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古时货币,埋藏了王朝兴衰的线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古时货币,埋藏了王朝兴衰的线索

《货币里的中国史:历代钱币的源流和图释》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详致地梳理各时期王朝、帝王的治国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分析了货币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指出货币政策在很多情况下是左右王朝兴衰的关键因素。

所评图书:

书名:《货币里的中国史:历代钱币的源流和图释》

作者:任双伟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2月

 

宋代中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经济现象,那就是钱荒。这种现象本不奇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比如秦汉易代以后,全国经济凋敝,秦朝政府铸造的秦半两购买力过高,不得已,汉高祖刘邦就将铸币权下放给了民间,允许诸侯和巨贾私铸币值更低的小钱,来缓解钱荒。

但宋代的钱荒不同于以前。宋代被中国的历史学家以及海外汉学家称为“富宋”,经济和文化繁荣,铸币数量也是古今之最。仅宋太祖年间,今天的南京就铸钱30万贯,超过了唐代全国一年的铸币量。而宋神宗年间,年铸币量甚至超过了500万贯。要知道,当时除了铜钱以外,市场上还流通着金、银、铁钱以及纸币。

这种情况下,依然出现钱荒,概括起来原因包括“官家课税,私家藏匿,民间毁钱”。唐代中期实行了租庸调法到两税法的改革,实物纳税变成了金钱缴税;两宋富家也盛行大量窖藏铜钱;而唐宋以来,商品经济发达,铜器价值虚高,将铜钱改铸为铜器,就显得有利可图。另外,宋钱铸造精美,购买力稳定,有富庶的宋朝政府作为信用背书,所以在日本、高丽、安南、爪哇甚至中东地区广泛流通,这也加剧了宋朝境内的钱荒现象。这一现象一直要等到明朝中期,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欧洲殖民者发掘并将美洲大量的白银输送到了亚洲,才得以解决。

有趣的是,因迫害名将岳飞而遗臭万年的南宋初年宰相秦桧,就曾想出破解钱荒现象的妙招。史书记载,当时的都城临安面临钱荒,政府和百姓都受困于此。秦桧就安排差役将理发师请到府里,给自己理发,然后重赏了五千钱,嘱咐对方一定要保密,并尽快把这五千钱花出去,说是这些钱很快就要作废,朝廷会另行铸币。很清楚的是,理发师不仅没有保密,而且将现行货币即将作废的消息传扬得沸沸扬扬,临安城内的富豪们也就纷纷挖出自家宅子院里深埋的铜钱,大量花钱,“不出三日,京内钱荒解除”。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近日出版的《货币里的中国史:历代钱币的源流和图释》一书,收录了中国古代历代钱币的翔实图样,并提供了专业细致的阐释。这本书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行文生动,详致的梳理各时期王朝、帝王的治国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分析了货币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指出货币政策在很多情况下是左右王朝兴衰的关键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推出了被称为“空首布”的布币;“三家分晋”后,“空首布”转为“平首布”,并根据韩赵魏三国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分化。魏国变法期间,创造性地在布币中加入了子母相权(大小兑换)的模式。而在南方的楚国,是当时唯一同时具有金银铜三种铸币和版形货币的国家。北方的燕国和齐国,以及戎狄,盛行刀币。秦国一统全国后,秦始皇在去世那一年推出了真正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改革,就是将前述货币进行统一,实行外圆内方的“半两币”。

汉代初期,曾因国力疲敝,不得已允许民间私铸货币。特别是汉文帝继位后,一改吕后执政期间一度禁止货币私铸的做法,重新允许民间私铸,结果使得部分诸侯国通过私铸货币集聚了大量的财富,后者因此拥有了组建强大军团以挑战、颠覆朝廷的财政能力。当时著名的文人贾谊曾上书皇帝,指出允许民间私铸货币,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久而久之,朝廷权威就将不复存在。汉景帝平息了七国之乱,而后的汉武帝则多次启动货币改革,每改一次,都将诸侯和富商的财富搜刮一次,用以支撑讨伐匈奴的高昂军费支出。汉武帝的第五次货币改革,推出了著名的五铢钱,改革主持者张汤被诸侯和重臣恨之入骨,因而被汉武帝作为缓和君臣关系的替罪羊勒令自杀。但那之后,桑弘羊又成为了继续推行汉武帝货币政策的主持者。《货币里的中国史:历代钱币的源流和图释》书中还指出,等到西汉末年,改革家王莽为了应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鲁莽的推行了激进的币制改革,因而迅速招致了地主阶级和商人阶层的强烈不满,赫赫皇权被倾覆。

东汉末年,军阀四起。曾一度得以入主洛阳的西凉诸侯董卓,尽管采取了解除党锢等开明举措,却仍然被贵族、文士和其他军阀视为大逆不道者。这是因为,董卓不仅欺凌皇室,而且恶意铸造劣币,其铸造出的货币之金属含量很低,甚至可以浮在水上,被百姓讥讽为“无文小钱”。

五铢钱一直到唐高祖时期才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开元通宝钱。到了宋代,纸币在四川出现,但这种被称为“交子”的存款凭证,发行权从民间转由官营后,很快变得泛滥,其币值也直线下降。元代和明代初期,也都出现过因纸币过量发行而迅速贬值的现象,金属货币继续短缺,直到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极其有效的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国也因而成为了“白银帝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古时货币,埋藏了王朝兴衰的线索

《货币里的中国史:历代钱币的源流和图释》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详致地梳理各时期王朝、帝王的治国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分析了货币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指出货币政策在很多情况下是左右王朝兴衰的关键因素。

所评图书:

书名:《货币里的中国史:历代钱币的源流和图释》

作者:任双伟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2月

 

宋代中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经济现象,那就是钱荒。这种现象本不奇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比如秦汉易代以后,全国经济凋敝,秦朝政府铸造的秦半两购买力过高,不得已,汉高祖刘邦就将铸币权下放给了民间,允许诸侯和巨贾私铸币值更低的小钱,来缓解钱荒。

但宋代的钱荒不同于以前。宋代被中国的历史学家以及海外汉学家称为“富宋”,经济和文化繁荣,铸币数量也是古今之最。仅宋太祖年间,今天的南京就铸钱30万贯,超过了唐代全国一年的铸币量。而宋神宗年间,年铸币量甚至超过了500万贯。要知道,当时除了铜钱以外,市场上还流通着金、银、铁钱以及纸币。

这种情况下,依然出现钱荒,概括起来原因包括“官家课税,私家藏匿,民间毁钱”。唐代中期实行了租庸调法到两税法的改革,实物纳税变成了金钱缴税;两宋富家也盛行大量窖藏铜钱;而唐宋以来,商品经济发达,铜器价值虚高,将铜钱改铸为铜器,就显得有利可图。另外,宋钱铸造精美,购买力稳定,有富庶的宋朝政府作为信用背书,所以在日本、高丽、安南、爪哇甚至中东地区广泛流通,这也加剧了宋朝境内的钱荒现象。这一现象一直要等到明朝中期,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欧洲殖民者发掘并将美洲大量的白银输送到了亚洲,才得以解决。

有趣的是,因迫害名将岳飞而遗臭万年的南宋初年宰相秦桧,就曾想出破解钱荒现象的妙招。史书记载,当时的都城临安面临钱荒,政府和百姓都受困于此。秦桧就安排差役将理发师请到府里,给自己理发,然后重赏了五千钱,嘱咐对方一定要保密,并尽快把这五千钱花出去,说是这些钱很快就要作废,朝廷会另行铸币。很清楚的是,理发师不仅没有保密,而且将现行货币即将作废的消息传扬得沸沸扬扬,临安城内的富豪们也就纷纷挖出自家宅子院里深埋的铜钱,大量花钱,“不出三日,京内钱荒解除”。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近日出版的《货币里的中国史:历代钱币的源流和图释》一书,收录了中国古代历代钱币的翔实图样,并提供了专业细致的阐释。这本书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行文生动,详致的梳理各时期王朝、帝王的治国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分析了货币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指出货币政策在很多情况下是左右王朝兴衰的关键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推出了被称为“空首布”的布币;“三家分晋”后,“空首布”转为“平首布”,并根据韩赵魏三国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分化。魏国变法期间,创造性地在布币中加入了子母相权(大小兑换)的模式。而在南方的楚国,是当时唯一同时具有金银铜三种铸币和版形货币的国家。北方的燕国和齐国,以及戎狄,盛行刀币。秦国一统全国后,秦始皇在去世那一年推出了真正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改革,就是将前述货币进行统一,实行外圆内方的“半两币”。

汉代初期,曾因国力疲敝,不得已允许民间私铸货币。特别是汉文帝继位后,一改吕后执政期间一度禁止货币私铸的做法,重新允许民间私铸,结果使得部分诸侯国通过私铸货币集聚了大量的财富,后者因此拥有了组建强大军团以挑战、颠覆朝廷的财政能力。当时著名的文人贾谊曾上书皇帝,指出允许民间私铸货币,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久而久之,朝廷权威就将不复存在。汉景帝平息了七国之乱,而后的汉武帝则多次启动货币改革,每改一次,都将诸侯和富商的财富搜刮一次,用以支撑讨伐匈奴的高昂军费支出。汉武帝的第五次货币改革,推出了著名的五铢钱,改革主持者张汤被诸侯和重臣恨之入骨,因而被汉武帝作为缓和君臣关系的替罪羊勒令自杀。但那之后,桑弘羊又成为了继续推行汉武帝货币政策的主持者。《货币里的中国史:历代钱币的源流和图释》书中还指出,等到西汉末年,改革家王莽为了应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鲁莽的推行了激进的币制改革,因而迅速招致了地主阶级和商人阶层的强烈不满,赫赫皇权被倾覆。

东汉末年,军阀四起。曾一度得以入主洛阳的西凉诸侯董卓,尽管采取了解除党锢等开明举措,却仍然被贵族、文士和其他军阀视为大逆不道者。这是因为,董卓不仅欺凌皇室,而且恶意铸造劣币,其铸造出的货币之金属含量很低,甚至可以浮在水上,被百姓讥讽为“无文小钱”。

五铢钱一直到唐高祖时期才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开元通宝钱。到了宋代,纸币在四川出现,但这种被称为“交子”的存款凭证,发行权从民间转由官营后,很快变得泛滥,其币值也直线下降。元代和明代初期,也都出现过因纸币过量发行而迅速贬值的现象,金属货币继续短缺,直到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极其有效的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国也因而成为了“白银帝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