的底盘结构和发动机等等。

有鉴于此,VV7的动力表现自然与H7相差无几,而车重则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该车型同样延续下来的,还有长城一直以来所有的高油耗问题。据某车评人的实际测试,VV7在高速公路路况下取得的测试油耗为10.7L,城市路况下则高达15L。

不能不说,这样的油耗表现确实很“长城”。

该车上市不久以后,便爆出“油耗门”事件,某车评人指长城对VV7行车电脑上的油耗显示进行了作弊的设置。长城的公关反应迅速,马上采取了删帖、删视频的做法来应对,一时间惹来了不少争议。

这样的公关手段可以看出,由于长城在早年间利用H8/H9试探高端市场无功而返,加上H6的销量开始难以保持增长的势头,所以长城才急需要推出这款VV7去冲击市场,因而不惜采取这样强硬的手段去为其正名。而另一方面,则是长城内部的确对其寄予了高度的期待。

回归到命名上来看,魏派"WEY"无疑是象征着长城董事长魏建军,而且"VV"组合起来也是“魏”的英文首字母,在此可以看出魏建军对其的高度重视。

而“7”的设置除了是与“VV”形成线条上的连续性以外,车的定位更加是紧跟哈弗H6的排序,VV7项目在内部的地位可见一斑。

但无论如何,产品硬伤是始终存在的。

从目前各大主要汽车平台上可以看到,该车的宣传卖点主要是豪华感和创新设计,当中并没有过多提及到科研的卖点,可见这款产品在新技术的运用上并没有太多突破,而VV7采用了H7的平台正是最有力的证据。

定位确实是成功的

新车急于上市除了是自身产品销量的瓶颈,还有就是长城看到了国内”消费升级“所释放的消费需求。因而对自家高端品牌进行改头换面、改名换姓、堆砌材料去拼凑出一台豪华车来迎合市场,其营销手段之高超,确实是国内企业的领先水平。

有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关注VV7的主要群体都是来自哈弗H6、H7、H8的车主,所以长城在此时大张旗鼓地推出高端品牌WEY,无疑对于这批人来说是一道福音。

再者,从定价区间就看得出长城对VV7定位之精准。该车型在16—18万区间主打豪华感,这对于其他国产品牌车型来讲,VV7对其有着越级的乘坐体验。而对于合资品牌竞品而言,它们的乞丐版车型更加无法媲美VV7的配置和豪华感。

归根到底,VV7在这个价位上能够给予消费者更高的性价比,所以无论从自主品牌车主的换车需要,还是从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于豪华感的追求来讲,VV7都正正把握住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在VV7上市的时候,长城对外宣布今年会在全国建造200家WEY的独立4S店,以及放出了年销量达10万台的豪言。不过从实际来看,首家WEY的4S店到6月10日才正式开业,其销量和订单数距离10万台还有很长的距离,所以长城要完成今年的销量目标依旧有很大的难度。

雅斯顿小结

长城WEY更多还只是为了高端而高端,其底子之薄弱实在难以被真正认可为高端。但反过来说,VV7的定位确实成功在市场上找到了缺口。而事实上,它和H7的关系也显而易见,在换名换外观后,VV7很“知趣”地定价在H7原有的价位上。

这说明了这种“高端”的标签是符合国情的定价,还是仅仅在于产品形象上的一种噱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