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M135i:你要感谢这个看脸的社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M135i:你要感谢这个看脸的社会

虽然BMW为这次试驾的1系冠以The New的名号,但事实上这就是一次中期改款的版本。由于奔驰在近年已经把中期改款这件事玩坏了,所以第一眼看到新款1系的时候,它给我的惊喜并不多。这是好事吗?也许吧,没有惊喜好过给人惊吓,起码对于我来说,BMW在外形上的改进还是很受用的。

从第一代1系开始,BMW这部入门级产品就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代号F20的第二代车型也凭借独特的前置后驱布局带来的出色操控性,在同级市场中处于销量领跑的位置。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两代1系的设计都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就像娶了个能干却不好看的媳妇一样,车主们不得不承受身边朋友的冷嘈热讽。BMW终于看不下去了,亡羊补牢进行中期改款,新1系整容成功,真正成为内外兼修的小钢炮,让潜在客户心里的疙瘩被解开。

虽然BMW为这次试驾的1系冠以The New的名号,但事实上这就是一次中期改款的版本。由于奔驰在近年已经把中期改款这件事玩坏了,所以第一眼看到新款1系的时候,它给我的惊喜并不多。这是好事吗?也许吧,没有惊喜好过给人惊吓,起码对于我来说,BMW在外形上的改进还是很受用的。

新车明显的改变来自灯组,之前1系的前大灯没少挨批评,耸吊着的三角眼看起来很囧,像是哆啦A梦里的小夫一样。这回的改款车型终于做出变化,新款1系颇为阔气,仅有入门级版本不提供LED光源,而且灯组样式更有棱角,虽然没有延续家族化的开眼角设计,但跟现款5系GT相似的款式还是更有高级感——感谢设计师,没有选用2系那种独特的风格。

至于尾灯的部分,原本被车迷嘲笑的山寨大众POLO方形灯组也不见了,BMW增设了延伸到尾门上的灯带,这样类似菲亚特致悦的设计做自然是不会再让人想起POLO,但却又有画蛇添足的怪异感,如果只是为了不被人诟病与低端车型的雷同而去生拉硬扯,在我看来得不偿失。好消息是,当我在车队里看了两个小时新1系的尾部后,居然也接受了它的新形象——时间果然是能治愈一切的良药。

还有些变化是在细节处,新款1系的双肾中网就加大了尺寸,给我感觉更霸气些,以前的样子看起来真有点台湾艺人澎恰恰的即视感。而此次我试驾到的是M135i,它多了M-Power套件,整个视觉感受更有运动气质,和旧款一致的五幅花瓣轮毂与前四后二活塞蓝色卡钳都很讨喜,更重要的是M135i有双边共双出的排气管布局,这是125i也不提供的装备。在这件事上BMW太固执,以前奔驰也坚持在V6引擎车型上才配备双边双出排气管,现在呢?B 200这样的买菜车也知道不输气势。

进入车内后,BMW坚持的固执让我惊讶,中期改款的1系并没有从设计上对内部进行升级,在我看来它远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

我不满意的并非用料和工艺,这两点在过去是和奔驰产品有距离,但这次的接触让我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距已经从姚明缩短到郭敬明,大多数我触及的材质都是较软的塑料件,即便方向盘左下方的小储物盒内部也用绒布包裹,接缝处理即便不精美,但也对得起身价。

回过头再想想,就连贵如BMW旗舰的新一代7系也没能跳出家族化的模式,我想在中期改款的1系上看到设计亮点本身就是奢求。起码在实用性的角度上,设计团队在努力,前排座椅后背增加了网兜,后排车门板上也多了储物格——放不进小瓶矿泉水?你要求别太多啦。

新款1系还有些配置上的小改进,比如可以独立开启后排阅读灯。如果你觉得这点不重要的话,我还可以告诉你,1系车主终于可以用蓝牙连接播放音乐了,这要感谢升级版的iDrive系统,虽然只有高配型号才有导航功能,互联驾驶也分简化版和全面版,但这套系统的成熟度还是值得肯定。

最后我不得不说,1系空间真的太小了。这种小不仅体现在跟福特嘉年华差不多的后排活动范围,而且BMW将它的后门也设计的很憋屈,上下车还得稍微侧身,这点放在同级竞品中绝对是最弱的。不过这毕竟只是中期改款的新车,不可能在轴距分布上有改动,BMW想要颠覆局势还得再等几年。

说说驾驶新1系的体验。BMW为我们提供了赛道和公路两种不同试驾环境,而正如前文所说,我在两场环节都分到M135i,虽然足够过瘾,但遗憾没能试到更主流的118i和120i,这部售价近50万的旗舰型号注定不是销售主力,它的任务是跟奔驰A45 AMG抢客户。

我在上午需要完成金港赛车场和宋庄艺术村之间的50km往返行程。当在狭窄的乡道上行驶时,M135i体现出灵动的优势,略显沉手的转向格外精准,稍微扭动手腕就能完成变道,紧绷的运动型悬架不会让车身有大幅摇摆,超车时的全油门加速也得到变速箱的积极响应,降挡后的3.0升涡轮增压引擎动力,放在这部紧凑级掀背车上就像用爱马仕皮包去送报纸一样奢侈,即便急加速也只能用到八成扭矩。而且M135i还可以兼顾买菜车的职能,无论是颠簸路段还是碾过减速带,它的减震机构都能挺身而出,即便整体回馈依旧硬朗,但跟超跑那种被拖在地上走的感觉比起来已经算是睡席梦思的享受。

日常驾驶下,我对M135i有三点疑虑:

首先它在舒适或经济模式下的动能回收力度太大,松开油门踏板后的拖拽感像是i3这类电动车的弱化版,平顺性打折。

其次,在回程后我查阅行车电脑数据,在平均时速29km左右的情况下,M135i的油耗达到17L/km,即便我的驾驶比较粗暴,路况也不够平坦,但这距离厂家公布的理论值也相差太远。

最后,我必须承认这不是部安静的汽车,如果你把引擎与排气的共鸣当作悦耳的交响曲,那也许你会享受M135i的声浪,并用它掩盖巨大的胎噪。

从赛道驶出后,上面的问题都已经被我抛在脑后。M135i真的是部好玩的掀背车,握着手感极好的新款M样式三幅方向盘的感觉不输36D,而在赛道上攻弯时它给予的指向性就像牵着你的手去转动前轮,在SPORT+模式下稍快入弯,M135i会允许后轮稍微滑动,这样的状态也没掩着,立马就从座椅传递到我身体上,轻微反打一点方向再压油门踏板,这部车就可以用很顺滑的动作回到直道,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如果在城区行走时,我会嫌变速箱在低档位的切换不够顺滑,那跑在赛道里它的表现就要称职很多。仅用S模式行驶,8速自动变速箱能敏锐观察局势,进弯前的大脚制动不会让它马上降挡,而是吊着转速等待我在弯中补油,大直道上的全力加速也能将变速箱逼到红区才干脆利落的升挡。不过在这样接近极限的驾驶也让我发现个问题,那就是利用拨片进行手动升降挡时,M135i并没有仪表盘上显示地那么迅猛,连降两档后转速表是能看到连续提升两次500rpm,但动力响应和引擎声浪都有一点延迟才赶到,也就是说它的转速显示是快于动力系统回馈的,这虽然谈不上是问题,但在驾驶时会给我带来认知上的误区。

对了,BMW这次还给我们提供了几分钟飘移练习的机会,这是大多数试驾会都没有的环节,也说明车厂对于M135i的信心。这确实是适合它的项目,后轮驱动、强劲的扭矩和平衡的前后配重比,都让M135i能够成为飘移的利器。不过实际操作没有想象中容易,为了保护轮胎,顺带让车更容易甩起来,工作人员在地面洒了很多水。

完全关闭电子辅助设备后我用2挡以20km/h速度进入环形,大脚油门之后M135i毫不含糊地开始打滑,可这个临界点很难把控,等我再反打一圈方向盘时车身已经转向过度。重头再来,好不容易有点飘移的样子,干湿不均匀的地面让我对油门的控制和转向的修正又做得不精确,突然变成甩尾调头。短暂的练习让我必须告诉大家,飘移这种事得多练,而且要在封闭的安全场地进行训练,同时对于1系车主来说,遇到雨雪天气还是谨慎驾驶为好,发生转向过度后想要救回来可不容易。

最后让我来回答一个问题:是不是应该收藏这最后一代后驱1系?这是个伪命题,虽然下代1系使用ULK平台的传言已经像是板上钉钉,但新消息是BMW高层仍未做出决定。在已经有了2系休旅车这样的前驱车型之后,BMW真的没有那么需要一部前驱的1系,即便它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经济性,但却失去对精髓的传承和差异化的优势,在我看来这事得不偿失。

所以,喜欢新1系的设计并且不在意空间和性价比的朋友,现在入手这辆新车会是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在看脸的社会里混得风生水起,还依旧是同级别里最富乐趣的车型。不过你想要等待下一代1系也没关系,我相信BMW打造的下代车型就算不是顶尖美女,起码能在驾控体验上继续做到出类拔萃。

撰稿:Loui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宝马

6k
  • 宝马中国、华晨宝马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汽车,共计26846辆
  • 宝马集团一季度总营收337.58亿欧元,净利润21.73亿欧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M135i:你要感谢这个看脸的社会

虽然BMW为这次试驾的1系冠以The New的名号,但事实上这就是一次中期改款的版本。由于奔驰在近年已经把中期改款这件事玩坏了,所以第一眼看到新款1系的时候,它给我的惊喜并不多。这是好事吗?也许吧,没有惊喜好过给人惊吓,起码对于我来说,BMW在外形上的改进还是很受用的。

从第一代1系开始,BMW这部入门级产品就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代号F20的第二代车型也凭借独特的前置后驱布局带来的出色操控性,在同级市场中处于销量领跑的位置。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两代1系的设计都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就像娶了个能干却不好看的媳妇一样,车主们不得不承受身边朋友的冷嘈热讽。BMW终于看不下去了,亡羊补牢进行中期改款,新1系整容成功,真正成为内外兼修的小钢炮,让潜在客户心里的疙瘩被解开。

虽然BMW为这次试驾的1系冠以The New的名号,但事实上这就是一次中期改款的版本。由于奔驰在近年已经把中期改款这件事玩坏了,所以第一眼看到新款1系的时候,它给我的惊喜并不多。这是好事吗?也许吧,没有惊喜好过给人惊吓,起码对于我来说,BMW在外形上的改进还是很受用的。

新车明显的改变来自灯组,之前1系的前大灯没少挨批评,耸吊着的三角眼看起来很囧,像是哆啦A梦里的小夫一样。这回的改款车型终于做出变化,新款1系颇为阔气,仅有入门级版本不提供LED光源,而且灯组样式更有棱角,虽然没有延续家族化的开眼角设计,但跟现款5系GT相似的款式还是更有高级感——感谢设计师,没有选用2系那种独特的风格。

至于尾灯的部分,原本被车迷嘲笑的山寨大众POLO方形灯组也不见了,BMW增设了延伸到尾门上的灯带,这样类似菲亚特致悦的设计做自然是不会再让人想起POLO,但却又有画蛇添足的怪异感,如果只是为了不被人诟病与低端车型的雷同而去生拉硬扯,在我看来得不偿失。好消息是,当我在车队里看了两个小时新1系的尾部后,居然也接受了它的新形象——时间果然是能治愈一切的良药。

还有些变化是在细节处,新款1系的双肾中网就加大了尺寸,给我感觉更霸气些,以前的样子看起来真有点台湾艺人澎恰恰的即视感。而此次我试驾到的是M135i,它多了M-Power套件,整个视觉感受更有运动气质,和旧款一致的五幅花瓣轮毂与前四后二活塞蓝色卡钳都很讨喜,更重要的是M135i有双边共双出的排气管布局,这是125i也不提供的装备。在这件事上BMW太固执,以前奔驰也坚持在V6引擎车型上才配备双边双出排气管,现在呢?B 200这样的买菜车也知道不输气势。

进入车内后,BMW坚持的固执让我惊讶,中期改款的1系并没有从设计上对内部进行升级,在我看来它远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

我不满意的并非用料和工艺,这两点在过去是和奔驰产品有距离,但这次的接触让我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距已经从姚明缩短到郭敬明,大多数我触及的材质都是较软的塑料件,即便方向盘左下方的小储物盒内部也用绒布包裹,接缝处理即便不精美,但也对得起身价。

回过头再想想,就连贵如BMW旗舰的新一代7系也没能跳出家族化的模式,我想在中期改款的1系上看到设计亮点本身就是奢求。起码在实用性的角度上,设计团队在努力,前排座椅后背增加了网兜,后排车门板上也多了储物格——放不进小瓶矿泉水?你要求别太多啦。

新款1系还有些配置上的小改进,比如可以独立开启后排阅读灯。如果你觉得这点不重要的话,我还可以告诉你,1系车主终于可以用蓝牙连接播放音乐了,这要感谢升级版的iDrive系统,虽然只有高配型号才有导航功能,互联驾驶也分简化版和全面版,但这套系统的成熟度还是值得肯定。

最后我不得不说,1系空间真的太小了。这种小不仅体现在跟福特嘉年华差不多的后排活动范围,而且BMW将它的后门也设计的很憋屈,上下车还得稍微侧身,这点放在同级竞品中绝对是最弱的。不过这毕竟只是中期改款的新车,不可能在轴距分布上有改动,BMW想要颠覆局势还得再等几年。

说说驾驶新1系的体验。BMW为我们提供了赛道和公路两种不同试驾环境,而正如前文所说,我在两场环节都分到M135i,虽然足够过瘾,但遗憾没能试到更主流的118i和120i,这部售价近50万的旗舰型号注定不是销售主力,它的任务是跟奔驰A45 AMG抢客户。

我在上午需要完成金港赛车场和宋庄艺术村之间的50km往返行程。当在狭窄的乡道上行驶时,M135i体现出灵动的优势,略显沉手的转向格外精准,稍微扭动手腕就能完成变道,紧绷的运动型悬架不会让车身有大幅摇摆,超车时的全油门加速也得到变速箱的积极响应,降挡后的3.0升涡轮增压引擎动力,放在这部紧凑级掀背车上就像用爱马仕皮包去送报纸一样奢侈,即便急加速也只能用到八成扭矩。而且M135i还可以兼顾买菜车的职能,无论是颠簸路段还是碾过减速带,它的减震机构都能挺身而出,即便整体回馈依旧硬朗,但跟超跑那种被拖在地上走的感觉比起来已经算是睡席梦思的享受。

日常驾驶下,我对M135i有三点疑虑:

首先它在舒适或经济模式下的动能回收力度太大,松开油门踏板后的拖拽感像是i3这类电动车的弱化版,平顺性打折。

其次,在回程后我查阅行车电脑数据,在平均时速29km左右的情况下,M135i的油耗达到17L/km,即便我的驾驶比较粗暴,路况也不够平坦,但这距离厂家公布的理论值也相差太远。

最后,我必须承认这不是部安静的汽车,如果你把引擎与排气的共鸣当作悦耳的交响曲,那也许你会享受M135i的声浪,并用它掩盖巨大的胎噪。

从赛道驶出后,上面的问题都已经被我抛在脑后。M135i真的是部好玩的掀背车,握着手感极好的新款M样式三幅方向盘的感觉不输36D,而在赛道上攻弯时它给予的指向性就像牵着你的手去转动前轮,在SPORT+模式下稍快入弯,M135i会允许后轮稍微滑动,这样的状态也没掩着,立马就从座椅传递到我身体上,轻微反打一点方向再压油门踏板,这部车就可以用很顺滑的动作回到直道,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如果在城区行走时,我会嫌变速箱在低档位的切换不够顺滑,那跑在赛道里它的表现就要称职很多。仅用S模式行驶,8速自动变速箱能敏锐观察局势,进弯前的大脚制动不会让它马上降挡,而是吊着转速等待我在弯中补油,大直道上的全力加速也能将变速箱逼到红区才干脆利落的升挡。不过在这样接近极限的驾驶也让我发现个问题,那就是利用拨片进行手动升降挡时,M135i并没有仪表盘上显示地那么迅猛,连降两档后转速表是能看到连续提升两次500rpm,但动力响应和引擎声浪都有一点延迟才赶到,也就是说它的转速显示是快于动力系统回馈的,这虽然谈不上是问题,但在驾驶时会给我带来认知上的误区。

对了,BMW这次还给我们提供了几分钟飘移练习的机会,这是大多数试驾会都没有的环节,也说明车厂对于M135i的信心。这确实是适合它的项目,后轮驱动、强劲的扭矩和平衡的前后配重比,都让M135i能够成为飘移的利器。不过实际操作没有想象中容易,为了保护轮胎,顺带让车更容易甩起来,工作人员在地面洒了很多水。

完全关闭电子辅助设备后我用2挡以20km/h速度进入环形,大脚油门之后M135i毫不含糊地开始打滑,可这个临界点很难把控,等我再反打一圈方向盘时车身已经转向过度。重头再来,好不容易有点飘移的样子,干湿不均匀的地面让我对油门的控制和转向的修正又做得不精确,突然变成甩尾调头。短暂的练习让我必须告诉大家,飘移这种事得多练,而且要在封闭的安全场地进行训练,同时对于1系车主来说,遇到雨雪天气还是谨慎驾驶为好,发生转向过度后想要救回来可不容易。

最后让我来回答一个问题:是不是应该收藏这最后一代后驱1系?这是个伪命题,虽然下代1系使用ULK平台的传言已经像是板上钉钉,但新消息是BMW高层仍未做出决定。在已经有了2系休旅车这样的前驱车型之后,BMW真的没有那么需要一部前驱的1系,即便它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经济性,但却失去对精髓的传承和差异化的优势,在我看来这事得不偿失。

所以,喜欢新1系的设计并且不在意空间和性价比的朋友,现在入手这辆新车会是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在看脸的社会里混得风生水起,还依旧是同级别里最富乐趣的车型。不过你想要等待下一代1系也没关系,我相信BMW打造的下代车型就算不是顶尖美女,起码能在驾控体验上继续做到出类拔萃。

撰稿:Loui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