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套“C位架构”对于吉利而言就像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套“C位架构”对于吉利而言就像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CMA在取向上与MQB和TNGA的各自定位均有不同,CMA和MQB除了定义体系外更注重对产品的结合,而TNGA则更偏重方法论。CMA和MQB所直观呈现的都是产品,但背后依靠的是体系及方法论来作支撑,从而实现对未来的战略构想。

记者 | 高迪

平台于品牌的意义,相当于文字对于一个民族的启迪。

一切文明和璀璨历史的诞生都必须建立在能孕育出文化的基础架构之上。因此,制度和体系成为了维系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治久安的根本。同理,一套先进的平台架构也是让品牌立于潮头的重器。

“跻身世界一流”对于连续入选世界500强的吉利来说仍然是需要不懈追求的目标,体量和技术是奔跑中的两条腿,任何一条偏肢都跑不快。只不过“体量”说白了是市场给的,而“技术”则是需要自己钻研出来的。

从时间节点上不难看出,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吉利,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用当时现成的技术套现,而是联合沃尔沃在后端潜心研发孕育下几代产品的CMA架构。在当时,这无疑是一场眼界和格局的对赌,当时ALL IN技术的吉利过了好些年的苦日子,才熬出来了今天的好日子。

几年前主流的汽车集团就开始大谈特谈模块化平台,我们熟知的大众就是始发者之一,MQB和TNGA被公认为模块化平台的标杆,而如今中级车领域中,后来居上的CMA打破了大众和丰田两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从这里面不难看出,汽车行业竞争的表象是产品,实则是平台架构的比拼,一套先进的架构才是参与世界竞争的筹码。

那么,打造一个模块化架构究极有多难?我们来到了位于杭州湾的吉利第二制造基地,这里是首个CMA工厂,1天后即将上市的星越就从这里下线。除了真实的物理工厂,这里还是一座数字化双胞胎仿真工厂,通过对现实工厂实时监控与记录,保证每一条作业数据都可以被追溯,最终达到万车如一的品控标准。

这座占地超千亩的工厂总投资超百亿,由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组成。其中冲压车间采用了两条全封闭自动化五序冲压生产线,实现自动上料、清洗、涂油,达到100%自动化;焊接车间由395台KUKA机器人构成,采用了激光深熔焊、自动螺柱焊、阿普拉斯焊等焊接技术,同样自动化率达到100%;涂装车间则由DURR机器人实现喷涂自动化,而总装车间拥有底盘一体化合装技术,数字化拧紧工具一次性可拧紧52个点,保障车辆底盘的整体与一致,这道工序尤其对于每台车的驾驶同一性起到关键作用,确保了每一台下线的车辆都操控如一。

整个CMA(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架构是由沃尔沃主导、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首个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它诞生于CEVT(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由来自25个国家的2000多名顶级汽车工程师,历时3年多的全新开发,砸下数亿欧元才最终完成,并且目前已申报专利共计609项。

那么这么一个模块化平台研究出来后能为车企带来什么?CMA架构是面向全球工业4.0的产品诞生体系。能够为不同平台的车型提供共享解决方案,包含“技术、工具链、标准、工艺流程、供应链体系等”,让车型研发能够根据品牌定位、用户定位,市场定位,从共享解决方案清单中做选择,然后再做针对性研发。

CMA还是一个针对中级车的“智能魔方”架构,它能够覆盖从A级到B级的不同车型开发需求。同时,工业4.0前沿技术,如VR、AR、3D打印、大数据可视化、数字双胞胎、人工智能等尖端的技术的应用,也定义了CMA架构的智能制造体系。

同时,CMA在取向上与MQB和TNGA的各自定位均有不同。CMA和MQB除了定义体系外更注重对产品的结合,而TNGA则更偏重方法论。CMA和MQB所直观呈现的都是产品,但背后依靠的是体系及方法论来作支撑,从而实现对未来的战略构想。而TNGA则更倚重如何去做平台化和通用化的方法,反倒是并不是特别强调其模块化的概念,更多的是对现有体系的继承、提炼和整合。从各大企业对平台定义也能看出其造车的理念,当然,这其中不存在好坏,只是不同企业因为发展背景和市场定位的不同而派生出各自所需的生产标准。

但是,由于模块化架构的技术细节过于复杂,导致传递到消费者端之后大家更多把这些技术平台理解成了概念。其实平台和架构首先是个产品,它代表了品牌先进的生产力。那么,最终这些架构落地到产品上,会有哪些优势呢?

最新的平台架构首先肯定是以行业最高标准为起点,在安全、品质和可靠性三方面拔高。CMA架构的发动机与变速箱的设计寿命均达到了35万公里,比国际标准提升了46%。同时,CMA架构以豪华质感为开发标准,在冲压零件外观R角、冲压精度、开闭件钣金缝隙误差精度、底盘隔音、底盘合装、电动扭矩拧紧偏差精度等方面也采用高于行业的标准,通过细节来筑成产品的豪华感。

CMA架构着重在电子电气架构、底盘与动力总成等领域具有产品优势。首先,CMA的电子电气架构领先全球,可满足5G通信、高性能处理器、雷达等新科技的持续升级所需;其次CMA架构被誉为“底盘最好的中级车架构”,行业领先的“线控底盘”与创新的底盘设计,能迅速响应驾驶者意图,精准回馈路况信息,真正实现“直觉驾控”。此外,吉利CMA架构也是动力最佳的中级车架构,2.0TD、1.5TD、7DCT / 7DCT-H变速箱等动力系统,通过不断提升发动机升功率、升扭矩,在动力性与经济性实现了更高阶的平衡,引领全球电气化趋势。对吉利来说,CMA架构不仅带来了智能制造体系的变革,更带来了产品竞争力的全面跃升。

为了打造具有高识别度的中国式驾驶的DNA,吉利建立了一整套开发体系:通过路面扫描创建出中国路谱大数据,实现了仿真工况与试验工况的100%对应,并引进AR技术开发“AR驾驶模拟舱”,可实时体验不同参数设定带给驾驶者的真实反馈。在虚拟研发基础上,吉利还与合作伙伴开发了底盘调校“移动工作站”,从-45°的漠河到42°的吐鲁番,从中东到欧洲,确保吉利CMA的每一款产品在不同地区都能有一致的驾驶体验。

同时,CMA同时服务于吉利、领克和沃尔沃三个品牌,并针对不同的品牌特性提供精细化调校。吉利汽车集团研究总院院长胡峥楠通过一个细节为我们构现了CMA架构的扩展性,中国用户对车辆的舒适性有着先天的敏感度,所以底盘的滤震能力和车厢的静谧性是CMA为吉利产品所呈现的特性,领克定位于生而全球的品牌,尤其针对欧洲用户对车身动态操控的取向,CMA所提供的又是另外一套调校方案。所以即将上市的星越和领克01在调校取向上也会有区别,这里面即装着CMA的方法论,也有这套架构针对不同品牌的产品逻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套“C位架构”对于吉利而言就像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CMA在取向上与MQB和TNGA的各自定位均有不同,CMA和MQB除了定义体系外更注重对产品的结合,而TNGA则更偏重方法论。CMA和MQB所直观呈现的都是产品,但背后依靠的是体系及方法论来作支撑,从而实现对未来的战略构想。

记者 | 高迪

平台于品牌的意义,相当于文字对于一个民族的启迪。

一切文明和璀璨历史的诞生都必须建立在能孕育出文化的基础架构之上。因此,制度和体系成为了维系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治久安的根本。同理,一套先进的平台架构也是让品牌立于潮头的重器。

“跻身世界一流”对于连续入选世界500强的吉利来说仍然是需要不懈追求的目标,体量和技术是奔跑中的两条腿,任何一条偏肢都跑不快。只不过“体量”说白了是市场给的,而“技术”则是需要自己钻研出来的。

从时间节点上不难看出,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吉利,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用当时现成的技术套现,而是联合沃尔沃在后端潜心研发孕育下几代产品的CMA架构。在当时,这无疑是一场眼界和格局的对赌,当时ALL IN技术的吉利过了好些年的苦日子,才熬出来了今天的好日子。

几年前主流的汽车集团就开始大谈特谈模块化平台,我们熟知的大众就是始发者之一,MQB和TNGA被公认为模块化平台的标杆,而如今中级车领域中,后来居上的CMA打破了大众和丰田两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从这里面不难看出,汽车行业竞争的表象是产品,实则是平台架构的比拼,一套先进的架构才是参与世界竞争的筹码。

那么,打造一个模块化架构究极有多难?我们来到了位于杭州湾的吉利第二制造基地,这里是首个CMA工厂,1天后即将上市的星越就从这里下线。除了真实的物理工厂,这里还是一座数字化双胞胎仿真工厂,通过对现实工厂实时监控与记录,保证每一条作业数据都可以被追溯,最终达到万车如一的品控标准。

这座占地超千亩的工厂总投资超百亿,由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组成。其中冲压车间采用了两条全封闭自动化五序冲压生产线,实现自动上料、清洗、涂油,达到100%自动化;焊接车间由395台KUKA机器人构成,采用了激光深熔焊、自动螺柱焊、阿普拉斯焊等焊接技术,同样自动化率达到100%;涂装车间则由DURR机器人实现喷涂自动化,而总装车间拥有底盘一体化合装技术,数字化拧紧工具一次性可拧紧52个点,保障车辆底盘的整体与一致,这道工序尤其对于每台车的驾驶同一性起到关键作用,确保了每一台下线的车辆都操控如一。

整个CMA(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架构是由沃尔沃主导、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首个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它诞生于CEVT(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由来自25个国家的2000多名顶级汽车工程师,历时3年多的全新开发,砸下数亿欧元才最终完成,并且目前已申报专利共计609项。

那么这么一个模块化平台研究出来后能为车企带来什么?CMA架构是面向全球工业4.0的产品诞生体系。能够为不同平台的车型提供共享解决方案,包含“技术、工具链、标准、工艺流程、供应链体系等”,让车型研发能够根据品牌定位、用户定位,市场定位,从共享解决方案清单中做选择,然后再做针对性研发。

CMA还是一个针对中级车的“智能魔方”架构,它能够覆盖从A级到B级的不同车型开发需求。同时,工业4.0前沿技术,如VR、AR、3D打印、大数据可视化、数字双胞胎、人工智能等尖端的技术的应用,也定义了CMA架构的智能制造体系。

同时,CMA在取向上与MQB和TNGA的各自定位均有不同。CMA和MQB除了定义体系外更注重对产品的结合,而TNGA则更偏重方法论。CMA和MQB所直观呈现的都是产品,但背后依靠的是体系及方法论来作支撑,从而实现对未来的战略构想。而TNGA则更倚重如何去做平台化和通用化的方法,反倒是并不是特别强调其模块化的概念,更多的是对现有体系的继承、提炼和整合。从各大企业对平台定义也能看出其造车的理念,当然,这其中不存在好坏,只是不同企业因为发展背景和市场定位的不同而派生出各自所需的生产标准。

但是,由于模块化架构的技术细节过于复杂,导致传递到消费者端之后大家更多把这些技术平台理解成了概念。其实平台和架构首先是个产品,它代表了品牌先进的生产力。那么,最终这些架构落地到产品上,会有哪些优势呢?

最新的平台架构首先肯定是以行业最高标准为起点,在安全、品质和可靠性三方面拔高。CMA架构的发动机与变速箱的设计寿命均达到了35万公里,比国际标准提升了46%。同时,CMA架构以豪华质感为开发标准,在冲压零件外观R角、冲压精度、开闭件钣金缝隙误差精度、底盘隔音、底盘合装、电动扭矩拧紧偏差精度等方面也采用高于行业的标准,通过细节来筑成产品的豪华感。

CMA架构着重在电子电气架构、底盘与动力总成等领域具有产品优势。首先,CMA的电子电气架构领先全球,可满足5G通信、高性能处理器、雷达等新科技的持续升级所需;其次CMA架构被誉为“底盘最好的中级车架构”,行业领先的“线控底盘”与创新的底盘设计,能迅速响应驾驶者意图,精准回馈路况信息,真正实现“直觉驾控”。此外,吉利CMA架构也是动力最佳的中级车架构,2.0TD、1.5TD、7DCT / 7DCT-H变速箱等动力系统,通过不断提升发动机升功率、升扭矩,在动力性与经济性实现了更高阶的平衡,引领全球电气化趋势。对吉利来说,CMA架构不仅带来了智能制造体系的变革,更带来了产品竞争力的全面跃升。

为了打造具有高识别度的中国式驾驶的DNA,吉利建立了一整套开发体系:通过路面扫描创建出中国路谱大数据,实现了仿真工况与试验工况的100%对应,并引进AR技术开发“AR驾驶模拟舱”,可实时体验不同参数设定带给驾驶者的真实反馈。在虚拟研发基础上,吉利还与合作伙伴开发了底盘调校“移动工作站”,从-45°的漠河到42°的吐鲁番,从中东到欧洲,确保吉利CMA的每一款产品在不同地区都能有一致的驾驶体验。

同时,CMA同时服务于吉利、领克和沃尔沃三个品牌,并针对不同的品牌特性提供精细化调校。吉利汽车集团研究总院院长胡峥楠通过一个细节为我们构现了CMA架构的扩展性,中国用户对车辆的舒适性有着先天的敏感度,所以底盘的滤震能力和车厢的静谧性是CMA为吉利产品所呈现的特性,领克定位于生而全球的品牌,尤其针对欧洲用户对车身动态操控的取向,CMA所提供的又是另外一套调校方案。所以即将上市的星越和领克01在调校取向上也会有区别,这里面即装着CMA的方法论,也有这套架构针对不同品牌的产品逻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