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路内《十七岁的轻骑兵》:青春里“行动”着的男孩女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路内《十七岁的轻骑兵》:青春里“行动”着的男孩女孩

周嘉宁说,她会想要成为路内小说中的女性,一来她们都好看,二来她们很潇洒。可路内自己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路内《十七岁的轻骑兵》

2009年,张悦然找路内约过稿子,当时路内正在写《追随她的旅程》,状态还在这部小说中,于是就写了一篇近似于《追随她的旅程》的番外短篇《四十乌鸦鏖战记》。此后约8年的时间里,路内又陆续写了12篇短篇小说,集结成小说集《十七岁的轻骑兵》。路内的写作周期较短,一般一到两年就可以写完一个长篇,“终于有这样一本书花了8年时间,我赶紧像表功一样把它写到腰封上去,这种心态很不好,”他打趣道。

“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中那个迷惘的小镇青年路小路,这次又回到了读者的视野中。《十七岁的轻骑兵》中的13个故事都发生在1990年左右,作为“追随三部曲”的前传,它仍然将视角放在“那个倒霉的化工技校,那群没有名字只有绰号的小青年,以及‘风一样的谜之女孩’”上面,通过戏谑而幽默的方式讲述着那个年代的十七岁。虽是13个不同的故事,但故事之间相互映照,以技校为主体,人物和地点都相互关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青春的主题,用路内的话说,“反正你要是读过‘追随三部曲’就能猜到,大体还是那个套路,只是变成了短篇集。”

但是在《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看来,相比于以前的长篇,路内在《十七岁的轻骑兵》中“罕见地展示了他并不经常展示的才华”,充满了诸多“飞扬”之处,这种才华表现在各种细节当中。例如其中的一个短篇《十七岁送姐姐出门》中“我”为送女孩子去上海拦了一辆卡车,“这辆运原料的储罐卡车摇摇晃晃地向东开去,两三个小时后它将到达上海,但我感觉它是不会停下来的,我表姐是坐着卡车去的美国,车屁股后面有醒目的两个大字:危险。”黄德海说,生活中常见的储罐卡车上的“危险”二字,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人物的命运,这种细节中的细节在《十七岁的轻骑兵》里展现的比路内长篇小说中更多、更密集。

黄德海、路内、周嘉宁在陆家嘴图书馆

《十七岁的轻骑兵》特有的语言和细节,很容易将读者带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青春时光中去,对于路内和读者来说,那段时间本身以及追忆当年的价值何在?我们该如何解读路内作品中的人物所体现出的性别和时代意义?6月29日,作家周嘉宁、黄德海与路内三人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图书馆的陆家嘴读书会活动上,以“这一岁大于很多年”为主题,以这本新作为起点向前追溯了九十年代的青春记忆。

书信年代“人是行动的”,不是微信上来来去去

在周嘉宁看来,路内以及与《十七岁》相类似的青春小说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小说里面的“人是行动的,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在做各种事情,不是停留在某个固定空间内通过手机交流,每个人的行动能力都很强,每个人都愿意去为了一个很细小的事情、一个很微不足道的理由付出行动”,例如骑20公里的车去打架。而如今人们的行动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弱,呆在原地就可以完成事情。路内补充说,这也是出于更好的创作的目的,“人不动的话情节很难展开,”从追求一个姑娘到跟这个姑娘分手,全是在微信上来来去去,这样对话没法写,他也曾经试过这样写小说,根本不能看。

黄海德说,行动会带来一些“隐秘的兴奋感”。他提到自己上高中时有一段时间,县城里有一个人晚上专门划女孩子的脸,男生们就义务护送女孩回家,期间甚至会渴望与坏人现身,与之战斗一场。“我们是住学校的,她们是要回家的,晚上的时候,恨不得出来一个人把我按倒。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人会激发起很莫名其妙的兴奋感,等到你回去的时候,那个兴奋感还没过去,自己一路拳打脚踢跑回去。”

是虚无缥缈的女孩,还是潇洒好看的女孩?

《十七岁的轻骑兵》里的主要角色是懵懂无知的青春少年,在黄德海看来,路内的小说里是没有女孩子的,那个年龄的男生对女孩是“没心没肺地傻喜欢”,没有想到去揣摩女孩的心理,所以女孩在其中就像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这样的状态在青春小说里是非常合适的,他认为,“如果这个男生表现出了一个35岁男子的成熟心理,故事就不合理了。”作为写作者的路内觉得,他在创作时并没有去理性地分析这些,小说里的男生之所以看起来傻,一是因为他站在讲述的人的视角,在回忆时会善意地嘲笑这些角色;二是从作品中人物自身出发,就不免显得装腔作势、自作聪明。

《十七岁的轻骑兵》
路内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4月

但是,周嘉宁认为路内作品中的女性并不是缺席的状态,“他的小说能够让人直接感受到对女性的尊重,这在中文男性写作者里是我较少看到的,这并不是为了尊重而尊重,而是出于爱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周嘉宁说,她会想要成为路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首先她们都好看,这种好看是带着理性光芒的好看,而不是简单地用外貌评价一个人,并且每个女性形象都很潇洒,“现在有多少人会把一个女性的形象写得潇洒?”

路内回应说,小说里面的那些少年确实是女孩们的学弟,女孩子们也带有装腔作势的成分,她们在别的地方可能是备受控制的,是无能为力的。但在面对这些“小弟”时,她们十分清楚他们的目的——只要通过女孩的陪伴得到一些虚荣的满足感就可以,因此女孩在心理上拥有更多主动权,也正是这些主动权让她们愿意与“小弟”们相处。在某种程度上双方还是默契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说抛入另一个社会的环境中间的话,双方的关系也会被改变。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路内《十七岁的轻骑兵》:青春里“行动”着的男孩女孩

周嘉宁说,她会想要成为路内小说中的女性,一来她们都好看,二来她们很潇洒。可路内自己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路内《十七岁的轻骑兵》

2009年,张悦然找路内约过稿子,当时路内正在写《追随她的旅程》,状态还在这部小说中,于是就写了一篇近似于《追随她的旅程》的番外短篇《四十乌鸦鏖战记》。此后约8年的时间里,路内又陆续写了12篇短篇小说,集结成小说集《十七岁的轻骑兵》。路内的写作周期较短,一般一到两年就可以写完一个长篇,“终于有这样一本书花了8年时间,我赶紧像表功一样把它写到腰封上去,这种心态很不好,”他打趣道。

“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中那个迷惘的小镇青年路小路,这次又回到了读者的视野中。《十七岁的轻骑兵》中的13个故事都发生在1990年左右,作为“追随三部曲”的前传,它仍然将视角放在“那个倒霉的化工技校,那群没有名字只有绰号的小青年,以及‘风一样的谜之女孩’”上面,通过戏谑而幽默的方式讲述着那个年代的十七岁。虽是13个不同的故事,但故事之间相互映照,以技校为主体,人物和地点都相互关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青春的主题,用路内的话说,“反正你要是读过‘追随三部曲’就能猜到,大体还是那个套路,只是变成了短篇集。”

但是在《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看来,相比于以前的长篇,路内在《十七岁的轻骑兵》中“罕见地展示了他并不经常展示的才华”,充满了诸多“飞扬”之处,这种才华表现在各种细节当中。例如其中的一个短篇《十七岁送姐姐出门》中“我”为送女孩子去上海拦了一辆卡车,“这辆运原料的储罐卡车摇摇晃晃地向东开去,两三个小时后它将到达上海,但我感觉它是不会停下来的,我表姐是坐着卡车去的美国,车屁股后面有醒目的两个大字:危险。”黄德海说,生活中常见的储罐卡车上的“危险”二字,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人物的命运,这种细节中的细节在《十七岁的轻骑兵》里展现的比路内长篇小说中更多、更密集。

黄德海、路内、周嘉宁在陆家嘴图书馆

《十七岁的轻骑兵》特有的语言和细节,很容易将读者带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青春时光中去,对于路内和读者来说,那段时间本身以及追忆当年的价值何在?我们该如何解读路内作品中的人物所体现出的性别和时代意义?6月29日,作家周嘉宁、黄德海与路内三人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图书馆的陆家嘴读书会活动上,以“这一岁大于很多年”为主题,以这本新作为起点向前追溯了九十年代的青春记忆。

书信年代“人是行动的”,不是微信上来来去去

在周嘉宁看来,路内以及与《十七岁》相类似的青春小说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小说里面的“人是行动的,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在做各种事情,不是停留在某个固定空间内通过手机交流,每个人的行动能力都很强,每个人都愿意去为了一个很细小的事情、一个很微不足道的理由付出行动”,例如骑20公里的车去打架。而如今人们的行动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弱,呆在原地就可以完成事情。路内补充说,这也是出于更好的创作的目的,“人不动的话情节很难展开,”从追求一个姑娘到跟这个姑娘分手,全是在微信上来来去去,这样对话没法写,他也曾经试过这样写小说,根本不能看。

黄海德说,行动会带来一些“隐秘的兴奋感”。他提到自己上高中时有一段时间,县城里有一个人晚上专门划女孩子的脸,男生们就义务护送女孩回家,期间甚至会渴望与坏人现身,与之战斗一场。“我们是住学校的,她们是要回家的,晚上的时候,恨不得出来一个人把我按倒。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人会激发起很莫名其妙的兴奋感,等到你回去的时候,那个兴奋感还没过去,自己一路拳打脚踢跑回去。”

是虚无缥缈的女孩,还是潇洒好看的女孩?

《十七岁的轻骑兵》里的主要角色是懵懂无知的青春少年,在黄德海看来,路内的小说里是没有女孩子的,那个年龄的男生对女孩是“没心没肺地傻喜欢”,没有想到去揣摩女孩的心理,所以女孩在其中就像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这样的状态在青春小说里是非常合适的,他认为,“如果这个男生表现出了一个35岁男子的成熟心理,故事就不合理了。”作为写作者的路内觉得,他在创作时并没有去理性地分析这些,小说里的男生之所以看起来傻,一是因为他站在讲述的人的视角,在回忆时会善意地嘲笑这些角色;二是从作品中人物自身出发,就不免显得装腔作势、自作聪明。

《十七岁的轻骑兵》
路内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4月

但是,周嘉宁认为路内作品中的女性并不是缺席的状态,“他的小说能够让人直接感受到对女性的尊重,这在中文男性写作者里是我较少看到的,这并不是为了尊重而尊重,而是出于爱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周嘉宁说,她会想要成为路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首先她们都好看,这种好看是带着理性光芒的好看,而不是简单地用外貌评价一个人,并且每个女性形象都很潇洒,“现在有多少人会把一个女性的形象写得潇洒?”

路内回应说,小说里面的那些少年确实是女孩们的学弟,女孩子们也带有装腔作势的成分,她们在别的地方可能是备受控制的,是无能为力的。但在面对这些“小弟”时,她们十分清楚他们的目的——只要通过女孩的陪伴得到一些虚荣的满足感就可以,因此女孩在心理上拥有更多主动权,也正是这些主动权让她们愿意与“小弟”们相处。在某种程度上双方还是默契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说抛入另一个社会的环境中间的话,双方的关系也会被改变。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