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战争片是男性的天下 可是战争真的让女人走开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战争片是男性的天下 可是战争真的让女人走开了吗?

张翎新作《劳燕》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

《劳燕》作者张翎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正在热映,掀起了全民讨论的热潮。这部电影改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大陆的一次著名战略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可谓不折不扣的“男人戏”,片中主演全部为男性,女演员几乎没有。纵观其他著名战争电影,诸如《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情况亦是如此。战争是专属于男人的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中国电影,名字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这句话流传甚广,然而事实上,女性走得开重重战火硝烟吗?

作家张翎新近出版的小说《劳燕》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劳燕》是张翎第二部以单个女性为主题人物的长篇小说,它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背景,用三个鬼魂追忆往事的方式拼凑出了女主人公阿燕坎坷的一生,讲述了被日本人强奸后的她是如何在屈辱和困境中抗争,并救赎了三个曾经爱慕她的男人。张翎在“战争与女性”对谈活动上说:“虽然在电影的画面里,我们很难看到一个留得下名字的女演员。但是女性在镜头之外、在战争之中,都确确实实地存在着。你只需想象一下,这些战士的心灵创伤将会怎样地辐射到他身边的女人,无论是母亲、妻子还是女儿,便能理解战争对女性的影响。”

《劳燕》
张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7月

在酝酿新书之时,张翎坦言自己原本想写的是一系列男性人物在战争中所遭受的创伤,后来却转向将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位女性。这一想法的转变是在她搜集写作背景资料的过程中发生的。在开始创作前,张翎去抗战期间中美合作训练营的旧址温州实地走访,她和政府官员以及当年训练营的学员们一起参观了旧址。这些老兵走着走着,有一个人突然问道:“你们还记得当年常来的那个小姑娘阿红吗?”敏感的作家突然感到了强烈的震撼:“你以为他们70年不见了,聚到一起会讨论某一次行动、某一个战役或者某一个牺牲的战友,但他们根本不谈这些,也没有询问互相的近况……他们问的是一个女人。”这个阿红是谁?是给他们洗衣服做饭的小姑娘吗?是帮他们采购的劳工吗?对于这些问题,张翎没有答案,但她确定知道的是:“战争没有办法让女人走开。在训练营极度封闭环境中,这个女人给这些学员们带去的是怎样的光亮啊。”一个女人的形象在她脑海中出现,后来成了小说《劳燕》的主人公阿燕。

阿燕在战争中被日本人强奸,又失去双亲。然而,战争带给她的创伤并不止于此,其后发生的事情或许才是《劳燕》一书的重点——阿燕被人误解、疏离、羞辱与嫌弃,又如何艰难地生存和反抗。“我觉得战争像一条绵延的线,战役只是开始,停战并不意味着伤害的结束,反而是另一种开始,创伤会延绵很久。”张翎说,这种感触与她听力康复师的职业经历密不可分。

在美国做听力康复师的17年间,她接触了很多一战、二战、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的老兵。战争损害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听力。有一次,一位外表看上去很健康的60岁老兵在看到张翎的瞬间情绪失控,精神崩溃,好像“整栋楼都在抖,天花板在掉渣滓”,她根本无法安抚这位病人让他冷静下来。事后她得知这是一位朝鲜战争老兵,曾经被抓进战俘营,此后他每每看到身穿白大褂的亚洲面孔都会情绪失控,尽管当时距离朝鲜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40年。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个工作为张翎提供了一个窗口,她从中感受到,战争的残忍之处不仅仅在于一场场战役与伤亡数字,更在于战争绵延不绝的余波。

尤其是当女人在战争中成为性侵受害者,这种绵延的伤痛便体现得更加明显。书中的阿燕原本只是一个在江南茶园中过着田园诗般生活的女孩儿,因战争突然降临而失去了家人,又遭到日本人强暴,伤害者的离去并未减轻其半分痛苦。“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贞操观让阿燕难脱耻辱:村里的孩子冲她吐口水,骂她是“破货”;青梅竹马的乡村青年刘兆虎丢弃了她,训练营里的外号“鼻涕虫”的学员试图强奸她,村口靠唱丧曲糊口的瘌痢头也起过淫心,理由仅仅是:“贱货,多少人都睡过了,还装什么黄花闺女。”羞辱感始终附着在她的身上,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直到有一天,阿燕忍无可忍,决定直面“耻辱”,向训练营长官告发了“鼻涕虫”的猥琐举动,她说:“我逃回家后他们都不认我,他们觉得我遭了日本人的欺负,他们就都可以欺负我……你们为什么只知道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找日本人算账?!”

“我在这部小说里想要讴歌女性的生命力。阿燕像是一条弹性非常好的橡皮筋,生活想把她拉断,但她总是变得更长。”张翎认为女人和男人在面对灾难时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男人一直是站着的,当天空塌下来的时候,他们容易被压碎了、压弯了;但女人的韧性很强,当天空压下来,她们可以站着,可以蹲着,也可以跪着。阿燕的韧性就体现在,她原谅了曾经想要糟蹋自己的“鼻涕虫”,在他牺牲之后,亲手用针把他分了家的头颅和身子缝在一起;她宽容抛弃了她的刘兆虎,多次出手相救;她跟着牧师比利学医,自谋生路;她生下了美国军官伊恩的孩子,并在伊恩回国之后独自抚养她长大……在张翎的眼中,阿燕像泥土,藏污纳垢,把最脏的东西吸收成为营养,当一场春雨下来,却能滋养万物。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评价阿燕是一个强者,是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人物,她在经历坎坷、受尽侮辱之后,却重建了对生活的信念,不依附于任何人,反而拯救了别人的灵魂。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活下来的女性成为了拯救者。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战争片是男性的天下 可是战争真的让女人走开了吗?

张翎新作《劳燕》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

《劳燕》作者张翎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正在热映,掀起了全民讨论的热潮。这部电影改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大陆的一次著名战略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可谓不折不扣的“男人戏”,片中主演全部为男性,女演员几乎没有。纵观其他著名战争电影,诸如《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情况亦是如此。战争是专属于男人的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中国电影,名字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这句话流传甚广,然而事实上,女性走得开重重战火硝烟吗?

作家张翎新近出版的小说《劳燕》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劳燕》是张翎第二部以单个女性为主题人物的长篇小说,它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背景,用三个鬼魂追忆往事的方式拼凑出了女主人公阿燕坎坷的一生,讲述了被日本人强奸后的她是如何在屈辱和困境中抗争,并救赎了三个曾经爱慕她的男人。张翎在“战争与女性”对谈活动上说:“虽然在电影的画面里,我们很难看到一个留得下名字的女演员。但是女性在镜头之外、在战争之中,都确确实实地存在着。你只需想象一下,这些战士的心灵创伤将会怎样地辐射到他身边的女人,无论是母亲、妻子还是女儿,便能理解战争对女性的影响。”

《劳燕》
张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7月

在酝酿新书之时,张翎坦言自己原本想写的是一系列男性人物在战争中所遭受的创伤,后来却转向将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位女性。这一想法的转变是在她搜集写作背景资料的过程中发生的。在开始创作前,张翎去抗战期间中美合作训练营的旧址温州实地走访,她和政府官员以及当年训练营的学员们一起参观了旧址。这些老兵走着走着,有一个人突然问道:“你们还记得当年常来的那个小姑娘阿红吗?”敏感的作家突然感到了强烈的震撼:“你以为他们70年不见了,聚到一起会讨论某一次行动、某一个战役或者某一个牺牲的战友,但他们根本不谈这些,也没有询问互相的近况……他们问的是一个女人。”这个阿红是谁?是给他们洗衣服做饭的小姑娘吗?是帮他们采购的劳工吗?对于这些问题,张翎没有答案,但她确定知道的是:“战争没有办法让女人走开。在训练营极度封闭环境中,这个女人给这些学员们带去的是怎样的光亮啊。”一个女人的形象在她脑海中出现,后来成了小说《劳燕》的主人公阿燕。

阿燕在战争中被日本人强奸,又失去双亲。然而,战争带给她的创伤并不止于此,其后发生的事情或许才是《劳燕》一书的重点——阿燕被人误解、疏离、羞辱与嫌弃,又如何艰难地生存和反抗。“我觉得战争像一条绵延的线,战役只是开始,停战并不意味着伤害的结束,反而是另一种开始,创伤会延绵很久。”张翎说,这种感触与她听力康复师的职业经历密不可分。

在美国做听力康复师的17年间,她接触了很多一战、二战、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的老兵。战争损害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听力。有一次,一位外表看上去很健康的60岁老兵在看到张翎的瞬间情绪失控,精神崩溃,好像“整栋楼都在抖,天花板在掉渣滓”,她根本无法安抚这位病人让他冷静下来。事后她得知这是一位朝鲜战争老兵,曾经被抓进战俘营,此后他每每看到身穿白大褂的亚洲面孔都会情绪失控,尽管当时距离朝鲜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40年。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个工作为张翎提供了一个窗口,她从中感受到,战争的残忍之处不仅仅在于一场场战役与伤亡数字,更在于战争绵延不绝的余波。

尤其是当女人在战争中成为性侵受害者,这种绵延的伤痛便体现得更加明显。书中的阿燕原本只是一个在江南茶园中过着田园诗般生活的女孩儿,因战争突然降临而失去了家人,又遭到日本人强暴,伤害者的离去并未减轻其半分痛苦。“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贞操观让阿燕难脱耻辱:村里的孩子冲她吐口水,骂她是“破货”;青梅竹马的乡村青年刘兆虎丢弃了她,训练营里的外号“鼻涕虫”的学员试图强奸她,村口靠唱丧曲糊口的瘌痢头也起过淫心,理由仅仅是:“贱货,多少人都睡过了,还装什么黄花闺女。”羞辱感始终附着在她的身上,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直到有一天,阿燕忍无可忍,决定直面“耻辱”,向训练营长官告发了“鼻涕虫”的猥琐举动,她说:“我逃回家后他们都不认我,他们觉得我遭了日本人的欺负,他们就都可以欺负我……你们为什么只知道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找日本人算账?!”

“我在这部小说里想要讴歌女性的生命力。阿燕像是一条弹性非常好的橡皮筋,生活想把她拉断,但她总是变得更长。”张翎认为女人和男人在面对灾难时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男人一直是站着的,当天空塌下来的时候,他们容易被压碎了、压弯了;但女人的韧性很强,当天空压下来,她们可以站着,可以蹲着,也可以跪着。阿燕的韧性就体现在,她原谅了曾经想要糟蹋自己的“鼻涕虫”,在他牺牲之后,亲手用针把他分了家的头颅和身子缝在一起;她宽容抛弃了她的刘兆虎,多次出手相救;她跟着牧师比利学医,自谋生路;她生下了美国军官伊恩的孩子,并在伊恩回国之后独自抚养她长大……在张翎的眼中,阿燕像泥土,藏污纳垢,把最脏的东西吸收成为营养,当一场春雨下来,却能滋养万物。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评价阿燕是一个强者,是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人物,她在经历坎坷、受尽侮辱之后,却重建了对生活的信念,不依附于任何人,反而拯救了别人的灵魂。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活下来的女性成为了拯救者。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