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知速递】OECD报告称两亿人可能因自动化而失业,究竟是哪些人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知速递】OECD报告称两亿人可能因自动化而失业,究竟是哪些人呢?

OECD最新工作报告发现,32个成员国中,14%的就业受到了自动化的严重威胁,另外还有32%就业有50%-70%的几率被机器取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自动化是消灭还是创造就业的争论近年来一直未休,不过被机器取代的恐惧确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有实实在在的理论依据:5年前,牛津大学经济学家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Osborne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评估发现,在美国,47%的就业可能会在“未来十年或20年”由机器来完成。

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人员将考察范围扩大到了32个OECD成员国,再次验证了Frey等人的发现,并结合再培训再就业现状,给全球决策者敲响了新的警钟。

他们的结论是,32个国家中,14%的就业岗位属于“高度自动化”的,意即,至少有70%的可能性会被机器取代。另外,还有32%的岗位受到自动化威胁,被取代的可能性在50%-70%之间。加到一块,从现有就业率来看,这意味着研究所涉及的这些国家中有2.1亿的就业者可能是因自动化而失业。

作者Ljubica Nedelkoska和Glenda Quintini的数据源于OECD一项对成年人劳动技能数量程度的评估表,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他们的测算手段与Frey等人不同,是通过评估组成特定岗位的、各部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来测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带来的威胁。

下图是OECD在最新研究中展示的各职业受自动化影响的程度。

从该图表可以看出,受自动化影响最大的前几种职业包括食品行业的低端从业人员、清洁工、矿工、建筑工人,以及制造业和运输业工人、装配工、司机等。而最不容易受自动化威胁的有职业教师、职业经理人、高级官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健康、司法、社会等各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提醒在解读上述数据时应该谨慎,这一是因为各国情况差别非常大,比如,在斯洛伐克,33%的就业受到了自动化的高度威胁,而在挪威这个比例只有6%。总体来说,盎格鲁萨克逊和北欧国家以及荷兰,其受自动化威胁的程度比不上东欧、南亚国家以及德国、智利和日本。

组织架构和产业机构的差异可能都是原因,《经济学人》24日一篇文章分析称,前者可能影响更大,比如,在韩国,30%的就业是制造业,加拿大该比例为22%,但平均来说韩国的工作岗位相对加拿大更难被自动化取代,这可能是因为,同样的工作,韩国工人将社交技能和创造力附加到了常规的工作上,而社交技能和创造力是机器所无法取代的。还有个解释是“幸存者偏差”:韩国现有岗位很难被自动化取代,可能只是因为韩国公司已经把很多容易被取代的岗位交给了机器。

另一方面,哪怕是在一国范围之内,受自动化威胁更大的岗位也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地,而且对决策者来说,集中在某个地区的绝对数值可能更值得关注,想想1950年代科技进步浪潮下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的遭遇就知道了。

除此之外,OECD这份最新工作报告还发现了另外一些值得决策者注意的地方,比如,相比即将退休的人,年轻就业群体更容易受到自动化冲击,也就是说,自动化可能导致年轻失业率增加。还有个并不意外、但后果可能更严重的发现,那就是,那14%最容易受自动化威胁的就业者也是更少接受再就业、再学习最少的人群,原因包括这些人基本技能起点太低、时间不足或动力不足等。对这些人来说,毫无疑问,自动化是真正的洪水猛兽,而不是机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知速递】OECD报告称两亿人可能因自动化而失业,究竟是哪些人呢?

OECD最新工作报告发现,32个成员国中,14%的就业受到了自动化的严重威胁,另外还有32%就业有50%-70%的几率被机器取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自动化是消灭还是创造就业的争论近年来一直未休,不过被机器取代的恐惧确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有实实在在的理论依据:5年前,牛津大学经济学家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Osborne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评估发现,在美国,47%的就业可能会在“未来十年或20年”由机器来完成。

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人员将考察范围扩大到了32个OECD成员国,再次验证了Frey等人的发现,并结合再培训再就业现状,给全球决策者敲响了新的警钟。

他们的结论是,32个国家中,14%的就业岗位属于“高度自动化”的,意即,至少有70%的可能性会被机器取代。另外,还有32%的岗位受到自动化威胁,被取代的可能性在50%-70%之间。加到一块,从现有就业率来看,这意味着研究所涉及的这些国家中有2.1亿的就业者可能是因自动化而失业。

作者Ljubica Nedelkoska和Glenda Quintini的数据源于OECD一项对成年人劳动技能数量程度的评估表,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他们的测算手段与Frey等人不同,是通过评估组成特定岗位的、各部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来测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带来的威胁。

下图是OECD在最新研究中展示的各职业受自动化影响的程度。

从该图表可以看出,受自动化影响最大的前几种职业包括食品行业的低端从业人员、清洁工、矿工、建筑工人,以及制造业和运输业工人、装配工、司机等。而最不容易受自动化威胁的有职业教师、职业经理人、高级官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健康、司法、社会等各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提醒在解读上述数据时应该谨慎,这一是因为各国情况差别非常大,比如,在斯洛伐克,33%的就业受到了自动化的高度威胁,而在挪威这个比例只有6%。总体来说,盎格鲁萨克逊和北欧国家以及荷兰,其受自动化威胁的程度比不上东欧、南亚国家以及德国、智利和日本。

组织架构和产业机构的差异可能都是原因,《经济学人》24日一篇文章分析称,前者可能影响更大,比如,在韩国,30%的就业是制造业,加拿大该比例为22%,但平均来说韩国的工作岗位相对加拿大更难被自动化取代,这可能是因为,同样的工作,韩国工人将社交技能和创造力附加到了常规的工作上,而社交技能和创造力是机器所无法取代的。还有个解释是“幸存者偏差”:韩国现有岗位很难被自动化取代,可能只是因为韩国公司已经把很多容易被取代的岗位交给了机器。

另一方面,哪怕是在一国范围之内,受自动化威胁更大的岗位也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地,而且对决策者来说,集中在某个地区的绝对数值可能更值得关注,想想1950年代科技进步浪潮下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的遭遇就知道了。

除此之外,OECD这份最新工作报告还发现了另外一些值得决策者注意的地方,比如,相比即将退休的人,年轻就业群体更容易受到自动化冲击,也就是说,自动化可能导致年轻失业率增加。还有个并不意外、但后果可能更严重的发现,那就是,那14%最容易受自动化威胁的就业者也是更少接受再就业、再学习最少的人群,原因包括这些人基本技能起点太低、时间不足或动力不足等。对这些人来说,毫无疑问,自动化是真正的洪水猛兽,而不是机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