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健林孙宏斌们可向台湾首富家族学传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健林孙宏斌们可向台湾首富家族学传承

随着全球化现代经济的形成,民营经济发展步伐晚于台湾的大陆企业在传承问题也将面临着台湾家族企业曾经面临过的挑战。

“王思聪不愿过我的生活”,说及万达接班人,首富王健林如此“轻描淡写”地一语带过。作为王健林独子,王思聪不接棒家族企业,并不是问题的根源。

常识告诉我们,作为企业创始人同时也是父亲的王健林,心中肯定有个打算,或者说尴尬——王思聪是万达商业帝国的合格继承者吗?

王健林今年才63岁,正值盛年,王思聪30岁不到,年纪不大,谁来接管万达,肯定不是迫在眉睫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复杂、矛盾的传承关系必将显露出来:年轻的王思聪,该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所有者?

几天来,一波说多篇文章谈了台湾蔡家这个盛产首富的家族,今天我们要引导大家来关注首富家族的第三代。

就家族企业传承而言,如果说30年作为一个世代,许多家族企业从第一代传到第二代问题并不大,但是到了第三代时,两个30年就是一甲子,第一代人要么不在人世,要么就是年纪非常大了。

企业传承的内在问题和外在问题就很难再“浑水摸鱼”混过去了,否则就不会有“富不过三代”这个魔咒了。

29岁的王思聪也好,27岁的“新‘国民老公’” 孙喆也罢,现在谈接班传承,还为时过早。

其实,对于王健林、孙宏斌这些创一代而言,他们的家族企业刚刚面临第一代交接班的问题,而台湾、香港及海外众多华人家族企业,这已是他们走过的老路。

同宗同源的文化习俗,尤其是第一代的发家方式也颇为相似,他们可以为内地企业传承提供很多正反两面的借鉴。

随着全球化现代经济的形成,民营经济发展步伐晚于台湾的大陆企业,在传承问题上都面临同样的困境,主要有三大挑战。

挑战一:企业层面转型创新的挑战

全球化及互联网+潮流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企业需要转型创新,提升对外竞争力,以获得稳定收益。

像国泰家族旗下企业,他们已将投资的触角延伸到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这可是家族一代从没有尝试的地方。

另外,由于跨足多面产业,他们也一直在创新新的经营模式,比如子公司国泰人寿,横跨两岸,在微信上卖保险。

两年前,他们又与马云的蚂蚁金服合作,共同探索“互联网+传统行业”保险业态新模版。通过机器、数据、信用体系,让你可以5分钱买保险。

不转型,势必走向灰飞湮灭,但如何聚焦长期利益而非短期“野蛮式”扩张,怎么来推动创新改革,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挑战二:家族“开枝散叶”后分家的挑战

自从国泰创业四兄弟蔡万春、蔡万霖、蔡万才等分家后,这个首富家族的财富帝国,就走上了“分工不分家”的传承之路。

像富邦蔡万才家族,两个儿子蔡明忠、蔡明兴两人持股、管理都平均。

国泰集团创办人蔡万霖过世六年后,蔡家第二代兄弟三人达成了一个“震撼”决定:老三蔡镇宇要“彻底”分家!

原本担任国泰金控副董事长的蔡镇宇,在股东会上提出要与家族企业国泰之间划清界线,他先退出国泰金控董事会,接着又辞去国泰人寿、国泰世华银行副董事长职务。

更让外人意外的是,蔡镇宇又与哥哥蔡宏图达成“分家”协议,将当时市值700亿新台币的股权交由蔡宏图亲手处理。

国泰老三——蔡镇宇

留住亲情血缘,蔡镇宇选择“分家”,将股权卖给哥哥,与事业股权切掉关联,其实也是为了家族企业国泰的“不分家”。

与弟弟蔡万才家族治理的“平均哲学”一样,蔡万霖对自己三个儿子也很公平,三个儿子三等分,老大蔡政达、老二蔡宏图、老三蔡镇宇拥有的股权一样多。

由于父亲蔡万霖的股权设计,家族成员彼此持股非常紧密,由于老大身体不适合接班,老二蔡宏图就担任掌门人的角色。

蔡镇宇因为国泰世华银行前副董事长李明贤涉及扁家洗钱案,被“金管会”处分,故而选择退出家族企业。

明眼人都知道,蔡鎮宇这一次退出很彻底,全面性放弃了其在国泰所有的经营实权,连“所有权”也不要,把父亲分给他的所有股权卖给二哥蔡宏图,表面上是兄弟彻底分家,其实也是出于家族事业的未来考虑的。

从蔡家在家族企业股东层面的不同处置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国泰家族还是富邦家族,上一代企业主交给下一代时,对资产规划与股权配置都很清楚,兄弟等分,从而避免家族纷争不断。

当家族成员因个人原因,影响到企业决策及经营时,选择退出管理权,并将所有权“策略性”地留在家族内部,从而避免家族控股分化,最大限度地维护家族利益。

也就是说,明确的分野制度,是企业能够永续经营非常重要的做法。

国泰、富邦两大兄弟首富家族企业,均将家族与企业做明确的分割,企业部分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经营,家族成员不介入管理层面。

另外,据新的消息,两个家族都在研拟一套家族成员进入企业的标准,比如拥有专业能力才能进驻企业任职。

可我们看到不少家族,进入二三代之后,家族成员繁衍,股权结构一次次自然分化,持股零散,不但共同决策不易形成,即使形成也没有效率,最后因企业缺乏竞争力而集体凋零。

分家纠纷是“中国式传承”的致命伤,多看台湾、香港、海外富人分家,可以从中找出更好的解决方式。

挑战三:来自“少主难以服众”的挑战

是传承,还是另创领地?这是摆在王思聪们面前一个艰难抉择。

其实,你会发现,今天很多中国内地“富二代”,多是选择另创领地。比如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之女刘畅、还有王健林之子王思聪等,他们父辈都曾是中国首富,可他们一个个都选择另创领地,而不是接棒传承。为什么?

“不做接二代,要做创二代!”此话更像是一种时尚口号,但无法掩盖内地家族企业二三代传承的尴尬困境。

他们不能勇于迎对“少主难以服众”的挑战,更不愿意去解决诸如家族企业领导层老化严重等问题。

但是,为何港澳台以及海外那么多家族企业的二三代能将家族企业传承的担子挑在肩上,而国内许多“富二代”却做不到,要另外开挖自己的领地,难道就没有一丝丝逃避困难与问题的成分吗!?

当然,今天很多富二代“不务正业”,多选择玩金融,除了个人兴趣外,也有扭曲市场环境造成的因素。

那么,我们来看看台湾首富蔡氏家族,是怎么来解决的。

蔡氏富三代蔡宗翰,他是首富蔡宏图的长子,今年41岁。他追随父亲蔡宏图之路,在美国取得法学博士后,也进入家族企业旗下的建设、寿险、银行等部门历练。29岁就进入国泰人寿董事会,去年升任国泰世华银行副董事长。

国泰小王子蔡宗翰

尽管父亲蔡宏图一再表示“交棒对象不一定姓蔡”,但事实上蔡宗翰一直在集团权力核心内。

多年来主动出击、活化资产有成的蔡宗翰,被外人形容为“一直戴着钢盔往前冲”。

2010年,国泰蔡家二代蔡宏图与弟弟蔡镇宇分家,进行资产切割。为买下蔡镇宇手中国泰股权及资产(那时国泰金控股价约60元),蔡宏图罕见地进行股票质押,借款700多亿元。

这举动冲击了投资者信心,市场甚至以30元/股作为国泰金控大股东回补股票的观察点位,令股票表现面临沉重压力,蔡宏图一度出现质押“断头”压力。

另外,一直引以为傲的国泰人寿,也出现了开业近50年来罕见的亏损,从公司高管到普通员工,个个心事重重,士气低沉。掌门人蔡宏图此时又接连遭受金融危机及妻子病倒的双重风暴。

国泰金控董事长蔡宏图

2011年,困境中的蔡宏图父子,决定联手,对高层人事进行“大改造”。蔡宗翰担任起国泰金控转型很关键的角色,出刀可谓“稳准狠”。

“少主难以服众”,如何证明自己?

美式作风的蔡宗翰决定主动出击,尝试更多不同的经营方式。

蔡宗翰亲自操盘公司的许多广告宣传,在美国NBA球员林书豪未红之前,他就看上林书豪的潜力,与他签下信用卡。

金融是国泰的主体产业,善尽企业社会责任的公益行为,不但能带动社会风气,也能给企业带来超乎预期的无形效益。

与传统的国泰业务广告不同,蔡宗翰让国泰人寿做了一系列极具趣味的特殊公益广告,比如征求主动助人、下雨天过马路、小朋友冰淇淋掉了。

讲究效率的蔡宗翰,对资产管理也有一套,那就是“活化”。

近年来,他不但以出价“凶狠”在全台湾攻城掠池,还将旗下不景气的商业办公不动产,改建成商业旅店,有的还进行其他商业开发,设立物流园区。

在他主导下,国泰饭店品牌主打了健康管理,比如利用旗下国泰医院专业的健康体检,建立月子中心等等。

另外,蔡宗翰也善于运用人脉,与好友一起将欧美发展最为强劲的零售业态——开放式空间经营模式“OUTLET”引入,在桃园携手打造台湾OUTLET龙头。

从蔡家“富三代”蔡宗翰身上可以看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时,下一代不愿意继承父业,而是另创领地,主要是无法面对自身权威和显示其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走出“少主难以服众”的尴尬局面。

另外,一旦企业主过于亲力亲为,也会造成新生代接班不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王健林

  • 王健林再被冻结3亿股权
  • 王健林卖了25亿:同程旅行拿下600家万达酒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健林孙宏斌们可向台湾首富家族学传承

随着全球化现代经济的形成,民营经济发展步伐晚于台湾的大陆企业在传承问题也将面临着台湾家族企业曾经面临过的挑战。

“王思聪不愿过我的生活”,说及万达接班人,首富王健林如此“轻描淡写”地一语带过。作为王健林独子,王思聪不接棒家族企业,并不是问题的根源。

常识告诉我们,作为企业创始人同时也是父亲的王健林,心中肯定有个打算,或者说尴尬——王思聪是万达商业帝国的合格继承者吗?

王健林今年才63岁,正值盛年,王思聪30岁不到,年纪不大,谁来接管万达,肯定不是迫在眉睫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复杂、矛盾的传承关系必将显露出来:年轻的王思聪,该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所有者?

几天来,一波说多篇文章谈了台湾蔡家这个盛产首富的家族,今天我们要引导大家来关注首富家族的第三代。

就家族企业传承而言,如果说30年作为一个世代,许多家族企业从第一代传到第二代问题并不大,但是到了第三代时,两个30年就是一甲子,第一代人要么不在人世,要么就是年纪非常大了。

企业传承的内在问题和外在问题就很难再“浑水摸鱼”混过去了,否则就不会有“富不过三代”这个魔咒了。

29岁的王思聪也好,27岁的“新‘国民老公’” 孙喆也罢,现在谈接班传承,还为时过早。

其实,对于王健林、孙宏斌这些创一代而言,他们的家族企业刚刚面临第一代交接班的问题,而台湾、香港及海外众多华人家族企业,这已是他们走过的老路。

同宗同源的文化习俗,尤其是第一代的发家方式也颇为相似,他们可以为内地企业传承提供很多正反两面的借鉴。

随着全球化现代经济的形成,民营经济发展步伐晚于台湾的大陆企业,在传承问题上都面临同样的困境,主要有三大挑战。

挑战一:企业层面转型创新的挑战

全球化及互联网+潮流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企业需要转型创新,提升对外竞争力,以获得稳定收益。

像国泰家族旗下企业,他们已将投资的触角延伸到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这可是家族一代从没有尝试的地方。

另外,由于跨足多面产业,他们也一直在创新新的经营模式,比如子公司国泰人寿,横跨两岸,在微信上卖保险。

两年前,他们又与马云的蚂蚁金服合作,共同探索“互联网+传统行业”保险业态新模版。通过机器、数据、信用体系,让你可以5分钱买保险。

不转型,势必走向灰飞湮灭,但如何聚焦长期利益而非短期“野蛮式”扩张,怎么来推动创新改革,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挑战二:家族“开枝散叶”后分家的挑战

自从国泰创业四兄弟蔡万春、蔡万霖、蔡万才等分家后,这个首富家族的财富帝国,就走上了“分工不分家”的传承之路。

像富邦蔡万才家族,两个儿子蔡明忠、蔡明兴两人持股、管理都平均。

国泰集团创办人蔡万霖过世六年后,蔡家第二代兄弟三人达成了一个“震撼”决定:老三蔡镇宇要“彻底”分家!

原本担任国泰金控副董事长的蔡镇宇,在股东会上提出要与家族企业国泰之间划清界线,他先退出国泰金控董事会,接着又辞去国泰人寿、国泰世华银行副董事长职务。

更让外人意外的是,蔡镇宇又与哥哥蔡宏图达成“分家”协议,将当时市值700亿新台币的股权交由蔡宏图亲手处理。

国泰老三——蔡镇宇

留住亲情血缘,蔡镇宇选择“分家”,将股权卖给哥哥,与事业股权切掉关联,其实也是为了家族企业国泰的“不分家”。

与弟弟蔡万才家族治理的“平均哲学”一样,蔡万霖对自己三个儿子也很公平,三个儿子三等分,老大蔡政达、老二蔡宏图、老三蔡镇宇拥有的股权一样多。

由于父亲蔡万霖的股权设计,家族成员彼此持股非常紧密,由于老大身体不适合接班,老二蔡宏图就担任掌门人的角色。

蔡镇宇因为国泰世华银行前副董事长李明贤涉及扁家洗钱案,被“金管会”处分,故而选择退出家族企业。

明眼人都知道,蔡鎮宇这一次退出很彻底,全面性放弃了其在国泰所有的经营实权,连“所有权”也不要,把父亲分给他的所有股权卖给二哥蔡宏图,表面上是兄弟彻底分家,其实也是出于家族事业的未来考虑的。

从蔡家在家族企业股东层面的不同处置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国泰家族还是富邦家族,上一代企业主交给下一代时,对资产规划与股权配置都很清楚,兄弟等分,从而避免家族纷争不断。

当家族成员因个人原因,影响到企业决策及经营时,选择退出管理权,并将所有权“策略性”地留在家族内部,从而避免家族控股分化,最大限度地维护家族利益。

也就是说,明确的分野制度,是企业能够永续经营非常重要的做法。

国泰、富邦两大兄弟首富家族企业,均将家族与企业做明确的分割,企业部分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经营,家族成员不介入管理层面。

另外,据新的消息,两个家族都在研拟一套家族成员进入企业的标准,比如拥有专业能力才能进驻企业任职。

可我们看到不少家族,进入二三代之后,家族成员繁衍,股权结构一次次自然分化,持股零散,不但共同决策不易形成,即使形成也没有效率,最后因企业缺乏竞争力而集体凋零。

分家纠纷是“中国式传承”的致命伤,多看台湾、香港、海外富人分家,可以从中找出更好的解决方式。

挑战三:来自“少主难以服众”的挑战

是传承,还是另创领地?这是摆在王思聪们面前一个艰难抉择。

其实,你会发现,今天很多中国内地“富二代”,多是选择另创领地。比如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之女刘畅、还有王健林之子王思聪等,他们父辈都曾是中国首富,可他们一个个都选择另创领地,而不是接棒传承。为什么?

“不做接二代,要做创二代!”此话更像是一种时尚口号,但无法掩盖内地家族企业二三代传承的尴尬困境。

他们不能勇于迎对“少主难以服众”的挑战,更不愿意去解决诸如家族企业领导层老化严重等问题。

但是,为何港澳台以及海外那么多家族企业的二三代能将家族企业传承的担子挑在肩上,而国内许多“富二代”却做不到,要另外开挖自己的领地,难道就没有一丝丝逃避困难与问题的成分吗!?

当然,今天很多富二代“不务正业”,多选择玩金融,除了个人兴趣外,也有扭曲市场环境造成的因素。

那么,我们来看看台湾首富蔡氏家族,是怎么来解决的。

蔡氏富三代蔡宗翰,他是首富蔡宏图的长子,今年41岁。他追随父亲蔡宏图之路,在美国取得法学博士后,也进入家族企业旗下的建设、寿险、银行等部门历练。29岁就进入国泰人寿董事会,去年升任国泰世华银行副董事长。

国泰小王子蔡宗翰

尽管父亲蔡宏图一再表示“交棒对象不一定姓蔡”,但事实上蔡宗翰一直在集团权力核心内。

多年来主动出击、活化资产有成的蔡宗翰,被外人形容为“一直戴着钢盔往前冲”。

2010年,国泰蔡家二代蔡宏图与弟弟蔡镇宇分家,进行资产切割。为买下蔡镇宇手中国泰股权及资产(那时国泰金控股价约60元),蔡宏图罕见地进行股票质押,借款700多亿元。

这举动冲击了投资者信心,市场甚至以30元/股作为国泰金控大股东回补股票的观察点位,令股票表现面临沉重压力,蔡宏图一度出现质押“断头”压力。

另外,一直引以为傲的国泰人寿,也出现了开业近50年来罕见的亏损,从公司高管到普通员工,个个心事重重,士气低沉。掌门人蔡宏图此时又接连遭受金融危机及妻子病倒的双重风暴。

国泰金控董事长蔡宏图

2011年,困境中的蔡宏图父子,决定联手,对高层人事进行“大改造”。蔡宗翰担任起国泰金控转型很关键的角色,出刀可谓“稳准狠”。

“少主难以服众”,如何证明自己?

美式作风的蔡宗翰决定主动出击,尝试更多不同的经营方式。

蔡宗翰亲自操盘公司的许多广告宣传,在美国NBA球员林书豪未红之前,他就看上林书豪的潜力,与他签下信用卡。

金融是国泰的主体产业,善尽企业社会责任的公益行为,不但能带动社会风气,也能给企业带来超乎预期的无形效益。

与传统的国泰业务广告不同,蔡宗翰让国泰人寿做了一系列极具趣味的特殊公益广告,比如征求主动助人、下雨天过马路、小朋友冰淇淋掉了。

讲究效率的蔡宗翰,对资产管理也有一套,那就是“活化”。

近年来,他不但以出价“凶狠”在全台湾攻城掠池,还将旗下不景气的商业办公不动产,改建成商业旅店,有的还进行其他商业开发,设立物流园区。

在他主导下,国泰饭店品牌主打了健康管理,比如利用旗下国泰医院专业的健康体检,建立月子中心等等。

另外,蔡宗翰也善于运用人脉,与好友一起将欧美发展最为强劲的零售业态——开放式空间经营模式“OUTLET”引入,在桃园携手打造台湾OUTLET龙头。

从蔡家“富三代”蔡宗翰身上可以看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时,下一代不愿意继承父业,而是另创领地,主要是无法面对自身权威和显示其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走出“少主难以服众”的尴尬局面。

另外,一旦企业主过于亲力亲为,也会造成新生代接班不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