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普华永道访问了81位民企高管 他们谨慎乐观但烦心事也不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普华永道访问了81位民企高管 他们谨慎乐观但烦心事也不少

为了在数字化转型时保持竞争力,他们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进行“自我进化”。中国民企的野心之旅,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让在华外企们从虎视眈眈变为小心翼翼。

在中国市场布局业务的美国大公司,认为“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加剧”的比例,201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84%);

有61%的在华欧洲企业认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与自己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创新能力

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中涌现出70家独角兽企业,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报告》发现,民营企业们的野心不止于此——2018年,表示对未来12个月的收入增长前景"非常有信心"的民营企业高管,相比前两年还要多,达到了35%。

这一数据来自普华永道对中国81位民企商业领袖的调查,他们所领导的公司,基本涵盖了国内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近六成收入在5亿美元以下,近1/4为10亿美元~100亿美元,7%收入在100亿美元以上。

心态最为乐观的是金融服务业,几乎一半的企业领导者预测行业未来三年,每年的增长率将达到8%或更多,超过中国的GDP增长率,紧随其后的是消费与零售业、工业。

尽管近几个月来,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着更加暧昧的全球贸易氛围,但他们在提高国际经营利润率方面的“信心”,却比上一年度上升了6%,有意在国外开展多元业务的民营企业比例更是大幅提高。“一带一路”的倡议,正在为他们在铁路和能源等领域(过去由国有企业主导)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寻求与境外企业合作时,中国民营企业最渴求的是外企所拥有的管理人才,其次是行业专业知识以及产品、服务质量方面的经验。

国内市场依然是大多数民企的主战场,六成民企高管计划在国内现有市场中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其中,近一半的受访高管,把“向不同的终端市场销售产品和服务”当成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另一半高管则在考虑集中精力建立自己的品牌战略。其中一致的看法是,为了在数字化转型时保持竞争力,他们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进行“自我进化”。

努力投资“机器学习和新兴技术”的高管数量,占受访者比例的一半,但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加入该阵营的比例上升至74%,同样将在三年内暴涨的还有“在组织内部实现职能的自动化”。

民企高管不仅越来越热衷于使用大手笔来投资员工的数据技能培训,随着市场对企业灵活性和变通性的要求增加,他们还在试图摆脱单一的劳务雇佣结构——28%的高管预期,将在三年内采用更多零工、短期合同和外包劳动力。届时,中国的工作场所将涌现出大量联合办公的需求。

虽然总体上信心满满,但中国民营企业也有不少烦心事。

与前两年海外并购的紧俏情形大不相同,2018年只有36%的民企受访者,将海外收购列入自己公司接下来12个月的战略内,明显低于中国企业的平均值49%。一方面,自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收紧了对海外并购活动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随着新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的出台,政府对民企向外传输的数据提出了新的限制要求。

因此,多数中国民企高管选择在国内进行更多的增值活动(例如研发),以确保海外市场的增长,或者依靠海外商业伙伴关系和合资企业,拓展海外业务。

此外,对于税务合规成本以及税项债务“更有信心”的中国民企高管,比例由三年前16%大幅下滑至9%。

普华永道认为,中国政府已经在尝试降低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将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4520美元)的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期限,延长了三年;上海浦东新区在试点削减或简化47项审批事项,帮助企业加快行政审批流程。毕竟,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贡献了60%的城镇就业,它们的野心之旅,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普华永道

3.5k
  • 香港会财局就举报人对普华永道的指控展开调查
  • 普华永道香港:网传涉及合伙人的匿名信不实,已向相关执法部门报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普华永道访问了81位民企高管 他们谨慎乐观但烦心事也不少

为了在数字化转型时保持竞争力,他们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进行“自我进化”。中国民企的野心之旅,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让在华外企们从虎视眈眈变为小心翼翼。

在中国市场布局业务的美国大公司,认为“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加剧”的比例,201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84%);

有61%的在华欧洲企业认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与自己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创新能力

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中涌现出70家独角兽企业,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报告》发现,民营企业们的野心不止于此——2018年,表示对未来12个月的收入增长前景"非常有信心"的民营企业高管,相比前两年还要多,达到了35%。

这一数据来自普华永道对中国81位民企商业领袖的调查,他们所领导的公司,基本涵盖了国内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近六成收入在5亿美元以下,近1/4为10亿美元~100亿美元,7%收入在100亿美元以上。

心态最为乐观的是金融服务业,几乎一半的企业领导者预测行业未来三年,每年的增长率将达到8%或更多,超过中国的GDP增长率,紧随其后的是消费与零售业、工业。

尽管近几个月来,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着更加暧昧的全球贸易氛围,但他们在提高国际经营利润率方面的“信心”,却比上一年度上升了6%,有意在国外开展多元业务的民营企业比例更是大幅提高。“一带一路”的倡议,正在为他们在铁路和能源等领域(过去由国有企业主导)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寻求与境外企业合作时,中国民营企业最渴求的是外企所拥有的管理人才,其次是行业专业知识以及产品、服务质量方面的经验。

国内市场依然是大多数民企的主战场,六成民企高管计划在国内现有市场中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其中,近一半的受访高管,把“向不同的终端市场销售产品和服务”当成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另一半高管则在考虑集中精力建立自己的品牌战略。其中一致的看法是,为了在数字化转型时保持竞争力,他们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进行“自我进化”。

努力投资“机器学习和新兴技术”的高管数量,占受访者比例的一半,但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加入该阵营的比例上升至74%,同样将在三年内暴涨的还有“在组织内部实现职能的自动化”。

民企高管不仅越来越热衷于使用大手笔来投资员工的数据技能培训,随着市场对企业灵活性和变通性的要求增加,他们还在试图摆脱单一的劳务雇佣结构——28%的高管预期,将在三年内采用更多零工、短期合同和外包劳动力。届时,中国的工作场所将涌现出大量联合办公的需求。

虽然总体上信心满满,但中国民营企业也有不少烦心事。

与前两年海外并购的紧俏情形大不相同,2018年只有36%的民企受访者,将海外收购列入自己公司接下来12个月的战略内,明显低于中国企业的平均值49%。一方面,自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收紧了对海外并购活动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随着新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的出台,政府对民企向外传输的数据提出了新的限制要求。

因此,多数中国民企高管选择在国内进行更多的增值活动(例如研发),以确保海外市场的增长,或者依靠海外商业伙伴关系和合资企业,拓展海外业务。

此外,对于税务合规成本以及税项债务“更有信心”的中国民企高管,比例由三年前16%大幅下滑至9%。

普华永道认为,中国政府已经在尝试降低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将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4520美元)的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期限,延长了三年;上海浦东新区在试点削减或简化47项审批事项,帮助企业加快行政审批流程。毕竟,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贡献了60%的城镇就业,它们的野心之旅,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