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浙江大学即将迎来她120岁生日之时,发布了“创新创业生态蓝皮书”。据统计,有400多位“浙大系”企业家掌控着近400家上市公司。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原晶盛机电董事长兼CEO邱敏秀,今年73岁,原来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昨天,介绍了飞科电器李丐腾家族“一股独大”、“一股独霸”问题;与之颇为相似,2012年晶盛机电IPO成功过会、拟登陆创业板之时,也出现十分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邱敏秀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高达90%,引发外界对晶盛机电的治理结构“一言堂”之忧。
创业板最年长的女掌门邱敏秀
晶盛机电非独立董事邱敏秀
邱敏秀,绝对是一位浙商巾帼英雄!创业之前,她是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60岁退休去创业,67岁时,晶盛机电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当时创业板企业中年龄最大的董事长。
界面·2018中国女富豪榜上,邱敏秀母子以40亿元财富身家登榜,73岁!
邱敏秀,生于1945年,1962年,她就读于浙江大学机械系,四年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临安通用机械厂,担任技术员,一干近8年。1977年,她回到母校,在浙江大学液压教研室、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工作,历任实验室主任、研究院、机电所副所长等职。1999年,54岁的邱敏秀出任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直至2005年退休。
全球最大450公斤级蓝宝石晶体
今年2月,全球最大450公斤级超大尺寸高品质泡生法蓝宝石晶体,在晶盛机电的子公司“晶环电子”诞生,而此前,国际上尺寸最大的蓝宝石晶体,是俄罗斯生产的,重量是350公斤。
蓝宝石晶体,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热学性能,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等能源及光电子领域的理想衬底材料,运用领域如手机面板、手机及摄像头、智能手表等。
成立于2006年的晶盛机电,是国内首家能研发与批量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单晶生长炉的企业,而且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发全自动单晶生长炉的缔造者。2017年,专注于半导体、光伏与LED等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及服务一体化的绿色高端制造企业——晶盛机电,荣登《福布斯》杂志“中国上市公司潜力企业榜”。
2012年,邱敏秀(右)接受晶盛机电上市路演的采访
晶盛机电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该公司创办于2006年,迄今已12年历史。
创办于2006年晶盛机电,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成长历程有关,晶盛机电为国内单晶炉龙头,主要客户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另外,近年来为应对光伏产业波动的影响,强化了产品在半导体领域发展。晶盛发行上市时,控股股东、大股东是金轮公司,持有股权占总股本的74.94%;也就是说,晶盛机电的诞生,与金轮公司有必然的关系。
位于杭州上虞的金轮公司,原先主要从事金属管件加工业务,是创始人毛全林 、毛汉林兄弟合伙创业的成果。邱敏秀从浙江大学退休“下海”创业,是受当时金轮公司老板,也是毛氏兄弟中哥哥毛全林的邀请,以“技术入股”方式,于2006年合办晶盛机电。
晶盛机电生产车间
以技术入股方式,成为家族企业创始人,在浙江并不少见。以科技成果投资入股或者股权激励,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晶盛机电邱敏秀一样,比如国内抗癌药龙头贝达药业的“贝达三剑客”中,三个创始合伙人之一的张晓东,也是“技术入股”的典型案例。又比如“德清牧歌生态农业”,2012年,4位来自浙江大学的大学生,不出一分钱,也是仅凭技术入股,占有母公司20%的股份。
以产权激励方式,鼓励创新、激发创造潜力和积极性,应成为家族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因为科技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
晶盛机电创办时,创始人邱敏秀缺乏自有资金,但其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而另一位创始人毛全林方面,一方面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在上虞市汤浦镇也有多栋厂房及土地。另外,现任晶盛机电董事长曹建伟,也是公司创始之一、创始董事,他于2004 年 10 月起,就在慧翔电液及前身慧翔机电担任高管。
晶盛机电董事长曹建伟(左1)
2006年至2008年间,邱敏秀除担任晶盛机电董事长,还兼任金轮公司董事长。在此期间,与浙江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承担 2006 年度浙江省工业类重大科技专项“全自动大规 模集成电路单晶硅生长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合作开发,相关方除了晶盛机电之外,还有慧翔电液和金轮公司。而当时负责慧翔电液的曹建伟,本身就是浙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博士生。晶盛机电从2006年底创立至今,他始终坚持亲手抓研发,目前,晶盛机电的研发团队年年都在壮大,已拥有270多人。
晶盛机电创办5年,就在创业板上市,创办12年来,公司持续快速稳健增长,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端半导体硅材料、光伏硅材料、LED检测与照明高端智能化装备和蓝宝石晶体材料供应商,这与女掌门邱敏秀为首高管团队的知识结构很高有一定关系。
晶盛机电的代际交棒
晶盛机电董事长曹建伟
2012年2月,晶盛机电成功过会后,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报道中,发出这样的担忧:“晶盛机电:治理结构‘一言堂’应收账款步步高”。报道中指出,“查阅招股书时发现,邱敏秀与曹建伟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和一致行动人,存在关联关系。邱敏秀、何俊母子为一致行动人。三人共持有发行人股份达90%以上。一股独大现象十分严重,这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决策带来风险。”
据招股书介绍,邱敏秀与曹建伟虽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却不存在关联关系,但二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方式合计控制公司的股权比例为84.2407%,另外,邱敏秀与另一发行人股东何俊,系母子关系,为一致行动人,加上何俊持有的股权,三人持有发行人股份达90%以上。
拥有大比例的持股优势,即“一股独大”现象,利弊兼有。利用持股比例优势,能迅速决策,这是利的方面。但由于股权治理结构“一言堂”,也较容易发生重大经营决策实施不当控制的风险;当然,其弊端也并非没有改善之处,比如可以增加必要的制约,构建来自外部的监督体系等举措,避免独断专制的管理。另外,企业内部运转上,尽量做到民主管理、流程规范,特别是在维护公司管理层在经营决策上的独立性。
晶盛机电10周年庆
2016年,晶盛机电10周年庆之际,企业完成了代际交棒,71岁的女掌门邱敏秀退居幕后,接班人是1978年出生的工学博士曹建伟,出任公司董事长,与之同时,邱敏秀之子何俊,任职公司总裁。
自企业创办以来,曹建伟既是创始人之一,也一直作为邱敏秀的“副手”,担任总经理一职。
邱敏秀的儿子何俊,比董事长曹建伟大9岁,生于1969年。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大学技术实业总公司任销售业务的主管,后又任浙江大学快威科技集团市场部经理、杭州宝汇电子副总经理等职。他与曹建伟一样,同为晶盛机电创始股东、董事。出任总裁之前,一直负责销售管理。
在晶盛机电创始人、董事会成员中,学历普遍很高,惟有毛全林是个例,1970年出生的他,仅有初中学历。晶盛机电2012年上市后,其80后的女董秘陆晓雯,号称上市公司董秘的“三高”人士:学位最高、年薪最高、连身家也是最高价,年薪60万,并持有74.56万股。
晶盛机电总裁何俊
自创业板上市以来,晶盛机电的股权结构大致稳定、变动不多,另外,创始团队成员也依旧在企业服务,并未出现什么“分家”、“争产”现象,那么,他们是如何解决6年前治理结构“一言堂”的质疑呢?
首先,由于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并得以明确,从治理机制上减少内部纷争,利于形成“一家人”。2016年12月14日,公司终身名誉董事长邱敏秀与董事长曹建伟、总裁何俊等高管一起出现十周年庆典,彼时员工就是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数年前,所谓“大学教授‘轰走’创始人”标题文章,可能只知其皮不知其里!
其次,创始人合伙创业,靠的就是志同道合,要解决“一言堂”,除了监督机制外,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分工。晶盛创办时,有的提供资金、场地,比如毛全林;有的提供技术能力,比如邱敏秀、曹建伟等;也有提供销售渠道的,比如何俊等;那他们如何用一种办法、在同一维度上量化各个创始人的贡献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主要来自二方面,第一是产权,其实也就是体现在股权架构上的配置;第二是分工,以体现人的贡献价值。晶盛机电创办至今,邱敏秀既是掌门人,也有利用学术影响,而曹建伟之前除了抓公司管理外,还负责技术研发团队,何俊主抓销售、毛全林主管生产,各人根据自身特长,分管一块。
创业之初,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是第一要务,若想持久搭伴、长期奋斗,股权必须分配好,更须根据能力,处理合伙人间彼此的工作关系。
何俊介绍晶盛机电的发展历程
继2015年推出股权激励后,晶盛机电今年又推出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据企业官网介绍,本次激励计划分两期授予,其中首次拟向121名公司核心员工授予合计269.22万股限制性股票,预留66万股拟在2018-2019年期间授予。
晶盛机电属于合伙型家族企业,而国际上如微软、沃尔玛、丰田等家族企业“巨无霸”,能持续成功,与股权激励分不开。所谓股权激励,其实是一种企业产权的共享制,它不仅是吸引人才、进一步推动公司绩效的途径,更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动力,系统地优化股权结构,促使企业内部由“家族文化”、“打工文化”朝“创造文化”转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