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7年最好看的科幻奇幻小说有哪些?看看《卫报》的评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7年最好看的科幻奇幻小说有哪些?看看《卫报》的评选

洪水泛滥的曼哈顿,光怪陆离的巴黎,陷入电力短缺的地球……这些作品带你走进一个个奇幻又与当下紧密相连的世界。

一年前,印度作家阿米塔夫·高希对“现实主义”写作模式的谴责引起了轩然大波。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很少见到关于气候变化的小说?现在,这个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科幻小说。多年来,体裁写作(genre writing)一直在探索气候变化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2017年三部最佳小说恰好都以强有力而多样化的创作方式充实了这一主题。金·斯坦利·罗宾森(Kim Stanley Robinson)在其巨作《纽约2140》(New York 2140)中深入探索了未来气候学,从多个层面描绘了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纽约城在2140年可能被淹没的光景。无论以何种标准进行衡量,这部作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以小说的方式探索了人们在面对气候变化这一重大问题时做出的反应,还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出了详尽而科学的论述。

《南极》

保罗·麦考利(Paul McAuley)于2017年10月出版的新作《南极》(Austral)同样从多个层面着手,以更为紧凑的叙事手法,描述了全球变暖在不久的将来对南极洲造成的影响和改变。而杰夫·范德米尔(Jeff VanderMeer)的超自然小说《博尔内》(Borne)则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新超现实主义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气候变化的主题。小说讲述了未来世界一个名叫瑞秋(Rachel)的年轻女子靠拾荒过活,在偶遇神秘人博尔内之后,命运发生改变的故事。范德米尔细致刻画了一只巨大的飞熊在荒地上横冲直撞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却。

《巨灵城》

这些小说都在告诉读者,环境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如今,科幻小说也已遍布世界各地。孟加拉作家萨阿德·侯赛因(Saad Z Hossain)的新作《巨灵城》(Djinn City),以他的家乡和巨灵王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父亲和他有着一半巨灵血统的儿子寻找彼此的冒险故事,内容丰富,极具启发性——有点儿像暗黑奇幻版的《海底总动员》,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充满了创造性和奇异性。

珍妮·梅拉米德(Jennie Melamed)的反乌托邦小说《岛上的女儿们》(Gather the Daughters)读起来就像《使女的故事》和《蝇王》的结合。故事发生在一座偏远的孤岛,在那里男人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而被统治的女人们开始质疑约束她们的规则和束缚她们的岛屿,从中传递出了一种讽刺性的希望。德吉·布莱斯·奥鲁克图(Deji Bryce Olukotun)的《耀斑爆发之后》(After the Flare)是继《尼日利亚人在太空》(Nigerians in Space)之后,再一次以迅猛发展的尼日利亚为背景创作的科幻小说。故事讲述了一次超强太阳耀斑袭击地球,破坏了全球的电力系统,随之而来的是毁灭性的网络攻击,导致所有通讯瘫痪;而重新启动太空计划的努力,也因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受到重重阻碍。虽然这只是奥鲁克图的第二部小说,但是生动细致的写作和巧妙精密的构思,都表明他是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

《耀斑爆发之后》

在里弗斯·所罗门(Rivers Solomon)的《鬼魂不近人情》(An Unkindness of Ghosts)中,一艘星际飞船离开了被毁灭的地球:飞船上的高级官员全都是白人至上主义者,深肤色的人通通被关在甲板下做奴隶。这是所罗门的处女作,叙事风格大胆果断,不免让人将其拿来与奥克塔维亚·巴特勒(Octavia Butler)的《异种移植》(Xenogenesis)做比较。

再回到英国,妮娜·艾伦(Nina Allan)的新作《裂谷》(The Rift)情节错综复杂,环环相扣,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主人公赛琳娜和朱莉是一对亲近的姐妹,朱莉在十几岁时疑似被人绑架。多年之后,朱莉又回到了柴郡村,向人们讲述了她这些年经历的奇异故事。该作品一经出版就收获了极高的赞誉,它将普通生活的特征融入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外星世界中,创造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读者意识到修复已经失去的东西所要付出的代价。

《鬼魂不近人情》

随着《权力的游戏》大获成功,奇幻作品的商业化如同雨后春笋,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作品,却鲜有称得上最佳作品的创作。因为相较于商业化的创作模式,真正的好作品无论是在立意还是情节上,都要更为丰富和奇幻。珍妮特·吴(Jeannette Ng)的处女作《摆阳之下》(Under the Pendulum Sun)是一部新维多利亚风格的奇幻小说,内容丰富且极具美感,故事的时间背景设定在19世纪,英国人将两名传教士送往最黑暗的仙境,意图向居住在那里的神秘生物传达上帝的教义,却面临着失去自己灵魂的危险。这是一部充满了奇幻恐怖色彩、偶尔违反常理的哥特式小说,不断冲击着读者和人物角色之间的世界观。

马克·阿尔德(Mark Alder)的《暗夜之子》(Son of the Night)是《黎明之子:百年战争》(Son of the Morning: The Hundred Years War)的续作,两部作品完整讲述了一个中世纪的奇幻故事,魔鬼与天使和人类并肩作战,而法国则是一个真实的地狱,甚至比地狱还要糟糕。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奇幻小说,阿尔德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大批角色,并且深入研究了当时的宗教信仰,两者相结合必然让读者眼前一亮,对于百年战争和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也会产生不同于以往的理解。

《石之苍穹》

奇幻小说作家们不再仅仅将视野锁定在欧洲,而是越来越多地将欧洲以外的世界作为他们想象世界的模板。伊丽莎白·贝尔(Elizabeth Bear)的《骷髅头里的石头》(The Stone in the Skull)是其最新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获得了《科克斯书评》2017年度最佳作品奖。故事发生在一个极具东方色彩的奇幻世界“莲花王国”。法越混血女作家艾利亚特·德·波达(Aliette de Bodard)则在《荆棘之屋》(The House of Binding Thorns)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血统,中西结合,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巴黎。小说中,因为一场魔法战争,巴黎沦为了一座被诅咒的城市,高贵的天使、魔术师、炼金术士,还有一些极具东方华丽气质的巨龙共同生活在城市的废墟当中。

同样,NK·杰米辛(NK Jemisin)的《破碎之地》(Broken Earth)三部曲也在今年圆满完结。第三部《石之苍穹》(The Stone Sky)介于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之间,构思巧妙,复杂而详尽地刻画了一个备受摧残的超级大陆,在包括家庭、个人身份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描绘了世界的构成。《破碎之地》前两部《第五季》(The Fifth Season)和《方尖碑之门》(The Obelisk Gate)分别荣获2016和2017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杰米辛因此成为了雨果奖历史上第二位蝉联最佳长篇小说奖的科幻作家。而凭借《石之苍穹》,这位非凡的黑人女作家极有可能实现雨果奖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帽子戏法”。

《新巴黎的最后时光》

然而,最令科幻迷振奋的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创作者们仍在不断探索新的领域,为读者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奇幻世界。柴纳·米耶维(China Miéville)的中篇小说《新巴黎的最后时光》(The Last Days of New Paris)是一部语言简练、情节烧脑的实验性超现实主义作品。Karin Tidbeck创作的《阿马特卡》(Amatka)是一部令人难忘的反乌托邦小说,故事发生在现实社会,为了防止颠覆活动的发生,公民的一切行动都被监控,所有的物体都必须反复更换命名,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因此失去了意义。还有尼克‧哈卡威(Nick Harkaway)迄今为止最具野心的小说《日冕》(Gnomon),故事架空于一个近未来的时空当中,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全民监控”系统,它知道所有人类的一切记忆和精力,甚至还可以监控人们的思想。这是一套完美、冷酷且从不出错的人工智能,而人类则生活在一个没有自由和自主性的乌托邦,一切看似安定有序,实则暗藏压抑和冷漠。小说本身情节构思庞大而复杂,多个故事交杂在一起,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不禁引发读者的思考:这样一个处在完美“系统”监视下的乌托邦,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大概只有科幻小说,才能做到如此气势磅礴、引人入胜,而又令人难忘。

(翻译:刘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best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of 20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7年最好看的科幻奇幻小说有哪些?看看《卫报》的评选

洪水泛滥的曼哈顿,光怪陆离的巴黎,陷入电力短缺的地球……这些作品带你走进一个个奇幻又与当下紧密相连的世界。

一年前,印度作家阿米塔夫·高希对“现实主义”写作模式的谴责引起了轩然大波。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很少见到关于气候变化的小说?现在,这个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科幻小说。多年来,体裁写作(genre writing)一直在探索气候变化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2017年三部最佳小说恰好都以强有力而多样化的创作方式充实了这一主题。金·斯坦利·罗宾森(Kim Stanley Robinson)在其巨作《纽约2140》(New York 2140)中深入探索了未来气候学,从多个层面描绘了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纽约城在2140年可能被淹没的光景。无论以何种标准进行衡量,这部作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以小说的方式探索了人们在面对气候变化这一重大问题时做出的反应,还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出了详尽而科学的论述。

《南极》

保罗·麦考利(Paul McAuley)于2017年10月出版的新作《南极》(Austral)同样从多个层面着手,以更为紧凑的叙事手法,描述了全球变暖在不久的将来对南极洲造成的影响和改变。而杰夫·范德米尔(Jeff VanderMeer)的超自然小说《博尔内》(Borne)则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新超现实主义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气候变化的主题。小说讲述了未来世界一个名叫瑞秋(Rachel)的年轻女子靠拾荒过活,在偶遇神秘人博尔内之后,命运发生改变的故事。范德米尔细致刻画了一只巨大的飞熊在荒地上横冲直撞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却。

《巨灵城》

这些小说都在告诉读者,环境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如今,科幻小说也已遍布世界各地。孟加拉作家萨阿德·侯赛因(Saad Z Hossain)的新作《巨灵城》(Djinn City),以他的家乡和巨灵王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父亲和他有着一半巨灵血统的儿子寻找彼此的冒险故事,内容丰富,极具启发性——有点儿像暗黑奇幻版的《海底总动员》,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充满了创造性和奇异性。

珍妮·梅拉米德(Jennie Melamed)的反乌托邦小说《岛上的女儿们》(Gather the Daughters)读起来就像《使女的故事》和《蝇王》的结合。故事发生在一座偏远的孤岛,在那里男人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而被统治的女人们开始质疑约束她们的规则和束缚她们的岛屿,从中传递出了一种讽刺性的希望。德吉·布莱斯·奥鲁克图(Deji Bryce Olukotun)的《耀斑爆发之后》(After the Flare)是继《尼日利亚人在太空》(Nigerians in Space)之后,再一次以迅猛发展的尼日利亚为背景创作的科幻小说。故事讲述了一次超强太阳耀斑袭击地球,破坏了全球的电力系统,随之而来的是毁灭性的网络攻击,导致所有通讯瘫痪;而重新启动太空计划的努力,也因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受到重重阻碍。虽然这只是奥鲁克图的第二部小说,但是生动细致的写作和巧妙精密的构思,都表明他是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

《耀斑爆发之后》

在里弗斯·所罗门(Rivers Solomon)的《鬼魂不近人情》(An Unkindness of Ghosts)中,一艘星际飞船离开了被毁灭的地球:飞船上的高级官员全都是白人至上主义者,深肤色的人通通被关在甲板下做奴隶。这是所罗门的处女作,叙事风格大胆果断,不免让人将其拿来与奥克塔维亚·巴特勒(Octavia Butler)的《异种移植》(Xenogenesis)做比较。

再回到英国,妮娜·艾伦(Nina Allan)的新作《裂谷》(The Rift)情节错综复杂,环环相扣,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主人公赛琳娜和朱莉是一对亲近的姐妹,朱莉在十几岁时疑似被人绑架。多年之后,朱莉又回到了柴郡村,向人们讲述了她这些年经历的奇异故事。该作品一经出版就收获了极高的赞誉,它将普通生活的特征融入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外星世界中,创造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读者意识到修复已经失去的东西所要付出的代价。

《鬼魂不近人情》

随着《权力的游戏》大获成功,奇幻作品的商业化如同雨后春笋,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作品,却鲜有称得上最佳作品的创作。因为相较于商业化的创作模式,真正的好作品无论是在立意还是情节上,都要更为丰富和奇幻。珍妮特·吴(Jeannette Ng)的处女作《摆阳之下》(Under the Pendulum Sun)是一部新维多利亚风格的奇幻小说,内容丰富且极具美感,故事的时间背景设定在19世纪,英国人将两名传教士送往最黑暗的仙境,意图向居住在那里的神秘生物传达上帝的教义,却面临着失去自己灵魂的危险。这是一部充满了奇幻恐怖色彩、偶尔违反常理的哥特式小说,不断冲击着读者和人物角色之间的世界观。

马克·阿尔德(Mark Alder)的《暗夜之子》(Son of the Night)是《黎明之子:百年战争》(Son of the Morning: The Hundred Years War)的续作,两部作品完整讲述了一个中世纪的奇幻故事,魔鬼与天使和人类并肩作战,而法国则是一个真实的地狱,甚至比地狱还要糟糕。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奇幻小说,阿尔德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大批角色,并且深入研究了当时的宗教信仰,两者相结合必然让读者眼前一亮,对于百年战争和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也会产生不同于以往的理解。

《石之苍穹》

奇幻小说作家们不再仅仅将视野锁定在欧洲,而是越来越多地将欧洲以外的世界作为他们想象世界的模板。伊丽莎白·贝尔(Elizabeth Bear)的《骷髅头里的石头》(The Stone in the Skull)是其最新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获得了《科克斯书评》2017年度最佳作品奖。故事发生在一个极具东方色彩的奇幻世界“莲花王国”。法越混血女作家艾利亚特·德·波达(Aliette de Bodard)则在《荆棘之屋》(The House of Binding Thorns)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血统,中西结合,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巴黎。小说中,因为一场魔法战争,巴黎沦为了一座被诅咒的城市,高贵的天使、魔术师、炼金术士,还有一些极具东方华丽气质的巨龙共同生活在城市的废墟当中。

同样,NK·杰米辛(NK Jemisin)的《破碎之地》(Broken Earth)三部曲也在今年圆满完结。第三部《石之苍穹》(The Stone Sky)介于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之间,构思巧妙,复杂而详尽地刻画了一个备受摧残的超级大陆,在包括家庭、个人身份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描绘了世界的构成。《破碎之地》前两部《第五季》(The Fifth Season)和《方尖碑之门》(The Obelisk Gate)分别荣获2016和2017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杰米辛因此成为了雨果奖历史上第二位蝉联最佳长篇小说奖的科幻作家。而凭借《石之苍穹》,这位非凡的黑人女作家极有可能实现雨果奖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帽子戏法”。

《新巴黎的最后时光》

然而,最令科幻迷振奋的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创作者们仍在不断探索新的领域,为读者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奇幻世界。柴纳·米耶维(China Miéville)的中篇小说《新巴黎的最后时光》(The Last Days of New Paris)是一部语言简练、情节烧脑的实验性超现实主义作品。Karin Tidbeck创作的《阿马特卡》(Amatka)是一部令人难忘的反乌托邦小说,故事发生在现实社会,为了防止颠覆活动的发生,公民的一切行动都被监控,所有的物体都必须反复更换命名,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因此失去了意义。还有尼克‧哈卡威(Nick Harkaway)迄今为止最具野心的小说《日冕》(Gnomon),故事架空于一个近未来的时空当中,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全民监控”系统,它知道所有人类的一切记忆和精力,甚至还可以监控人们的思想。这是一套完美、冷酷且从不出错的人工智能,而人类则生活在一个没有自由和自主性的乌托邦,一切看似安定有序,实则暗藏压抑和冷漠。小说本身情节构思庞大而复杂,多个故事交杂在一起,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不禁引发读者的思考:这样一个处在完美“系统”监视下的乌托邦,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大概只有科幻小说,才能做到如此气势磅礴、引人入胜,而又令人难忘。

(翻译:刘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best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of 20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