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女性作家的失眠,噩梦还是反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女性作家的失眠,噩梦还是反抗?

从佩内洛普到弗吉尼亚·伍尔夫,为什么没完没了的失眠也能看作是一种女性的反叛?

英国画家爱德华·伯恩-琼斯爵士的《玫瑰凉亭》。图片来源:The FaringdonCollection Trust

你失眠么?要是读了玛丽娜·本杰明(Marina Benjamin)和失眠缠斗的经验,你也许会觉得,自己的睡眠质量还不错——她“大脑着火了……各种信息漫天飞舞,神经树突延展开花,突触鞭打,将一波波电流传导到大脑”。再强调一遍,从此那种可以用一杯阿华田或是几页克瑙斯加德的《我的奋斗》平复下来的“睡不着”,在我看来再也算不上是“失眠”了。本杰明的回忆录慷慨激昂且文辞优美,不仅是对这种叫人紊乱失调并且无法治愈的顽疾的详尽描述,更是一种近乎挑衅的颂扬——为其中蕴含的矛盾的潜力高歌。本杰明认为,失眠不仅是一种“消极的无法入睡状态,它也意味着你在积极地追求睡眠,这是一种有所渴望的状态”。本杰明对睡眠如此孜孜以求,这本书也因此而诞生了。

她写作这本书的思路方法十分零碎,各种念头横冲直撞,适合让你在时不时被打断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思考。这本书的起点是拉康的欲望理论,于拉康而言,欲望源于缺乏。“在一些搅动不安的夜晚,这种渴望变得如此庞大,如此直白,吞噬了整个世界。”本杰明承认,在那之后,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任何文字都能成为这种追寻的原材料,因为如果失眠这“叫人神经衰弱的狂躁”中包含着某种“过度渴望”,那就意味着其中也裹藏着“过度的思考”。本杰明在书中从未对失眠作一个确切的医学解释。她猜测,这是不是更年期的并发症呢?也许这是因为她的慢性髋关节疼痛?亦或许是因为缺乏褪黑激素?然而这些设想都只是烟雾弹。她之所以走进历史、哲学和艺术,关键就是因为这种不能入睡的状态不仅是什么潜在病理的信号,而是一种关乎人类存在的体验,让我们拥有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打量创造力和爱的本质。为什么无法摆脱失眠?如果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的话,那我们必须像本杰明一样,在其他人的故事中找到回答。

《失眠》

先是爱情。本杰明的丈夫睡得很好。他就是个“瘫在整张床上的阴影”,这个男人可以说是打瞌睡的专家了,这也成了他最显著的特征。所以在书中,本杰明索性换他作Zzz。孤零零一人在夜间独醒的本杰明在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身上找到了共同点,佩内洛普也是一位长期忍受失眠之苦的妻子,同时还不堪追求者之扰。“一次又一次重燃希望,期待自己去世的丈夫有一天能重新出现在眼前。”她整夜都合不上眼,拿出一小块白天织的布,一点点把它重新拆散,因为她曾说过,在织完整块布之前,她绝不会考虑再婚,她也确实在保证两者都永远不会发生。远在古希腊时代的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但本杰明的直觉认为,佩内洛普身上的恼怒可不是一星半点,“用她的失眠来同丈夫的消失搏斗,”也和奥德修斯一样,面临着一场恶战。另外,堕入自己深夜思绪纺锤的本杰明还认为,佩内洛普“织布的这一行为也处处纠缠着焦躁”。

但谁是真正缺席的哪个人呢?Zzz催她再去看一次医生(然而我们从书中可以发现,本杰明的失眠是老毛病了),希望她服药解决。他总喜欢回忆他们初次相遇时的那种“触电的感觉”,他们都“真实地存在于当下那一刻”。如今Zzz抱怨说,“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我才存在于生活中,也就是说我只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虽然本杰明没有明说,但她知道,失眠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关于存在(presence)的问题。我们有各种仪式将自己从“自我”中抽离出来,睡眠是其中之一,写作则是另一种。她说,“真正对我有帮助的,是当我试着吸走我循环往复的夜间思考,把他们掰直捋顺了放在白纸上,用清晰有序的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一刻,失眠对我的影响才被过滤掉了。”在一段长期的婚姻中,分离和主权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时间、身体还是睡眠与清醒——都需要两人不断磋商。你的配偶准备去睡觉,这时你也不得不上床休息,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但确实是一种奇怪的权利剥夺。“共享睡眠”是婚姻和睦的标志。二十年里,佩内洛普独自一人靠那些布打发夜晚时间,她是不是期待着一旦奥德修斯回到了这婚床上,她就可以睡觉了呢?本杰明没有问出这个问题,但她却异常直白地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会在这间屋子里,为什么我在这张床上,为什么我身处这段婚姻?”她签下了这份“情感契约,并且忠实履行里面的每一条每一款,但似乎因此已经丢掉了自我”。

对一个作家来说,尤其是女作家,在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没有足够的存在感一直是个挥之不去的现实。本杰明通过文学轶事拐弯抹角地讨论了这个问题。她回忆起《她的国》的作者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Perkins Gilman)在生下唯一一个孩子之后患上了产后抑郁症。1887年,她被丈夫送到费城名医西拉斯·威尔·米切尔(Silas Weir Mitchell)的诊所,接受他今天臭名昭著的“休息疗法”(restcure)。用吉尔曼自己的话来说,她就是“被安排在床上,然后被困在了那里”。接受这种强制被动的休息疗法的女性(包括伍尔夫在内,他在《达洛维夫人》中控诉了米切尔野蛮的治疗系统)不能“坐起来,不能缝衣,也不能读书写作,总之就是任何积极的要用到手的活动,都被禁止了”。出院时,吉尔曼还被剥夺了再次执笔的权力。过了几个月,她的抑郁情绪进一步恶化,近乎崩溃,结果她写出了短篇小说《黄色壁纸》(TheYellow Wallpaper)——一个年轻的妻子被自己做医生的丈夫下了处方,接受休息疗法。本杰明介绍说,吉尔曼书中的女主人公也“被那可怕的墙纸上投射的绚烂华丽的幻觉所烦扰——上面全都是球形的‘眼睛’和自我毁灭的旋涡:‘像是要把脖子折断,一命呜呼’——这就是她被安排上床休息的阁楼房间”。这个故事在失眠、无法写作和迷失自我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最终,讲述者看到一根根栏杆出现在墙纸上,“透过这些栏杆,她看到一个幽灵般的女人沿着墙根爬行,时不时停下来,摇动她的笼子,”这个幽灵般的女人继续爬行,“直到最后,其他接受休息疗法的病人也加入了。”吉尔曼失眠的女主角最终失去了理智。在这个故事中,休息也是一个女权主义问题。

《黄色壁纸》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 著 王若英 译
八方出版社 2017-9

吉尔曼在崩溃边缘幸存下来,开始了全新的活力满满的文学生涯,对她来说,唯一有效的解药就是离婚。然而本杰明和佩内洛普一样,婚姻都十分坚固,但她依然对睡觉这件事十分痴迷,在她眼中,睡眠是一种征服,而失眠则是本能的反叛,这样的观点在全书贯穿始终。她去参观了布斯考特公园(Buscot Park),也就是拉斐尔前派画家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在牛津郡的故居。她细细端详着他的作品《睡美人》(Little Briar Rose)。本杰明介绍说,在伯恩-琼斯的时代,不仅有“休息疗法”,还有化学麻醉,这些手段让“这样或那样的女性昏昏睡去,象征着整个社会已经变得萎靡不振——人们被物质文化奴役,远离一切想象和创造,靠勇气活着”。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请记住一点,“在每一个魔法咒语中,都蜷缩着一个觉醒。”伯恩-琼斯的画布上缀满了玫瑰,“那些粉红色的斑点”就像无眠大脑中的神经树突,“永远盛放,俨然暗示着另一个世界”——也许同时也暗示着女性主体能动性的突入。“我自己的失眠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杰明自问,“它会给我带来什么,又需要我付出什么?”这本挑衅的、令人痛苦的书最终完全推翻了我们的期望,重新将失眠定义为一种抵抗,将其与作者本身创作的自由紧密相连。我们当然希望女作家多少能睡着休息一会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期待她继续写作。就今天来看,解药也许就是一个单独的卧室。

(翻译:马昕)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卫报

原标题:Insomnia by Marina Benjaminreview - sleeplessness as resistanc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女性作家的失眠,噩梦还是反抗?

从佩内洛普到弗吉尼亚·伍尔夫,为什么没完没了的失眠也能看作是一种女性的反叛?

英国画家爱德华·伯恩-琼斯爵士的《玫瑰凉亭》。图片来源:The FaringdonCollection Trust

你失眠么?要是读了玛丽娜·本杰明(Marina Benjamin)和失眠缠斗的经验,你也许会觉得,自己的睡眠质量还不错——她“大脑着火了……各种信息漫天飞舞,神经树突延展开花,突触鞭打,将一波波电流传导到大脑”。再强调一遍,从此那种可以用一杯阿华田或是几页克瑙斯加德的《我的奋斗》平复下来的“睡不着”,在我看来再也算不上是“失眠”了。本杰明的回忆录慷慨激昂且文辞优美,不仅是对这种叫人紊乱失调并且无法治愈的顽疾的详尽描述,更是一种近乎挑衅的颂扬——为其中蕴含的矛盾的潜力高歌。本杰明认为,失眠不仅是一种“消极的无法入睡状态,它也意味着你在积极地追求睡眠,这是一种有所渴望的状态”。本杰明对睡眠如此孜孜以求,这本书也因此而诞生了。

她写作这本书的思路方法十分零碎,各种念头横冲直撞,适合让你在时不时被打断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思考。这本书的起点是拉康的欲望理论,于拉康而言,欲望源于缺乏。“在一些搅动不安的夜晚,这种渴望变得如此庞大,如此直白,吞噬了整个世界。”本杰明承认,在那之后,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任何文字都能成为这种追寻的原材料,因为如果失眠这“叫人神经衰弱的狂躁”中包含着某种“过度渴望”,那就意味着其中也裹藏着“过度的思考”。本杰明在书中从未对失眠作一个确切的医学解释。她猜测,这是不是更年期的并发症呢?也许这是因为她的慢性髋关节疼痛?亦或许是因为缺乏褪黑激素?然而这些设想都只是烟雾弹。她之所以走进历史、哲学和艺术,关键就是因为这种不能入睡的状态不仅是什么潜在病理的信号,而是一种关乎人类存在的体验,让我们拥有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打量创造力和爱的本质。为什么无法摆脱失眠?如果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的话,那我们必须像本杰明一样,在其他人的故事中找到回答。

《失眠》

先是爱情。本杰明的丈夫睡得很好。他就是个“瘫在整张床上的阴影”,这个男人可以说是打瞌睡的专家了,这也成了他最显著的特征。所以在书中,本杰明索性换他作Zzz。孤零零一人在夜间独醒的本杰明在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身上找到了共同点,佩内洛普也是一位长期忍受失眠之苦的妻子,同时还不堪追求者之扰。“一次又一次重燃希望,期待自己去世的丈夫有一天能重新出现在眼前。”她整夜都合不上眼,拿出一小块白天织的布,一点点把它重新拆散,因为她曾说过,在织完整块布之前,她绝不会考虑再婚,她也确实在保证两者都永远不会发生。远在古希腊时代的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但本杰明的直觉认为,佩内洛普身上的恼怒可不是一星半点,“用她的失眠来同丈夫的消失搏斗,”也和奥德修斯一样,面临着一场恶战。另外,堕入自己深夜思绪纺锤的本杰明还认为,佩内洛普“织布的这一行为也处处纠缠着焦躁”。

但谁是真正缺席的哪个人呢?Zzz催她再去看一次医生(然而我们从书中可以发现,本杰明的失眠是老毛病了),希望她服药解决。他总喜欢回忆他们初次相遇时的那种“触电的感觉”,他们都“真实地存在于当下那一刻”。如今Zzz抱怨说,“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我才存在于生活中,也就是说我只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虽然本杰明没有明说,但她知道,失眠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关于存在(presence)的问题。我们有各种仪式将自己从“自我”中抽离出来,睡眠是其中之一,写作则是另一种。她说,“真正对我有帮助的,是当我试着吸走我循环往复的夜间思考,把他们掰直捋顺了放在白纸上,用清晰有序的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一刻,失眠对我的影响才被过滤掉了。”在一段长期的婚姻中,分离和主权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时间、身体还是睡眠与清醒——都需要两人不断磋商。你的配偶准备去睡觉,这时你也不得不上床休息,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但确实是一种奇怪的权利剥夺。“共享睡眠”是婚姻和睦的标志。二十年里,佩内洛普独自一人靠那些布打发夜晚时间,她是不是期待着一旦奥德修斯回到了这婚床上,她就可以睡觉了呢?本杰明没有问出这个问题,但她却异常直白地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会在这间屋子里,为什么我在这张床上,为什么我身处这段婚姻?”她签下了这份“情感契约,并且忠实履行里面的每一条每一款,但似乎因此已经丢掉了自我”。

对一个作家来说,尤其是女作家,在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没有足够的存在感一直是个挥之不去的现实。本杰明通过文学轶事拐弯抹角地讨论了这个问题。她回忆起《她的国》的作者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Perkins Gilman)在生下唯一一个孩子之后患上了产后抑郁症。1887年,她被丈夫送到费城名医西拉斯·威尔·米切尔(Silas Weir Mitchell)的诊所,接受他今天臭名昭著的“休息疗法”(restcure)。用吉尔曼自己的话来说,她就是“被安排在床上,然后被困在了那里”。接受这种强制被动的休息疗法的女性(包括伍尔夫在内,他在《达洛维夫人》中控诉了米切尔野蛮的治疗系统)不能“坐起来,不能缝衣,也不能读书写作,总之就是任何积极的要用到手的活动,都被禁止了”。出院时,吉尔曼还被剥夺了再次执笔的权力。过了几个月,她的抑郁情绪进一步恶化,近乎崩溃,结果她写出了短篇小说《黄色壁纸》(TheYellow Wallpaper)——一个年轻的妻子被自己做医生的丈夫下了处方,接受休息疗法。本杰明介绍说,吉尔曼书中的女主人公也“被那可怕的墙纸上投射的绚烂华丽的幻觉所烦扰——上面全都是球形的‘眼睛’和自我毁灭的旋涡:‘像是要把脖子折断,一命呜呼’——这就是她被安排上床休息的阁楼房间”。这个故事在失眠、无法写作和迷失自我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最终,讲述者看到一根根栏杆出现在墙纸上,“透过这些栏杆,她看到一个幽灵般的女人沿着墙根爬行,时不时停下来,摇动她的笼子,”这个幽灵般的女人继续爬行,“直到最后,其他接受休息疗法的病人也加入了。”吉尔曼失眠的女主角最终失去了理智。在这个故事中,休息也是一个女权主义问题。

《黄色壁纸》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 著 王若英 译
八方出版社 2017-9

吉尔曼在崩溃边缘幸存下来,开始了全新的活力满满的文学生涯,对她来说,唯一有效的解药就是离婚。然而本杰明和佩内洛普一样,婚姻都十分坚固,但她依然对睡觉这件事十分痴迷,在她眼中,睡眠是一种征服,而失眠则是本能的反叛,这样的观点在全书贯穿始终。她去参观了布斯考特公园(Buscot Park),也就是拉斐尔前派画家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在牛津郡的故居。她细细端详着他的作品《睡美人》(Little Briar Rose)。本杰明介绍说,在伯恩-琼斯的时代,不仅有“休息疗法”,还有化学麻醉,这些手段让“这样或那样的女性昏昏睡去,象征着整个社会已经变得萎靡不振——人们被物质文化奴役,远离一切想象和创造,靠勇气活着”。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请记住一点,“在每一个魔法咒语中,都蜷缩着一个觉醒。”伯恩-琼斯的画布上缀满了玫瑰,“那些粉红色的斑点”就像无眠大脑中的神经树突,“永远盛放,俨然暗示着另一个世界”——也许同时也暗示着女性主体能动性的突入。“我自己的失眠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杰明自问,“它会给我带来什么,又需要我付出什么?”这本挑衅的、令人痛苦的书最终完全推翻了我们的期望,重新将失眠定义为一种抵抗,将其与作者本身创作的自由紧密相连。我们当然希望女作家多少能睡着休息一会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期待她继续写作。就今天来看,解药也许就是一个单独的卧室。

(翻译:马昕)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卫报

原标题:Insomnia by Marina Benjaminreview - sleeplessness as resistanc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