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互联网思维不够用了 企业家要掌握生物学思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互联网思维不够用了 企业家要掌握生物学思维

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关于“活”的世界观。我们可以从生命求存、发展、演替的过程中,去体悟这期间的一些奥妙,从而找到企业发展的最佳方式。

来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之前我们推荐的《马化腾张一鸣王小川为何都爱它——生物学思维》一文,介绍了互联网大佬为什么都偏爱生物学思维,以及生物学思维对腾讯、今日头条、猎豹和搜狗等企业产生的影响。

今天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最有可能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生物学原理。本文作者,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生物学家卢宝荣教授认为,企业最根本的三大问题——生存、发展和稳定,分别可以从生物学“物种生存”、“物种进化”和“生态建构”三个维度的原理中,寻找到解决之道。

--------------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即大自然的规律,一切事物存在其实都有规律,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是什么?

我没法详细告诉你,但我可以告诉你植物的道是什么,动物的道是什么,微生物的道是什么。

我们今天不讲生物学的很多细节,但是我们可以把一些核心的理念和思想学下来。

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活”的世界观。我们可以从生命求存、发展、演替的过程中,去体悟期间的一些奥妙,从而找到企业发展的最佳方式。

那么,如何理解生物学的思维呢?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看:个体,物种,生态圈。

一维的生命思维:生存之道

在个体层面,生物学思维的关键词是:生存,涉及的是个体的砥砺求存,要么生,要么死。

1、求存

简单说,生命是这样一个总体结构:它有一个基本的结构秩序,有新陈代谢的能力,还有应激反应能力,以及复制和繁殖的能力。正是这样的基本能力,让生命能够与天地共生存。

生命繁殖下去是在干嘛?它是在求生存,而且它是以形态,以及生理的变化,来让自己的个体获得最大生存机会。

举个例子,一种植物要在干旱的环境里生活得更好,它必须要有适合干旱环境的基本形态。绝大部分的仙人掌都有刺,其实那是叶子,因为它要把蒸腾作用降到最小,来保证水分不散发掉。

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做企业,我们第一个要考虑的是怎么生存下来,怎么繁殖下去。你不要考虑它稳不稳定,也不要去考虑会不会进化,这不是在这个层次你要考虑的东西。

2、中心法则

生存为了谁?基因的传递。

所以,生命的中心法则也称基因法则,即基因怎么复制,并形成它的形状的法则。

基因的物质基础是DNA,DNA通过RNA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了个体的结构和秩序,控制了个体的新陈代谢与应激反应。

这一过程要遵循两个规律:

(1)信息的单向表达: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不可逆转);

(2)信息的自我复制:从DNA传递给DNA,复制并分离成两份(永远不变)。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1)一切都是以基因为核心,信息的单向表达永远是从DNA到蛋白质,而从来不是蛋白质来影响它。也就是说,企业创新实际上是创新基因,你没有办法去创造你的产品,因为产品是基因的产物。

(2)蛋白质是DNA所决定的,DNA代代相传,永远不变。不变是说它基本的法则不变,它的形式可以产生变化。

物种在繁殖过程中,有一种基因叫Housekeeping (守护基因),是一个物种的核心基因,它在个体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充分表达,而且在每一代中都极少被修改。

如果我们把一个行业或企业看做一个生命体,那它有没有永久不变的精神内核呢?基业长青真的存在吗?我们可以好好思考下。

3、死亡

死亡并不是一个bug,它就是一个使命。

死亡就是一个生命周期完成以后,它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个体的死亡并不代表一个基因的终结,因为它有繁殖。而且,死亡实际上增加了延续的概率。

举个例子,像很多动物只要怀了小孩,它的保护能力就会特别强。平时非常温顺的动物,如果你要动她的baby,它就会跟你拼命。

还有一个比较极致的状况,有一种母蜘蛛,它一生的职责就是生baby。baby产生以后,甚至会吃掉“妈妈”,然后繁衍下去。

这些都是生存的策略,繁殖其实是一个终极的生存手段。

4、不完美法则

生存是为了基因的延续,而且个体在复制的过程中,它都是不完美的,子代、母代、亲代是不一样的。

貌似这种变化是一个残缺或者不完美,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些残缺和不完美,为下一步的发展和进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没有这种在个体水平上的变化,就没有群体上的进化。

二维的物种思维:进化之道

在物种层面,生物学思维的关键词是:进化。

只有进化,生命才能够发展,否则它就不会从简单变成更复杂,从非常单一变化到缤纷五彩的世界。

1、团体

任何生命体都是不能独自存活的,只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团体,才能维持种群的延续。

比如,在大海里面存在一种体积很小的鱼,当它们遇到很大的鱼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些小鱼群会组成一个方阵,然后发生瞬时的变化,来让对方感觉到它是一个强大的东西,从而不敢吃它。

总之,个体是没法进化的,只能变异,求存,被淘汰或被选择,然后在群体层面产生进化。

2、最优繁殖对策

资源是有限的,但繁殖又希望是无限的,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如果它生得太多,那可能它会消亡;如果它生得不够,它就可能会被其他的物种占领,所以这中间存在一个最优的繁衍对策。

生物界有两种:

(1)R对策,低发育高繁殖类型,广种薄收。

先繁衍很多后代,但不能保护好每一个后代,物竞天择后,总有一些生存下来的后代,这是一种比较损耗能量的繁殖方式,比如鱼类。

(2)K策略,高发育、低繁殖类型,精耕细作。

此类型不会生殖很多后代,但它保护后代的能力特别强,大部分会存活下来。这种类型会节约一定的能量,比如哺乳动物。

一般来说,一些低端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当它处于一个比较低级别状态时,它通常会采用R的对策。而到了高阶的过程,他有很好保护后代的能力时,他会采取K的策略方式。

当然,无论哪一种方式,实际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以便传递他们的基因。

3、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进化是没有方向性的,而且也没有更高级和更低级的说法,只有更适应和更不适合的说法。

举个例子,从水生到陆生,好像陆地上生存比水里更高级,但其实并不是这样。鲸鱼为什么会选择回到水里生存呢?

因为鲸鱼到陆地上后,由于体型太大,要在空气中奔跑,根本做不到,而只有海洋强大的浮力,才能支撑它的体重,所以鲸鱼就又回到了水里,而它的很多同伴,却没有回到水里,同样大体型的,就灭绝了。

其实,真正大体型的陆地动物是不太多的,但在海洋里,却生活着很多大型的生物。

同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应该看是否更高级,而是这个企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它是不是更适合生存、繁衍、发展,这才是我们要考虑的。

生物进化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失败,并最终找到一条最适合的路。

三维的生态思维:稳定之道

在生态圈层面,生物学思维的关键词是:稳定。

独木不成林,风必摧之。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下,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集合。

物种间的博弈与合作实现了动态平衡,各取所需,相互依存,从而构建了稳固的系统。

生态平衡是永远追求的主题,但这种平衡只是相对暂时的平衡,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物种关系的变化,产生演替。

稳定是相对的,在变化和稳定中达到最佳的发展方式,这才是生命的奥义。

1、食物网与营养级联

一个生态系统如何才能保持稳定?食物网是核心要素。食物网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而形成能量的循环。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食物链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你吃我、我吃你的简单关系,而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反馈关系,我们叫营养的级联——自上而下,形成一种链式的关系。

举个例子,在一个三级食物链上,老鹰处在顶端,它要吃蛇,蛇要吃小老鼠,老鼠要吃植物。

如果老鹰没有了,那么蛇就会大量繁殖,蛇大量繁殖以后,它就把老鼠吃光了,植物如果没有老鼠来限制它,它就会疯狂地长起来,所以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的关系。

也就是说,你伤害了某一个东西,可能不光是伤害到它而已,而是伤害到了系统中间很多的因素,所以做事情,我们要有一个全局观。

2、关键种

能够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种,我们称为关键种。

举个例子,参天大树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如果一些参天大树没了,小树可能也得不到遮荫,数目就会减少,期间生存的动物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要维持一个系统的稳定,要抓住“关键种”。

3、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每一种生物、群体,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时空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和其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达到了最佳的关系。

举个例子,植物就非常聪明,在一棵树上,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生物,低处的地方,有苔藓,因为它喜欢阴湿的环境;在中层,有一些缠绕的植物,因为它自身长不到太高,所以就借助大树缠上去了,从而得到很好的发展;树尖上,还有很多寄生的植物,目标是获取最好的阳光和水分。

所以,生态位非常重要,占据好的生态位,你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展。做企业,要学会寻找能让自己获得持续发展的最佳生态位。

4、共生

同样生态位的生物,维持怎样的关系是最有利的?

恶性竞争肯定不行,合作是有利的,但还有一种更极致的状态: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地衣,看起来是一种生物,但实际它是真菌和蓝藻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生物共生在一起,由于长期进化,大家相互依赖。真菌为地衣提供了一个附着在某一个东西上的功能,比如它可以附着在树上,也可以附着在岩石上等,就是附着的功能,而且它还为蓝藻提供一些水分。于是,蓝藻就会产生光合作用,为整个机体提供能量。

总之,共生这种极致的伙伴关系,对于稳定整个系统以及个体的发展非常有利,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

做企业,我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第一,活着;

第二,发展,找食,赚更多的钱;

第三,飞得更高,不光要本地发展,还要到国际舞台上去发展。

这是商业的基本追求,与生物学的规律何其相似。

其实所有事物,都必须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天地运行规律,希望你能从中学习到真正的生命奥秘,与团队一起生存共赢。(完)

生物学书单

1、《盲眼钟表匠》,理查德·道金斯著,中信出版社;

2、《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日)福冈伸一著,南海出版公司;

3、《我们人类的进化》,(英)亚历山大·H·哈考特著,中信出版社;

4、《神似祖先》,郑也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5、《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美)伦道夫·M·尼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生命3.0》,(美)迈克斯·泰格马克,浙江教育出版社;

7、《生命的法则》,(美)肖恩·B·卡罗尔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相关阅读:

马化腾张一鸣王小川为何都爱它——生物学思维

来源:混沌大学

原标题:生物学思维极简清单:活着

最新更新时间:08/23 22:0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互联网思维不够用了 企业家要掌握生物学思维

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关于“活”的世界观。我们可以从生命求存、发展、演替的过程中,去体悟这期间的一些奥妙,从而找到企业发展的最佳方式。

来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之前我们推荐的《马化腾张一鸣王小川为何都爱它——生物学思维》一文,介绍了互联网大佬为什么都偏爱生物学思维,以及生物学思维对腾讯、今日头条、猎豹和搜狗等企业产生的影响。

今天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最有可能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生物学原理。本文作者,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生物学家卢宝荣教授认为,企业最根本的三大问题——生存、发展和稳定,分别可以从生物学“物种生存”、“物种进化”和“生态建构”三个维度的原理中,寻找到解决之道。

--------------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即大自然的规律,一切事物存在其实都有规律,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是什么?

我没法详细告诉你,但我可以告诉你植物的道是什么,动物的道是什么,微生物的道是什么。

我们今天不讲生物学的很多细节,但是我们可以把一些核心的理念和思想学下来。

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活”的世界观。我们可以从生命求存、发展、演替的过程中,去体悟期间的一些奥妙,从而找到企业发展的最佳方式。

那么,如何理解生物学的思维呢?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看:个体,物种,生态圈。

一维的生命思维:生存之道

在个体层面,生物学思维的关键词是:生存,涉及的是个体的砥砺求存,要么生,要么死。

1、求存

简单说,生命是这样一个总体结构:它有一个基本的结构秩序,有新陈代谢的能力,还有应激反应能力,以及复制和繁殖的能力。正是这样的基本能力,让生命能够与天地共生存。

生命繁殖下去是在干嘛?它是在求生存,而且它是以形态,以及生理的变化,来让自己的个体获得最大生存机会。

举个例子,一种植物要在干旱的环境里生活得更好,它必须要有适合干旱环境的基本形态。绝大部分的仙人掌都有刺,其实那是叶子,因为它要把蒸腾作用降到最小,来保证水分不散发掉。

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做企业,我们第一个要考虑的是怎么生存下来,怎么繁殖下去。你不要考虑它稳不稳定,也不要去考虑会不会进化,这不是在这个层次你要考虑的东西。

2、中心法则

生存为了谁?基因的传递。

所以,生命的中心法则也称基因法则,即基因怎么复制,并形成它的形状的法则。

基因的物质基础是DNA,DNA通过RNA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了个体的结构和秩序,控制了个体的新陈代谢与应激反应。

这一过程要遵循两个规律:

(1)信息的单向表达: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不可逆转);

(2)信息的自我复制:从DNA传递给DNA,复制并分离成两份(永远不变)。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1)一切都是以基因为核心,信息的单向表达永远是从DNA到蛋白质,而从来不是蛋白质来影响它。也就是说,企业创新实际上是创新基因,你没有办法去创造你的产品,因为产品是基因的产物。

(2)蛋白质是DNA所决定的,DNA代代相传,永远不变。不变是说它基本的法则不变,它的形式可以产生变化。

物种在繁殖过程中,有一种基因叫Housekeeping (守护基因),是一个物种的核心基因,它在个体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充分表达,而且在每一代中都极少被修改。

如果我们把一个行业或企业看做一个生命体,那它有没有永久不变的精神内核呢?基业长青真的存在吗?我们可以好好思考下。

3、死亡

死亡并不是一个bug,它就是一个使命。

死亡就是一个生命周期完成以后,它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个体的死亡并不代表一个基因的终结,因为它有繁殖。而且,死亡实际上增加了延续的概率。

举个例子,像很多动物只要怀了小孩,它的保护能力就会特别强。平时非常温顺的动物,如果你要动她的baby,它就会跟你拼命。

还有一个比较极致的状况,有一种母蜘蛛,它一生的职责就是生baby。baby产生以后,甚至会吃掉“妈妈”,然后繁衍下去。

这些都是生存的策略,繁殖其实是一个终极的生存手段。

4、不完美法则

生存是为了基因的延续,而且个体在复制的过程中,它都是不完美的,子代、母代、亲代是不一样的。

貌似这种变化是一个残缺或者不完美,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些残缺和不完美,为下一步的发展和进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没有这种在个体水平上的变化,就没有群体上的进化。

二维的物种思维:进化之道

在物种层面,生物学思维的关键词是:进化。

只有进化,生命才能够发展,否则它就不会从简单变成更复杂,从非常单一变化到缤纷五彩的世界。

1、团体

任何生命体都是不能独自存活的,只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团体,才能维持种群的延续。

比如,在大海里面存在一种体积很小的鱼,当它们遇到很大的鱼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些小鱼群会组成一个方阵,然后发生瞬时的变化,来让对方感觉到它是一个强大的东西,从而不敢吃它。

总之,个体是没法进化的,只能变异,求存,被淘汰或被选择,然后在群体层面产生进化。

2、最优繁殖对策

资源是有限的,但繁殖又希望是无限的,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如果它生得太多,那可能它会消亡;如果它生得不够,它就可能会被其他的物种占领,所以这中间存在一个最优的繁衍对策。

生物界有两种:

(1)R对策,低发育高繁殖类型,广种薄收。

先繁衍很多后代,但不能保护好每一个后代,物竞天择后,总有一些生存下来的后代,这是一种比较损耗能量的繁殖方式,比如鱼类。

(2)K策略,高发育、低繁殖类型,精耕细作。

此类型不会生殖很多后代,但它保护后代的能力特别强,大部分会存活下来。这种类型会节约一定的能量,比如哺乳动物。

一般来说,一些低端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当它处于一个比较低级别状态时,它通常会采用R的对策。而到了高阶的过程,他有很好保护后代的能力时,他会采取K的策略方式。

当然,无论哪一种方式,实际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以便传递他们的基因。

3、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进化是没有方向性的,而且也没有更高级和更低级的说法,只有更适应和更不适合的说法。

举个例子,从水生到陆生,好像陆地上生存比水里更高级,但其实并不是这样。鲸鱼为什么会选择回到水里生存呢?

因为鲸鱼到陆地上后,由于体型太大,要在空气中奔跑,根本做不到,而只有海洋强大的浮力,才能支撑它的体重,所以鲸鱼就又回到了水里,而它的很多同伴,却没有回到水里,同样大体型的,就灭绝了。

其实,真正大体型的陆地动物是不太多的,但在海洋里,却生活着很多大型的生物。

同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应该看是否更高级,而是这个企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它是不是更适合生存、繁衍、发展,这才是我们要考虑的。

生物进化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失败,并最终找到一条最适合的路。

三维的生态思维:稳定之道

在生态圈层面,生物学思维的关键词是:稳定。

独木不成林,风必摧之。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下,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集合。

物种间的博弈与合作实现了动态平衡,各取所需,相互依存,从而构建了稳固的系统。

生态平衡是永远追求的主题,但这种平衡只是相对暂时的平衡,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物种关系的变化,产生演替。

稳定是相对的,在变化和稳定中达到最佳的发展方式,这才是生命的奥义。

1、食物网与营养级联

一个生态系统如何才能保持稳定?食物网是核心要素。食物网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而形成能量的循环。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食物链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你吃我、我吃你的简单关系,而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反馈关系,我们叫营养的级联——自上而下,形成一种链式的关系。

举个例子,在一个三级食物链上,老鹰处在顶端,它要吃蛇,蛇要吃小老鼠,老鼠要吃植物。

如果老鹰没有了,那么蛇就会大量繁殖,蛇大量繁殖以后,它就把老鼠吃光了,植物如果没有老鼠来限制它,它就会疯狂地长起来,所以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的关系。

也就是说,你伤害了某一个东西,可能不光是伤害到它而已,而是伤害到了系统中间很多的因素,所以做事情,我们要有一个全局观。

2、关键种

能够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种,我们称为关键种。

举个例子,参天大树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如果一些参天大树没了,小树可能也得不到遮荫,数目就会减少,期间生存的动物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要维持一个系统的稳定,要抓住“关键种”。

3、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每一种生物、群体,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时空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和其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达到了最佳的关系。

举个例子,植物就非常聪明,在一棵树上,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生物,低处的地方,有苔藓,因为它喜欢阴湿的环境;在中层,有一些缠绕的植物,因为它自身长不到太高,所以就借助大树缠上去了,从而得到很好的发展;树尖上,还有很多寄生的植物,目标是获取最好的阳光和水分。

所以,生态位非常重要,占据好的生态位,你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发展。做企业,要学会寻找能让自己获得持续发展的最佳生态位。

4、共生

同样生态位的生物,维持怎样的关系是最有利的?

恶性竞争肯定不行,合作是有利的,但还有一种更极致的状态: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地衣,看起来是一种生物,但实际它是真菌和蓝藻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生物共生在一起,由于长期进化,大家相互依赖。真菌为地衣提供了一个附着在某一个东西上的功能,比如它可以附着在树上,也可以附着在岩石上等,就是附着的功能,而且它还为蓝藻提供一些水分。于是,蓝藻就会产生光合作用,为整个机体提供能量。

总之,共生这种极致的伙伴关系,对于稳定整个系统以及个体的发展非常有利,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

做企业,我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第一,活着;

第二,发展,找食,赚更多的钱;

第三,飞得更高,不光要本地发展,还要到国际舞台上去发展。

这是商业的基本追求,与生物学的规律何其相似。

其实所有事物,都必须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天地运行规律,希望你能从中学习到真正的生命奥秘,与团队一起生存共赢。(完)

生物学书单

1、《盲眼钟表匠》,理查德·道金斯著,中信出版社;

2、《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日)福冈伸一著,南海出版公司;

3、《我们人类的进化》,(英)亚历山大·H·哈考特著,中信出版社;

4、《神似祖先》,郑也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5、《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美)伦道夫·M·尼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生命3.0》,(美)迈克斯·泰格马克,浙江教育出版社;

7、《生命的法则》,(美)肖恩·B·卡罗尔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相关阅读:

马化腾张一鸣王小川为何都爱它——生物学思维

来源:混沌大学

原标题:生物学思维极简清单:活着

最新更新时间:08/23 22:0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