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关于尼安德特人的刻板印象:“斗牛士”、暴力狂与短命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尼安德特人的刻板印象:“斗牛士”、暴力狂与短命鬼

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尼安德特人的头部并不特别容易受伤,而且他们头部受伤的概率也并不比早期的远古人类高。

在克罗地亚的克拉比纳市展出的尼安德特人头骨化石。图片来源:NIKOLA SOLIC / REUTERS

关于尼安德特人(拉丁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大约12万到3万年前居住在欧洲及西亚的古人类,属于晚期智人的一种——译者注)最早的记述出现在1856年的科学文献中。根据当时的记载,研究人员在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的肘部发现有曾经受伤的痕迹­——一处后来治愈了的骨折伤口,不过骨头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后来的发现证明这一类的身体损伤在尼安德特人中非常普遍。在之后一个世纪中发现的几乎每一具完整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化石上,都至少有一处这类身体创伤的痕迹。部分研究人员将造成这类身体创伤归因于参与打斗,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是来自猛兽的袭击。但不管确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一致推测:尼安德特人的生活压力一定很大,而且十分艰苦,因此他们的寿命都很短。

1995年,人类学家托马斯·伯杰(Thomas Berger)和埃里克·特林考斯(Erik Trinkaus)发现,尼安德特人遭受的身体创伤主要集中在头部和颈部,更加证实了科学家之前的推测。在17具骨骼化石中,大约30%被发现有颅骨受过外伤的痕迹,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史前的狩猎和采集者(prehistoric hunter-gatherers)或20世纪的人类。只有一类人与尼安德特人出现了相似的骨折情况:牛仔竞技表演者。

伯杰和特林考斯在文章中写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暗示尼安德特人的行动能够达到职业牛仔竞技协会为表演者制定的动作标准。这一发现只是证明了尼安德特人在猎杀猛犸象这类大型野兽时,使用的是刺杀工具,而不是适宜投掷的长矛。他们与猎物进行近距离搏斗,而且必须紧紧抓住那些被他们重创的野兽。“有蹄类动物在被刺伤后一定会有十分强烈的反应,它们会猛烈地反抗和挣扎,那么尼安德特人的头部和颈部因此频频受伤就不足为奇了。”两位学者写道。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坦陈,这一结论只是基于对一些数量很小、而且很可能不具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的研究。17年后,特林考斯又彻底推翻了自己之前提出的观点,他指出,后来的研究已经发现,在与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一起的更新世人(更新世亦称洪积世,指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的时期,后又称为冰川世,是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据生命演化的历史,第四纪是人类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阶段,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更新世的几个人属种类中,智人适应能力最高,也是进化最成功的一种。它们可能已经具有了比较复杂的语言和文化。现代人类所属的人种就是智人——译者注)的骨骼化石上也发现有类似的创伤痕迹。他说,之前关于牛仔竞技表演者的假设“即使不完全撤回,也需要进行进一步更加深入的验证”。(特林考斯拒绝了本文作者的采访)

但是,这一假设中的彪悍矫健的牛仔,加上之前大众既有认知中身体多处受创的尼安德特人的形象,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完美结合,令大家想象出了一幅尼安德特人威风地骑在高大的猛犸象背上的形象。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尼安德特人由于身体频频骨折受伤,可能妨碍了他们在群体内有效地传递各种生存和狩猎的技能。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必须有一些对医学十分内行的人,才能为尼安德特人治疗他们经常受到的创伤,从而使他们存活下来。

但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也是同类研究中最大型的一项),德国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übingen)的卡特琳娜·哈尔瓦蒂(Katerina Harvati)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头部创伤在尼安德特人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常见,而且也肯定不会比同一时期的早期智人受到的头部创伤多。“这意味着在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上发现的身体创伤并不需要另外一套独特的解释,风险和危机就是尼安德特人生活的组成部分,与我们人类在远古进化时期的生活形式一样。”剑桥大学的玛尔塔·米莱贞·拉尔(Marta Mirazon Lahr)在一篇相关的社论中这样写道。

“这种(高频率的)头部创伤以前被用来论证尼安德特人彼此之间的相处更加暴力和粗野,或者用于证明他们是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方式进行狩猎,” 哈尔瓦蒂说,“我们已经带走了一份可用于求证的化石样本。重新审视我们对尼安德特人行为方式的各种假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头部严重受伤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

法国波尔多大学(University of Bordeaux)研究尼安德特人的考古学家丽贝卡·莱格·赛克斯认为: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是没有人研究过如此大量的骨骼化石。她说:“这真的(有助于)推翻人们头脑中一直以来对尼安德特人存有的刻板印象——他们的身体经常受到重创。”人们之所以一直存有这样的印象,部分原因是“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容易令人相信的理由,证明我们应该比尼安德特人进化得更成功。现在基于大量化石样本进行的研究得出了清晰的数据,可以用来反驳以上那些说法,(加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样的观点:这两个人种在行为模式上有着相当多的相似之处”。

尼安德特人长期以来被认定为是一种行为粗野、智力不甚发达的人种,上述这项研究为尼安德特人不断更新的形象又增添了新的元素。现在事实清楚地摆在眼前:尼安德特人懂得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他们会制造艺术品,也会埋葬死者,很可能还曾经拥有自己的语言。

通过梳理之前的早期研究,哈尔瓦蒂的同事朱迪斯·贝尔(Judith Beier)比较了114个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化石和90个现代人的头骨化石,这两种远古人类都生活在2万-8万年前的欧洲和亚洲(这里所说的“现代人”指的是智人,而不是生活在今天的人)。她估计,4%-33%的尼安德特人曾经有过某种形式的头部创伤,而与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的现代人也有2%-34%曾头部受创。

这项比较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因为贝尔试图解释,这些化石如何被发现、保存是否完好,以及其他一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科学家检验出旧创的几率。她说:“你不能仅仅只看原始的频率数据。”以前人们估计尼安德特人中有大约30%-40%头部受过创伤,这样的估计清楚地证实了(正如贝尔所指出的)人们对尼安德特人持有一种极端的看法。还有一点也已经十分明确,那就是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头部严重受伤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

贝尔发现,根据对这两组头骨化石进行的考证,男性都比女性更容易弄伤头部——这样的现象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也仍然存在。这也许是因为男性更有可能去打猎、参与打斗或发生意外。更有趣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尼安德特人在30岁之前更容易遭受头部创伤,而现代人头部受伤的可能性在其一生中是均等的。这种差异更加难以解释。哈尔瓦蒂说:“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去尝试找出其中的原因。”

她说,有一种可能是,年轻的尼安德特人与同年龄的现代人相比就是更容易头部受伤。还有一种可能是现代人更善于护理和救治头部的创伤,而尼安德特人因创伤后处理救治不当造成后遗症而早逝的可能性更大。赛克斯补充道,这种情况也可能反映出两种远古人类对待和处理死者的不同方式,反过来也因此影响了我们找到他们受伤的遗骸的可能性。

她补充说,他们团队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研究中没有包括任何12岁以下的儿童,而且他们还忽略掉了两种远古人类的最古老的化石标本,包括为数众多的生活在12.5万年前的克罗地亚克拉比纳的尼安德特人的化石标本,以及在以色列斯库尔和卡夫兹(Skhul and Qafzeh)发现的生活在8-12万年前的智人的头骨化石。而且他们仅仅研究了发生在颅骨上的损伤,并没有研究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哈尔瓦蒂说:“很快我们就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那样做的话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因此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研究范围加以限制。”

赛克斯说:“随着化石样本不断增多,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变得更加复杂,远古人类与我们之间的鸿沟正在逐渐缩小。”

本文作者Ed Yong是《大西洋月刊》专职撰稿人,专注科学方面的报道。

(翻译:郑蓉)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The Myth Of the Traumatized Neanderthal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尼安德特人的刻板印象:“斗牛士”、暴力狂与短命鬼

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尼安德特人的头部并不特别容易受伤,而且他们头部受伤的概率也并不比早期的远古人类高。

在克罗地亚的克拉比纳市展出的尼安德特人头骨化石。图片来源:NIKOLA SOLIC / REUTERS

关于尼安德特人(拉丁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大约12万到3万年前居住在欧洲及西亚的古人类,属于晚期智人的一种——译者注)最早的记述出现在1856年的科学文献中。根据当时的记载,研究人员在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的肘部发现有曾经受伤的痕迹­——一处后来治愈了的骨折伤口,不过骨头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后来的发现证明这一类的身体损伤在尼安德特人中非常普遍。在之后一个世纪中发现的几乎每一具完整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化石上,都至少有一处这类身体创伤的痕迹。部分研究人员将造成这类身体创伤归因于参与打斗,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是来自猛兽的袭击。但不管确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一致推测:尼安德特人的生活压力一定很大,而且十分艰苦,因此他们的寿命都很短。

1995年,人类学家托马斯·伯杰(Thomas Berger)和埃里克·特林考斯(Erik Trinkaus)发现,尼安德特人遭受的身体创伤主要集中在头部和颈部,更加证实了科学家之前的推测。在17具骨骼化石中,大约30%被发现有颅骨受过外伤的痕迹,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史前的狩猎和采集者(prehistoric hunter-gatherers)或20世纪的人类。只有一类人与尼安德特人出现了相似的骨折情况:牛仔竞技表演者。

伯杰和特林考斯在文章中写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暗示尼安德特人的行动能够达到职业牛仔竞技协会为表演者制定的动作标准。这一发现只是证明了尼安德特人在猎杀猛犸象这类大型野兽时,使用的是刺杀工具,而不是适宜投掷的长矛。他们与猎物进行近距离搏斗,而且必须紧紧抓住那些被他们重创的野兽。“有蹄类动物在被刺伤后一定会有十分强烈的反应,它们会猛烈地反抗和挣扎,那么尼安德特人的头部和颈部因此频频受伤就不足为奇了。”两位学者写道。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坦陈,这一结论只是基于对一些数量很小、而且很可能不具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的研究。17年后,特林考斯又彻底推翻了自己之前提出的观点,他指出,后来的研究已经发现,在与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一起的更新世人(更新世亦称洪积世,指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的时期,后又称为冰川世,是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据生命演化的历史,第四纪是人类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阶段,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更新世的几个人属种类中,智人适应能力最高,也是进化最成功的一种。它们可能已经具有了比较复杂的语言和文化。现代人类所属的人种就是智人——译者注)的骨骼化石上也发现有类似的创伤痕迹。他说,之前关于牛仔竞技表演者的假设“即使不完全撤回,也需要进行进一步更加深入的验证”。(特林考斯拒绝了本文作者的采访)

但是,这一假设中的彪悍矫健的牛仔,加上之前大众既有认知中身体多处受创的尼安德特人的形象,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完美结合,令大家想象出了一幅尼安德特人威风地骑在高大的猛犸象背上的形象。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尼安德特人由于身体频频骨折受伤,可能妨碍了他们在群体内有效地传递各种生存和狩猎的技能。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必须有一些对医学十分内行的人,才能为尼安德特人治疗他们经常受到的创伤,从而使他们存活下来。

但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也是同类研究中最大型的一项),德国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übingen)的卡特琳娜·哈尔瓦蒂(Katerina Harvati)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头部创伤在尼安德特人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常见,而且也肯定不会比同一时期的早期智人受到的头部创伤多。“这意味着在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上发现的身体创伤并不需要另外一套独特的解释,风险和危机就是尼安德特人生活的组成部分,与我们人类在远古进化时期的生活形式一样。”剑桥大学的玛尔塔·米莱贞·拉尔(Marta Mirazon Lahr)在一篇相关的社论中这样写道。

“这种(高频率的)头部创伤以前被用来论证尼安德特人彼此之间的相处更加暴力和粗野,或者用于证明他们是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方式进行狩猎,” 哈尔瓦蒂说,“我们已经带走了一份可用于求证的化石样本。重新审视我们对尼安德特人行为方式的各种假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头部严重受伤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

法国波尔多大学(University of Bordeaux)研究尼安德特人的考古学家丽贝卡·莱格·赛克斯认为: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是没有人研究过如此大量的骨骼化石。她说:“这真的(有助于)推翻人们头脑中一直以来对尼安德特人存有的刻板印象——他们的身体经常受到重创。”人们之所以一直存有这样的印象,部分原因是“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容易令人相信的理由,证明我们应该比尼安德特人进化得更成功。现在基于大量化石样本进行的研究得出了清晰的数据,可以用来反驳以上那些说法,(加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样的观点:这两个人种在行为模式上有着相当多的相似之处”。

尼安德特人长期以来被认定为是一种行为粗野、智力不甚发达的人种,上述这项研究为尼安德特人不断更新的形象又增添了新的元素。现在事实清楚地摆在眼前:尼安德特人懂得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他们会制造艺术品,也会埋葬死者,很可能还曾经拥有自己的语言。

通过梳理之前的早期研究,哈尔瓦蒂的同事朱迪斯·贝尔(Judith Beier)比较了114个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化石和90个现代人的头骨化石,这两种远古人类都生活在2万-8万年前的欧洲和亚洲(这里所说的“现代人”指的是智人,而不是生活在今天的人)。她估计,4%-33%的尼安德特人曾经有过某种形式的头部创伤,而与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的现代人也有2%-34%曾头部受创。

这项比较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因为贝尔试图解释,这些化石如何被发现、保存是否完好,以及其他一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科学家检验出旧创的几率。她说:“你不能仅仅只看原始的频率数据。”以前人们估计尼安德特人中有大约30%-40%头部受过创伤,这样的估计清楚地证实了(正如贝尔所指出的)人们对尼安德特人持有一种极端的看法。还有一点也已经十分明确,那就是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头部严重受伤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

贝尔发现,根据对这两组头骨化石进行的考证,男性都比女性更容易弄伤头部——这样的现象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也仍然存在。这也许是因为男性更有可能去打猎、参与打斗或发生意外。更有趣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尼安德特人在30岁之前更容易遭受头部创伤,而现代人头部受伤的可能性在其一生中是均等的。这种差异更加难以解释。哈尔瓦蒂说:“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去尝试找出其中的原因。”

她说,有一种可能是,年轻的尼安德特人与同年龄的现代人相比就是更容易头部受伤。还有一种可能是现代人更善于护理和救治头部的创伤,而尼安德特人因创伤后处理救治不当造成后遗症而早逝的可能性更大。赛克斯补充道,这种情况也可能反映出两种远古人类对待和处理死者的不同方式,反过来也因此影响了我们找到他们受伤的遗骸的可能性。

她补充说,他们团队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研究中没有包括任何12岁以下的儿童,而且他们还忽略掉了两种远古人类的最古老的化石标本,包括为数众多的生活在12.5万年前的克罗地亚克拉比纳的尼安德特人的化石标本,以及在以色列斯库尔和卡夫兹(Skhul and Qafzeh)发现的生活在8-12万年前的智人的头骨化石。而且他们仅仅研究了发生在颅骨上的损伤,并没有研究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哈尔瓦蒂说:“很快我们就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那样做的话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因此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研究范围加以限制。”

赛克斯说:“随着化石样本不断增多,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变得更加复杂,远古人类与我们之间的鸿沟正在逐渐缩小。”

本文作者Ed Yong是《大西洋月刊》专职撰稿人,专注科学方面的报道。

(翻译:郑蓉)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The Myth Of the Traumatized Neanderthal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