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浪漫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一层一层剥开时间的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浪漫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一层一层剥开时间的人

爱因斯坦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发生,它们之间的差别只不过是一种持久的错觉。”罗韦利觉得爱因斯坦错了。

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威利

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书写宇宙的方式十分特别。在美国,他可能不像已故的史蒂芬·霍金、尼尔·德格拉塞·泰森和阿兰·莱特曼那么有名,但是他的作品也同样严谨而充满热情。他的科普著作《七堂极简物理课》和《现实不似你所见》,没有博士学位的读者也都能读懂。在新作《时间的秩序》(The Order of Time)中,罗韦利再次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物理学的极大热忱,他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讨论了“史上遗留下来的最大谜团”:时间的本质。和他之前的作品一样,这本书的英译本也是由Erica Segre和Simon Carnell翻译的,我(注:指本文作者Joseph Peschel)猜想,两位译者文字当中的诗意一定受到了意大利语原版的强烈影响。

在书的第一部分,罗韦利简述了现代物理学的现状;在第二部分中,他又描绘了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最艰深的部分,“就像思想的岩浆在不断翻滚”,他试图找到构成时间的基本要素。

书中的有些观点可能比较艰涩难懂,需要反复阅读研究,但是所幸没有太多专业公式。《时间的秩序》全书只出现了一个公式,罗韦利甚至还为此道歉了,他认为连这一个公式都不该出现。这个公式是:S ≥ 0(S的增量总是大于或等于0)。你不必弄清楚每个字母代表着什么含义,你只需要知道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都是从热处传向冷处,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罗韦利称之为“时间的箭头”,它是“基础物理领域表述过去与未来之差”的唯一公式。

《七堂极简物理课》和《现实不似你所见》
博集天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罗韦利认为时间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叠加,他一层层地将其剥离开,试图阐明“世界的时间结构与我们的感知有哪些不同”。他会把诗人里尔克的“永恒的现在”比作“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差异”。他肯定不是唯一一个提到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的物理学家,但是,作为一名圈量子引力理论学家,罗韦利并不相信爱因斯坦的“块状宇宙”。爱因斯坦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发生,它们之间的差别只不过是一种持久的错觉。”他甚至不确定爱因斯坦本人是否相信他自己写的话,因为这句名言是爱因斯坦在好友去世后写在信件里的(罗韦利还在书中花了好几页的篇幅来证明,爱因斯坦写下这句话只是为了缓解心中的痛苦,并不代表他真正的观点)。罗韦利的这些观点肯定无法让所有人都认同,但如果你不同意爱因斯坦的观点,那就一定得读一读这本书了。

有不少批评罗韦利的人,物理学家丽莎·兰道尔就是其中之一,她也引用过里尔克的诗句,但是她指责罗韦利太过浪漫主义了。在我看来,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将科学、哲学和艺术联系起来了。回溯到几千年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会把诗歌和物理学联系在一起,二者曾经还被合称为“自然科学”。即使是在现如今,泰森等人也一直在提醒我们,天体的名称通常都来自于神话、诗歌、戏剧中的人物名,例如木星(Jupiter)又叫朱庇特,天卫二(Umbriel)的名字是莎士比亚《夺发记》中的恶毒精灵乌姆伯里厄尔,天卫四(Oberon)取自《仲夏夜之梦》中的精灵之王奥伯龙。但是罗韦利更加不走寻常路,他居然会在科学类著作中以贺拉斯的《歌集》作为开头,除他之外不会有人这么做了。还有一章的题记引用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的第一部分。罗韦利的旁征博引并不限于文学作品,他在作品中提到过贝多芬的《庄严弥撒》,还引用过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感恩而死乐队的《漫步阳光下》(Walk in the Sunshine)和保罗·麦卡特尼的《山丘上的傻瓜》(Fool on the Hill)。

任何一部写给外行读者的科普作品都会遭受批评,说你写得太简单了,不够准确,事实和观点常常也会混杂不清。兰道尔就是这样批评罗韦利的《现实不似你所见》的。她在《纽约时报》上刊文称,罗韦利的书完全把个人解读当做了科学真理。罗韦利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电子只有在相互作用时才存在。这样解释量子力学让兰道尔很是恼火,她表示他完全是在把个人观点当作事实进行阐述。显然,他们二人看待这个问题的观点不同,而且兰道尔也没有看完这本书,就在这句话的几十页之后,罗韦利明确写道,这是他自己作出的一个“最不合理”的解释。他后来甚至还在Facebook上对《纽约时报》做出了回应。所以在这本新书中,他重新组织了行文结构,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什么是推测都分得清清楚楚。一些原理部分需要精读甚至是反复阅读,第9章和第10章则可以跳过不看。这本书绝对不会让读者混淆事实与观点。

标题

罗韦利以优雅而清晰的文笔讲述了时间的故事,他既阐明了背后的事实原理,又对时间的本质作出了浪漫的哲学思考。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可以静静地沉浸在时间里,沉浸在我们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存在的周期非常短暂,所以要去品味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珍贵时刻,尽情享受我们的生活。”谁能抗拒这样一个物理学家所写的书呢?

本文作者Joseph Peschel是南达科他州的一名自由撰稿人和批评家。

(翻译:都述文)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A physicist explains the ‘greatest remaining mystery’: The nature of tim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浪漫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一层一层剥开时间的人

爱因斯坦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发生,它们之间的差别只不过是一种持久的错觉。”罗韦利觉得爱因斯坦错了。

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威利

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书写宇宙的方式十分特别。在美国,他可能不像已故的史蒂芬·霍金、尼尔·德格拉塞·泰森和阿兰·莱特曼那么有名,但是他的作品也同样严谨而充满热情。他的科普著作《七堂极简物理课》和《现实不似你所见》,没有博士学位的读者也都能读懂。在新作《时间的秩序》(The Order of Time)中,罗韦利再次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物理学的极大热忱,他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讨论了“史上遗留下来的最大谜团”:时间的本质。和他之前的作品一样,这本书的英译本也是由Erica Segre和Simon Carnell翻译的,我(注:指本文作者Joseph Peschel)猜想,两位译者文字当中的诗意一定受到了意大利语原版的强烈影响。

在书的第一部分,罗韦利简述了现代物理学的现状;在第二部分中,他又描绘了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最艰深的部分,“就像思想的岩浆在不断翻滚”,他试图找到构成时间的基本要素。

书中的有些观点可能比较艰涩难懂,需要反复阅读研究,但是所幸没有太多专业公式。《时间的秩序》全书只出现了一个公式,罗韦利甚至还为此道歉了,他认为连这一个公式都不该出现。这个公式是:S ≥ 0(S的增量总是大于或等于0)。你不必弄清楚每个字母代表着什么含义,你只需要知道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都是从热处传向冷处,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罗韦利称之为“时间的箭头”,它是“基础物理领域表述过去与未来之差”的唯一公式。

《七堂极简物理课》和《现实不似你所见》
博集天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罗韦利认为时间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叠加,他一层层地将其剥离开,试图阐明“世界的时间结构与我们的感知有哪些不同”。他会把诗人里尔克的“永恒的现在”比作“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差异”。他肯定不是唯一一个提到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的物理学家,但是,作为一名圈量子引力理论学家,罗韦利并不相信爱因斯坦的“块状宇宙”。爱因斯坦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发生,它们之间的差别只不过是一种持久的错觉。”他甚至不确定爱因斯坦本人是否相信他自己写的话,因为这句名言是爱因斯坦在好友去世后写在信件里的(罗韦利还在书中花了好几页的篇幅来证明,爱因斯坦写下这句话只是为了缓解心中的痛苦,并不代表他真正的观点)。罗韦利的这些观点肯定无法让所有人都认同,但如果你不同意爱因斯坦的观点,那就一定得读一读这本书了。

有不少批评罗韦利的人,物理学家丽莎·兰道尔就是其中之一,她也引用过里尔克的诗句,但是她指责罗韦利太过浪漫主义了。在我看来,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将科学、哲学和艺术联系起来了。回溯到几千年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会把诗歌和物理学联系在一起,二者曾经还被合称为“自然科学”。即使是在现如今,泰森等人也一直在提醒我们,天体的名称通常都来自于神话、诗歌、戏剧中的人物名,例如木星(Jupiter)又叫朱庇特,天卫二(Umbriel)的名字是莎士比亚《夺发记》中的恶毒精灵乌姆伯里厄尔,天卫四(Oberon)取自《仲夏夜之梦》中的精灵之王奥伯龙。但是罗韦利更加不走寻常路,他居然会在科学类著作中以贺拉斯的《歌集》作为开头,除他之外不会有人这么做了。还有一章的题记引用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的第一部分。罗韦利的旁征博引并不限于文学作品,他在作品中提到过贝多芬的《庄严弥撒》,还引用过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感恩而死乐队的《漫步阳光下》(Walk in the Sunshine)和保罗·麦卡特尼的《山丘上的傻瓜》(Fool on the Hill)。

任何一部写给外行读者的科普作品都会遭受批评,说你写得太简单了,不够准确,事实和观点常常也会混杂不清。兰道尔就是这样批评罗韦利的《现实不似你所见》的。她在《纽约时报》上刊文称,罗韦利的书完全把个人解读当做了科学真理。罗韦利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电子只有在相互作用时才存在。这样解释量子力学让兰道尔很是恼火,她表示他完全是在把个人观点当作事实进行阐述。显然,他们二人看待这个问题的观点不同,而且兰道尔也没有看完这本书,就在这句话的几十页之后,罗韦利明确写道,这是他自己作出的一个“最不合理”的解释。他后来甚至还在Facebook上对《纽约时报》做出了回应。所以在这本新书中,他重新组织了行文结构,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什么是推测都分得清清楚楚。一些原理部分需要精读甚至是反复阅读,第9章和第10章则可以跳过不看。这本书绝对不会让读者混淆事实与观点。

标题

罗韦利以优雅而清晰的文笔讲述了时间的故事,他既阐明了背后的事实原理,又对时间的本质作出了浪漫的哲学思考。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可以静静地沉浸在时间里,沉浸在我们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存在的周期非常短暂,所以要去品味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珍贵时刻,尽情享受我们的生活。”谁能抗拒这样一个物理学家所写的书呢?

本文作者Joseph Peschel是南达科他州的一名自由撰稿人和批评家。

(翻译:都述文)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A physicist explains the ‘greatest remaining mystery’: The nature of tim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