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虚拟共享”比“实体共享”更健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虚拟共享”比“实体共享”更健康

共享经济经历了需求端整合、供应端整合、供需两端整合、供需整合互换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虚拟共享的成功案例。实体共享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难以消化的成片垃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新思考共享经济的发展难题,深挖其本质,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共享经济在光鲜的背后,实则困难重重,前途未卜,远非天价资本追逐之表象。

经过大量研究和深入思考,我们发现共享经济经历了由虚——向实——再向虚的三个发展过程。具体体现在:从人们只能查阅网上信息、不能交流评论的代码共享阶段(虚),到信息共享的方式逐步社区化、交互化,借助互联网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共享的资源越来越实体化(实),再到个体间的知识分享,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协作学习的参与、创作、发表和分享的便利性,将分散的、难以获取的信息通过平台迅速聚集起来,整合信息和知识,帮助个体之间进行信息、观点的交换和转化(虚)。

实体共享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除了带给我们短时的生活便利,留给我们更多的是难以消化的成片垃圾、资源浪费,而虚拟共享却从始至终悄悄伴随着共享经济的跌宕起伏而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共享经济经历了需求端整合、供应端整合、供需两端整合以及供需整合互换等四个阶段(见表1、图1),每一阶段都有虚拟共享的成功案例。

表1 虚拟共享经济四个发展阶段
图1 共享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模型

需求端整合

需求端整合是共享经济中最底层、外围的模式(见图2)。

这种模式下,供方掌握物品的所有权,大量整合需求端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将供给物品的使用权转移给需方,使得需方用户相互共享某种统一的、标准的资源。此类共享,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租赁模式。严格来说,这只是共享经济的雏形,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模式。如共享单车平台购入大量相同品质、同样外形的单车,通过平台将单车短时租赁给用户。然而,企业并没有真正将拥有闲置资源的供方与需方进行连接,而是统一掌握了物品的所有权和平台的所有权,并未从本质上解决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

图2 第一层次:需求端整合

虚拟共享经济中,虚拟产品(数字产品)的使用权分时租赁模式被广泛使用。

优酷、爱奇艺等视频播放平台将电影、电视剧的播放权以会员制的方式短时转移给需求端用户,当会员过期时,影视剧的播放权也一并收回。这样的“会员制”实际上就是典型代表,这是一种初级“共享”。借助平台,供方向需方出租标准而无差异的产品,需方被统一整合。此外,电影、电视节目等内容本身在观众观看时易于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不管观看与否,有效期一到使用权即刻收回,也不存在资源浪费和回收的难题。 因此,此阶段的虚拟共享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都比实体共享更为高效且管理更为简单,大量观众被整合到了平台上,实现了需求端整合。

供应端整合

供给端整合指的是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众多供应商来满足某一个顾客需求,平台的作用是通过供需双方的匹配和对接来实现的(见图3)。这里的供应端是企业而非个人。

共享洗衣企业e袋洗整合了分布在各地的中小洗衣店和洗衣厂,以每袋99元的统一定价满足消费者的洗衣需求。用户只需要在洗衣袋里塞下需要清洗的衣服,通过微信下单,e袋洗平台就会将用户的衣服运送到各洗衣店与洗衣厂进行处理。此时,平台渐渐不再扮演共享物品提供者的身份,转而专心经营平台,把精力放在整合洗衣厂,做好顾客与洗衣厂的对接上。

图3 第二层次:供应端整合

在虚拟共享经济中,信息共享的供给端整合以edX、网易云课堂为代表,这些平台借助互联网与移动客户端将信息的供方进行整合,使得需方得以“有求必应”。

以edX为例,它是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办的非盈利线上教育平台,联合了包含5所中国高等院校在内的多达112所大学与机构,提供1700多个课程,涉及人文数理等多个学科与技能领域。用户可以免费在edX平台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的运营机制是将多个供方整合到同一平台,提供大量信息和知识便于需方可以按需选择、“挑三拣四”。该阶段的共享平台不再是一个物品的提供者,而是物品的汇聚者、交易平台的创办者与管理者。

供需两端整合

供需两端整合是共享经济的“进阶版”(见图4)。此时,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供方聚集,同时也将需方聚集,供需双方可以随意相互匹配以进行交易,此交易过程是有相对明晰供需的P2P。此时的供方和需方都是分散的,而且有清晰的边界,通过平台进行供需匹配。

以滴滴打车为例,有乘坐出租车需求的用户通过滴滴打车平台寻找离自己最近的空车,而空跑未接客的出租车司机则通过平台寻找离自己最近的乘客。平台通过整合供需两端用户,创造了点对点交易的可能。滴滴打车为两端用户提供了交易的信息,使得有交易需求的双方实现了高效率的点对点对接,实为信息共享。

图4 第三层次:供需两端整合

虚拟共享经济中,淘宝、eBay也是如此,在将商家信息整合的同时,将对某种商品有共同需求的用户进行整合,使得这些用户之间可以共享该种商品的所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平台本身既非卖家也非买家,而仅仅是为客户与商家之间创造了直接沟通、交换信息的机会,使得他们之间点对点的交易成为可能,供需两端都被整合。

供需整合互换

供需整合互换是共享经济的“终极目标”,也是最高级形式的共享经济(见图5)。

在这种模式下,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零散的供给个体与零散的需求个体分别进行整合,供方与需方可以通过平台对供给物品进行共享,而供需双方的群体可以互换角色。也就是说,供方可能成为需方,需方也可能成为供方。实体经济中,Airbnb、滴滴顺风车、Uber等就是供需整合互换的典型例子。Airbnb的用户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拥有空闲房间时,他就是平台上的物品供给方,而当该用户到其他城市旅游,打开Airbnb的App寻找房源时,他就变成了平台上的需求方。

图5 第四层次:供需整合互换

在虚拟共享经济中,信息的整合互换则更为普遍,知乎、百度知道、Wikipedia就是典型代表。

知乎的用户既可以通过平台向所有人提问,也可以自由回答他人的问题。同样,Wikipedia的用户既是词条的编写者,也是使用者。这些平台的出现,使得信息的沟通转换更有效率。供需整合互换模式下的共享经济充分调动了闲置资源,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平台贡献自己的“闲置”,分享他人的“闲置”。目前最为火爆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和快手,其本质也是供需两端整合互换的共享模式。抖音是一个以拍摄15秒音乐短视频的社交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的音乐短视频,用户既是作品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观看时可以关注和留言,充分实现了供需双方的交流和互动。

共享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回归其本质,确保闲置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这一根本目的,如盲目发展,假借“共享”之名违反其核心本质的实践,必然会遇到诸多障碍,举步维艰,步步吃紧。未来的共享经济,向实还是向虚?

向实之路,已经遭遇了种种困难,对我们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监管方式提出了严峻考验,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现有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为共享经济的顺利发展铺平道路。

反观共享经济的向虚之路,则道路平坦,一帆风顺。信息和知识共享自古有之,正如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作者王玮是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节选自王玮、冯茜、郑思齐发表在《清华管理评论》2018年第5期的文章。)

 

来源:管理经玮

原标题:共享经济的未来之路:向实还是向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虚拟共享”比“实体共享”更健康

共享经济经历了需求端整合、供应端整合、供需两端整合、供需整合互换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虚拟共享的成功案例。实体共享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难以消化的成片垃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新思考共享经济的发展难题,深挖其本质,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共享经济在光鲜的背后,实则困难重重,前途未卜,远非天价资本追逐之表象。

经过大量研究和深入思考,我们发现共享经济经历了由虚——向实——再向虚的三个发展过程。具体体现在:从人们只能查阅网上信息、不能交流评论的代码共享阶段(虚),到信息共享的方式逐步社区化、交互化,借助互联网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共享的资源越来越实体化(实),再到个体间的知识分享,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协作学习的参与、创作、发表和分享的便利性,将分散的、难以获取的信息通过平台迅速聚集起来,整合信息和知识,帮助个体之间进行信息、观点的交换和转化(虚)。

实体共享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除了带给我们短时的生活便利,留给我们更多的是难以消化的成片垃圾、资源浪费,而虚拟共享却从始至终悄悄伴随着共享经济的跌宕起伏而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共享经济经历了需求端整合、供应端整合、供需两端整合以及供需整合互换等四个阶段(见表1、图1),每一阶段都有虚拟共享的成功案例。

表1 虚拟共享经济四个发展阶段
图1 共享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模型

需求端整合

需求端整合是共享经济中最底层、外围的模式(见图2)。

这种模式下,供方掌握物品的所有权,大量整合需求端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将供给物品的使用权转移给需方,使得需方用户相互共享某种统一的、标准的资源。此类共享,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租赁模式。严格来说,这只是共享经济的雏形,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模式。如共享单车平台购入大量相同品质、同样外形的单车,通过平台将单车短时租赁给用户。然而,企业并没有真正将拥有闲置资源的供方与需方进行连接,而是统一掌握了物品的所有权和平台的所有权,并未从本质上解决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

图2 第一层次:需求端整合

虚拟共享经济中,虚拟产品(数字产品)的使用权分时租赁模式被广泛使用。

优酷、爱奇艺等视频播放平台将电影、电视剧的播放权以会员制的方式短时转移给需求端用户,当会员过期时,影视剧的播放权也一并收回。这样的“会员制”实际上就是典型代表,这是一种初级“共享”。借助平台,供方向需方出租标准而无差异的产品,需方被统一整合。此外,电影、电视节目等内容本身在观众观看时易于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不管观看与否,有效期一到使用权即刻收回,也不存在资源浪费和回收的难题。 因此,此阶段的虚拟共享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都比实体共享更为高效且管理更为简单,大量观众被整合到了平台上,实现了需求端整合。

供应端整合

供给端整合指的是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众多供应商来满足某一个顾客需求,平台的作用是通过供需双方的匹配和对接来实现的(见图3)。这里的供应端是企业而非个人。

共享洗衣企业e袋洗整合了分布在各地的中小洗衣店和洗衣厂,以每袋99元的统一定价满足消费者的洗衣需求。用户只需要在洗衣袋里塞下需要清洗的衣服,通过微信下单,e袋洗平台就会将用户的衣服运送到各洗衣店与洗衣厂进行处理。此时,平台渐渐不再扮演共享物品提供者的身份,转而专心经营平台,把精力放在整合洗衣厂,做好顾客与洗衣厂的对接上。

图3 第二层次:供应端整合

在虚拟共享经济中,信息共享的供给端整合以edX、网易云课堂为代表,这些平台借助互联网与移动客户端将信息的供方进行整合,使得需方得以“有求必应”。

以edX为例,它是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办的非盈利线上教育平台,联合了包含5所中国高等院校在内的多达112所大学与机构,提供1700多个课程,涉及人文数理等多个学科与技能领域。用户可以免费在edX平台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的运营机制是将多个供方整合到同一平台,提供大量信息和知识便于需方可以按需选择、“挑三拣四”。该阶段的共享平台不再是一个物品的提供者,而是物品的汇聚者、交易平台的创办者与管理者。

供需两端整合

供需两端整合是共享经济的“进阶版”(见图4)。此时,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供方聚集,同时也将需方聚集,供需双方可以随意相互匹配以进行交易,此交易过程是有相对明晰供需的P2P。此时的供方和需方都是分散的,而且有清晰的边界,通过平台进行供需匹配。

以滴滴打车为例,有乘坐出租车需求的用户通过滴滴打车平台寻找离自己最近的空车,而空跑未接客的出租车司机则通过平台寻找离自己最近的乘客。平台通过整合供需两端用户,创造了点对点交易的可能。滴滴打车为两端用户提供了交易的信息,使得有交易需求的双方实现了高效率的点对点对接,实为信息共享。

图4 第三层次:供需两端整合

虚拟共享经济中,淘宝、eBay也是如此,在将商家信息整合的同时,将对某种商品有共同需求的用户进行整合,使得这些用户之间可以共享该种商品的所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平台本身既非卖家也非买家,而仅仅是为客户与商家之间创造了直接沟通、交换信息的机会,使得他们之间点对点的交易成为可能,供需两端都被整合。

供需整合互换

供需整合互换是共享经济的“终极目标”,也是最高级形式的共享经济(见图5)。

在这种模式下,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零散的供给个体与零散的需求个体分别进行整合,供方与需方可以通过平台对供给物品进行共享,而供需双方的群体可以互换角色。也就是说,供方可能成为需方,需方也可能成为供方。实体经济中,Airbnb、滴滴顺风车、Uber等就是供需整合互换的典型例子。Airbnb的用户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拥有空闲房间时,他就是平台上的物品供给方,而当该用户到其他城市旅游,打开Airbnb的App寻找房源时,他就变成了平台上的需求方。

图5 第四层次:供需整合互换

在虚拟共享经济中,信息的整合互换则更为普遍,知乎、百度知道、Wikipedia就是典型代表。

知乎的用户既可以通过平台向所有人提问,也可以自由回答他人的问题。同样,Wikipedia的用户既是词条的编写者,也是使用者。这些平台的出现,使得信息的沟通转换更有效率。供需整合互换模式下的共享经济充分调动了闲置资源,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平台贡献自己的“闲置”,分享他人的“闲置”。目前最为火爆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和快手,其本质也是供需两端整合互换的共享模式。抖音是一个以拍摄15秒音乐短视频的社交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的音乐短视频,用户既是作品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观看时可以关注和留言,充分实现了供需双方的交流和互动。

共享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回归其本质,确保闲置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这一根本目的,如盲目发展,假借“共享”之名违反其核心本质的实践,必然会遇到诸多障碍,举步维艰,步步吃紧。未来的共享经济,向实还是向虚?

向实之路,已经遭遇了种种困难,对我们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监管方式提出了严峻考验,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现有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为共享经济的顺利发展铺平道路。

反观共享经济的向虚之路,则道路平坦,一帆风顺。信息和知识共享自古有之,正如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作者王玮是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节选自王玮、冯茜、郑思齐发表在《清华管理评论》2018年第5期的文章。)

 

来源:管理经玮

原标题:共享经济的未来之路:向实还是向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