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国赢家、法国英雄、中国圣人——各国领导力特色各不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国赢家、法国英雄、中国圣人——各国领导力特色各不同

领导力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关于权力的历史。

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夏尔· 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教授、法国前总理

如果仅将领导力当成一个商业问题,你将无法洞察到它与文化、政治、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夏尔· 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教授、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说:“领导力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关于权力的历史。”

7月8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智荟中欧2018大师课堂”上,拉法兰将全球流行的领导力大致分为了五种类型。

第一种:专制。上级有任何命令下级都要无条件执行,军队是这一体系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父亲型——“如果你愿意跟我干活,我就会给予你关爱和帮助。”

第三种:民主型。众人平等,并以民主的方式来选择领导、共同决策。

第四种:集体领导。以团体、非个人的方式进行领导。

第五种:放任自流。没有领导,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组织工作。

领导力形成今天的格局,其中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史。公元前1700年的古巴比伦国设立了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500年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学,就是早期的领导力研究,他们都在探讨如何让领袖更有效地实施自己的权力。

拉法兰认为,不同国家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拥有了不一样的领导力特色。

美国:胜者的逻辑——重视技术和规则

在美国大学里有很多谈论领导力的书籍和文献,教导人们如何做公开演讲、如何得体地向大众问好,甚至示范你怎样在嘈杂的环境里放低音量表达。对美国人而言,每一个领导力环节都是可以学习的,比如工作、组织会议、决策等等。只要投入学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领导力举世瞩目,在奥巴马的领导力原则中,第一条就是“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美国文化相信,每个人的独特条件都可以成为一张王牌、一股力量;第二是可信任度;第三,不断憧憬未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第四,为寻求更多的人信任,领导者需要和他人共同成长。

在各种特质的杂糅下,美国领导力象征着创造和改革,这在美国的总统竞选中可窥一斑,候选人往往都承诺进行改变。

法国:英雄主义——伟大的领导不可或缺

与美国提倡的“人人都可以做领导者不同”,在法国,人们同时强调天赋和技巧,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伟大的人物,就没有伟大的事业。无论是拿破仑还是戴高乐,他们都在历史上,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经历定义了领导力。

戴高乐本人对领导力非常推崇,他说准备战争首先是准备领导。他不认为领导是一种强加的意愿,实际上,“被领导”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在戴高乐描述的法式领导力中,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需要三个因素的互相作用。

第一,突出的个性;对事业的热情,对愿景、行动的狂热;对决策权力的“嫉妒”。

第二,领导力需要遵从现实环境。领导者不能被局限在某个单一想法中,要时刻洞察现实环境,并对团队做出引导。戴高乐最欣赏拿破仑的一点,就是拿破仑每打一场战争之前都会观察战场地形,所有关于环境的信息会被他收集起来作为决策的参考。同时,领导者应该喜欢挑战,因为他明确知道只有通过困难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他勇于对失败负责,不会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下属或他人。

第三,领导者必须明确自身使命——你应该从心底明白,命运是否让你成为一个领导他人的领袖、成就一件大事、完成一个雄心计划、领导一家企业、完成一个项目。这种心理暗示,会带给领导者越来越强的自信。在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Giscard d'Estaing)年少时,他的整个家族都坚信他日后将成为总统领导整个法国,他本人也始终对此深信不疑,未必他还拒绝了担任总理的机会。

此外,戴高乐还看重“威严感”。他认为,“威严”的力量主要取决于沉默,领导者不能和每个人都建立亲密关系,相反,他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或在必要的时候言简意赅、沉默寡言,这种神秘感有助于提升统帅的声望。同时,他还强调内在的力量——道德水平,它能保证你的地位和声誉不受到质疑。

中国:“智慧型”领导力——审时度势

公元前五六世纪,欧洲的希腊先哲和中国的先秦思想家,几乎都在同一时间研究权力的组织和分配。比如孔子周游列国,用今天的眼光看就在给各个领袖做咨询顾问,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权利思维。这也为几千年后各国领导力的不同特色奠定了基础。

孔子强调礼仪在国家权利中的重要作用;他推崇修身是在教人如何自我管理;他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在教导人们依据优先级处理事情。韩非子则在书中将权力阐述为“君无现其意”,即君主不要显露出自己的意图……拉法兰将中式领导力理解为一种“智慧型”领导力,他认为中国的“儒法道”思想中充满着对领导力智慧的追求。

在拉法兰的观察中,相较于西方领导者喜欢站在组织的中心,中国的领导者更像是一位乐队的指挥,虽然不出声响,却在隐秘处帮助集体实现运转。西方领导者为每天接受媒体曝光、持续承受外界压力而感到劳累,而此时,中式的“沉默寡言”就会成为一种优势,领导者不仅可以自我保护,还能够获取更多时间来行使自己的职责。中国式领导力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靠喊口号聚集的荣光。

中、美、法三国的领导力虽各有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它们是各自文化浸染的产物,也会随着全球化扩张的步伐彼此影响。拉法兰说,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个法国领袖和中国领袖一样审慎,也许中国领袖也会像西方领袖一样强调自己天赋的使命。

与此同时,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领导力还拥有共同的特质,拉法兰将其总结为12个词。

1.领导力的主要特征:勇气、创造力、公信力、激情。

2.领导力实施的领域:战略、影响力、关系、执行力。

3.下属或团队对领导力的期望:威望、信任、平衡和希望。

 

---------

关于“大师课堂”:

2018年是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直在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人才交流发展搭建桥梁。今年的“大师课堂”,我们力邀多位中欧学者与政商界领袖来到中欧,与广大中欧校友和嘉宾们激荡思维、共享智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国赢家、法国英雄、中国圣人——各国领导力特色各不同

领导力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关于权力的历史。

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夏尔· 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教授、法国前总理

如果仅将领导力当成一个商业问题,你将无法洞察到它与文化、政治、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夏尔· 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教授、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说:“领导力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关于权力的历史。”

7月8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智荟中欧2018大师课堂”上,拉法兰将全球流行的领导力大致分为了五种类型。

第一种:专制。上级有任何命令下级都要无条件执行,军队是这一体系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父亲型——“如果你愿意跟我干活,我就会给予你关爱和帮助。”

第三种:民主型。众人平等,并以民主的方式来选择领导、共同决策。

第四种:集体领导。以团体、非个人的方式进行领导。

第五种:放任自流。没有领导,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组织工作。

领导力形成今天的格局,其中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史。公元前1700年的古巴比伦国设立了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500年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学,就是早期的领导力研究,他们都在探讨如何让领袖更有效地实施自己的权力。

拉法兰认为,不同国家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拥有了不一样的领导力特色。

美国:胜者的逻辑——重视技术和规则

在美国大学里有很多谈论领导力的书籍和文献,教导人们如何做公开演讲、如何得体地向大众问好,甚至示范你怎样在嘈杂的环境里放低音量表达。对美国人而言,每一个领导力环节都是可以学习的,比如工作、组织会议、决策等等。只要投入学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领导力举世瞩目,在奥巴马的领导力原则中,第一条就是“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美国文化相信,每个人的独特条件都可以成为一张王牌、一股力量;第二是可信任度;第三,不断憧憬未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第四,为寻求更多的人信任,领导者需要和他人共同成长。

在各种特质的杂糅下,美国领导力象征着创造和改革,这在美国的总统竞选中可窥一斑,候选人往往都承诺进行改变。

法国:英雄主义——伟大的领导不可或缺

与美国提倡的“人人都可以做领导者不同”,在法国,人们同时强调天赋和技巧,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伟大的人物,就没有伟大的事业。无论是拿破仑还是戴高乐,他们都在历史上,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经历定义了领导力。

戴高乐本人对领导力非常推崇,他说准备战争首先是准备领导。他不认为领导是一种强加的意愿,实际上,“被领导”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在戴高乐描述的法式领导力中,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需要三个因素的互相作用。

第一,突出的个性;对事业的热情,对愿景、行动的狂热;对决策权力的“嫉妒”。

第二,领导力需要遵从现实环境。领导者不能被局限在某个单一想法中,要时刻洞察现实环境,并对团队做出引导。戴高乐最欣赏拿破仑的一点,就是拿破仑每打一场战争之前都会观察战场地形,所有关于环境的信息会被他收集起来作为决策的参考。同时,领导者应该喜欢挑战,因为他明确知道只有通过困难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他勇于对失败负责,不会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下属或他人。

第三,领导者必须明确自身使命——你应该从心底明白,命运是否让你成为一个领导他人的领袖、成就一件大事、完成一个雄心计划、领导一家企业、完成一个项目。这种心理暗示,会带给领导者越来越强的自信。在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Giscard d'Estaing)年少时,他的整个家族都坚信他日后将成为总统领导整个法国,他本人也始终对此深信不疑,未必他还拒绝了担任总理的机会。

此外,戴高乐还看重“威严感”。他认为,“威严”的力量主要取决于沉默,领导者不能和每个人都建立亲密关系,相反,他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或在必要的时候言简意赅、沉默寡言,这种神秘感有助于提升统帅的声望。同时,他还强调内在的力量——道德水平,它能保证你的地位和声誉不受到质疑。

中国:“智慧型”领导力——审时度势

公元前五六世纪,欧洲的希腊先哲和中国的先秦思想家,几乎都在同一时间研究权力的组织和分配。比如孔子周游列国,用今天的眼光看就在给各个领袖做咨询顾问,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权利思维。这也为几千年后各国领导力的不同特色奠定了基础。

孔子强调礼仪在国家权利中的重要作用;他推崇修身是在教人如何自我管理;他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在教导人们依据优先级处理事情。韩非子则在书中将权力阐述为“君无现其意”,即君主不要显露出自己的意图……拉法兰将中式领导力理解为一种“智慧型”领导力,他认为中国的“儒法道”思想中充满着对领导力智慧的追求。

在拉法兰的观察中,相较于西方领导者喜欢站在组织的中心,中国的领导者更像是一位乐队的指挥,虽然不出声响,却在隐秘处帮助集体实现运转。西方领导者为每天接受媒体曝光、持续承受外界压力而感到劳累,而此时,中式的“沉默寡言”就会成为一种优势,领导者不仅可以自我保护,还能够获取更多时间来行使自己的职责。中国式领导力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靠喊口号聚集的荣光。

中、美、法三国的领导力虽各有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它们是各自文化浸染的产物,也会随着全球化扩张的步伐彼此影响。拉法兰说,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个法国领袖和中国领袖一样审慎,也许中国领袖也会像西方领袖一样强调自己天赋的使命。

与此同时,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领导力还拥有共同的特质,拉法兰将其总结为12个词。

1.领导力的主要特征:勇气、创造力、公信力、激情。

2.领导力实施的领域:战略、影响力、关系、执行力。

3.下属或团队对领导力的期望:威望、信任、平衡和希望。

 

---------

关于“大师课堂”:

2018年是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直在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人才交流发展搭建桥梁。今年的“大师课堂”,我们力邀多位中欧学者与政商界领袖来到中欧,与广大中欧校友和嘉宾们激荡思维、共享智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