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何日系主流中型车换代后仍然无法超越大众迈腾和帕萨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何日系主流中型车换代后仍然无法超越大众迈腾和帕萨特?

迈腾、帕萨特的强势则显得有些势不可挡,凭借着大众品牌的强大影响力,毫不费力就成功登顶冠亚军。尽管本田、丰田奋力追赶,但也抵不过国人的“大众情怀”。

今年年初的时候,笔者最期待的就是今年的中型车市场会呈现怎样的变化,果不其然,在八代凯美瑞、十代雅阁、全新一代帕萨特正式上市之后,现如今中型车市场的天已经变了。据中汽协数据统计,去年1-10月的合资中型车销量前五分别为迈腾、帕萨特、雅阁、名图、迈锐宝,在今年1-10月的排名中,名图已经被挤下了榜单,取而代之的是八代凯美瑞,并且仅次于迈腾和帕萨特之后,位列第三。

八代凯美瑞的成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也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这代车型的表现一定会很好,意料之外的是,没想到八代凯美瑞能够排在十代雅阁之前,毕竟上一代凯美瑞在生命末期的表现实在不尽人意。

而十代雅阁的强势却更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奈。不仅售价定得更低,终端更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惠,更让人无奈的是,其混动车型的起售价已经低于了20万元,比凯美瑞低了整整4万元。“机油事件”几乎打乱了本田在国内的全部布局,更阻挡了其成为日系霸主的雄心。

迈腾、帕萨特的强势则显得有些势不可挡,凭借着大众品牌的强大影响力,毫不费力就成功登顶冠亚军。尽管本田、丰田奋力追赶,但也抵不过国人的“大众情怀”。

总的来看,如今的中型车市场已经形成了头部效应。今年1-10月,以上四款车的销量占据了国内合资中型车销量的一半,其余车型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前不久的广州车展,全新一代天籁、全新一代标致508L、中期改款迈锐宝XL已经正式亮相,起亚K5 Pro也正式上市,至此,除了福特蒙迪欧之外,几乎所有主流合资中型车都已经完成换代或者中期改款,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第二梯队中,得益于较大的优惠幅度及新老同堂销售策略,迈锐宝的表现最为稳定,常年位居第二梯队之首。不过,全新一代天籁上市之后,这一局面很可能被打破。不管是品牌号召力还是产品竞争力,全新一代天籁的优势都更加明显,再加上其“日系三剑客”的光环,虽然全新一代天籁的表现很可能不如凯美瑞、雅阁那么亮眼,但超过迈锐宝的难度不会太大。

至于君威、蒙迪欧、起亚K5 Pro等车型,要么是产品竞争力不足、要么是品牌热度不再,市场份额已逐渐被头部车型侵蚀。

第二梯队车型想要存活,更多的只能下放价格,以性价比占得一席之地,迈锐宝、现款天籁、君威,无一不是如此。阿特兹可能是唯一一个例外,不过其产品特殊性决定了其受众的稳定性及忠诚度,降价弊大于利。

然而,多年前的境况却大相径庭。

2010年之前,日系三剑客在中型车市场还有着绝对的统治力,迈腾、帕萨特还在奋力追赶,起亚K5、迈锐宝还未上市,运动型中型车也还没有成为消费主流。转折出现在2012年,这一年,“钓鱼岛”事件让以丰田为首的所有日系品牌感受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不安,打击虽不致命,但也让日系车在国内中型车市场的王朝覆灭。

帕萨特、迈腾“趁虚而入”,特别是迈腾,前一年才8.7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七,2012的时候直接跃升至17万辆,排名第二;索纳塔、起亚K5和迈锐宝也抓住机会迅速崛起,到2013年的时候,索纳塔和迈锐宝的年销量已经突破10万,成功晋升第一梯队。至此,国内中型车市场算是正式进入了大众主导、日美韩多足鼎立的时代。

除了外因之外,内因才是让日系中型车跌落神坛的根本因素。

2009年,丰田爆发“召回门”,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口碑损失让本就保守的丰田在国内的步子迈得更加谨慎。2010年,丰田在华销量77万辆,2011年的销量目标却仅仅为83万辆,在那个国内车市快速发展的时代,丰田7.8%的增速目标与当时国内市场15%的预计增速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同样的,在产品方面,丰田的车型往往做不到像大众一样的本土化水准,这也是为什么卡罗拉这种全球销冠车型在国内卖不过中国特供的朗逸的原因。战略层面的保守造就了丰田在全球的成功,也造就了丰田在国内的平庸。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本田身上。2010年广汽本田被挤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前十名,本田在华的市场份额下滑到最低的3.6%,虽然销量达到了65.5万辆,但是12.5%的增幅依旧低于全国平均增幅。这与本田“销量大于产量”的战略原则不无关系。

相比之下,日产更为“上进”,在“东风日产2008-2012年中长期事业发展计划”中,日产明确了用5年左右的时间“进入中国乘用车厂商第一集团军”的目标,2011-2012年,年销售量超过50万台。然而,在2009年的时候,东风日产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所以,就单一车企而言,东风日产一直都是国内日系车的领头羊。

不过,尽管日产足够强势,但就天籁这一车型而言,不管是其底蕴还是产品力,与凯美瑞、雅阁相比都不占优势,与迈腾、帕萨特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反观大众,一路走来,虽然更为激进,但成果也更加喜人。2009年2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携手南北大众,共同发布了“2018战略”,战略中提到“ 通过引进大众汽车集团最先进、最环保的技术,加大本土研发力度,不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契合他们需求的新车型”。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大众开始领先于其它车企。

不管是率先坚持零部件国产化、车型加长,还是研发特供车型、推出“TSI+DSG”的动力总成,大众在国内的步伐都相当超前。这直接让其产品与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高度契合,同时,超前的技术也让其产品优势更为明显。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当初的双离合事件,功过是非难以评判。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期间,大众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产品也越发成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如今的凯美瑞、雅阁、天籁竞争力变得如何强大,性价比如何之高,全新一代帕萨特依旧以“高价”的姿态上市。这不是“自负”,是多年来的积累让大众的确有底气这么干。

写在最后

如今,中型车几乎成为了合资品牌轿车的天花板。以前,丰田皇冠、别克林荫大道、日产风雅等车型还能够以“豪华车”的身份在市场中大杀四方,甚至诸如奥迪A6L等车型在皇冠面前也只得俯首称臣。时过境迁,一众豪华品牌开始发力之后,皇冠等合资品牌中大型车,如今要么停产,要么垂死挣扎,以至于后来的金牛座、辉昂之流才开始睁眼看世界便看到了自己的“车涯”尽头。

所以,中型车的作用才进一步凸显。丰田也好,大众也罢,都必须把旗下中型车放到最为重要的位置。“得中型车者得天下”,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何日系主流中型车换代后仍然无法超越大众迈腾和帕萨特?

迈腾、帕萨特的强势则显得有些势不可挡,凭借着大众品牌的强大影响力,毫不费力就成功登顶冠亚军。尽管本田、丰田奋力追赶,但也抵不过国人的“大众情怀”。

今年年初的时候,笔者最期待的就是今年的中型车市场会呈现怎样的变化,果不其然,在八代凯美瑞、十代雅阁、全新一代帕萨特正式上市之后,现如今中型车市场的天已经变了。据中汽协数据统计,去年1-10月的合资中型车销量前五分别为迈腾、帕萨特、雅阁、名图、迈锐宝,在今年1-10月的排名中,名图已经被挤下了榜单,取而代之的是八代凯美瑞,并且仅次于迈腾和帕萨特之后,位列第三。

八代凯美瑞的成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也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这代车型的表现一定会很好,意料之外的是,没想到八代凯美瑞能够排在十代雅阁之前,毕竟上一代凯美瑞在生命末期的表现实在不尽人意。

而十代雅阁的强势却更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奈。不仅售价定得更低,终端更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惠,更让人无奈的是,其混动车型的起售价已经低于了20万元,比凯美瑞低了整整4万元。“机油事件”几乎打乱了本田在国内的全部布局,更阻挡了其成为日系霸主的雄心。

迈腾、帕萨特的强势则显得有些势不可挡,凭借着大众品牌的强大影响力,毫不费力就成功登顶冠亚军。尽管本田、丰田奋力追赶,但也抵不过国人的“大众情怀”。

总的来看,如今的中型车市场已经形成了头部效应。今年1-10月,以上四款车的销量占据了国内合资中型车销量的一半,其余车型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前不久的广州车展,全新一代天籁、全新一代标致508L、中期改款迈锐宝XL已经正式亮相,起亚K5 Pro也正式上市,至此,除了福特蒙迪欧之外,几乎所有主流合资中型车都已经完成换代或者中期改款,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第二梯队中,得益于较大的优惠幅度及新老同堂销售策略,迈锐宝的表现最为稳定,常年位居第二梯队之首。不过,全新一代天籁上市之后,这一局面很可能被打破。不管是品牌号召力还是产品竞争力,全新一代天籁的优势都更加明显,再加上其“日系三剑客”的光环,虽然全新一代天籁的表现很可能不如凯美瑞、雅阁那么亮眼,但超过迈锐宝的难度不会太大。

至于君威、蒙迪欧、起亚K5 Pro等车型,要么是产品竞争力不足、要么是品牌热度不再,市场份额已逐渐被头部车型侵蚀。

第二梯队车型想要存活,更多的只能下放价格,以性价比占得一席之地,迈锐宝、现款天籁、君威,无一不是如此。阿特兹可能是唯一一个例外,不过其产品特殊性决定了其受众的稳定性及忠诚度,降价弊大于利。

然而,多年前的境况却大相径庭。

2010年之前,日系三剑客在中型车市场还有着绝对的统治力,迈腾、帕萨特还在奋力追赶,起亚K5、迈锐宝还未上市,运动型中型车也还没有成为消费主流。转折出现在2012年,这一年,“钓鱼岛”事件让以丰田为首的所有日系品牌感受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不安,打击虽不致命,但也让日系车在国内中型车市场的王朝覆灭。

帕萨特、迈腾“趁虚而入”,特别是迈腾,前一年才8.7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七,2012的时候直接跃升至17万辆,排名第二;索纳塔、起亚K5和迈锐宝也抓住机会迅速崛起,到2013年的时候,索纳塔和迈锐宝的年销量已经突破10万,成功晋升第一梯队。至此,国内中型车市场算是正式进入了大众主导、日美韩多足鼎立的时代。

除了外因之外,内因才是让日系中型车跌落神坛的根本因素。

2009年,丰田爆发“召回门”,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口碑损失让本就保守的丰田在国内的步子迈得更加谨慎。2010年,丰田在华销量77万辆,2011年的销量目标却仅仅为83万辆,在那个国内车市快速发展的时代,丰田7.8%的增速目标与当时国内市场15%的预计增速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同样的,在产品方面,丰田的车型往往做不到像大众一样的本土化水准,这也是为什么卡罗拉这种全球销冠车型在国内卖不过中国特供的朗逸的原因。战略层面的保守造就了丰田在全球的成功,也造就了丰田在国内的平庸。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本田身上。2010年广汽本田被挤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前十名,本田在华的市场份额下滑到最低的3.6%,虽然销量达到了65.5万辆,但是12.5%的增幅依旧低于全国平均增幅。这与本田“销量大于产量”的战略原则不无关系。

相比之下,日产更为“上进”,在“东风日产2008-2012年中长期事业发展计划”中,日产明确了用5年左右的时间“进入中国乘用车厂商第一集团军”的目标,2011-2012年,年销售量超过50万台。然而,在2009年的时候,东风日产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所以,就单一车企而言,东风日产一直都是国内日系车的领头羊。

不过,尽管日产足够强势,但就天籁这一车型而言,不管是其底蕴还是产品力,与凯美瑞、雅阁相比都不占优势,与迈腾、帕萨特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反观大众,一路走来,虽然更为激进,但成果也更加喜人。2009年2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携手南北大众,共同发布了“2018战略”,战略中提到“ 通过引进大众汽车集团最先进、最环保的技术,加大本土研发力度,不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契合他们需求的新车型”。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大众开始领先于其它车企。

不管是率先坚持零部件国产化、车型加长,还是研发特供车型、推出“TSI+DSG”的动力总成,大众在国内的步伐都相当超前。这直接让其产品与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高度契合,同时,超前的技术也让其产品优势更为明显。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当初的双离合事件,功过是非难以评判。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期间,大众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产品也越发成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如今的凯美瑞、雅阁、天籁竞争力变得如何强大,性价比如何之高,全新一代帕萨特依旧以“高价”的姿态上市。这不是“自负”,是多年来的积累让大众的确有底气这么干。

写在最后

如今,中型车几乎成为了合资品牌轿车的天花板。以前,丰田皇冠、别克林荫大道、日产风雅等车型还能够以“豪华车”的身份在市场中大杀四方,甚至诸如奥迪A6L等车型在皇冠面前也只得俯首称臣。时过境迁,一众豪华品牌开始发力之后,皇冠等合资品牌中大型车,如今要么停产,要么垂死挣扎,以至于后来的金牛座、辉昂之流才开始睁眼看世界便看到了自己的“车涯”尽头。

所以,中型车的作用才进一步凸显。丰田也好,大众也罢,都必须把旗下中型车放到最为重要的位置。“得中型车者得天下”,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