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纪念】《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彼得·梅尔:恋恋山城 再见了普罗旺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纪念】《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彼得·梅尔:恋恋山城 再见了普罗旺斯

作家彼得·梅尔上周在法国去世,告别了他与之互相热爱与成就的普罗旺斯,告别了亲近善良的友邻和美妙的法兰西菜肴。

英国作家彼得·梅尔(Peter Mayle)

按:据外媒报道,2018年1月18日,英国作家彼得·梅尔(Peter Mayle)在法国南部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78岁。这一消息由彼得·梅尔的出版商Alfred A. Knopf宣布。

中国读者对彼得·梅尔的名字或许并不陌生,雅致幽默的《普罗旺斯的一年》是他的代表作。早在20年前,新世界出版社就推出了梅尔的四部作品,除了《山居岁月:普罗旺斯的一年》之外,另外三本分别是《恋恋山城:永远的普罗旺斯》《有关品位》以及《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在纽约麦迪逊大街的广告界任职15年之后,1975年,彼得·梅尔告别大都会,跑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乡村安了家。四季流转,他与妻子日享暖阳,夜听虫吟,品赏美食美酒,结交农人匠工。《普罗旺斯的一年》写于彼得和妻子在普罗旺斯生活一年之际,它的章节以一年十二个月为分隔,详尽记述了他们在卢贝隆山脚下的梅纳村里闲逸优雅的乡居生活。梅尔说,他自己几乎成为了园中一棵无所欲求、心满意足的蔬菜。《普罗旺斯的一年》一出版便获如潮好评,被译成40种文字风靡全球, “普罗旺斯”由此成为闲适生活的代名词。

梅尔此后笔耕不辍,又写了同一系列以普罗旺斯为主题的多部散文集《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一切》,随笔《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以及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简单活着,真好》等。2002年,梅尔荣获“法国荣誉骑士”封号。

彼得·梅尔与爱妻、爱犬生活在普罗旺斯

一直居于法国乡下的他,充满幽默地观察着普罗旺斯的变化,“有些事情二十年来从未改变。乡村集市依然在贩卖新鲜食物,不理会盛行的真空包装和杀菌处理。偏远的广阔乡野依然空旷纯净,没有被主题公园、高尔夫球场和别墅区侵蚀。难得的还有那份安宁,你若有心寻觅,依然能享受到。迥异于世界上其他风景如画的地方,发展和开放并未使普罗旺斯变得拥挤、乏味、平庸,它依然如往昔般独具奇情奇俗:乡音依然浓郁,守时观念依然受到漠视,周末午餐依然要吃上至少两个小时。真是妙极了!”

如今,彼得·梅尔终于告别了他与之互相热爱与成就的普罗旺斯,告别了亲近善良的友邻和美妙的法兰西菜肴。经出版社授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他最负盛名的《普罗旺斯的一年》中节选了部分内容,他描写了自己与妻子在普罗斯旺度过的第一个冬季,冰天雪地、寒冷刺骨,家里的窗户被西伯利亚南下的寒风扯掉了,山谷进入了安静的冬眠期,街上空无一人,他悄悄猜测是否所有普罗旺斯人都躲在家中努力制造孩子……梅尔再也无法经历法兰西南部的冬季了,他离世的季节,恰好正是《普罗旺斯的一年》一开篇的寒冷一月。

《普罗旺斯的一年》(节选)

文 | [英]彼得·梅尔  译 | 王春

施米雅那餐馆的老板站在门廊处向我们表达新年祝福,还不时地灵活闪身,给出入的顾客让路。我和妻子站在窄窄的街道上,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

“天气很棒,是不是?”他夸张地挥舞起裹着天鹅绒袖子的手臂,整个村庄、萨德侯爵城堡遗址、远处的群山和清朗的天空尽在这一挥之中。这看似随意却包揽一切的动作,让人感觉他指给我们看的不过是自家院落的一角。“能住在普罗旺斯可真是福气啊。”

此言非虚,住在普罗旺斯可谓一种莫大的幸福。如果这里的冬天也是阳光明媚,我们从英国带来的防寒衣物—棉靴、棉衣和厚毛衣什么的,就全无用武之地了。开车回家的路上,我们浑身暖洋洋,肚腹圆鼓鼓,开始盘算再过多久就可以游今年的第一场泳,而想到此时还有人可怜地忍受着天寒地冻的煎熬,不禁沾沾自喜起来。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千里之外一股西伯利亚寒流正急速涌来,完成南下之旅的最后冲刺。这西北季风我们早有耳闻,其威力令人畜皆胆战心惊。只不过由于是自然力量,人们也奈何不得。大风袭来,动辄刮个十天半月,大树被连根拔起,小汽车被掀得底朝天,玻璃窗噼啪碎裂,电线杆被拦腰折断,甚至还有老太太被刮进阴沟。它如同冷酷恶毒的幽灵,尖啸着穿堂入室。人们在这种恶劣的天气很容易感冒、牙疼、头痛,甚至无心工作、与家人争吵不休—总之,所有怪罪不到政府头上的问题都有了根源。普罗旺斯人常常以一副受虐狂似的表情,颇为骄傲地宣称这些都是该死的西北季风的杰作。

高卢人典型的夸张表达,我们私下里认为。要是领教过从英吉利海峡刮来的疾风,还有劈面横扫过来的暴雨,他们就知道什么是狂风的厉害,也就不会这么吹牛了。不过为了不扫他们的兴,我们还是认真地听着,并不时装出无比震惊的样子。

初到普罗旺斯的彼得·梅尔

结果,大意的我们被这一年的第一场西北季风打了个措手不及。大风咆哮着直冲罗纳河谷,一个左转弯,迎面撞在我们石屋的西墙上,其威力之大,竟一把扯掉一扇因疏忽而没锁牢的窗户,甚至差点儿掀开屋瓦甩进游泳池。二十四小时之内,气温骤降二十度,先是零度,随后是零下六度。据马赛气象局报道,风速达到每小时一百八十公里。妻子穿着棉衣在厨房里做饭,我则戴着手套打字。我们不再讨论什么时候游第一场泳,而是巴望着能赶紧安装中央供暖系统。一天早上,屋外似乎传来树枝折断的噼啪声,后来却发现是水管无法承受彻夜冰冻的压力,一根接一根爆裂了。

爆裂的水管悬在墙上,塞满冰块膨胀起来。水管工曼尼古希先生赶来救急,他绕着迸裂的管道,以专业的眼光观察了一番。

“哎呀呀,”曼尼古希先生一边感慨,一边扭头招呼他称为“年轻人”的学徒工,“哎呀呀,你来瞧瞧是怎么回事儿,年轻人。这管子居然没有包隔温材料,就这么光秃秃的,完全是蔚蓝海岸的那套做法。在戛纳、尼斯的海边城镇也许还奏效,可在这里嘛……”

他从喉咙里咕哝出很不以为然的咯咯声,又将手指伸到年轻人的鼻子前左右摇晃几下,以强调沿海地区的暖冬与此地酷寒的区别,然后猛地拉下羊毛软帽,罩住了耳朵。曼尼古希先生矮小结实,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天生一副水管工身材。有些狭小的空间,高大笨拙的家伙无论如何也没法挤进去,他却可以进退自如。此时,学徒工正在支焊灯,曼尼古希先生在这当儿给我们讲起课来。接下来的一年,他还会发表很多类似的演讲,我也越来越有兴趣当听众。这一次,他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普罗旺斯的冬天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冷。

在普罗旺斯人的记忆里,这接连三个冬天真是前所未有的难熬,连颇有些年头的橄榄树都冻死了。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太阳不出门,灾难会降临。那么,冬季持续变冷的原因是什么呢?曼尼古希先生象征性地给我们留了两秒钟时间思考,然后热切地进入了演讲主题,还不时用手指点点我,好让我集中注意力。

原因很简单,他说,西伯利亚寒流南下普罗旺斯的脚步加速了,很快就直达目的地,途中根本来不及变暖。其中的缘由,不外乎就是—说到这里,曼尼古希先生戏剧性地稍顿了一下—地壳构造发生了变化。就这么回事儿,西伯利亚和梅纳村之间的地表不再隆起,变得一马平川,所以西北季风才能毫无阻挡地呼啸而至。这通分析太有逻辑了!可惜,又有一根水管噼啪爆裂,打断了即将开始的第二部分演讲—地表为什么变平了。曼尼古希先生随即把传授知识的大事儿抛到一边,投入到焊灯下的专业作业中去了。

天气变化对普罗旺斯人的影响真是立竿见影。他们期待着天天都碧空如洗、艳阳高照,一旦天不如己愿便马上变得郁郁寡欢起来。他们把下雨天视为一种人身冒犯,聚在咖啡馆里摇头叹息、相互安慰,或者忧心忡忡地看着天空,仿佛即将有大群蝗虫伴随雨水从天而降,可恶地填满人行道上的水坑。假如遇上比下雨还恶劣的天气,比如气温骤降至零下几度,情形就更惊人了:所有人都蜗居家中,街上杳无人迹。

一月中旬渐渐为寒流吞噬,村镇都变得寂静无声。就连一向拥挤喧闹的周末集市,也只见得到少数迫于生计甘愿受冻的勇敢摊贩。寒风中,他们不时地跺跺脚,或呷几口烈酒取暖。顾客更是来去匆匆,就算找错了零钱都不肯花时间计较。酒吧门窗紧闭,在闷浊的空气里继续营业。平日街上那些闲逛的懒散身影,已难觅踪迹。

梅尔

整个山谷进入了安静的冬眠期,我开始想念那些跟闹钟一样准时传来的声音:清早,福斯坦家的鸡高声报晓;午间,农民们开着雪铁龙小货车,一路咔嚓咔嚓往家赶着吃午餐,仿佛一颗颗螺母、螺钉都闹着要挣脱铁皮盒子而去;午后,对面山坡上的葡萄园里不时传来枪声,应该是猎户又发现猎物了;远处的深林里,电锯不断哀鸣;薄暮时分,犬吠声此起彼伏。而此刻,万籁俱寂。山谷已安静空荡许久,我们不禁好奇起来:大家都躲在家里做什么呢?

天寒地冻的这段日子里,福斯坦游荡于邻近农场,上门替人屠宰牲畜。如果谁家要宰兔子、鸭子、猪和鹅,做成罐装肉、火腿或腌肉什么的,他可是个行家里手,一刀下去便切开它们的喉咙,或者手上一用劲就扭断它们的脖颈。福斯坦心慈面善,对他的几只狗都宠爱有加,从事那样的副业真是有违天性。但他显然精于此道,干起活儿来动作敏捷、技巧娴熟,像个地道的乡下人绝不心软。我们这些来自都市的人,或许会把小兔子当宠物,对鹅产生亲近之情;我们从超市买来干净卫生的肉类,绝不会联想到动物活着的模样;我们吃的真空包装的猪排,经过杀菌处理,似乎也与温热肮脏的活猪毫无关联。可在乡下,死亡与晚餐之间的联系又怎么回避得了?没准有朝一日,我们也会有求于福斯坦的这项冬季副业。

其他人又在做什么呢?大地冰封之际,剪过枝的葡萄藤进入休眠期,而冒着严寒上山狩猎显然也不合时宜。难道人们都外出度假了?不,绝不可能。他们可不是冬天出门滑雪,或驾驶游艇畅游加勒比海的乡绅。即便在八月,所谓的度假也不过是每日安居家中,大快朵颐,之后再安适地午睡片刻,就这样一直休养到漫长的葡萄采摘季节。后来得知当地人大多出生在九月或十月,我们才解开内心那个小小的疑团。答案虽无从考证,却完全合理:寒冷的一月,人们准是关起房门在家努力制造孩子呢!在普罗旺斯,任何事情都要依照时令来安排,看来一二月一定是繁衍的季节。当然,我们只是这样猜测,终究不好意思开口去问。

天气酷寒,娱乐活动便少得可怜。除了宁静而空旷的山野景色,冬季普罗旺斯还有一种独特的气息,浓浓地弥漫在凛冽的寒风和清冷的空气里。漫步山间,通常还没看见屋舍,远远就能嗅到它的气味—视野之外的某个烟囱飘出来的柴火味。这种自然淳朴的生活气息,在城市里早已难得体会。囿于消防法规和室内装修所限,城里的壁炉要么被堵死,要么成了有意而为的特色装饰。而在普罗旺斯,家家都使用壁炉,或烧烤食物,或围聚畅谈,或暖暖脚趾,总之是美好的享受。炉火清早点燃,整日不熄,烧的都是吕贝隆山上的橡木枝或冯杜山上的山毛榉。日暮时分,带着两只爱犬散步回家,我总是会在山上停下脚步,望望山谷里的炊烟,那袅袅绕绕的一缕缕,如同飘带一般升起,又弥漫在博尼约村的山径上。此情此景,总让我无比惦念温暖的厨房,还有煨在火上的鲜美浓汤;念头乍起,便激起了贪婪的食欲。

普罗旺斯久负盛名的食物大多产在夏季,如甜瓜、桃、芦笋、胡瓜、茄子、辣椒、番茄、蒜泥蛋黄酱、鱼肉浓汤、橄榄沙拉、凤尾鱼、金枪鱼、熟煮蛋、油淋多色莴苣片拌土豆泥、新鲜羊奶酪—我们每次在英国的商店挑挑拣拣着干瘪发蔫的货品,都会痛苦地回想起这些美味。出人意料的是,冬天普罗旺斯的食物依然丰美可口,只是品类完全不同。

农家菜是寒冷日子里的特色佳肴,吃得人暖意融融、筋骨强健、精力充沛,你通常会撑得肚腹满满的,才会恋恋不舍地上床睡觉。相比时髦餐馆里装饰精巧、分量不足的菜肴,农家菜品相是寒酸了些,可在冰天雪地的夜晚,屋外又刮着如剃刀般刺骨的西北季风,有什么比一桌热腾腾的美食更能慰人肺腑呢?

《普罗旺斯的一年》
[英]彼得·梅尔 著  王春 译
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1-05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纪念】《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彼得·梅尔:恋恋山城 再见了普罗旺斯

作家彼得·梅尔上周在法国去世,告别了他与之互相热爱与成就的普罗旺斯,告别了亲近善良的友邻和美妙的法兰西菜肴。

英国作家彼得·梅尔(Peter Mayle)

按:据外媒报道,2018年1月18日,英国作家彼得·梅尔(Peter Mayle)在法国南部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78岁。这一消息由彼得·梅尔的出版商Alfred A. Knopf宣布。

中国读者对彼得·梅尔的名字或许并不陌生,雅致幽默的《普罗旺斯的一年》是他的代表作。早在20年前,新世界出版社就推出了梅尔的四部作品,除了《山居岁月:普罗旺斯的一年》之外,另外三本分别是《恋恋山城:永远的普罗旺斯》《有关品位》以及《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在纽约麦迪逊大街的广告界任职15年之后,1975年,彼得·梅尔告别大都会,跑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乡村安了家。四季流转,他与妻子日享暖阳,夜听虫吟,品赏美食美酒,结交农人匠工。《普罗旺斯的一年》写于彼得和妻子在普罗旺斯生活一年之际,它的章节以一年十二个月为分隔,详尽记述了他们在卢贝隆山脚下的梅纳村里闲逸优雅的乡居生活。梅尔说,他自己几乎成为了园中一棵无所欲求、心满意足的蔬菜。《普罗旺斯的一年》一出版便获如潮好评,被译成40种文字风靡全球, “普罗旺斯”由此成为闲适生活的代名词。

梅尔此后笔耕不辍,又写了同一系列以普罗旺斯为主题的多部散文集《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一切》,随笔《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以及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简单活着,真好》等。2002年,梅尔荣获“法国荣誉骑士”封号。

彼得·梅尔与爱妻、爱犬生活在普罗旺斯

一直居于法国乡下的他,充满幽默地观察着普罗旺斯的变化,“有些事情二十年来从未改变。乡村集市依然在贩卖新鲜食物,不理会盛行的真空包装和杀菌处理。偏远的广阔乡野依然空旷纯净,没有被主题公园、高尔夫球场和别墅区侵蚀。难得的还有那份安宁,你若有心寻觅,依然能享受到。迥异于世界上其他风景如画的地方,发展和开放并未使普罗旺斯变得拥挤、乏味、平庸,它依然如往昔般独具奇情奇俗:乡音依然浓郁,守时观念依然受到漠视,周末午餐依然要吃上至少两个小时。真是妙极了!”

如今,彼得·梅尔终于告别了他与之互相热爱与成就的普罗旺斯,告别了亲近善良的友邻和美妙的法兰西菜肴。经出版社授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他最负盛名的《普罗旺斯的一年》中节选了部分内容,他描写了自己与妻子在普罗斯旺度过的第一个冬季,冰天雪地、寒冷刺骨,家里的窗户被西伯利亚南下的寒风扯掉了,山谷进入了安静的冬眠期,街上空无一人,他悄悄猜测是否所有普罗旺斯人都躲在家中努力制造孩子……梅尔再也无法经历法兰西南部的冬季了,他离世的季节,恰好正是《普罗旺斯的一年》一开篇的寒冷一月。

《普罗旺斯的一年》(节选)

文 | [英]彼得·梅尔  译 | 王春

施米雅那餐馆的老板站在门廊处向我们表达新年祝福,还不时地灵活闪身,给出入的顾客让路。我和妻子站在窄窄的街道上,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

“天气很棒,是不是?”他夸张地挥舞起裹着天鹅绒袖子的手臂,整个村庄、萨德侯爵城堡遗址、远处的群山和清朗的天空尽在这一挥之中。这看似随意却包揽一切的动作,让人感觉他指给我们看的不过是自家院落的一角。“能住在普罗旺斯可真是福气啊。”

此言非虚,住在普罗旺斯可谓一种莫大的幸福。如果这里的冬天也是阳光明媚,我们从英国带来的防寒衣物—棉靴、棉衣和厚毛衣什么的,就全无用武之地了。开车回家的路上,我们浑身暖洋洋,肚腹圆鼓鼓,开始盘算再过多久就可以游今年的第一场泳,而想到此时还有人可怜地忍受着天寒地冻的煎熬,不禁沾沾自喜起来。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千里之外一股西伯利亚寒流正急速涌来,完成南下之旅的最后冲刺。这西北季风我们早有耳闻,其威力令人畜皆胆战心惊。只不过由于是自然力量,人们也奈何不得。大风袭来,动辄刮个十天半月,大树被连根拔起,小汽车被掀得底朝天,玻璃窗噼啪碎裂,电线杆被拦腰折断,甚至还有老太太被刮进阴沟。它如同冷酷恶毒的幽灵,尖啸着穿堂入室。人们在这种恶劣的天气很容易感冒、牙疼、头痛,甚至无心工作、与家人争吵不休—总之,所有怪罪不到政府头上的问题都有了根源。普罗旺斯人常常以一副受虐狂似的表情,颇为骄傲地宣称这些都是该死的西北季风的杰作。

高卢人典型的夸张表达,我们私下里认为。要是领教过从英吉利海峡刮来的疾风,还有劈面横扫过来的暴雨,他们就知道什么是狂风的厉害,也就不会这么吹牛了。不过为了不扫他们的兴,我们还是认真地听着,并不时装出无比震惊的样子。

初到普罗旺斯的彼得·梅尔

结果,大意的我们被这一年的第一场西北季风打了个措手不及。大风咆哮着直冲罗纳河谷,一个左转弯,迎面撞在我们石屋的西墙上,其威力之大,竟一把扯掉一扇因疏忽而没锁牢的窗户,甚至差点儿掀开屋瓦甩进游泳池。二十四小时之内,气温骤降二十度,先是零度,随后是零下六度。据马赛气象局报道,风速达到每小时一百八十公里。妻子穿着棉衣在厨房里做饭,我则戴着手套打字。我们不再讨论什么时候游第一场泳,而是巴望着能赶紧安装中央供暖系统。一天早上,屋外似乎传来树枝折断的噼啪声,后来却发现是水管无法承受彻夜冰冻的压力,一根接一根爆裂了。

爆裂的水管悬在墙上,塞满冰块膨胀起来。水管工曼尼古希先生赶来救急,他绕着迸裂的管道,以专业的眼光观察了一番。

“哎呀呀,”曼尼古希先生一边感慨,一边扭头招呼他称为“年轻人”的学徒工,“哎呀呀,你来瞧瞧是怎么回事儿,年轻人。这管子居然没有包隔温材料,就这么光秃秃的,完全是蔚蓝海岸的那套做法。在戛纳、尼斯的海边城镇也许还奏效,可在这里嘛……”

他从喉咙里咕哝出很不以为然的咯咯声,又将手指伸到年轻人的鼻子前左右摇晃几下,以强调沿海地区的暖冬与此地酷寒的区别,然后猛地拉下羊毛软帽,罩住了耳朵。曼尼古希先生矮小结实,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天生一副水管工身材。有些狭小的空间,高大笨拙的家伙无论如何也没法挤进去,他却可以进退自如。此时,学徒工正在支焊灯,曼尼古希先生在这当儿给我们讲起课来。接下来的一年,他还会发表很多类似的演讲,我也越来越有兴趣当听众。这一次,他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普罗旺斯的冬天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冷。

在普罗旺斯人的记忆里,这接连三个冬天真是前所未有的难熬,连颇有些年头的橄榄树都冻死了。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太阳不出门,灾难会降临。那么,冬季持续变冷的原因是什么呢?曼尼古希先生象征性地给我们留了两秒钟时间思考,然后热切地进入了演讲主题,还不时用手指点点我,好让我集中注意力。

原因很简单,他说,西伯利亚寒流南下普罗旺斯的脚步加速了,很快就直达目的地,途中根本来不及变暖。其中的缘由,不外乎就是—说到这里,曼尼古希先生戏剧性地稍顿了一下—地壳构造发生了变化。就这么回事儿,西伯利亚和梅纳村之间的地表不再隆起,变得一马平川,所以西北季风才能毫无阻挡地呼啸而至。这通分析太有逻辑了!可惜,又有一根水管噼啪爆裂,打断了即将开始的第二部分演讲—地表为什么变平了。曼尼古希先生随即把传授知识的大事儿抛到一边,投入到焊灯下的专业作业中去了。

天气变化对普罗旺斯人的影响真是立竿见影。他们期待着天天都碧空如洗、艳阳高照,一旦天不如己愿便马上变得郁郁寡欢起来。他们把下雨天视为一种人身冒犯,聚在咖啡馆里摇头叹息、相互安慰,或者忧心忡忡地看着天空,仿佛即将有大群蝗虫伴随雨水从天而降,可恶地填满人行道上的水坑。假如遇上比下雨还恶劣的天气,比如气温骤降至零下几度,情形就更惊人了:所有人都蜗居家中,街上杳无人迹。

一月中旬渐渐为寒流吞噬,村镇都变得寂静无声。就连一向拥挤喧闹的周末集市,也只见得到少数迫于生计甘愿受冻的勇敢摊贩。寒风中,他们不时地跺跺脚,或呷几口烈酒取暖。顾客更是来去匆匆,就算找错了零钱都不肯花时间计较。酒吧门窗紧闭,在闷浊的空气里继续营业。平日街上那些闲逛的懒散身影,已难觅踪迹。

梅尔

整个山谷进入了安静的冬眠期,我开始想念那些跟闹钟一样准时传来的声音:清早,福斯坦家的鸡高声报晓;午间,农民们开着雪铁龙小货车,一路咔嚓咔嚓往家赶着吃午餐,仿佛一颗颗螺母、螺钉都闹着要挣脱铁皮盒子而去;午后,对面山坡上的葡萄园里不时传来枪声,应该是猎户又发现猎物了;远处的深林里,电锯不断哀鸣;薄暮时分,犬吠声此起彼伏。而此刻,万籁俱寂。山谷已安静空荡许久,我们不禁好奇起来:大家都躲在家里做什么呢?

天寒地冻的这段日子里,福斯坦游荡于邻近农场,上门替人屠宰牲畜。如果谁家要宰兔子、鸭子、猪和鹅,做成罐装肉、火腿或腌肉什么的,他可是个行家里手,一刀下去便切开它们的喉咙,或者手上一用劲就扭断它们的脖颈。福斯坦心慈面善,对他的几只狗都宠爱有加,从事那样的副业真是有违天性。但他显然精于此道,干起活儿来动作敏捷、技巧娴熟,像个地道的乡下人绝不心软。我们这些来自都市的人,或许会把小兔子当宠物,对鹅产生亲近之情;我们从超市买来干净卫生的肉类,绝不会联想到动物活着的模样;我们吃的真空包装的猪排,经过杀菌处理,似乎也与温热肮脏的活猪毫无关联。可在乡下,死亡与晚餐之间的联系又怎么回避得了?没准有朝一日,我们也会有求于福斯坦的这项冬季副业。

其他人又在做什么呢?大地冰封之际,剪过枝的葡萄藤进入休眠期,而冒着严寒上山狩猎显然也不合时宜。难道人们都外出度假了?不,绝不可能。他们可不是冬天出门滑雪,或驾驶游艇畅游加勒比海的乡绅。即便在八月,所谓的度假也不过是每日安居家中,大快朵颐,之后再安适地午睡片刻,就这样一直休养到漫长的葡萄采摘季节。后来得知当地人大多出生在九月或十月,我们才解开内心那个小小的疑团。答案虽无从考证,却完全合理:寒冷的一月,人们准是关起房门在家努力制造孩子呢!在普罗旺斯,任何事情都要依照时令来安排,看来一二月一定是繁衍的季节。当然,我们只是这样猜测,终究不好意思开口去问。

天气酷寒,娱乐活动便少得可怜。除了宁静而空旷的山野景色,冬季普罗旺斯还有一种独特的气息,浓浓地弥漫在凛冽的寒风和清冷的空气里。漫步山间,通常还没看见屋舍,远远就能嗅到它的气味—视野之外的某个烟囱飘出来的柴火味。这种自然淳朴的生活气息,在城市里早已难得体会。囿于消防法规和室内装修所限,城里的壁炉要么被堵死,要么成了有意而为的特色装饰。而在普罗旺斯,家家都使用壁炉,或烧烤食物,或围聚畅谈,或暖暖脚趾,总之是美好的享受。炉火清早点燃,整日不熄,烧的都是吕贝隆山上的橡木枝或冯杜山上的山毛榉。日暮时分,带着两只爱犬散步回家,我总是会在山上停下脚步,望望山谷里的炊烟,那袅袅绕绕的一缕缕,如同飘带一般升起,又弥漫在博尼约村的山径上。此情此景,总让我无比惦念温暖的厨房,还有煨在火上的鲜美浓汤;念头乍起,便激起了贪婪的食欲。

普罗旺斯久负盛名的食物大多产在夏季,如甜瓜、桃、芦笋、胡瓜、茄子、辣椒、番茄、蒜泥蛋黄酱、鱼肉浓汤、橄榄沙拉、凤尾鱼、金枪鱼、熟煮蛋、油淋多色莴苣片拌土豆泥、新鲜羊奶酪—我们每次在英国的商店挑挑拣拣着干瘪发蔫的货品,都会痛苦地回想起这些美味。出人意料的是,冬天普罗旺斯的食物依然丰美可口,只是品类完全不同。

农家菜是寒冷日子里的特色佳肴,吃得人暖意融融、筋骨强健、精力充沛,你通常会撑得肚腹满满的,才会恋恋不舍地上床睡觉。相比时髦餐馆里装饰精巧、分量不足的菜肴,农家菜品相是寒酸了些,可在冰天雪地的夜晚,屋外又刮着如剃刀般刺骨的西北季风,有什么比一桌热腾腾的美食更能慰人肺腑呢?

《普罗旺斯的一年》
[英]彼得·梅尔 著  王春 译
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1-05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